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嗓子 DG-28 参数均衡器 和 力士D-500 珍品CD [复制链接]

查看: 1906|回复: 1
1#
ACCUPHASE  DG-28 参数均衡器!  成色完美如新品! 原装遥控,说明书,布袋,电源线,  
                              麦克风,麦克夹,麦克连接线,双层包装箱。  
                          
                               100V (可改220V)  
                                
                              带模拟RCA输入卡一张(带原装盒)  
                              带模拟RCA输出卡一张(带原装盒)  

完善你的听音环境及系统的超级利器! STEREO SOUND 杂志评论家们忠爱之物!  

价格:29800   有意电话联系13920127024  
LUXMAN D-500 CD 9500 最后一台
无意勿扰谢谢!!  

昨晚领教了Accuphase DG28的威力!  (作者*时间:05-03-21 13:33  点击数: 751)        
自老友**接手我的JBL4343后,陆续添置了功放、前级等器材,由于暂时找不到电子分音的关系,  
只能用一台功放推4343,加上其听音环境偏冷,声音可想而知了。我在与他通电话时讲,没有电  
子分音器,想玩好4343,难啊!前几天,**打电话给我讲捡了一台SONY的专业EQ,双单声道设  
计,31段。接上后,声音有很大的改善,不过31段的EQ,太难调了!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放下  
电话后我想,阿*那里有台Accuphase DG28,它带房间频响测试,曾经听过阿*调后JBL4435的声  
音,可以讲与之前大不相同,声音顺滑华丽,把JBL收复的温文尔雅。如果阿*肯借的话,**那里  
声音不知有何改善?我试着与阿*商量,阿*一口答应,还讲他也想知道效果怎样,真是多谢*哥  
了!  
昨天晚上我与阿*、DIVADD趁有空,抗着Accuphase DG28杀向安*家。安*早已褒机等待我们的到  
来,为了迎接我们,安*早几天开始精心细调他的EQ,务必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我等考验,上午还
专  
门到阿*铺头听了JBL4435的声音,充满信心地跟我讲:“现在我的4343听的下啦!”。既然如  
此,我好不客气地挑了RCA弗里德曼《小提琴超技小品》、RR公司《TUTIT》和蔡琴的《老哥》的  
CD碟试音。几首过后,我们几个望了望,没有出声,还是我厚着脸皮讲:“优点是声音有自己的
个  
性,比较难播的《小提琴超技小品》都没有出现高频飙出来的现象;缺点是声音蒙,特别是播  
《TUTIT》时,整个乐队没有生气,中低频浑浊”。其实是客气了,应该讲“很不行啊”!  
既然这样,我们请出Accuphase DG28,看它测试的情况。3次测试后,用同样的CD碟播放,我们  
惊呆了:同样的器材,同样的环境,只不过按照Accuphase DG28测后的曲线调整了EQ,交响
乐、  
小提琴、人声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343的声音柔顺起来,原来“很不行”的声音化为栩栩如  
生、美妙动人的音乐!再看看曲线,犬牙交错,左右声道某些频率竟然相差9个DB,原来是这样
差  
的环境,吓死人了!即使有EQ,不靠仪器,根本没可能调好啊!Accuphase DG28厉害,它把本
不  
看好、环境恶劣的声音,硬是化腐朽为神奇,创出单台功放推4343良好声音的例子!大家知道,  
玩音响环境影响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有了Accuphase DG28,使得我们玩音响克服环境的影响,变  
得简单了许多。Accuphase DG28好嘢!  
在此借用以上几位大侠的亲身感受。  


[upload=jpg]Upload/2006126938596139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26939203278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269394896343.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文章分享  




理性與感性,數位對類比(上)  

Accuphase DG-28與Cello Audio Palette的君子之爭楊德宜  

搭配試聽器材  
數位訊源:California Audio Labs CL-20/Theta GⅤa。擴大機:Mark Levinson No.  
38SXL/No. 23.5XL,Ensemble ecco。喇叭:ATC SCM-100P,Ruark Excalibur。數位線:  
Prophecy Velocity/Progressive。訊號線:Prophecy Xpender,Audioquest Diamond,  
Siltech 4-120,Kimber Kable KS-1130。喇叭線:MIT CVT MH-750E Extended,Power  
Source SE,Kimber Kable KS-3035。電源線:Power Source,ART。電源處理器:Tice  
Power Block Ⅲ Signature。<圖片>  

不過說實話,將這兩部器材放在一起寫評論算是自討苦吃,因為它們的價格差異極大,生產背景
也  
不同,設計方式又是背道而馳,實在很難在完全公允的情況下進行比較,更別說還得盡量讓您從
中  
瞭解它們各自的好處。可是我再三考慮之後,還是決定衝著它們之間極少的相似之處 - 而且全
是  
不可或缺的重點,介紹這兩款都足以被稱為經典之作的另類器材。它們一部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等
化  
器之王Cello Audio Palette,另一部則是最近在日本出盡鋒頭的等化器新秀Accuphase DG-  
28。  

在我的心目中,Cello與Accuphase都有非常好的形象,因為我向來喜愛完成度高的產品,而且這  
兩個品牌無論是內在或外在設計都有其無法取代的特色。就拿外觀來說吧,Cello與Accuphase都  
算不上是大公司,不過它們卻都能在產品外觀設計上維持強烈的風格,Cello向來以冷冰質感的
鋁  
金屬製造機箱,而Accuphase則是以黃金香檳色作為註冊商標。即使今天其中任何一個品牌推出
新  
產品,您還是可以在未經提示的情況下一眼認出它是來自哪一家公司,這就是維持強烈風格的好  
處,也可以說是它們維繫品牌形象的最好方法。高完成度則是表現在產品市場壽命上。以日本廠
家  
來說,Accuphase的產品生命週期算是相當長,與另一家專事Hi-End音響製造的廠商Luxman幾乎  
不相上下。至於Cello就更無話可說了,印象當中改款過的器材好像只有旗艦後級
Performance,  
早幾年前為旗下所有前級的輸入阻抗改為1MΩ而已,許多人連Amati出了新款喇叭都不知道。像
這  
樣嚴謹的公司,也難怪它們會在Hi-End音響界屹立不搖,成為市場上的最高指標。  

那麼除了提供音頻等化的基本功能與品牌形象外,它們之間到底還有什麼相似之處?第一,撇開
啥  
也不懂的暴發戶不談,我相信只有真正瞭解其中設計理念的音響迷,才會將它們的其中一部請回  
家。第二,在純音響的領域裡,它們都算是極其複雜的產品,沒有多花時間去努力鑽研嘗試,任
您  
本領再高也無法完全領略它們的好處。第三,即使把專業領域的等化器一起拿出來討論,這兩部
由  
家用音響廠商所設計的產品仍算是非常特殊,而且其中許多設計觀念還是相當罕見的。第四,它
們  
都很貴。  

兩者皆有別於傳統等化器設計  

說它們很貴應該沒有人會反對,一套完整的Audio Palette MIV包含電源供應器要價121萬,這
可  
能是等化器領域的最高標,即使連專業市場上難得一見且早已停產的參數等化器權威Neve也沒這  
麼貴;DG-28若要將功能發揮至盡善盡美,配備加齊全也得破30萬,這個價格也足以買下十部常
在  
錄音室見到的等化器。以這樣的價格,加上等化器並不是音響系統裡必備的工具,想要普及大眾
化  
自然是比登天還難,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會說唯有真正瞭解其中設計理念的人,才有可能把它們任
何  
一部請回家去,不符合以上條件又硬是把它們買下來,在我的標準就夠資格被稱為暴發戶。  

至於我提到它們的設計罕見之處,這得從等化器的分類談起。一般根據專業錄音的用途,等化器
可  
以分為以下幾項:  

一、旋鈕等化器(Rotary-Knob Equalizer):顧名思義,就是以旋鈕控制頻率與增益衰減值的  
等化器,一般日本擴大機上附的音調控制(Tone Contral)也可以視為簡單的旋鈕等化器。在這  
個領域裡以Pultec EQP-1A3真空管旋鈕等化器最富盛名。  

二、參數等化器(Parametric Equalizer):從外觀與操作形式上與旋鈕等化器非常相近,但
是  
參數等化器有一個最重要的構成因素:中心頻率必須可調。這是錄音界最常使用的等化器,主要
是  
借重於它可以進行變化的中心頻率,對於修飾錄音與避免不想要之頻率有極大幫助。一般混音台
上  
都附有簡單的參數等化器,可以提供數個中心頻率構成的修正範圍進行使用。市面上著名的機型
很  
多,Orban、Klark-Teknik、Tube Tech與Manley都是常見的品牌。  

三、圖形等化器(Graphic Equalizer):沒錯,這就是最常見的等化器形式,以上下扳動的控  
制鈕在多個固定中心頻率上進行調整。早期音響迷很喜愛用這種器材,因為它不但可以提供幅度
頗  
大的聲音變化,許多機型還附有LED式的頻率跳動,欣賞的成份大過於實質用途。若是光從「錄  
音」的角度來看,這種中心頻率固定式的等化器很難派得上用場,絕大多數的錄音師會選擇參數
等  
化器進行修正,不過它仍然是錄音室必備的工具,因為波段多的好處是可以輕易調整好空間的頻
率  
響應。雖然市面上機種繁多,但是可以被列為錄音室必備產品的只有一款 - UREI 535十波段圖  
形等化器。  

四、參數圖形等化器(Paragraphic Equalizer):這種等化器目前不多見,其設計方式就是將  
參數等化器與圖形等化器結合起來,以方便的撥動控制桿進行操作,同時還可以得到參數等化器
的  
調整效果。  

五、數位等化器(Digital Equalizer):以DSP運算為設計方式的數位等化器在專業錄音界已
經  
出現多年了,只是早期的產品多數沒有數位輸出/輸入端子,訊號進入後必須先經過A/D轉換進
行  
處理,最後再轉換成類比訊號時聲音當然不堪入耳。不過近年來專業廠商已經開發出多款切合時
宜  
的產品,而且其可供電腦控制的功能也非傳統類比式等化器所能比擬,未來自然是錄音界的主
流。  
從功能設計上來看,Audio Palette應該屬於第一種「旋鈕等化器」,不過它的六段中心頻率並
非  
依照固定音程分布,而是以Mark Levinson的錄音師好友依據45年經驗研究而得的15Hz、
120Hz、  
500Hz、2kHz、5kHz與25kHz,加上涵蓋範圍不一,調整幅度也不盡相同的設計而得。這樣的等
化  
器要怎麼分類?我不知道,所以我說它是一款很特殊的產品。DG-28看似簡單多了,因為它絕對
是  
一款最標準不過的全數位等化器,可是Accuphase還為它加上了完整的頻譜分析功能以及信號產
生  
器,儼然成為一部最完整的室內空間頻率測試兼修正儀器。這樣的等化器要怎麼分類?我也不知  
道。  

請用特別的眼光看我們  

幸好,這兩部器材都具有操作方便的好處,即使是內部設計像個小電腦的DG-28,在螢幕顯示上
還  
是沒有忘記盡量人性化(別忘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我在完全沒看過使用手冊的情況下隨
便  
瞎摸還是能將它完全搞懂。至於Audio Palette就更不用說了,下排的頻率數字一看就知道怎麼  
用,上排的功能旋鈕也難不倒絕大多數人,頂多只是等化切換功能底下的Blend功能(用來增強  
40Hz以下的頻率3-6dB能量),或是絕對相位的切換方式會讓人稍感疑惑罷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你先前要提到「沒有多花時間去努力鑽研嘗試,任您本領再高也無法完全領略
它  
們的好處」?理由很簡單,正因為它們在設計上作了許多巧妙的安排,所以您如果把任何一部拿
來  
當作普通等化器來使用,不但對不起它們高貴的身價,也對不起原廠設計師的一番苦心。我雖然
告  
訴您DG-28的操作非常人性化,但是它可以提供多種不同的操作模式,甚至於系統連接的方式都
可  
以有多種變化,對於最終聲音表現的影響不可謂不大。Audio Palette更是如此,原廠之所以只
作  
六段中心頻率,是希望能夠避免多段多相位失真的困擾;會將頻率分布、涵蓋範圍與調整幅度作
如  
此特殊的安排,是著眼於每個頻率對人耳與環境影響有極其不同的差異;Cello著名的59段精密
波  
段調整開關在此大量採用,就是希望把誤差值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想想看,您如果只是希望用  
Audio Palette來把室內頻率響應拉直,那將會損失多少原廠為您設想的好處!  

Audio Palette - 等化器的指標性產品  

這時候敏感的人可能就會說話了:「你把這種已經上市一段時間的類比器材,拿去和最新推出的
數  
位器材擺在一起比較,不是很不公平嗎?」等一下,這種所謂的「不公平」主要是建立於「數位
就  
理當比較好」的想法。類比有什麼不好?當然沒什麼不好,而且在這年頭還算是很吃香的事。您
可  
注意到電影「絕地任務」一開頭男主角尼可拉斯凱吉拿著一張高價標售來的披頭四老版LP唱片,
大  
聲疾呼:「這個聲音比較好!」?或是您如果熟悉電子樂器的市場,就會發現早期純類比式的鍵
盤  
樂器(也就是當時所稱的『魔音琴』),幾乎每一款的二手行情都是居高不下,原因無他,「聲
音  
比較好」是也。最早的類比音響器材現在會被當作骨董,堅持它們「聲音比較好」的人也不在少  
數,可是最早的數位音響器材如果現身在您面前,「骨董」一詞的用法就完全不同了 - 哪個不
識  
相的老骨董還在用這種東西?  

況且,打從Cello為Audio Palette加上了前級功能,成為Audio Palette MIV之後,這款產品
的  
競爭力又提升了不少。據原廠的資料表示,Audio Palette MIV的創意來自於Audio Palette與  
該廠旗艦前級Audio Suite之結合,對於只使用高電平放大且訊源不超過四組的人來說,只要多
花  
一點代價就可以獲得完整的前級功能。況且這組前級線路涵蓋在同一個機箱內,少了一組訊號線
的  
傳輸損失,理論上可以得到比加用Audio Suite更為純淨的音質才是。我起先以為MIV就是M Ⅳ  
(羅馬數字的4),意思是第四代的Audio Palette,後來仔細看過原廠型錄才知道MIV是  
Multiple Input Version,多種輸入版本的縮寫。在標準版本的Audio Palette上,上排第二
個  
旋鈕是用來控制Monitor/Center,而Audio Palette MIV則是顯示四組輸入的字樣,這應該是
從  
面板上唯一可以分辨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  

熟悉Cello家族產品的人可能都知道,Audio Palette在許多知名錄音室都有使用記錄,著名的
數  
位錄音先驅DMP更是用得徹底,還特別商請Mark Levinson以Audio Suite為藍本,設計成一部小  
型的混音器。從Cello印製的一本白皮書當中可以清楚瞭解,這些錄音室大多將Audio Palette
用  
在Mastering,也就是母帶後製作的處理部份。這個部份對等化器的需求與錄音、混音不同,中
心  
頻率可調的功能並非對需要,所以後製作工程師可以完全著眼於Audio Palette的音質表現與特
殊  
設定,將兩軌母帶處理得更適合一般家用音響播放使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母帶後製作的播放
條  
件與Hi-End音響非常近似,國內錄音權威雅弦錄音室的老闆陳建平先生更是徹底實行者,在母帶  
後製作錄音室用上了Genesis、Mark Levinson、mbl、Siltech等多種Hi-End品牌,由此您便可  
以知道Audio Palette會在家用音響界大紅大紫是不無理由的。  

DG-28 - 數位音響的新紀元  

DG-28的出現,對家用音響市場來說是一項新的創舉,因為它不僅代表著等化器進入數位控制時  
代,更等於直接宣告了「數位音響」的另一個領域。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以前提到數位音響就
像  
是在談CD、DVD一樣稀鬆平常,反正訊號通過D/A轉換器之後就完全是類比的世界,我們還是可以  
使用那些三十年不變的前後級。但是去年Accuphase接連推出DC-300全數位前級與這部DG-28,
兩  
者都有極大的擴充空間與升級可能性,連同新的後級旗艦M-2000成為了矚目焦點,似乎就是在告  
訴世人說:「擁有了這三部器材,你才有資格成在下一個世紀繼續當音響迷。」  

以前也曾經有廠家致力於數位前級,甚至於數位後級(將D/A線路裝在後級上,希望用家直接省
掉  
前級的部份)的發展,Meridian還推出過數位喇叭(D/A轉換器與主動式喇叭的綜合體),可是
在  
市場上受到的注意都非常有限。我認為這些產品的設計原意都相當好,其中有些還可以提供意想
不  
到的優異聲音表現,可是無法普及卻也是受限於本身的條件 - 「數位」的招牌太過沈重。音響
迷  
只要一聽到數位兩個字,最先想到的通常就是升級、科技日新月異之類的事;換句話說,大家擔
心  
今天買回家的器材明天就落伍了。即使廠家信誓旦旦他們家的產品可以升級,絕對不會被時代的
潮  
流所淹沒,但是放眼當今Hi-End數位音響名廠當中,到底有多少能夠提供價位合理,而且更新速  
度夠快的升級條件?就是因為少得可憐,所以怪不得音響迷對這些產品沒信心,能夠讓大家掏錢
出  
來買高價數位訊源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說實話,以往Accuphase在這些方面並沒有比其他廠商強,只是他們家產品的生命週期比較長,
不  
會讓您覺得三天兩頭拼命改款。可是這家日本首屈一指的Hi-End名廠在新產品上發揮了無比創  
意,以擴充槽的方式直接秀在背板上給您看 - 別懷疑,我就是最具有升級空間的器材啦!DC-  
300背板上共有十組數位輸出與六組數位輸入,您可以使用它內建的四組類比輸出與一組類比輸
入  
(別忘了,它是一部全數位式前級,送進去的訊號一定要經過轉換才能工作),也可以利用原廠
設  
計的十種模組來處理訊號。DG-28既然是同樣設計理念的產品,當然也可以使用這些模組。所以
由  
此您就可以知道Accuphase的野心:他們是真的打算讓DC-300與DG-28在數位市場上永不退流
行。  
日後不管是A/D或D/A晶片有最新的發展,他們都可以拿來設計一款新的擴充模組,讓您在享受早  
已無可挑剔的前級或音頻等化功能之同時,還可以隨時更新原廠最新設計的數位轉換線路。更狠
的  
是,即使音響界又推出任何新規格的界面,例如以電腦用的DB-25規格作為數位端子(註),  
Accuphase也可以輕輕鬆鬆的讓您以一張模組跟上潮流。  

目前這十種模組當中有六款類比輸出/入與四種數位輸出/入設計。數位部份當然是將
AES/EBU、  
ST光纖、75歐姆BNC同軸、RCA同軸與Toslink全部涵蓋,而類比部份則包括平衡式與非平衡式的  
多種選擇,最頂級的AO-B1輸出模組內含四只20bit晶片組成的MMB D/A轉換線路,算起來已經是  
非常高貴的產品了。不過更誇張的是,這其中甚至還有一款內建20bit,Delta-Sigma A/D轉換
線  
路的唱頭放大模組AI-AD1,您如果仍是忠貞的類比唱片擁護者,可以利用這個模組將DG-28搖身
一  
變,成為最「數位」的唱頭放大器 - 真是另類到極點了。  

等化器向來用在訊源與前級之間,Accuphase為DG-28所作的設想也是如此,因此在背板上的輸出  
端子與DC-300輸入端子完全對應,只有RCA同軸與Toslink光纖兩種。不過評論當時並沒有DC-
300  
可供搭配,所以我請代理商同時送來四種模組進行試用,包括AI-B1類比平衡式輸入模組,AO-B2  
類比平衡式輸出模組,DIO-PRO1 AES/EBU數位輸出/輸入模組,還有DI-ST1玻璃光纖輸入模
組。  
結果打開包裝後才知道踢到了鐵板:DG-28雖然有四組擴充槽,但這並不表示您一定可以用滿四
種  
模組,其中有些模組的體積較大,會佔掉兩個擴充槽的空間。以我所遇到的狀況為例,如果同時
要  
使用AI-B1與AO-B2類比平衡式模組,背板上的擴充槽就會全部被佔滿了,根本不可能再使用任何  
其他的模組。至於哪些模組是這種大尺寸設計呢?簡單的說,只要採用XLR端子的模組便是,另
外  
AI-AD1因為唱頭放大線路較為複雜,也需要一次動用兩組擴充槽。因此要請讀者們特別注意:如  
果您正打算購買DG-28(或是DC-300前級),一定得先搞清楚需要哪些模組擴充功能,然後查明
擴  
充槽是否足夠同時使用。  

預知試用結果,下期待續  

由於Audio Palette身兼等化器與前級的身分,而DG-28又可以同時當作等化器、頻譜分析儀和  
D/A轉換器使用,所以整個試用過程只能用「變化多端」來形容。不過行文至此已經近萬字了
(這  
下總編又要罵我廢話太多),只好把更繁雜的測試、調整與比較過程留待下一期再刊登。請開始
發  
揮您的想像空間,我可是一刻都閒不住,又要鑽進聆聽室去努力了。  

註:1994年時麻州大學的一位教授曾經突發奇想,把電腦用的SCSI界面拿來轉換AES/EBU數位訊  
號,完成的線路還在AES年會中發表。不過當時與會者曾經有人問道:用這種新規格去取代行之
有  
年的AES/EBU界面有何意義?那位教授竟是一臉茫然,回答:「我不知道,我只是做來好玩
的。」  
身為音響迷的你應該慶幸,這種事情不是天天都會發生。\  
理性與感性,數位對類比(下)  

Accuphase DG-28與Cello Audio Palette的君子之爭 楊德宜  



圖1:Accuphase DG-28數位等化器,調整範圍16Hz-22.4kHz,可選擇1/3或1/6音程進行調整。  
售價:252,000元。總代理:台笙(02-25313802)  

圖2:Cello Audio Palette MIV類比等化器/前級,中心頻率分為25kHz、5kHz、2kHz、  
500Hz、120Hz與15Hz六段,調整範圍從±6dB至±29dB不等,擁有一組平衡式輸入(Fischer端  
子)與三組非平衡輸入。售價:1,050,000元(不含Master Supply電源供應器)。總代理:承
奇  
(02-25519417)  

圖3、圖4:DG-28面板上標示「Digital」字樣之處還別有玄機,取下蓋板後可以看到包括輸入選  
擇、1/3或1/6音程切換、螢幕亮度控制與顯示模式變化,還有最重要的測試麥克風輸入端子與電  
平控制鈕。  

圖5、圖6:DG-28內建有完整的頻譜分析功能與信號產生器,您可以先從輸入電平修正功能處微
調  
麥克風訊號(上圖),完成設定後再實際進行空間頻率響應的測試。結果顯示可以用多種模式呈  
現,而且左右聲道完全獨立,以面板上的游標按鍵逐一檢視,便可以清楚瞭解每一處中心頻率在
空  
間裡的實際響應分布狀況。  

圖6:DG-28系統方塊圖。  

圖2-9:MIV代表的是「Multiple Input Version」,也就是擁有多組輸入附帶前級功能的  
Audio Palette。  

圖7:DG-28與Audio Palette都是一時俊彥,各自代表著該領域中最高成就的設計理念,「經典  
器材」如此殊榮加諸在它們身上一點都不為過。能夠擁有其中一部便算得上是幸福的音響迷,所
以  
您可以想像它們同時出現後讓我興奮的程度。  

上一期因為稿擠,讓這篇頂級等化器的試用報告延遲出現,不過代理商也在我玩得正高興時把器
材  
給要了回去,讓我一方面覺得悵然若失,一方面又得憑著印象寫這篇後續報導。  

Accuphase DG-28與Cello Audio Palette代表著截然不同的等化器理念,前者屬於全數位式設  
計,功能齊全,擴充性強大得超乎想像;後者是標準的類比式產品,MIV版本附帶有前級功能,
基  
本上是以聲音取勝的感性設計。面對這樣風格迴異,使用方式又大異其趣的兩款高價等化器,測
試  
過程當然也得找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兼顧徹底瞭解它們在等化曲線方面的作用,又能夠讓它
們  
的附加功能得以完全發揮。最後,我決定以下列的方式進行:  

第一,先將Accuphase DG-28的功能徹底摸清楚。DG-28的功能超強,尤其是附帶的頻譜分析儀
對  
於空間處理來說格外重要,而且它能夠在偵測出聆聽空間的頻率響應之後,自動利用等化曲線進
行  
響頻修正,讓整個空間裡的聲音儘可能平直。我相信這是DG-28最大的賣點,所以讓大家儘可能
瞭  
解會是首要之務。  

第二,將DG-28的數位擴充界面徹底利用。這部數位等化器的設計用意在於搭配原廠DC-300前
級,  
所以陽春配備只有數位輸出/輸入。但是在加上眾多選擇的擴充卡之後,它不但可以當作D/A與  
A/D轉換器使用,甚至還能轉換不同界面的數位規格。我找來了四張最有機會用到的擴充卡,就
是  
希望能完全瞭解它在這方面的功能,以及當作D/A轉換器來用的優點何在。  

第三,Audio Palette在等化功能的設計上獨樹一格,雖然本刊先前已經以評論和器材外燴的方
式  
多次說明過它的設計,不過看在本地Audio Palette的用家不在少數,還是應該藉這個機會瞭解
一  
下它與現代化設計的等化器之不同處。  

第四,MIV版本前級部份的聲音表現。Cello旗下擁有Audio Suite與Encore兩款頂尖前級,在  
Audio Palette上加入前級功能究竟有何意義?聲音表現能夠達到何等程度?這將會是Audio  
Palette準用家所關心的問題。  

充分利用DG-28的頻譜分析儀  

在等化器上加入頻譜分析功能並非DG-28的創舉,這也不是高價等化器專屬的奢侈配備,幾年前  
Marantz就已經在一萬多元的器材上這麼做了。不過以數位等化器來說,這應該還是世界首見,
況  
且DG-28的內部自動偵測補償線路可以進行完美搭配,將室內響應頻率進行最精準的修正。怎麼
作  
呢?就像一般的頻譜分析儀一樣,DG-28附有一只測試用麥克風(型號AM-28),您只要將它架設  
在平時聆聽音樂的位置與人耳高度,再連接至DG-28面板上標示有「Digital」字樣蓋板內的麥克  
風輸入端子,就可以開始進行一連串相當人性化設計的操控程序。  

首先,利用MODE按鍵進入環境測試模式(Environment Setting Mode),在這裡利用INPUT  
SELECTOR按鍵決定輸入數位訊號與取樣頻率為何,並且選擇好警示音功能、自動或手動測試、視  
窗模式等選項。我建議剛開始使用的人選擇自動測試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操作不熟搞得手忙
腳  
亂,二來也可以藉機會瞭解這部器材的工作原理。接下來進入麥克風設定的部份。「Digital」
字  
樣蓋板內還有一個麥克風電平控制鈕,在內建的訊號產生器開始發出測試訊號後,喇叭就會發出  
1KHz的持續噪音(當然,DG-28的數位輸出必須連接在您的D/A轉換器上)。這時候您要一面調整  
前級的音量懸鈕,讓喇叭發出的音量維持足夠水準,一面又利用麥克風電平控制鈕調整螢幕上的
訊  
號大小,使麥克風接收並送入DG-28的訊號維持在-5dB左右。這是進行測試前的標準基本動作,
因  
為當DG-28接收到適當足夠的訊號能量時,實際測試所得到的曲線才不至於偏離水平線太多,以
避  
免它提供的±18dB修正範圍不敷使用。  

進入實際測試階段時,您必須儘可能保持聆聽室的安靜程度,然後讓DG-28從16Hz開始逐一在左
聲  
道發出測試噪音,一直到22.4kHz播放完畢後才又回復16Hz,進行右聲道的測試過程。等化器都
有  
分段,即使如DG-28這種數位器材也不例外,不過Accuphase設計了1/3或1/6音程的切換功能,
所  
以您可以自行決定要採用64段或是32段修正模式,分得愈細當然會修正得愈精準。另外,測試完  
成後所呈現出來的修正曲線是以頻率完全平直為基準,如果您不希望室內最後的頻率響應太過平  
直,也可以自己先決定好頻率響應曲線,待測試完成後DG-28就會儘可能讓系統發出這種預設好
的  
曲線聲響。  

當作D/A轉換器也夠水準  

DG-28其實還有許多可供調整之處,例如手動測試的功能,還有當作純等化器的部份。毋庸置
疑,  
DG-28在操作界面的設計上極度人性化,幾乎找不出什麼不足之處,而且操作起來非常簡便,不
看  
說明書也可以輕鬆搞懂絕大多數的功能,所以我不再多作贅述。現在進入第二個部份。由於背板
上  
提供了足夠的擴充空間,所以您可以利用原廠設計的11種擴充模組,將DG-28當作D/A轉換器、
A/D  
轉換器、甚至數位界面之間的轉換之用。A/D轉換功能在現階段對家用音響來說用處不大,數位
界  
面轉換在DVD、DSD等其他數位訊源完全普及之前也不會有太大功用,不過若是能以一部數位等化  
器的代價,另外附加High-End數類轉換器的功能,那麼消費者豈能不趨之若騖?抱著滿懷的期  
待,我將AO-B2類比平衡式輸出模組,DIO-PRO1 AES/EBU數位輸出/輸入模組,以及DI-ST1玻璃  
光纖輸入模組三種輪流裝上測試,比劃標準當然是我的長期參考機Theta GⅤa。  

根據Accuphase的資料表示,AO-B2類比平衡式輸出模組就相當於同廠DC-91數類轉換器的等級,  
從基本聽感上來說它確實也相當夠水準,整體表現和Theta GⅤa相去不遠。從AO-B2輸出的聲音
是  
標準日本器材走向,精細、雅緻的個性卓然呈現;Theta GⅤa的聲音大家都應該很清楚了,標準  
美式作風著重在宏偉氣度的表現,力道、權威感才是它的重點。本地音響迷或許會比較偏好  
Theta GⅤa的走向,但是它們之間的差異確實非常有限,靈敏度不足的系統恐怕還難以判定些微  
高下。換個角度來看,一部GⅤa的價格已經接近DG-28加上AO-B2輸出模組,而後者還能在數類轉  
換的部份外提供強大的數位等化功能,這時候聲音表現的一點點差異還算重要嗎?  




理性與感性的不同選擇  

將Audio Palette MIV當作前級使用的效果如何呢?好極了,Cello家族最令我心動的高頻韻味
依  
然存在,整體表現一點都不在我的參考機之下。多年前Cello器材的價格還沒那麼高時,我曾經
認  
真考慮買進一部Audio Suite或是Encore,現在聆聽室裡擺著一部天價級的Audio Palette  
MIV,前兩者的價格也早已不是我能負擔的範圍。怨嘆嗎?只能怪我自己當初決心不夠堅定罷
了!  

從這篇試用報告的標題來看,您可以清楚瞭解我將Accuphase DG-28與Cello Audio Palette兩  
款器材,分別定位為理性與感性設計的代表作,這其中的道理不必多說,在基本架構、設計方式
與  
使用方法幾處都可以明顯看出來。無論從聲音或是完成度來說,它們分別在數位與類比領域裡都
是  
我心目中的最佳選擇,至於該選擇哪一部就完全端視您的個人喜好了。    
如果您有機會迎娶其中之一進門,都該是我羨慕的對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