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细节是最重要的,访Kharma总裁Charles van Oosterum [复制链接]

查看: 6981|回复: 23
1#

细节是最重要的,访Kharma总裁Charles van Oosterum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四, 16 十月 2008 00:12



Kharma这家厂商从名称到产品,在我心中始终笼罩着一个谜团:到底他们如何制作出这些惊人的喇叭产品?到底他们如何跨足线材甚至扩大机的设计制作?在与老板Charles van Oosterum畅谈一下午后,总算给了我一些比较确实的答案。


在此我想先告诉大家:如果你要论世界顶级喇叭厂,绝对要把Kharma名列其中,因为就我所听到的来看,他们绝对是当前对回放艺术了解最深的厂商之一。但是我与Charles的问答始于他们的厂牌名称:Kharmakarma(轮回)的同音字,这名称是否真与佛教有关?答案是肯定的,Charles告诉我:在推出产品时,Kharma这个字很自然的在他脑海浮现。当时他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而佛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回头来看,这名字显得特别有意义。轮回的意义在于你做了些什么,就会有相对应的回报。而我们对于产品细节特别重视,就带来了消费者很大的肯定,导致我们现在的成功。我很乐意谈论关于佛教的话题,事实上那可能比音响的话题更为有趣也可谈得更为深入。」
很可惜,我们毕竟不是大爱电台,话题还是得围绕在音响上打转。Charles van Ootheran从十四岁就开始自制喇叭贩卖,「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我爸妈了,他们连卧房都得摆放我的『杰作』。」而后来他也很自然的主修电机工程。「不是为了喇叭。你无法在学校获得任何制作喇叭的知识,我是希望能多补充一点音响电路方面的知识所以选读电机工程。」在二十五年前,他创立了O.L.S.公司,替音响厂商们担任设计与顾问。直到现在,O.L.S.公司仍与Kharma同时营运。「不过六位工程师现在几乎是全职的在设计Kharma产品。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外聘的工程师帮我们设计一些东西。」
为何创立Kharma呢?「我们设计出了很棒的喇叭,我们心想,应该由我们为这产品创立品牌来经营。我们是最早使用Accutone单体的厂商,其实早在Accutone产品尚未面市时,我们就已经得到数据开始设计了。」是什么因素让Charles认为这些单体表现很棒呢?「硬度。如果你要达到精确的声音再生,那么振膜的硬度是很重要的。软振膜也许可以再生出不错的声音,但是如果单体产生了变形,那么再生出来的声波是不可能正确的。当时Accutone单体最吸引我们的,就是振膜硬度一下达到以往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步。而后来的钻石振膜又将硬度的成就向上提升了。」
但是,硬度太硬不就会有极高频铃振的问题吗?「以钻石振膜来说,那发生在100kHz以上,就算是陶瓷振膜,那也是在远超过人耳聆听的范围,因此这方面的缺点,比起其它硬振膜材料还是好太多了。」
Kharma喇叭最大的特色在哪里?「我们非常注重细节。要达到超凡入圣的再生境界,你一定要注重所有的细节。为什么声音听起来会像真?不是在声音出现的那一霎那,而是在声音如何消散。如果声音消散的细节不见了,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假的;一定要能很真实的再生出声音消散至最微弱的境界,那才会获得像真的声音。」
在细节方面,静电振膜不是很棒的解决方案吗?「没错,但是静电振膜会带来好几个问题:像是双面发声的结构,在音场中就不是真正的点音源发声了。如果追求的是真正的精确再生,那么点音源、传统动态单体还是我们心目中最佳的选择。」这么说来,Kharma不会推出背后有单体的喇叭啰?「没错,背后有单体,无论那是正相或反相,那都会破坏了点音源的结构。你可以看到就算是Grand Exquisite,我们采取的作法也是假同轴单体排列,因为那是最接近点音源的方式。」
这次访谈中Charles还提到许多Kharma喇叭设计的细节,在在让人惊叹。请网友们期待242期论坛的访谈全文!(刘名振)


0107-2.jpg (, 下载次数:428)

jpg(2009/2/2 10:29:09 上传)

0107-2.jpg

分享 转发
TOP
2#

顶级真空管机是所有声音的参考。访Audio Research总裁Terry M. Dorn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二, 07 十月 2008 08:54



几年前造访Audio Research时,Terry还是副总裁,而在2008年这家管机名厂被意大利Quadravio公司收购后,Terry Dorn已经成为总裁。已远远超过退休年龄的创办人兼总裁William Z. Johnson则转任荣誉主席。当我见到Terry时,第一个问题自然是:William Z. Johnson是否仍然参与设计工作?



「当然!我们才不会让他闲着」Terry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仍然以兼职的方式替我们设计许多线路,主要是真空管放大线路的部份。接下来你会看到的一些新产品都还是有他的设计在其中。」那么,新的母公司到底让Audio Research有了什么样的不同?「在我在台湾的同时,公司刚安装完毕新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虽然我们一直是家很有效率的公司,但是严格来说,我们的作法相当保守。光是这些年来使用的数千种零件,管理起来就是个很大的问题。Quadravio在这类领域可说是驾轻就熟。」我可以证明Terry所言不假:在我数年前造访时,Audio Research的接待柜台使用的是九吋黑白屏幕的麦金塔计算机,那可是二十年前的产品!
近年来Audio Research产品表现相当耀眼,从Reference 3前级开始,一连串的器材都获得极高评价。Terry也认为:「Reference 3的确是相当重要的产品。现在我们的LS系列前级,都是架构于Reference 3的线路,只是在某些地方较为简化。如同大家所知道的,我们一向不在零件质量上妥协,就算是最平价的产品,用的零件也与最高级机种并无二致。如果从最高价的产品一直听到最平价者,你会惊讶的发现我们产品的特色几乎完全不变,仅有声音的规模感与余裕度不同。」
Reference CD7的模拟线路也架构于Reference 3前级,不过新推出的CD5则是全晶体。Audio Research产品线多年来一直都有晶体机种的存在,不过我们的认知永远是真空管是最好声的组件,我们在设计晶体机种的时候,总是力求它们的表现能够越接近真空管机种的表现越好。在这方面,我认为CD5是相当成功的产品。」Terry同时也透露了,新加入的工程师开发出了独家的交换式扩大机线路。这台未来机种的声音「将会好到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面对快速变化的数字音响,Audio Research准备推出什么样的产品?「我想,音乐服务器大概不会是我们适合介入的领域。看看大容量硬盘跌价的速度,我们要怎么说服客人以高级音响的价格购买硬盘为主的音乐服务器?因此我们推出的DAC7就是我们给这些音响迷们的最佳解决方案,有USB输入,并且使用CD5的模拟线路,可让计算机成为高级音响中绝佳的播放器。」
翻阅一下旧杂志,上一次造访Audio Research已经是170期的事情,距今超过六年了。这次与Terry在台湾谈话,回来再检视当时的访问内容,我相当惊喜的发现,Audio Research经过六年多,仍然在美丽的明尼苏达州,以同样严谨而审慎的态度持续推出高质量的音响产品。在这个时代,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刘名振)


IMGP3917.jpg (, 下载次数:403)

jpg(2009/2/2 10:54:51 上传)

IMGP3917.jpg

TOP
3#

台风天也要拼经济,访Dynaudio总裁Wilfried Ehrenholz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二, 30 九月 2008 09:21



星期日碰上台湾今年最强的蔷蜜台风,Dynaudio总裁Wilfried Ehrenholz还亲自到台湾出差访察,这种「拼经济」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也许是因为衣着轻便的缘故,与几年前西装笔挺的他相比,这次给我的感觉更为可亲许多,也让我趁机解开许多对于Dynaudio的疑惑。


首先,旗舰Evidence Master已经问世十多年,有没有计划要改款?Wilfried Ehrenholz的回答是:他们的Consequence已经生产超过二十五年了,中间只有一次的改款,到现在只要有人订购,他们还是会出货。而Evidence系列的产品设计更精进更成熟,如果要改款,那一定是大刀阔斧的大改旗舰产品,不会是只有细部修改的第二代。当然,对于媒体来说,他们这种改款策略让Dynaudio变成「有点乏味」的一家音响公司,但是对于购买这种等级产品的客户来说,这样的策略比较让人安心。
其次,新的入门系列ExciteFocus的价位相差并不大,推出的目的是什么呢?Wilfried Ehrenholz表示:以往入门系列Audience使用的单体与一般Dynaudio喇叭并无二致,也就是说,对于扩大机质量的要求会比较高些。但是在这等级,很多人可能会用环绕扩大机来搭配,这时Dynaudio单体的设计可能对于较差的扩大机就不大友善了。Excite系列修改了单体的设计,让它就算搭配不那么顶尖的功率级,也能发出很不错的声音,这是Dynaudio认为对入门价位的玩家来说最友善的设计方式。
说到这里,我当然不能不问一个老问题:音响迷们总是认为Dynaudio喇叭难推,并花许多时间争论什么扩大机最适合推Dynaudio喇叭,Wilfried Ehrenholz的建议是什么呢?Wilfried Ehrenholz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他说:他们曾经有过对扩大机要求比较高的Compound系列,而这种难推的印象是很难抹灭的。事实上,Dynaudio喇叭可能是市面上最容易驱动与搭配扩大机的喇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很早就发现对于扩大机来说,喇叭的阻抗变化是最严苛的考验,因此现在所有Dynaudio的喇叭都有极为平顺的阻抗曲线,对于大部分的扩大机来说都不会造成驱动上的困难。
Wilfried Ehrenholz
更进一步的表示:如果现在还有人觉得Dynaudio喇叭难推,最有可能的问题是在于他们的喇叭太灵敏,设计不佳的扩大机如果在相位失真等方面表现不佳,就容易给人不好听的印象,进而造成喇叭「难以相处」的印象。他在香港与日本都听过Dynaudio搭配小管机(甚至有不到十瓦的单端管机)发出很不错的声音,证明Dynaudio喇叭对于扩大机要求并不高。
那么,Wilfried Ehrenholz对于Dynaudio喇叭的摆位或空间要求有什么建议呢?Wilfried Ehrenholz认为与一般喇叭没有太大差异:先从喇叭与侧墙、背墙的距离着手,找到低频最平顺的摆放点,接着再用听感来决定内倾角度。他的习惯是将两支喇叭摆得比较靠近些,因为Dynaudio喇叭扩散性很棒,因此就算摆得比较靠近些,也能产生很庞大的舞台感。至于空间,Wilfried Ehrenholz反对家用环境作成如录音室般吸音太重的空间,因为那会让声音听起来较死板。Wilfried Ehrenholz认为,适度的在地板与天花板作吸音处理,其它地方则吸收扩散并用,会有最佳的声音质量。
Wilfried Ehrenholz另外还提到许多Dynaudio的方向以及策略,关于详尽的访谈内容,请大家参阅将于十一月发刊的音响论坛242期。(刘名振)


imgp3869-1.jpg (, 下载次数:395)

jpg(2009/2/2 10:57:21 上传)

imgp3869-1.jpg

TOP
4#

人生很短,能做好一件事情足矣。访Jeff Rowland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三, 08 十月 2008 15:48



上一次在台湾访问Jeff Rowland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这次他与Avalon副总裁Lucien Pichette从日本音响展结束之后联袂前来,刚好让我们多了解一些他们近年来着力极深的D类放大交换式扩大机奥秘。
为何使用交换式扩大机?Jeff Rowland表示:「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提升扩大机效率的方式。而当我看到ICEPower的规格时就认为:这才是未来!放大线路都是为了要『驱动』某些东西,像是交换式扩大机被广泛的用在驱动马达上。喇叭单体的磁铁总成不就是一种马达吗?用交换式扩大机来驱动它,可以达到很高的效率。在以往交换式扩大机的限制在于切换的速度,而随着各种组件不断的进步,已经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你可以把它看作一种组件,就像功率晶体或真空管一样。我想,音响迷们不必局限于某些组件本身,我们要看的,应该是器材整体的声音表现。」
用上ICEPower后,最大的不同在哪里?「解析力。许多小功率真空管迷喜欢说『第一瓦是最重要的』,而ICEPower最棒的地方正是如此,甚至它的『第一微瓦』都是如此的真实,这是以往我用晶体管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Jeff Rowland还补充:「人们有抗拒创新的习惯。当音响迷第一次听到这么多的讯息时,很容易产生抗拒的心态,觉得无法承受这么多的讯息量,会有压力。所以,我建议音响迷们在听我们的交换式扩大机时,除了需要一段时间让机器中的输入变压器熟化外,也需要一段时间让我们的听觉『熟化』。接下来你就会发现原来音乐中还有这么多以往无法察觉的讯息。」
新产品方面,在东京音响展发表的Criterion旗舰前级其实早在两年前的CES就已经现身。「不过为了让它达到最佳表现,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作各种微调。」Jeff Rowland还说,在出发至东京前,他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就是希望展示机能够有最完美的表现。何时正式量产呢?「差不多已经完成了,只要一点点软件微调,就能够量产了。」Criterion最大的特色在于使用了电池电源与输入输出变压器,至于主体放大线路,与最平价的Capri前级架构是相同的。Jeff Rowlnad还告诉我:「你应该要仔细听听这台前级,虽然没有使用输入输出变压器,但是我设计了一个模块,与高级输入变压器功用相同,也有极接近的表现能力。这是非常超值的产品!」
许多人一定很想要造型与Jeff Rowland扩大机相称的讯源。Jeff的答复有点出乎我意料之外:「人生很短,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不错了。我知道市场上有许多很棒的讯源,我自己听过,都不认为自己能做得比它们更好!模拟放大对我来说,还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探索,现阶段完全没有作其它方面产品的意图。」
Jeff Rowland也提到了前阵子网络上很多人提起的PC-1电源处理器,这产品已经内建在如Model 312后级与Continuum综合扩大机等产品上,不过对于其它使用交换式电源的产品如Model 102201Capri等产品来说,加上一台PC-1是相当有效的升级方式,可以让这些产品的表现更逼近高价产品。至于功率因子修正的原理与作用?我在这边卖个关子,请大家注意十一月号音响论坛更深入的访谈纪录。(刘名振)


原厂网址:Jeff Rowland
详细访谈请见:音响论坛242


IMGP3934.jpg (, 下载次数:93)

jpg(2009/2/3 9:11:32 上传)

IMGP3934.jpg

TOP
5#

专访>Chapter技术总监Duncan Shrimpton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三, 17 九月 2008 14:41



Chapter
的技术总监Duncan Shrimpton今年才三十二岁,但是从事音响设计却已经长达十七年!这有可能吗?难道Duncan十五岁就到音响公司上班了?!请看本文分晓......



我没听错,各位也没看错。Duncan真的早在十五岁时,就半工半读进入英国Hi End大厂 Chord工作。他还清楚记得,当时台湾下单订购的第一批二十六台Chord SPM1200扩大机(当时还是上瑞代理),就是由他与另一位伙伴制造的。在此期间,他不但完成了大学学业,而且还拿到电子工程与资讯工程双学位。Duncan笑着说,他的同学几乎都选择投入计算机软件领域,而且现在都已经是多金的电子新贵了,只有他钟情电子硬件,不过他并不后悔,因为与其为了赚钱而工作,他宁愿追求自己热爱的兴趣。

Duncan
Chord一共工作了九年,离开时才二十四岁,职位已经是总工程师,专精项目正是Chord素负盛名的交换式电源技术。离开Chord之后,Duncan到一间专门研发精密交换式电源的美国高科技公司工作了四年,替 NokiaMotorolaSiemens等大厂设计手机电源供应系统。Duncan拿出他的Nokia N96手机告诉我,所有Nokia N系列手机都运用了他所研发的电源技术(熟悉手机的人应该都知道,N 系列是Nokia的顶级机种)。在与这些手机大厂交流的过程中,他学到了各家公司不同的思考角度,也发现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让他收获良多。

不过,Duncan终究难以忘怀他最喜爱的音响领域,他笑着回忆,在与这些客户开会讨论到创新技术时,他常常会忽然灵感涌现,思考着将这些技术运用在音响中的可能性。终于在一九九九年,他与另一位原本任职于Chord的业务专才Mike Gregory共同创立了Chapter




Chapter
产品的造型独树一帜,工业设计是由两位专门设计赛车流体力学的专家操刀,这两人来自英国Lola集团(www.lola-group.com)。知道Lola这间公司做的是什么吗?他们专门设计赛车、汽车、飞机、船舰,以及通讯医疗等等设备。设计Hi End音响对他们只是牛刀小试,纯粹做兴趣的。图中是Chapter最新Reference旗舰后级,将有Couplet 500M单声道版本及400S立体声版本。




Chapter
的机箱加工质感也精美绝伦,不仅表面处理滑顺精致,连钣件衔接处也看不到缝隙。在Hi End领域,恐怕只有瑞士Goldmund的金属加工质量可以比拟。这是Chapter与英国一间专业金属加工厂共同努力的成果,Duncan告诉我,这家供货商只是中等规模,因为只有中等规模的厂商才有可能依照Chapter的规格,量身打造专属生产线。图中是Couplet 200S后级。




这是Duncan这次专程送到台湾的Chapter最新CD唱盘Sonnet,照片中这台是最终试作机,外观已经与量产版本无异,内部线路经过无数次修改调整,拍照时他正将电压调成台湾的110V,所以留下这张难得一见的半开机箱照,可以看出独特的机箱结构。Sonnet唱盘采用Philips转盘机构,不过最关键的伺服线路,是由两位曾经主导Philips转盘设计的专家负责设计。时钟产生器则是卫星级的超精密制品。




图中是Chapter Precis综合扩大机的3D计算机设计图,所有所有Chapter产品都是用这套Catia专业软件所设计,这套软件也是当今所有汽车工业设计所采用的标准软件。

Chapter
的扩大机不仅采用了交换式电源供应,放大线路的输出级也采用了D类放大。但是 Duncan特别强调,Chapter的放大线路其实依然是模拟架构,不应该被称做「数字放大」。一方面他们更精确的控制数字放大脉冲调变开关的切换时间,让D类放大的工作更线性,失真更低;一方面采用开环线路架构,不在D类放大线路中施加任何负回授,只在模拟讯号阶段施加少量负回授。所以基本上,Chapter的扩大机运作方式就像一般AB类扩大机一样,只是在输出级采用了独家D类放大而已。
为何不直接采用AB类甚至A类放大线路呢?除了D类效率高之外,Duncan还有其它更重要的理由。观念足以推翻传统扩大机设计思维。详情请见音响论坛241期。(陶忠豪)

Chapter网址:www.chapteraudio.com
进口总代理:星辰(02-27985577
详细评论请参阅:音响论坛241


chapter01.jpg (, 下载次数:88)

jpg(2009/2/3 9:14:13 上传)

chapter01.jpg

chapter02.jpg (, 下载次数:86)

jpg(2009/2/3 9:14:13 上传)

chapter02.jpg

chapter03.jpg (, 下载次数:87)

jpg(2009/2/3 9:14:13 上传)

chapter03.jpg

chapter04.jpg (, 下载次数:87)

jpg(2009/2/3 9:14:13 上传)

chapter04.jpg

chapter06.jpg (, 下载次数:86)

jpg(2009/2/3 9:14:13 上传)

chapter06.jpg

TOP
6#

专访>Plinius国际营销总监Pedro J. Lorenzo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三, 20 八月 2008 12:54



纽西兰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们壮阔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生态环境。只我没想到,来自纽西兰的Hi End品牌Plinius,竟然也与纽西兰的自然生态有关!



Plinius
以制造纯A类扩大机闻名,巨大而造型奇特的散热片尤其引人注意,叶片表面还有无数微小的波浪纹路,能有效增加散热面积。Plinius国际营销总监Pedro J. Lorenzo告诉我,这种散热片的造型灵感,其实来自于纽西兰的特有植物「银蕨」,银蕨是纽西兰的国树,他们的员工都以产品能与银蕨有关为荣。除此之外,Plinius器材背板与内部的蓝色特殊涂料,不但有抵抗噪声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纽西兰四面环海的优美景观。


奇特的散热片造型,灵感来自于纽西兰国树「银蕨」。

Plinius
到底是怎么制造出如此复杂的散热片的?Pedro的回答令我惊讶,原来Plinius从散热片到机箱,全都是在自家工厂中完成,他们一共拥有八部CNC计算机精密加工机具,规模比一般金属加工厂还要庞大!他们的铝合金原料就是产自纽西兰,在进行加工之前,所有铝合金钣件都必须经过X光与UV检验,以确认铝合金板块中没有空气或杂质残留。加工精度更精密到2微米之谱。在这个标准之下,光是车制Tautoro前级面板上的八个LED透光小孔,就要耗费超过一小时四十分。


车削这个面板上细小到看不见的八个圆孔,需要耗费超过一小时四十分!

Plinius
早在1980年就推出第一部扩大机,纯A类线路尤其是他们的拿手项目。品管方面,Plinius的每一部产品在出厂前,都必须经过多达12道的检验手续,并且进行100200小时的通电测试,确认工作稳定无误后,才能够正式出场。更令人惊讶的是,Plinius竟然已经取得ISO 900090019002等国际质量认证,这代表Plinius的质量控制已经符合国际标准,制造流程也已经制式化,完全跳脱一般Hi End公司的微型制造规模。(陶忠豪)

旗舰后级RA-Reference的内部,主线路板与电源供应采隔离处理,以避免相互干扰。


每一部Plinius器材的背面与内部,都涂有这种清爽的蓝色,这种特殊涂料可以抵挡噪声干扰,蓝色则象征纽西兰四面环海的美丽自然景观。


这个超重量级遥控器是由整块实心铝块切削出来的,制造一个要花六小时。


Pedro
皮箱上的纽西兰航空贴纸,右边纽西兰航空公司的商标就是源自于银蕨,左边的「All Blacks」则是纽西兰最厉害的橄榄球队,他们的队徽同样是银蕨树叶。黑、白两色,是纽西兰的国家代表色,Plinius的产品也有黑色款式,不过台湾没有引进。




这就是银蕨。



这也是银蕨。

详细评论请见:音响论坛240


plinius01.jpg (, 下载次数:77)

jpg(2009/2/3 9:25:09 上传)

plinius01.jpg

plinius02.jpg (, 下载次数:76)

jpg(2009/2/3 9:25:09 上传)

plinius02.jpg

plinius04.jpg (, 下载次数:78)

jpg(2009/2/3 9:25:09 上传)

plinius04.jpg

plinius05.jpg (, 下载次数:77)

jpg(2009/2/3 9:25:09 上传)

plinius05.jpg

plinius06.jpg (, 下载次数:73)

jpg(2009/2/3 9:25:09 上传)

plinius06.jpg

plinius07.jpg (, 下载次数:70)

jpg(2009/2/3 9:25:09 上传)

plinius07.jpg

plinius08.jpg (, 下载次数:69)

jpg(2009/2/3 9:25:09 上传)

plinius08.jpg

plinius09.jpg (, 下载次数:68)

jpg(2009/2/3 9:25:09 上传)

plinius09.jpg

TOP
7#

专访>珠海斯巴克副总经理
马伟民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二, 12 八月 2008 10:33



你对于中国制音响的观感,还停留在质量堪虑的印象吗?与珠海斯巴克马总谈过之后,我才发现Cayin早已摆脱追赶质量的阶段,而进入真正Hi End的层次……



马总告诉我,八月八日北京奥运揭幕,正好也是斯巴克创立十五周年的日子,原本总公司员工早已准备好庆祝活动,不料当天台风过境未能举办,虽然可惜,但是马总并不因此惋惜,反而邀请当时来访的日本客户为公司主管上课座谈,渡过一个别具意义的十五周年庆。


从这点处事态度,可以看出马总的经营智慧。他回想当年在母公司凯迪克旗下创立斯巴克音响事业,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认为在国营事业体制下,根本无法成事。但是马总不以为然,他认为事在人为,国有企业体制不是问题,人的认真态度才是关键,只要用心去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机会终有降临的一天。



Cayin全新管机CA8,每声道使用4EL84功率管,造型摆脱以往中国音响过于夸张的外观,纯粹以简洁的设计,扎实的组装与精致的质量取胜。

日本市场的试炼
你可知道,创立十五年的斯巴克,早在十年前就已打入日本市场。马总透露,目前日本市场中的管机,几乎有60%都是斯巴克代工,其中更有85%是由斯巴克设计。这项成就并非凭空得来,马总告诉我,他们当初花了五年时间才打入日本市场。当年产品首度进军日本,立刻就被打了回票,说他们的机箱黄铜侧板有沙孔。结果马总把日本人请到公司,才发现原来日本人是用高倍数的放大镜来检视。后来马总四处探询,才在洛阳找到了符合日本人要求的黄铜钣材,虽然成本贵上1/3,但是为了提升质量,马总二话不说采用。


又有一次,斯巴克的管机又被日本退货,原因是变压器有杂音。日本客户还同时送给马总一个「秘密武器」,竟然是医生看诊用的听诊器!马总这才了解,原来日本客户是这样检验他们的机器的。日本市场对质量的挑剔,当时一度引发斯巴克工程师的反弹,认为他们根本是刻意刁难。但是马总找来工程师,让他们选择,是要不做这笔生意,从此与日本市场无缘;还是接受挑战,解决问题。工程师冷静思考之后,决定动手修改,后来花了三个礼拜终于解决问题,日本市场的大门至此豁然畅通。马总笑称,斯巴克进入日本市场的过程,可说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一旦通过日本市场的试炼,就等于取得了全球市场的通行证,因为日本人对质量的要求,真的比任何国家都来得高。



马总认为一般橡胶材质的RCA端子保护套容易变质,因此特别开模制造专用的端子保护套,密合度超高,可见他对细节之讲究。

精益求精的Hi End精神
如今,斯巴克即将取得ISO 9000国际认证,同时也积极通过5S6 Sigma等管理认证,品管认证不但远远超越Hi End产业,认证数量甚至比许多上市公司还多。从本次音响展首度在台曝光的新产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斯巴克的进步,他们不只注重制造质量,而且开始重视产品的造型与使用体验,从CD承盘的进出质感,到操控拨杆的手感,甚至面板灯光的亮度也必需讲究。苛求细节、追求完美的态度,正是Hi End精神的展现。(陶忠豪)




Cayin新一代CD唱盘,外壳采用耐热MDF板构成,质感绝佳的木皮,必需以特殊耐热胶黏合。访谈中,我才知道Cayin的商标原来是斯巴克的德国代理商帮他们设计的。



这个电源按钮看似平凡,不过它竟然内建继电器,可以透过遥控断电弹起,这可就前所未见了。



全新300B单声道后级,每声道采用一支300B管,面板上的表头可以显示偏压。



这款300B管机虽然是木头音箱,但是对流设计完善,无须担心木壳散热问题。



马总抱起300B管机,告诉我机箱底部的散热对流设计。



配合计算机使用的数字音响产品,是斯巴克的下一个发展目标。图中这款数类转换前级内建控制接口,只要接上音乐储存装置,即可选曲播放,线路中当然用上了Cayin最擅长的真空管。



马总坚持要抱起沈甸甸的管机合影,我怕机器太重不好抱,但是看他笑得开怀,感受得出他对自家产品的喜爱之情。


p8117360a.jpg (, 下载次数:66)

jpg(2009/2/3 9:28:33 上传)

p8117360a.jpg

p8117357a.jpg (, 下载次数:65)

jpg(2009/2/3 9:28:33 上传)

p8117357a.jpg

p8117356a.jpg (, 下载次数:65)

jpg(2009/2/3 9:28:33 上传)

p8117356a.jpg

p8117347a.jpg (, 下载次数:64)

jpg(2009/2/3 9:28:33 上传)

p8117347a.jpg

p8117350a.jpg (, 下载次数:62)

jpg(2009/2/3 9:28:33 上传)

p8117350a.jpg

p8117348a.jpg (, 下载次数:63)

jpg(2009/2/3 9:28:33 上传)

p8117348a.jpg

p8117344a.jpg (, 下载次数:64)

jpg(2009/2/3 9:28:33 上传)

p8117344a.jpg

p8117354a.jpg (, 下载次数:63)

jpg(2009/2/3 9:28:33 上传)

p8117354a.jpg

p8117367a.jpg (, 下载次数:62)

jpg(2009/2/3 9:28:33 上传)

p8117367a.jpg

TOP
8#

前所未有、无法归类,访Podium Sound总经理Daniel Maumus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二, 11 十一月 2008 15:27



造访电器公会音响展圆山展场的朋友们应该都有听到用Jadis扩大机驱动的英国Podium Sound喇叭。不过,一般人可能只会以为这是一般「平面喇叭」,但它的发声原理与所有平面喇叭都完全不同,这次总经理Daniel Maumus也有来台,当然就请他现场介绍这些喇叭的特色。



Daniel Maumus
一直强调,他并非Podium Sound喇叭的设计者,只是负责生产与销售的公司总经理而已。设计者是谁呢?是位英国人Shelley Katz博士,这位博士不但是音乐神童,所学甚广,某些研究甚至已经到心理学的范畴。与一般喇叭设计者相同,他是发现市面上没有他心目中的好喇叭,才开始着手设计。而Daneil Maumus是位法国的音响商(在欧洲代理许多音响产品),在两年前的慕尼黑音响展上听到Podium Sound喇叭,仅用Sugden综合扩大机就驱动出很棒的声音,而他与好友Jean-Paul CaffiJadis创办人、负责人)长年来都是平面喇叭爱好者,因此就订购了几对听听看,结果惊为天人。不过早期的Podium Sound喇叭生产困难,需要人工调整,因此最后Daniel自己跳下来经营工厂,找到了稳定生产的方法,现在的法国工厂已经可以准时交货。


Podium喇叭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驱动器。喇叭背脊后面有几个小孔,这就是驱动器安装的地方。据Daniel Maumus说,这些单体构造与一般动圈单体无异,一样使用磁铁与音圈,只是音圈固定在前面整个发声板上,振动整个发声板,类似乐器一般发出声音。这个发声板则是使用蜂巢结构的空心板,在前面后面都蒙上Mylar薄膜。这样的发声板不会有一般平面喇叭振膜脆弱的问题,就算在发出极强音压的时候,也可以用手隔着表面的蒙布去碰、去捏,都不会有问题。


除了发声板外,Podium Sound喇叭的框架也是发声的一部分,虽然Podium Sound的几个驱动器完全不经过分音器,都是全音域发声,但是框架则因为实木特性的关系,只会增强整个系统的低频段量感。这框架是用实木加上木榫固定、黏合而成,完全没有螺丝在其中。而发声板也仅是用几个夹子固定在木框上。据Daniel Maumus表示,框架的尺寸、使用的胶、固定的夹子都是经过精密调整而成,这就是Podium Sound喇叭生产最不容易的地方。


那么,这样特别的发声方式有什么好处?第一,喇叭是三百六十度发声,就算是侧面也有极佳的能量扩散(一般平面喇叭侧面是几乎没有声音的),Daniel Maumus还现场示范,把一个声道的喇叭转成侧面向着聆听者,或甚至倾斜、倒下,声音平衡都完全不会改变,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第二,喇叭效率都在90dB以上,使用845管机也可以惊天动地。第三、喇叭可以在极大的空间中发出自然的声音,Daniel Maumus说,最大的1号喇叭,放在圆山大厅也不成问题!第四、非常稳定,没有任何平面喇叭较脆弱、需要换振膜的缺点。第五、阻抗变化极小,就算搭配环绕扩大机都不会发出恶声。


除此之外,用家还可依照环境来微调Podium Sound喇叭的声音,只要在背脊的驱动器后方开孔塞入附送的垫子,就可以适度增强低频的量感。容易驱动、发声自然又容易摆放的平面喇叭,听起来似乎像是音响迷的美梦成真?现场听到的声音也非常自然,就等本刊对他们产品做进一步的报导了。(刘名振)


IMG08849.jpg (, 下载次数:60)

jpg(2009/2/3 9:35:29 上传)

IMG08849.jpg

IMG08854.jpg (, 下载次数:62)

jpg(2009/2/3 9:35:29 上传)

IMG08854.jpg

IMG08859.jpg (, 下载次数:59)

jpg(2009/2/3 9:35:29 上传)

IMG08859.jpg

IMG08864.jpg (, 下载次数:56)

jpg(2009/2/3 9:35:29 上传)

IMG08864.jpg

IMG08867.jpg (, 下载次数:56)

jpg(2009/2/3 9:35:29 上传)

IMG08867.jpg

IMG08868.jpg (, 下载次数:56)

jpg(2009/2/3 9:35:29 上传)

IMG08868.jpg

TOP
9#

补充:
这种发声方式的喇叭早在上个世纪大约二十年代(如果我没记错?请指正)就由德国人发明了,后来英国的NXT也是类似的做法。现在也有人尝试用在公共播音上,例如在整面玻璃上装了驱动器,那片大玻璃就是发声振膜。这种喇叭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出好听的全音域表现,如果能,那就太棒了。
其实我采访Daniel Maumus时,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喇叭和NXT有什么不同?Daniel Maumus说他不是技术人员,没办法明确地回答我差异何在,不过他斩钉截铁地说跟NXT确有不同之处。现场聆听的感受,确实也和NXT不一样,Podium Sound喇叭高低两端的延伸明显要比NXT好很多。

小廖
这篇访谈有提到,几乎每个人都问过Podium Sound与NXT之间的关
系,Shelley Katz他强调NXT是以数学运算得到的结果,而他的设
计不用任何数学理论,而是类似乐器般的三百六十度自然振动发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