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拒绝人云亦云 吐槽知名HiFi产品 CC 好看的文章 [复制链接]

1#
来自:中关村作者:于梦琦2013年03月05日 10:30浏览: 323次
相比器材,HiFi圈子里值得吐槽的理念和人群更多一些。HiFi这东西有一些是玄学,但是其实更多的还是科学,甚至是经验。我一直觉得自信也挺重要,不要人云亦云。

      貌似网友们对于上一期的吐槽文章都是喜闻乐见?于是主编觉得点击量不错让我再来一篇,不过说实话想吐槽的都说的差不多了,想了好几天还真是想到了几个之前想说但是忘记了的,于是再来一篇吧,不过总是一个形式也没啥意思,这次争取吐槽的更加简短一些。




人人都爱地图炮 知名HiFi产品再吐槽



     特别说明:本文章有极其严重的个人喜好倾向,完全不保证公平公正。如果说中了您喜欢的器材,先消消气,当个乐就好。万一说中了您想买的器材,借助我的吐槽来解解毒省点钱也不错。

铁三角篇
     很多人在上一篇文章都惊讶于铁三角居然没有中枪,其实不是我很喜欢铁三角,而是我太讨厌铁三角了,吐槽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啊...因为实在太不喜欢,听过的不多,只说两款印象最为深刻的吧。



ES10




铁三角ES10
     华丽丽的外观,外壳貌似是钛合金还是什么来的,反正是一个说出去绝对晃瞎我钛合金狗眼的名贵材质,耳罩貌似还是什么小羊皮的,反正光说材料听着都不是个低端货。它的售价也确实不是低端货,只是这声音么,几乎只能听女声了。



CM700TI





铁三角CM700TI
     这是笔者刚玩耳机那年,这款耳塞也刚上市,当时上大学的我攒了好久好久的钱买了这个玩意,抱着一种秒杀我大MX500的心情拿回家听,一开声就萎了,一直怀疑是不是买到了假货,后来查了半天发现当时这个耳塞根本就没有假货。直到找到了一张梁静茹听了下才觉得不是假货,还是有优点的,但是基本和ES10一样,只能听女声,两天出掉。当时就懂了,难怪ACG党都喜欢铁三角...




森海塞尔篇
IE8




森海塞尔IE8



     IE8作为森海塞尔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旗舰耳塞,自然有着无数的拥护者,其实我也是个IE8的拥护者。包括我也同意IE8就是一个缩小版的HD650,一样的风格,一样的声底,只是比HD650还变态一点而已,如上篇文章所述,HD650的最大特点就是闷和混,IE8的特点就是闷和混,然后还有我这种变态级低频控最喜欢的巨大量低频。只不过,HD650的那点声场放在耳塞上就是巨大的声场了。

OMX90&MX90






森海塞尔OMX90




     当年的90党们可是呼风唤雨专治各种不服,其实我也当过90党。也确实挺喜欢这个塞子...的性价比。只是我只用它来听梁静茹,并且后来越听越觉得别扭,分离度有点过了吧,什么音乐都被扯得七零八落的,用这种变态一样的分离度好像显得声场很大一样。听什么都有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散。


耳机篇:天龙D600&AKG Q701
天龙D600






天龙D600





     天龙放弃了老一代耳机产品线华丽的木壳,也因为貌似天龙又一次换了一个东家,这次是一家属于美国的集团了。看到新一代的耳机产品线之后,我一直怀疑天龙是不是被魔声收购了?这外观都好眼熟的感觉...D600的声音也很有天龙老旗舰D7000的特点,那就是无处不在的低频,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觉得低频散的极限是不是也就是这样了。
分享 转发
TOP
2#


AKG Q701








AKG Q701



     Q701的性价比确实是不错的,尤其是各种美行什么的价格相比声音和易推程度来说都不错。配色很亮骚啊,尤其是那个翠绿翠绿的颜色,带着俨然一顶帽子。





耳机篇:音特美ER4&舒尔1840

音特美ER4系列







音特美ER4



    如果说TF10的佩戴是大拇指掏耳朵的话,那么ER4的佩戴就是掏耳朵把小拇指完全插进去了...曾经好像听说过有人听ER4因为家中领导教他总是听不见,于是领导过去一把拽掉了他的ER4,但是因为基本已经达到真空的耳套屏蔽效果,外拉的吸力让此人的耳膜直接破裂了...



舒尔1840







舒尔1840

     这个东西只说一点吧,在国内某个高端耳机论坛,此耳机被封为“除了奥菲斯之外最完美的耳机,可以干掉HD800、T1等等一众动圈旗舰,基本可属于动圈之王。”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黑了,恩恩。




音源篇:汉声&iBasso

汉声Studio







汉声Studio





     汉声貌似最近又出了不少新产品,不过我也就都不了解了,不如说说之前用过一段时间的studio吧。这货的声音只能说是凑凑合合,相比各种天价国砖来说差距还是不小的,只是在续航方面确实各种秒所有播放器,100小时的续航确实不是闹着玩的,不过基本上除了续航没有什么优点。
TOP
3#

iBasso DX100




iBasso DX100



     貌似DX100是第一个用ESS9018芯片的随身播放器,貌似也是第一个安卓系统的HiFi发烧MP3。不过声音么,确实挺有9018的特点,不是我的菜,而且在音量调节方面非常蛋疼,256级的调节音量,当我第一用的时候按下音量加,它显示现在的音量是167...并且256级好像也是ESS9018的模拟输出可调级数,真是有点懒,不能简单的合并一下么。


各类捆绑党

     曾经在国产各类神砖出现之前,各类捆绑党还是非常多见的,主要都是iPod classic捆绑个随身耳放一类的,但是在神砖出现之后,捆绑曾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了什么人气。但是后来党徒们复活了,因为神砖相比曾经的IPC+耳放的组合还是过于强大,于是人们研究出了D50捆绑、IPC+解码+耳放的捆绑。我勒个去,如果说曾经简单的捆绑算是像个炸药包的话,那么现在的捆绑党们使用的器材俨然就是一个炸药包。




如此大的体积还有随身的意义么



     珍爱生命,远离捆绑,如果已经加入捆绑党请小心出入机场、银行等敏感地区。
     主要问题在于,何必呢...?我一直坚信iPhone直推和D50捆成炸药包,相比台式设备的差距就是特别烂和烂的区别。


张嘴闭嘴就是“推不好”
     在论坛有这么一类人,很有意思。别人说起什么高端耳机的时候,张嘴闭嘴就是“推不好,浪费了,再花几个耳机的钱吧”云云,甭管您用什么您说什么您听什么,一张嘴就是推不好,明显的自己贼高端。口口声声告诉你买个HD800或者T1你要是没个能买辆车的钱别想玩好它,声音可能连HD598都干不过。




即使没有高端放大设备,其实高端耳机也一样好听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几乎大部分的旗舰级耳机直接插在电脑甚至手机上,只要增益够大能出声儿,都比中低端的耳机要好很多。


最后鼓起勇气说的:威索尼克GR01
威索尼克GR01




威索尼克GR01



     威索尼克GR01这个东西我听过,但是一个耳机业的前辈跟我说最好不要吐槽这个品牌,因为少爷最近心情很不好,可是我就不信了,我说他不好还能有人来按着我的脑袋把我抓走么。这个双单元旗舰动铁的声音其实还是不……

总结:

     相比第一期,这次真的能吐槽的东西不太多了,想了几天还想说说的也就是这些了,其实相比器材,现在的HiFi圈子里值得吐槽的理念和人群更多一些。HiFi这东西有一些是玄学,但是其实更多的还是科学,甚至是经验。我一直觉得自信也挺重要,不要人云亦云,哪怕像我一样立志做个扬名立万的神棍,也比人云亦云没有思想的跟屁虫要好。
一笑而过。。。。。。
TOP
4#

音响架不容忽视!吐槽淘宝那些销量高的音响架来自:电音网作者:07xmchen2012年10月30日 14:18浏览: 254次
音箱架的支脚尽量使用三条腿的,原因我想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因此你不会看到有四条腿的扩声支架与相机三脚架。两条腿一前一后也行。

       音箱架的支脚尽量使用三条腿的,原因我想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因此你不会看到有四条腿的扩声支架与相机三脚架。两条腿一前一后也行。





        一直到现在,我觉得国人还没有开始追求细节。买东西主要是给别人看,并不是自己用。例如我租的房子,朋友来了都觉得漂亮(我的评测好多人说地板不错...),结果居然没装地漏,刚搬进去臭气不断,花上百元买了俩地漏装上才解决(尼玛俩地漏只相当于房子一天的租金!!)。
       音箱架是很多人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专业论坛上只见大家讨论音箱,没有几个人讨论音箱架的。借我第一次写音箱架评测的机会,专门与大家琢磨一下。
       我承认我是这两年才开始注意到,之前只是一般注意,例如我为监听音箱配备了扩声支架,心想支大音箱的设备支小音箱肯定OK,结果我为音箱垫板贴了一个宜家的棉垫(垫家具的),直到有一天,异言和声的老板给了我四个几毛钱的3M橡胶垫,那时我发现之前所有的评测需要重写,因为低音明显多了、扎实了(因此近两年的音箱评测你会发现我多次提到“低频过多”,因为之前听的是低音偏少的)。
       Onlycan 童鞋注意得比较晚,例如我们评测 ADAM S3X-V,刚开始两只音箱间距1米多,他听着也貌似没觉得不妥,直到我把音箱拉开到了两米...他才发现这是更加没有不妥的声音。不过让我和 Onlycan 顿悟的,是前两月去一位知名录音师棚里对比音箱,音箱架好像是定做的(搁一对真力1031),一开始我觉得是棚里做BASS TRAP太厉害,感觉低音太少。由于我们自带了音箱架,就用另一幅音箱架试了一下:有低音,而且很猛!(此事对Onlycan触动不小,以至于日后经常提及)
       为什么低音会变多呢?注意我们谈到为音箱做避震时,避的并不是上下,而是前后——低音单元是前后震动的,如果音箱接触面太滑,这种震动就会被抵消。根据物理学原理,假设音箱与支撑平面绝对光滑,那音箱是无声的,因为每次单元向前,箱体就向后,单元向后,箱体就向前。
       回到我上一段提到的宜家棉垫,这个棉垫只能避免上下震动,事实上音箱放在上面,比直接放在塑料垫板上滑动还厉害!(因为我换音箱评测时需要经常在垫板上移动音箱,那会儿感觉就挺滑的),因此加了棉垫效果更差,只需四块钱,Focal 变百灵达。
       PS:后来用的3M胶垫,是粘在音箱垫板上的(如图),注意这个胶垫贴得相当紧,拔都拔不下来,但是使用一年之后,胶垫居然位移了接近一厘米!留下一个类似蜗牛爬过的痕迹(依然拔不下来)。也就是说在这一年中,依然有不少音箱的震动被抵消。


下面谈几点注意,我们所有目的只有一个:避免音箱前后震动。
1、音箱震动包括低音单元与高音单元,上文中我与Onlycan顿悟,只不过因为低频的区别明显(能量大),最容易听到,其实我们还忽视了一点:高频的震动也会被抵消,影响的是乐器质感。(有时网上两个人对同一个音箱评价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这可能并不是枪手的问题,原因确实各种各样)
2、音箱架的支脚尽量使用三条腿的,原因我想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因此你不会看到有四条腿的扩声支架与相机三脚架。两条腿一前一后也行。如果你使用一条腿或四条腿的,尽量使用又粗又椭圆(前后椭圆,不是左右椭圆)的,如果你使用比较细的四条腿或一条腿,请尽量避免太高(动力臂大,更容易前后震动)。
3、尽量不要有上下伸缩功能,关节最容易出问题,越少关节越好,量好你需要的高度直接购买。
4、如果你买了很粗的支架,尽量灌砂,否则空的支架也会变成你音箱的共鸣腔(你可以在音箱播放时用手背摸架子,感受震动)。如果灌砂,别灌太大颗粒的铁砂(否则音箱响时你会听到架子内铁砂敲击金属面“兹兹”的谐振,类似于军鼓弹簧),越小越好(说实话,混凝土最好...不现实啊~)。
5、如果你是光滑的木地板或瓷砖地板,推荐用橡胶脚钉,而不是金属脚钉(汽车轮胎为啥是橡胶的?因为它能刹车!金属轮胎你开个J8!),有人说地毯上能用金属脚钉,我觉得金属脚钉带着地毯一起移动了,因此我暂时认为没有任何时候用得上金属脚钉(这一点愿意与大家交流~)。
PS:看了一个脚钉评测,真是亮瞎双眼:金属脚钉声音硬,黑檀木钉柔和(18块一颗,居然是圆头的!你不如在地板涂润滑油啊~),可怜的3M橡胶脚钉只能卖3毛钱(因此都是一排一排卖的),经销商都懒得卖!!另:淘宝上最贵的脚钉一千一颗,主要功能居然是为了避上下震动(你玩架震去!),哪个SB把音箱单元朝上放置听来着?
6、最后是直接与音箱接触的垫板,这个太多人忽视了,即使你用502把音箱脚与地面粘死,如果音箱与接触的垫板有滑动,依然前功尽弃。这里也是最好用橡胶垫,比较理想的是橡胶垫能固定在垫板上,粘上去的还是会震动(上文说过了),或者你用哥俩好或者502再把它粘死。
7、简单计算的话音箱架应该是音箱售价的1/10,例如2000的百灵达你可以配200的架子,万元的Focal你可以配到1000的架子。


下面我们吐槽一下淘宝上销量高的音箱架:
      音箱架A(淘宝价150):单圆柱腿,相当于音箱震动的动力臂;能伸缩高度,关节基本上能加大震动,因此这种音箱架是音质杀手(当然,没用过好架子你觉得这影响不大),一句话:Focal 变百灵达,百灵达变漫步者。(如果你因为预算问题一定要买,千万别升高音箱支架)





       音箱架B(淘宝价100):入门级扩声支架,比音箱架A这种方案好得多,事实上如果你预算是两百块以内,推荐都上扩声架(我个人用扩声架也很久了),比入门书架箱支架稳得多。注意要买带垫板的扩声架(部分扩声架只有一条铁管),另外要买橡胶脚垫。买回去之后,将所有的关节想办法处理一下,让其更加稳固,如图是我以前的一些处理:














       音箱架C(淘宝价150):这种设计杜绝了腔体共鸣,而且没有伸缩关节的影响,缺点是四条腿并不是非常稳固的设计,这个价位还是木头(千元你可以上到金属四腿),木头(有可能是刨花板)则容易有变型,一是不适合潮湿地区,二是这四条腿太长,动力臂大(可以考虑60cm以下的),第三是这个架子没有脚钉,直接放在光滑的木地板上,也不是理想的方式。
TOP
5#

晒衣架秒杀万元信号线?HIFI趣怪言论大吐槽来自:太平洋作者:jm2013年03月06日 16:56浏览: 469次
关于音频HIFI,总是有一大堆说不清道不明的言论。这类言论通常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提出者永远无法完整地用科学理论去说服别人。


关于音频HIFI,总是有一大堆说不清道不明的言论。这类言论通常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提出者永远无法完整地用科学理论去说服别人,而且往往会搬出“听过/对比过就知道”“听不出那就是木耳”这样的话蒙混过关。这种用现在专业术语说就是“伪科学”,而用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则是“玄学”——玄幻又不可解释,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一切都是那句话“用耳朵收货、听过你就知道了”。这类言论有些出现的时间已有数十年,而有些则仅是最近才兴起的,于是小编最近搜刮了一定的材料进行吐槽,仅作为笑谈,以搏网友们一笑。





水电、火电还是核电?






在微博疯传的段子





     这也许是之前几个月在网络上被疯传得最厉害的一个关于HIFI的段子,看上去好像挺唬人不是么?但小编在这里要强调,对于这类网络段子“认真你就输了”。小编也不是物理帝,做不到什么有根据的科普,只是想说如果各位网友不把这个段子当作是一个笑话、或者是对发烧友的冷嘲热讽来看的话,那就太对不起自己的语文老师了。


     小编吐槽:为什么这种段子会那么流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玩HIFI最后还是玩电源”的流言所指,无可否认,懂得一点基础模拟电路的朋友都知道,电在放大信号中起到的角色是多关键。由此在各大音响论坛,关于电源的讨论总是不绝于耳,不少人声称蓄电池才是最完美的电源,更有甚者,号称使用D50录音笔进行音乐回放,必须用干电池而不能用一般的充电电池,否则音质大打折扣,不过当有人质疑需要进行盲听测试时结果则变得闪闪缩缩顾左右而言他——“你自己试过就知道了”。然后?然后就没然后了。



晒衣架秒杀万元信号线






晾衣架的逆袭





    “打脸”已经成为了网络热点词之一,而HIFI界里最著名的“打脸”事件就非国外的Audioholics论坛做过的一个测试莫属了。测试使用的是Martin Logan SL-3音箱,两种线材都连接在专门用于黑箱测试的ABX转换器上,用户从外部无法得知目前使用的是哪种线材。测试的对手,一方是价值80美元左右的Monster 1000“怪兽线”,另一方则是用四个普通晾衣架拉直后拧在一起焊接而成。两根“线材”均为2米长,测试者为12位音响发烧友,音量75dB @ 1KHz,播放所有参测者从未听过的高质量录音爵士乐曲。

    结果是,所有人都听不出晒衣架与怪兽线之间的差异。

    小编吐槽:如果真的要说用实践收货,最好还是进行这样子的双盲听测试,这样是非真假才能让人信服。线材的性能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放在不同的系统、人耳是否又能客观地区分出则值得商榷。不过理论上线材的插头质量好,比起线身的质量更重要。



音乐放SSD里比放机械硬盘里音质更好?









    这个帖子在前几个月曾经引发无数争议,当然除了原本帖子内,大部分转载的人还是当热闹来看。原帖内从基本是持两派意见:一方摆出各种理论认为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并不会造成数字信号的误差。而另一方则又是老套路:我听过,总之有差别,信不信由你。

    小编吐槽:对于HIFI这种主观体验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证据,我们尝试过华硕老虎卡搭黑嗓3322功放再接入AKG K601耳机中测试,并选择了三星SSD与日立1TB机械硬盘作为测试对象,采用盲听AB对比的情况下,结果是无法听得出任何可闻的变化。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宣称SSD与机械硬盘对于音质的影响是几乎不存在的。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一定会有许多网友会以我们的平台太过低端和我们编辑是木耳为理由质疑我们的结果,所以这只是一个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闹剧罢了。
TOP
6#

优化系统达到免费提升音质的效果?
     除了上述这几个经典案例,近日笔者也还见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博客,里面的内容大致上是教你如何对系统进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音质。那么具体有什么措施呢?我们挑选几条来好好参照一下。



系统图标大小影响音质?




图标能改善音质吗?




     在其中一篇博文中,作者指出系统图标的大小会影响音质,而只有设定成某种特定大小的图案才能保证音质,这样真的科学么?“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Win7评分也影响音质?




Win7评分?连作者也不清楚


     类似的设置还有很多,例如Win7的系统评分中,如果显示是灰色,需要执行一次测试才能保证音质,这是什么恶毒巫术呢?“不清楚”


安装Visual Studio也能改善音质?





程序猿的逆袭!每个程序猿的电脑音质都会更好




     博主推荐是安装最新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而且要严格按照其规定的步骤安装,装多了或者装少了,都会导致音质下降。那么这个理由又是什么呢?文章内完全没有提及到。




博主: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小编吐槽:关于以上的各类奇怪的设定,相信就算是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网友们可能都无法解释出个所以然来,更不用说普通的发烧友了。事实上,小编也根据他上述的方法全部操作了一次,但是结果..你懂的,这类系统设定虽然是免费的,但是对于多少人而言,就像是无用功一样,也难怪不少人吐槽。
TOP
7#

玄学理论的起源与思考




CD的采样精度其实早已满足人类的耳朵





    其实仔细回想一下,目前我们常听的音乐90%都是来自CD,而CD音频是采用44kHz采样频率和16bit采样精度制作的。虽然目前市场开始有不少SACD唱片售卖,精度高达24bit和96kHz的采样率,但是依然不受主流市场认可。于是受限于CD精度限制,所以目前的HIFI厂商无法像PC硬件一般不断地提高工艺、提高产品的效能。

     事实上从音频回放设备诞生至今,其技术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要做出真正“高保真”的声音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需要不断鼓励消费,厂商就需要设计出“不成熟”的产品,并且刻意地不公开技术细节,以至于即使现在仍有许多不透明的信息地带(例如部分线材、脚钉、以及水电和火电),并且为产品加入非常大的价格区间予以区分。这也正是消费社会中商家做的最常见的事情。






HiFi软文始于港台





     此外,鉴于音频设备属于主观体验的消费品,在数十年前可供试听的场所并不如现在那么多,所以许多商家开始从媒体、广告和公关方面下手了,而我们都知道,音乐与语言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意记号系统,想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音乐的质量是一件对个人能力要求极其高的任务。在许多专业HIFI杂志(尤其是香港与台湾的)上都可以看到不少介绍或试听评测类文章,而这类文章的行文大多辅以极其华丽的辞藻。但是对于没有真正听过那些音箱的读者而言,这些辞藻就如同隔空的浮云一样不着边际。而在中国大陆经济日益繁荣的今日,港台这种HIFI的浮夸风气也已经侵入了大陆市场。






WEB2.0的意义在于每个人都能做内容发布者





     但是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WEB2.0时代,音频评测不再是由这帮杂志特约的作者所统治,所有网友,哪怕是一个刚入门的小学生,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音质的试听感受。问题也来了,当这个意见的数量过于庞大与复杂,消费者接受资讯的途径越来越多,却越来越不知所措的时候,商家更容易乘虚而入,通过对某个论坛的舆论导向的控制来热捧某款产品,这已经是行业内人人皆知的秘密。这对于刚接触HiFi音频的人而言,这种意见环境的形成无疑是极具威力的。




国内论坛常态





     吊诡的是,正如上文所说,声音的主观性很大程度需要自身去聆听才能感受得出,但是当我们即使得出一个结果也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即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会惹来一批冷嘲热讽的质疑之声,而又由于国内网络讨论氛围的特点,各方所持的意见均无法说服对方,并逐渐演变成一种仇视的对立状态。小编在这不否认天赋异禀的人士存在,但也不认为这是一种常态。事实上,如果需要盲听的话,最好是进行双盲听测试,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最大程度上排除各类心理、环境暗示的影响,可是往往很少人愿意去这样做,原因为何?小编这里也不想过分解读,留待各位网友好好思考吧。

     最后小编还是要用一句老套的话结尾:听音乐是种享受,不要将精力全部花费在对一些可闻或不可闻的细节的提升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灵魂,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并非我们所提倡的。而且能否听得出区别,本身都是一种幸福——听得出,那可以证明施主你耳朵骨骼惊奇,是一代奇才。而听不出,至少代表着你不需要花费重金去做一些完全没必要的投资,你的钱包也因此免遭血光之灾,俗话说得好——摄影穷三代,HiFi诛九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