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改善音質另一招 [复制链接]

查看: 2317|回复: 3
1#
改善音質另一招

堅新CD匹配器、電晶體擴大機輸出變壓器 江俊德

圖1:堅新JS-TC2 CD匹配器,採用被動式設計,面板上具有調整切換開關。頻率響應10Hz-100KHz(-0.3dB,-1dB),輸入阻抗600歐姆,輸出阻抗600、1,500歐姆兩段。售價:14,700元。製造:堅新(02-27610036)
圖2:JS-TC2 CD匹配器的主要元件是交連變壓器,兩聲道獨立繞製,並封裝在金屬罩之中。

圖3:被動式設計的好處在於:不使用主動元件,因此不會造成任何音染,而且S/N比極高,您可以將它視為一條能夠改變音質與音色的多用途訊號線,價格卻比名牌訊號線便宜許多。

圖4:JS-6083電晶體用感應式輸出變壓器。頻率響應10-100KHz(-1dB),額定功率100瓦,輸入阻抗2.5、4、8歐姆,輸出阻抗4、8、16歐姆。售價:16,800元(一對)。製造:堅新(02-27610036)

圖5:想讓手上的擴大機具有類似McIntosh擴大機的特色,加裝輸出變壓器是最快的方法。

圖6:輸出變壓器也封裝在金屬罩中,因此僅有幾條接線連接在端子上。

   音響要好聽,一定需要不斷的調整,包括空間調整、器材調整、擺位調整,連聆聽心態也要經常調整。如果音響買回家擺著不不需調整就會好聽,只有兩種解釋:其一:算你運氣好;其二:你很容易滿足。

調整方法千百種,有人喜歡使用小道具,但用來用去還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實質作用;有人喜歡搞密技,似乎把音響搞得神秘兮兮,別人就會認同你的努力似的。調整對於提升性能絕對有幫助,運動員必須與教練配合,不斷調整自己的運動方式,而音響是不是調好了之後就可以安心聽音樂呢?就我的經驗而言是不行的,一段時間不去摸摸它,聲音有可能又會走下坡,尤其是當您有機會接觸到敏感的系統之後,這種情形會更加嚴重。有時候無法恢復以前的聲音,搞了半天連自己都會生氣!

前幾期我檢閱了市面上三部「真空管訊號處理器」,它們皆使用12V外接式電源輸入,經過內部的昇壓器提升電壓之後,分別供應給兩支6922真空管使用。真空管採用SRPP線路放大,放大倍率約等於一,它沒有任何作用,音響系統中可有可無,但主要功能卻是「潤色」。在我實驗之後發現,這三部真空管訊號處理器在我的系統上都有正面的效果,它們讓我的音響中低頻厚度增加了,高頻段變得圓滑柔美了一些,當然我也榮幸的將 Phoenix TSP納入系統之中。很多人對於這些小東西不屑一顧,但如果它確實對聲音有幫助,而且價格並不貴,請問您有無興趣?而堅新推出的這兩件以變壓器應用為主的匹配器,與上述處理器一般,對於聲音略有助益,如果與您的器材個性起互補作用,則是值得推薦的產品。

變壓器與聲音的關係

在正式試聽以及介紹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類產品的設計原理。不論是CD匹配器或擴大機輸出變壓器,這兩件產品都是被動式設計,換句話說它不需要插電就可以使用。讀者會想,變壓器的功能是負責變壓,它與匹配有何關係呢?其實這是中文譯名所導致的聯想而已,「變壓」僅是變壓器的功能之一,在英文裡變壓器叫做「Transformer」,字面意義上就存在著「轉換」的意義。沒錯,變壓器的主要功能就在於「轉換」,它可以將A電壓轉換成B電壓;同時變壓器也可以將進行「阻抗轉換」的工作,例如將1.2K歐姆的輸入阻抗轉變成8歐姆的輸出阻抗。由此推廣運用,變壓器也可以進行交連的作用,例如真空管擴大機裡經常使用的「交連變壓器」,以及平衡式擴大機裡使用的「平衡轉換變壓器」等(Jeff Rowland就大量採用此類東西)。由種種的功能顯示,變壓器其實在進行一種轉換的工作,稱為變壓器是狹義的講法,廣義的講法應稱之為「能量轉換器」才對,當然這是我自創的,但比起變壓器則要合理得多。

回到話題,堅新推出的這兩款以變壓器為主的材料,到底會聲音可以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實際上,它運用了兩項原理,其一是阻抗匹配的觀念;其二是頻率響應上的觀念。

先談阻抗匹配的觀念,變壓器的兩項主要功能:變壓與阻抗匹配之中,其實觀點僅在於一線之間。阻抗匹配的功能在於形成一個能量轉換的界面,將A規格電力訊號轉換成B規格電力訊號的目的,進而完成傳輸的功能。例如,MC唱頭由於針桿上的線圈數較少,所感應到的電力訊號相當微弱,透過「MC昇壓器」的轉換功能,將唱頭較低電壓、較大電流的訊號,轉換成較高電壓、較低電流的訊號,才能讓前前級所使用。請注意,在轉換的過程之中,「能量不滅定律」的道理永遠存在,當把高阻抗降為低阻抗的同時,電壓也由高轉低,轉換前後的功率值(電壓×電流)是不會改變的。所謂有得就有失嘛!

堅新的CD匹配器JS-TC2就是運用這個原理,匹配器的初級線圈透過切換開關連接至輸入訊源,而次級線圈則有兩組,分別是與輸入阻抗相同的600歐姆,另一組則是1,500歐姆,不同輸出阻抗特性會形成不同的聲音特性,音量也不相同,讓您自己調一調,看看哪一段最適合自己使用。

訊號經過變壓器之後也會造成頻率響應上的改變,由於變壓器屬於感抗元件,對於高頻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頻率及程度得視設計及材料而定)。CD匹配器採用相當高級的材料製成,鐵芯是高μ值的鎳鋼片,與錄音磁頭使用的鐵芯是相同等級的產品。因為錄音頭必須傳輸極為微弱的訊號,而使用在CD匹配器當中再適合也不過。事實上,CD匹配器的頻寬特性相當優異,頻率響應為10Hz-100KHz(-0.3dB,-1dB),在聲音範圍內不會造成可查覺的衰減,聽起來卻有柔順的好處,原因我也不清楚,但事實就是如此。聲音經過CD匹配器之後,高頻段也有「修飾」的作用,大體來講高頻會變得圓滑一些、暗一些、順一些。這不都是我喜歡的聲音嗎?

後級使用的輸出變壓器則與McIntosh晶體後級所使用的類似,但與真空管機使用的輸出變壓器略有不同。真空管所使用的輸出變壓器是單純阻抗轉換的工作,真空管元件屬於高電壓低電流的特性,但喇叭需要的則是低電壓高電流,因此真空管無法直接驅動喇叭,必須透過輸出變壓器阻抗轉換的工作,才能將真空管的能量送給喇叭使用。但McIntosh以及堅新的匹配器呢?它們是設計給電晶體擴大機使用的,電晶體擴大機的輸出阻抗已經夠低,可以直接驅動喇叭,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為它添加個輸出變壓器呢?

堅新吳先生的看法有一套,他說其實在McIntosh還沒有推出晶體擴大機的時代,他就已經開始著手研究電晶體專用輸出變壓器的工作了。以多年來接觸音響的經驗中得知,真空管擴大機最為人足道的除了柔順的中高頻之外,低頻段也具有柔軟、有彈性的獨特風味,過去的喇叭聲音比較軟,聽任何音樂都很舒服。時代一直進步,電晶體機興起之後,全世界音響的聲音全變了樣,擴大機與喇叭的聲音越來越硬、高頻越來越吵,聲音越來越沒有感情……。

當初McIntosh發展輸出變壓器的原因可能就是為此,在過去的年代製造電晶體擴大機,聲音生硬吵雜無感情是很難避免的,但如何與過去的MC275相提並論呢?加個輸出變壓器試試看吧,因此後來McIntosh的電晶體擴大機也具有真空管的特色了。但McIntosh電晶體擴大機所採用的輸出變壓器為自藕式設計,而且在功率的設計上也僅是夠用而已,吳先生實驗之後發現,如果增加變壓器的電感量,則可以增加低頻渾厚的感覺,讓整體聲音聽起來更協調、更平衡,同時音場也會變得更寬廣,於是JS-6083就誕生了。

除了音質、音色上的考量之外,其實您還可以往三個方向思考:首先,不論是McIntosh晶體擴大機或堅新輸出變壓器的次級線圈,都有不同阻抗的抽頭,您可以針對喇叭不同的阻抗,選用適當的線圈抽頭,讓能量傳遞更完整。其次,對於擴大機而言,由於負載是初級線圈,因此驅動的負載阻抗曲線將較為穩定,對於大多數不是大電流設計的擴大機而言,具有穩定輸出的作用。最後,不管您認不認同前幾點,您可以把它當作調聲的道具,就與我目前使用的真空管訊號處理器一般,它可有可無,但如果對聲音有幫助而且價格又不貴的話,有什麼理由不用呢?

McIntosh電晶體擴大機所使用的輸出變壓器為自耦式設計,換句話說它只有一組線圈,擴大機驅動的線圈與連接喇叭的線圈是相同的繞組。堅新另外也推出了類似的自耦式輸出變壓器(JS-6082功率150瓦),不過在此實驗的則是「感應式」JS-6083輸出變壓器,額定輸出功率為100瓦。感應式輸出變壓器其實與真空管擴大機所使用的輸出變壓器相當類似,差別僅在於真空管用的具有迴授繞組,初、次級線圈的比例也不相同,但它們都有初級及次級線圈,由於輸入與輸出相互不連接,因此兩者的迴路是獨立運作的。

與吳先生請教之後,我從他口中發現了許多從未注意過的變壓器常識,例如鐵芯的選擇與差異性、漆包線的種類以及應用要點。您知道嗎?光是漆包線的種類就有多達18種,有的是特別為高溫而設計的,有的則是為防腐蝕而設計的。那麼,輸出變壓器以及CD匹配器要用哪一種漆包線?他的回答相當專業:當然要用音響專用的!

何謂音響專用漆包線?漆包線其實就是在銅線外塗上一層絕緣漆,這層絕緣漆必須要有耐折、耐熱、耐磨以及絕緣的本事,但因為不同的絕緣漆會影響銅線的導電特性,因此必須選用有利於高頻傳輸、降低集膚效應的漆,才有利於聲音訊號的傳輸。事實上,台灣大部分的漆包線99%都採用進口原料,在台灣上漆加工的方式製造,因此許多市面上所謂音響專用變壓器的用料就值得懷疑了,更有不少產品標榜以純銀線繞製變壓器,更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要如何找出最適當的鐵芯以及漆包線的搭配?它們的材料以及繞法該注意那些?這當然是堅新三十餘年的經驗,我不是專業人員對此了解也有限。

該是實驗的時候了,事實上這兩件產品的功效剛剛已經提過,它們都有共同的特色,尤其對於那些討厭電晶體聲而喜歡真空管聲的音響迷而言。CD匹配器的連接比較簡單,只要插上訊號線就可以使用了,我將它連接在數類轉換器與前級之間,利用面板上的開關進行切換比較。切換開關有三段,一為Bypass,聲音不作任何改變直接輸出;二為等量輸出,其輸出阻抗為600歐姆,由於初級線圈的輸入阻抗也是600歐姆,因此輸入與輸出的比值為1:1。切換開關至第三段,輸出阻抗為1,500歐姆,此時音量會增強,聆聽的效果也最強烈。由於切換開關可以瞬間切換,因此改變立即可辨。切換至第一級,音質與音色完全沒有任何改變,音場大小與定位也毫無影響,最大的改變就在於:中高頻段變柔和了,乍聽之下弦樂群好像突然抹上了一層潤滑油,粗糙的感覺馬上化為柔細,如果原本錄音就非常柔細,經過匹配器之後會讓聲音更細膩,聽起來粉粉的,差別有如使用大陸300B換上WE300B之後的感覺。動態會不會損失?不會,而且低頻的量感似乎增加的半成,同時衝擊性也提升了一些。再切換至第二段,此時音量會增加一些,「效果」也再度增強。瞬間的切換可以感覺出差異性,但較難判斷好壞。我以羅西尼弦樂四重奏測試弦樂群的質感,幾曲之後我仍然認定聲音經過匹配器之後,有實質的幫助,並且有助於美化聲音。

相較之下,之前使用的真空管訊號處理器雖然也有類似的作用,但或多或少會有真空管的音染。堅新的產品採用被動式設計,音染低不可聞,加裝在音響系統之中,很難查覺它的存在。簡單的說:真空管訊號處理器有助於提升中低頻飽滿的程度,但CD匹配器則對於柔化高頻有效果,哪種適合您?自己好好想想了。

再試試輸出變壓器,輸入端子有0、2.5、4、8歐姆,輸出端子有0、4、8、16歐姆,輸出端子就不必解釋了,喇叭幾歐姆就連接在相對應的抽頭上。輸入端子則要自己嘗試,吳先生的建議是:小功率擴大機連接在4或8歐姆的端子上,而大於100瓦的擴大機則連接在2.5或4歐姆上。我將Bryston 4BST連接在2.5歐姆上,試圖降低阻抗,讓擴大機的電流大一些,也許可以把實力「榨」出來也不一定。連接輸出變壓器之後,整體改善的效果與CD匹配器相當類似,除了高頻段有「粉飾」的作用之外,竟然還能提升中低頻的量感,尤其是低頻段原本結實的鼓聲現在更有能量了,感覺好像大鼓變大了,不過中低頻段的速度感也會略微降低一些。除此之外,若仔細聆聽還可以發現音場偷偷變得更大,尤其是播放交響樂時,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法國號、定音鼓、大鼓等,馬上顯出雄糾糾氣昂昂的威風,透過輸出變壓器,「它」變大了!

最後再提擴大機連接在2.5以及4歐姆上的差異性。2.5歐姆對於擴大機而言是比較低的負載,擴大機必須輸出較大的電流,就好比汽車用較高的轉速搭配低速檔一樣,感覺上瞬間的力道較強。以Bryston 4BST為例(每聲道輸出功率250瓦),2.5歐姆較4歐姆動態大、瞬間驅動的反應也較強;反之,如果連接在4歐姆或8歐姆的抽頭上,則可以獲得較軟調的效果,與真空管類似。藉此,您可以依照擴大機的情況進行搭配,但有一項建議是,小功率擴大機(如60瓦以內)不建議連接在低阻抗抽頭,因為這樣聽起來反而會虛虛的,連接在8歐姆的抽頭時就恢復正常了。但如果是純A類擴大機則建議連接在低阻抗抽頭,此時又有新的發現 - 擴大機退燒了,原來消耗的電力轉變成輸出送出去了。有趣吧!

回124期目錄
最后编辑leslie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01045323686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01045438207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010455432409.jpg[/upload]
TOP
3#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010465871866.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