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5原音精選(完結篇) [复制链接]

1#
收到這張2005香港高級視聽展原音精選,非常高興和感謝.這張SACD到我手是有一段小插曲,最先在HIFI168BBS看到一些熱心的網友貼上2005香港AV展消息,知道時間卻沒有展會地點,復貼問之,還是常常指點提我的AUDIO兄讓我知道是香港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也看到E版的毒害,說常常帶上2004原音精選試機走遍天下……于是把相關資料打印出來叫香港同事無論如何在展覽期間幫我抽時間看他不對口的AV展,一定給我帶張贈碟回來.同事星期六拉了幾個朋友也為AV展增添一點人氣.星期二中午到達中山把這張珍貴的贈碟給到我手上,無言感激啊.HKD40收了我RMB40 有的東西真的不是價錢可以恒量,謝謝以上朋友!.

2004原音精選碟錯過了,手頭上拿著這張2005原音精選碟有點重拿不起之感.簡單明瞭的封面封底設計綠色環保為主,可能和現歐美定制的SGS無毒認證有關吧,一笑.打開SACD盒銀白色的CD碟影入眼中,製作和質量很好,拿出碟片在細看碟面很好,反轉碟片24K金膜材料的反射層,一層是CD一層是SACD,本金屬特性分子分布平均,電鍍平滑,不會出現有小孔,雷射光束可以百分百反射,碟機改錯系統不需頻密開動,24K金CD靚聲也在于此.碟片製作由緯訊SACD製作中心的DSD錄音專家TERENCE LAI 為SACD每一首曲目獨立做DSD MASTERING ,CD層由雨果製作公司易有伍錄音大師歷時兩載開發成功的LPCD 母帶處理技術製作,壓片方面由擁有最新最先進SACD生產線的香港VIVA SACD LTD 印制,香港壓片一直給人都是過得去,有印制得好,也的印制不怎麼樣好的,這碟壓制還可以,仔細細看才發現少許電鍍不好還是分子分布不平均?有水印現象,碟片小冊子封一由音響技術執行編輯大草序言,介紹選曲的壓力碟片的錄音製作……內頁是大草選曲碟片封面圖和精彩文字評論,圖文并貌十分精彩難得,封底最可貴是NOT FOR SALE 非賣品.

第一首由香港搖滾教父夏韶聲翻唱貓王經典名曲: You Don't Know Me他自成一派的演唱風格,在1979年推出了首張唱片,成名作童年時.當時榮獲華僑日報十大歌聲和最佳新人獎.後來跟他日本音樂朋友CREATION創造者樂隊到處演出,也唱出不少好歌為大家所熟悉,結它低泣時,空凳,交叉點……這首英文歌夏韶聲馮他搖擺及沙沙的嗓音唱著藍調,重復聆聽這歌,發覺他樣子不算靚,論唱功的确是一流實力派歌手,聲音滄桑,厚實,堅韌,帶有磁性.鋼琴為主粒粒感伴奏清晰可現,相對他以前以吉他和電子合成音樂,這歌顯得很舒適自然.

第二首是發燒友最熟悉不過的卡門Carmen Habanera Fantasia這首由美國敲擊樂大師Harold Farberman改編的卡門,音樂響起卻沒有發現大草所說的穿墙過壁的音場效果唾手可得之感?确實證明我的器材不夠班了,因為我的只是入門低檔器材,弦樂打頭陣緊接著就是純熟的敲擊樂器,定位十分準确,大提琴,小提琴和著叮叮當當的樂器,激昂與平靜的演奏不會出現半點混亂,細看原來是選自馬容創辦的FIM一聽鍾情日本JVC XRCD24發燒錄音,難怪錄音和演奏另人叫絕.

第三首由David Roth演唱的Blowing In The Wind,外國的音樂平時我都很少接觸聆聽認識什小.這首純碎是流行通俗唱法,清脆的吉它伴奏中間加插一些簡單的樂器,一把帶點磁性和感性用心演唱到1分51秒與1分52秒間出現小小疾碟卻略帶而過?不知是碟片問題還是我這台老日立CD機年老接受不了新格式唱片的原因了.

第四首由美國女鋼琴大師Carol Rosenberger彈奏的貝多芬(熱情)鋼琴奏鳴曲,初聽一篇果真有熱情四射琴藝精湛之感.不看小冊子都不知道是MM大師精彩表演呢,彈奏揮灑自如,閉上眼睛外面下雨的雨聲和著鋼琴聲合起來的二重奏又是一個美好合拍的新創意啊.

第五首由Itzhak Perlman大師小提琴演繹的Elgar : Salut d'amour(愛的敬禮)可聽性可比美法國作曲家馬斯內的歌劇(黛依絲) 大師拉小提琴的功力的确深厚,小提琴表現淋漓盡致,旋律優美動聽 ,如泣如訴,感人至深,實屬難得的好作品.聽著這首作品不知不覺間你也會隋入感動的情節之中去,這心情是難以平服的,聽一次又再打動一次.

第六首是菲籍瑪沙所唱的Leaving On A Jet Plane輕松愉快,伴奏敲擊樂器之多,歌唱者心情歡快,聽眾者心情放松,我也沒聽到腳印印,反而看到瑪沙和著輕快的音樂旋律伴隨著節奏腳印印高歌演唱才真呢.

第七首選自舒曼所寫的夢幻曲,現在由六把大提琴一起拉奏出共鳴,習慣聽到發燒朋友常說大提琴的松香味究竟什麼是松香味我也搞不懂,只聽到比小提琴低沉的琴聲,向你訴說八個人八個兒時的情景,但都像傾訴著他不幸的童年.

第八首是俄國民謠In The Moonlight復雜的三角琴合奏樂段真的在考驗著我的器材分析力同時也考驗著我耳朵的判斷能力是否合格啊.我耳朵還正常但對古典音樂知識不認識可能是不正常有關.

第九首黑教堂Julsang這首是女高音演唱版本,教堂一向是給我神聖的地方.單看黑色封面加上黑色教堂字眼有點陰深恐怖,細聽歌曲有一鼓很強的反抗精神在歌聲中流露出來,向往自由,平等,和平.美好.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渴求也難怪這麼多人喜歡.

第十首由挪威口琴大師Sigmund Groven吹奏的Over The Rainbon,口琴傳說創始于1821年一個年緊16歲的Friedrich Buschmann基督徒發明,由鋼制簧片組成的輕巧樂器.這首口琴為主鋼琴伴奏(綠野仙蹤), Sigmund Groven改變著嘴型與口腔內空氣壓力一呼一吸,給我們一鼓清新的音樂表現力和親和力.聽完此曲想起塵封多年讀書時學口琴買的口琴拿出來吹奏一番.呵呵.

第十一首由Peder af Ugglas彈奏的Harvest Song以吉他爵士鼓演奏的藍調音樂,第一首舒適自然,這首味道非常好,不快不慢的節奏另人放松自如,不覺間你也會陶醉在濃濃的音樂氣氛中,有點飄飄然感覺,全因錄音卓越,右邊打鼓,中間彈吉他.

第十二首是克萊柏指揮(維也納愛樂)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通過斗爭戰勝命運是貝多芬的創作思想(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是他創作的心得,演奏氣勢隴大,一時壓迫得讓人喘不過氣,一時讓人心情起落不定,一時讓人得以平伏,一時又讓人進入緊張狀態,真的熱血沸騰,驚心動魄.

第十三首由陳永陶所唱打孔翘,阿陶1956年生于關西客家莊,從事過企畫,保育,雕塑.97年開始在客家餐廳唱歌,四十多年的豐富生活經驗,聽這歌有畫面充滿鄉土味,深厚,俚俗,幽默的客家語,大家不要誤會廣東廣西唱成講東講西.開始吉他伴奏下阿陶說的是地名,人聲背景可能是各地語音的特色,接著來自民間低層生活經歷唱的是人性,對生活對社會的批判,嘲諷.

第十四首由李民雄擊鼓夏飛雲指揮的夜深沉,開始是雍容華貴,風光旖族,緊接是暴雨前的疾風漸漸迅急,最後鼓聲如雨點由弱到強,由稀疏散亂到密集有序,蕩氣回腸.樂曲打的是花瓶鼓,也打出它的氣勢,鼓聲雷動,強勁有力,樸面而來,有著大鼓的氣魄,盛氣逼人.值得稱道易有伍大師能把國樂,國內國外發揚光大.

第十五首由梁醒波,鄭幗寶所唱粤劇名曲光棍姻緣,波叔(1908-1981)出身梨園世家,十七歲學藝,初任文武生後轉醜生,有一代醜生,天皇笑匠美稱,成名曲有(光棍姻緣)(呆佬拜壽,添丁)(審死官)……這首諧趣片斷雖沒有宋世杰角色口齒伶利,但波叔平喉唱功,氣量寬宏飽滿,吐字清楚,發音準确.鄭幗寶子喉唱功,牙占嘴利,字音清晰明亮,錄音上乘傳真度高,聆聽傳神,聯想到黑白畫面波叔的迷人神采,談笑風生,令人陶醉.

本碟評寫以大草前輩論碟為藍本,部分參考相關資料,結合個人有限水平,所聽,所看,所想,所寫.力求簡明真實準确,讓大家進一步認識曲目之余也了解人物背景等.可是大多沒有發燒友想要看的音效音響性,實屬慚愧.碟片選曲六首演唱版,九首演奏版,看來大草是比較照顧發燒前輩們的,畢竟是發燒盛事嘛.無論如何從歷史性它是第三屆,從音響性它是發燒錄音,從音樂性它是中外合壁.就這三點絕對值得珍藏收入到你的CD架內.

建議2006原音精選首先關照一下非常發燒網網友,贈送小量贈碟報名抽獎形式交作業評寫.

其次選曲方面應該要入選一些流行經典,讓流行音樂得以重生.像張國榮,陳百強.鄧麗君……

最後可以的話入場贈碟最好印制四五個版本:CD SACD DVD-AUDIO XRCD LPCD 以滿足不同發燒口味追求.
最后编辑clk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581315305157538.jpg[/upload]

這首由美國敲擊樂大師Harold Farberman改編的卡門Carmen Habanera Fantasia

TOP
3#

今晚回去和明天細聽再完稿.後天全部整理完畢.
TOP
4#

花了幾天時間完成功課
TOP
5#

這是建議啊.可以的話希望願望實現.
TOP
6#

沒問題
TOP
7#

引用E版的:
[upload=jpg]Upload/200599020106761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90202113664.jpg[/upload]
多谢大家的功课,我评出的得奖者就是clk和kerr,恭喜两位获得第一款并且已经绝版的《2005 香港AV展 原音精选》LPCD。
请两位把邮寄地址、电话用短讯息给我,唱片用到付快递给两位。


谢谢E版!谢谢大草!谢谢大家!
TOP
8#

发短信告知E版了,收到没有?20号左右好像你要去HK哦。一路顺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