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邓丽君:原唱、翻唱及其他 [复制链接]

查看: 6935|回复: 28
1#
一、 几个概念

1、首唱:第一次演唱某首歌曲的人(歌手)。
2、原唱:成功地演唱某首歌曲、使之广泛流传的人(歌手)。
3、翻唱:后来者演唱前人(别人)所唱过的经典歌曲。
显然,首唱并不等同于原唱。许多优秀歌曲往往因为首唱者本身的问题而不能获得成功,要等到成功的原唱版本出现才会得以流行。好的歌与原唱的关系就好比是千里马与伯乐,因为伯乐的出现,原先被认为是平庸的歌曲就会大放异彩,甚至成为经典名曲。翻唱别人的经典名曲,往往因为珠玉在前而难以取代原唱的地位。

二、 原唱之王——邓丽君

无庸置疑,在华语歌坛,邓丽君是首屈一指的“原唱之王”:

(一) 众多经典名曲无人可以取代
邓丽君去世已经接近十年了,她的歌曲全部灌录于十几二十年之前。神奇的是,她所拥有的大量招牌名曲至今仍无可争议地保留着原唱地位:神奇的《小城故事》被无数歌手翻唱,流行歌手唱、美声歌唱家也唱,如今20多年过去了,邓丽君的地位仍如中流砥柱般岿然不动。《你怎么说》曾经被许多同时代的红歌星翻唱过,韵味全无,到了今天对许多歌星来说仍然是“我怎么敢唱?”其他如《一封情书》、《忘记他》、《良夜》、《水上人》、《千言万语》、《海韵》、《心里梦里》、《我心深处》、《君心我心》、《遥远的路》、《我怎能离开你》、《丝丝小雨》、《白沙滩》、《原乡人》、《原乡情浓》、〈心里梦里〉、〈君在前哨〉、〈假如我是真的〉、〈假如梦儿是真的〉、〈望一望〉、〈小小的秘密〉、〈多情的玫瑰〉、〈我是你的知音〉、〈爱我像爱花一样〉、〈谢谢你常记得我〉……这些不少于500首的原唱作品展现出邓丽君在情歌演唱方面的绝世才情和旷世才华,对20世纪华人歌坛的影响之大,无人可比。

(二)慧眼选歌 唱功非凡

在邓丽君演唱过的大量中文歌曲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不是自己首唱的。其中最出名的经典名曲《甜蜜蜜》原本是印尼歌曲,邓丽君于1979年收入《甜蜜蜜》专辑后流传甚广,可谓是妇孺皆知,时至今日仍然是最热门的手机下载歌曲。再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是邓丽君在东南亚巡回演唱时偶然发现的,收入1977年的《岛国之情歌·第四集》作为非主打歌。她的老师汤尼发现后才告诉她这是自己前几年写的,之前已经有两位歌手灌录过,却都没能流传开。邓丽君的演唱使《月亮代表我的心》成为在华人世界广泛流行的世纪名曲,还获得香港听众票选20世纪流行金曲第一名。邓丽君在选歌方面的“伯乐”之才再显神威!在此之前,她已经成功地取代了前辈名歌星的代表作如《一见你就笑》、《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等的原唱地位。《何日君再来》这首30年代的老歌,自周旋首唱后,许多名歌星都演唱过,自从邓丽君在1978年灌录入《一封情书》专辑后,便无可争议地成为邓丽君的个人标志。究其原因,我想不仅是因为她唱得好,也因为暗合了她本人的名字,《何日君再来》在广大歌迷心里意味着是《何日邓丽君再来》,而邓丽君本人的命运,因为与这首歌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令人感慨唏嘘!绝色小调《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自从邓丽君在1973年灌录入唱片、1977年重新演唱收入宝丽金《GREATEST HITS》后便一直风靡华人世界,在老百姓心中,她仅属于邓丽君。个人认为给予这个版本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当年只有20岁的小邓赋予了这首小调独特的魅力,彰现出雅俗共赏、端庄与俏皮并存、纯情与风情共舞的邓氏特色。
而《在水一方》这首流传一时的琼瑶电影主题曲在70年代中期风靡一时,但是它的真正流行则是从邓丽君开始。自从邓丽君在1980年的录音版本出现后,便成为邓氏绝唱。在人们的心中,邓丽君就像《在水一方》中那位令人浮想连翩、苦苦追随的佳人美丽、神秘而遥远……

有人说:同时代的歌星,很怕自己的歌被邓丽君翻唱,因为邓丽君往往能赋予歌曲新的生命,令首唱黯然失色。

(三)、天才之作 令人惊喜

现在的许多歌迷听邓丽君都是从宝丽金开始。在听过宝丽金时期的之后,往往会继续沉迷于邓丽君的歌声世界里不能自拔,于是继续寻找邓丽君的其他歌曲便成为必然。于是,去寻找乐风、宇宙时期的歌曲。听邓丽君在十几岁时演唱的歌曲往往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邓丽君的歌唱天才在她14岁灌录第一张专辑时就神采初现。

邓丽君早期在宇宙时期灌录了三百多首歌曲。当时因为原创力量严重不足,往往是一首歌百人唱,大家都没有原唱、翻唱的概念。许多歌曲在小邓之前已经有许多当红歌星演唱过,听过别人的再听小邓,会禁不住惊讶于小邓在小小年纪已经有如此惊人的领悟力,其演绎时见大手笔,如《阿里山的姑娘》、《我一见你就笑》、《人生就是戏》、《悲欢人生》、〈郊道〉、《我俩的秘密》、《谁能禁止我的爱》、〈桃花开在春风里〉、〈我心里有一个人〉、〈畅饮一杯〉、〈静心等〉、〈小村姑卖西瓜〉、〈世界多美丽〉、〈满天星〉……最为人津津称道的则非〈晶晶〉莫属。这首1969年的歌曲,应该是邓丽君歌唱生涯中第一首首唱作品,是台湾第一首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16岁的小邓唱得让人悲伤感动,一夜间风靡全台湾,其唱片销量达到创记录的逾百万之数。

在此不能不特别赞叹邓丽君的《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在邓版之前我已经听多位民歌手唱过,觉得很好听,可是再听邓丽君版本却让我感到震撼!声音是前所未有的美丽自信,情绪是年轻人特有的热烈奔放,吐字是前所未有的清晰动听,个性是前所未有的鲜明突出。更令人叫绝的是第一个“转”字,小邓的声音仿如有力的大手搅得涧水飞转、瀑布奔流,表现出歌者充足的底气和强劲的爆发力。而此时的小邓,却还不到19岁。

多年后,〈台湾流行歌曲30年概览〉这样写道:“ 1969年,当时被誉为‘神童歌手’的邓丽君,通过歌唱比赛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 的轰动。同年,在台视拍摄的首部国语连续剧中,邓丽君主唱的主题 曲《晶晶》一夜间红极一时。邓丽君在当时的走红,充分确立了国语歌曲日后在台湾乐坛中的主导地位。由此翻开了一个国语音乐发展的新篇章。”

(四)小调歌后 名不虚传

大约在1970年左右,邓丽君已经确立了比较成熟的歌路,其声线于甜美中稍带悲苦,非常动听,演唱当时盛行的根据琼瑶的爱情小说改编的电影主题曲堪称绝配。如今,琼瑶的电影虽然被人遗忘了,琼瑶的名字却因为仍在流行的邓丽君演唱的电影主题曲《千言万语》、《海韵》、《我怎能离开你》等邓氏经典而留在歌迷的记忆里。

自从初入歌坛开始一直到80年代的全盛期,邓丽君演唱了大量的民歌小调,因为倍受欢迎而被誉为“小调歌后”。在华语歌坛,“民歌”一直是一个专门的流派,有一批歌唱演员以唱民歌为专业。但是比起唱“流行歌曲”的邓丽君,从好听和听众的接受程度看,他们也只能甘拜下风。无论是邓丽君在20岁之前灌录的《凤阳花鼓》、《采红菱》、〈〈郊道〉〉、《阿里山的姑娘》、闵南歌谣,还是70年代早期的〈想你想断肠〉、〈我没有骗你〉、〈向日葵〉、〈难忘的初恋情人〉、〈后悔爱上你〉,乃至80年代前后的〈望一望〉、〈艳红小曲〉、〈晚风花香〉、〈小媳妇回娘家〉……都具有“小调女王”特有的风采和,无人可以取代的魅力。

(五)、 岛国情歌影响深远
邓丽君1973年底开始加盟日本宝丽金灌录日语唱片,1975年签约香港宝丽金灌录中文唱片,从此开始走向世界。在其中期代表作中有一半以上的经典名曲来自于日语歌,这尤其集中于〈岛国之情歌〉系列专辑中, 如〈香港之夜〉、〈小村之恋〉、〈再见我的爱人〉、〈空港〉、〈山茶花〉、《丝丝小雨》、《爱像一首歌》、《别离》、…… 日本的流行歌曲居于亚洲领先的地位,评论认为日本歌坛要领先于同期的港台歌坛十年以上。邓丽君的岛国情歌该系列专辑曲调优美、歌词优雅、配乐华丽,甫一推出即获歌迷和评论界的热烈欢迎,好听+耐听,在邓丽君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时至今天仍被唱片公司一再出版。
艺术无止境。对于邓丽君来说,选歌的标准是个人和听众是否喜欢。对于听众是否会喜欢,她似乎一向很自信。而一旦选择了一首歌,她就会倾注全部心力将歌曲唱到最好。在选择歌曲方面,她看重的是自己和听众是否喜欢?只要符合这一条件,即使是同时代歌手的成名作,她也愿意拿过来重新演绎,如《恰似你的温柔》,首唱者是蔡琴,一唱成名。再听邓丽君的,却具有邓氏特有的韵味;再如《爱的箴言》,在邓丽君之前,潘越云、罗大佑都演唱过,邓丽君不仅用中文演唱,还用日语把它介绍给日本歌迷。

(六)一歌两唱 超越自己 
邓丽君在登上华语歌坛颠峰后于1984年二次东征日本,因为连续三年获得全日本有线电视播放冠军及连续两年打入日本红白而再铸辉煌。此时的她已经迈进而立之年,歌路也开始随年龄而转变。推出的中文唱片越来越少,灌录的中文新歌几乎全部来自于自己的日语新歌专辑,如《偿还》、《心路过黄昏》、《雪地上的回忆》、《故事般的温柔》、《娘心》、《爱人》、《我只在乎你》、〈不着痕迹〉等。这些歌曲如陈年普洱,历久弥香,百听不厌。

(七)老歌新唱 绝唱重生
大约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处于人生转折期的邓丽君发现了一个新歌资源:30-60年代的国语老歌。这个时期的国语老歌,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具有历旧弥新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对老听众,还是新一代听众来说,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她此时的年龄,也正适合演唱成年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而此时的国语歌坛,风潮转换,流行劲歌热舞和青春偶像,歌迷的年龄趋于低龄化。同时代的男女歌星纷纷结婚隐退,邓丽君的年龄在歌坛有些“鹤立鸡群”;而此时已经习惯于风格多样、竞争激烈的日本歌坛的邓丽君冷眼旁观华语歌坛,难免会有些许“格格不入”的感觉。87年开始她淡出中文歌坛,甚至中文唱片也在日本出版。此后经过89年酷烈的思想巨变,个人感情上的痛苦挣扎,内心感受更为深沉和复杂。她一方面逐步转向幕后制作,另一方面对30-50年代的老歌有了更多的共鸣。于是,一个有计划的“老歌新唱”运动开始盟芽。从1992年开始,她陆续在日本和华语地区推出〈莫忘今宵〉、〈何日君再来〉、《夜来香》等新歌+精选专辑或EP,自己还在法国、香港灌录老歌新唱的录音带……透过《忘不了·绝唱重生》纪念专辑,我们可以相信,如果给她多一些时间,我们将会听到更多邓丽君以新的声音和风格演绎的国语老歌,她也会将更多的国语老歌介绍给世界,向国外输出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

(八)更高的期待与托付

对于后期的邓丽君来说,在选歌方面除国语老歌外,还有个更大范围的选择。因个人出色的语言天赋,她还可以从日语歌、英文歌、甚至法语歌中去选择。能够像她这样可以在大半个世界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的歌星,恐怕是凤毛麟角。我个人很喜欢她在《忘不了·绝唱重生》纪念专辑中灌录的英文歌,这些虽不是正式的录音,却令人惊喜地发现她的英文歌无论是风格还是歌词意境方面都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翻唱战术浅论

(一) 战术概要
欲讨论此一问题,有必要翻翻语文教科书,里面有一篇《田忌赛马》。初时田忌赛马总输,著名军事家孙膑观察后让其改变战术,结果是次次得胜而归。孙膑的战术是:
将双方参赛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类,在三局比赛中,
以己之下等马与对方上等马对阵,结果是输;
以己之中等马与对方下等马对阵,结果是赢;
以己之上等马与对方中等马对阵,结果是赢。
从此田忌次次得胜而归。
将此一战术用于翻唱,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用于翻唱邓丽君的歌,因为邓丽君的代表作实在太多,许多好歌不为人知,但是邓丽君的名字足够响亮,只要打出原唱者邓丽君的牌子,就能大大吸引住人们的眼球。
在具体应用上,可将目标歌星的歌曲分为三类,经典名曲为“上”,演唱得不错但知名度不是很高者为“中”,一般的歌曲为“下”。以己之“上”对对方之“中”或“下”,结果将很可能因翻唱而取得出名的捷径。
(二) 如何翻唱邓丽君

1、 邓丽君歌曲的分类
邓丽君在2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共灌录了上千首中外歌曲,绝不部分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如果将其作品分为三类的话,可以这样分:

一是最具知名度、高水平和高难度者(上);二是具有高水平、高难度但不太为人所知者(中);三是因为原作本身的问题而少人知者(下)。这三者的比例即使各占三分之一,也是个不小的数量。这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大的可供挖掘潜力的翻唱资源。

2、选取翻唱目标
由于资源太丰富,为了快速达到目标,对邓丽君的三百首以上属于“上”的歌曲可以采用以知名度大小为主的分类法,根据名气大小可分为:上上、上中和上下。

第一、 上上:最具知名度者,大约有五十多首。只要提到这些歌,人们就会想到邓丽君。这是最具知名度又最难模仿和翻唱的部分。《甜蜜蜜》、《小城故事》、《何日君再来》、《月亮代表我的心》、《你怎么说》、《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我只在乎你》、《千言万语》、《海韵》、《再见,我的爱人!》、《小村之恋》、《几多愁》、《独上西楼》、《几多愁》、〈船歌〉、〈水上人〉、《一见你就笑》、〈忘记他〉、〈漫步人生路〉、《留不住你的心》、《爱像一首歌》、《南海姑娘》、《空港》、《郊道》、《在水一方》、《风从哪里来》、《你可知道我爱谁》、〈难忘的初恋情人〉、《我怎能离开你》、〈晶晶〉、〈我没有骗你〉、〈原乡人〉……这些都属于邓丽君的首本名曲,歌者化身;经过多年的时间检验,广大听众均耳熟能详。这些歌,邓丽君不仅有多个录音/录影版本,邓丽君本人也在多个演唱会上一唱再唱。由于人们已经熟知和喜欢,翻唱这些歌曲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再说,在人们心目中,这些歌曲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更与邓丽君本人溶而为一。作为致敬和怀念来演唱无可厚非。欲靠此成名,未免太天真。

第二、 上中:与第一类相比,艺术水准并不低,但是知名度稍逊。这是因为邓丽君的好歌太多而被埋没了。基本上,邓丽君在香港宝丽金时期的中文专辑中除属于“上上”者之外的歌曲均可归于此类。邓丽君在此一时期的专辑共有30多个,收入歌曲300多首,仅以著名的《岛国之情歌》1-8来看就有:《夜雾》、《谁来爱我》、《冬之恋情》、《泪的小雨》、《今夜想起你》、《黄昏里》、《永远爱我》、甜蜜的小雨》、《丝丝小雨》、《多情的玫瑰》、《良夜》、《香港之夜》、《谢谢你常记得我》、《又见炊烟》、《我心深处》、《爱的理想》、《九月的故事》、《一片落叶》、《我和你》、《假如梦儿是真的》、 《山茶花》、《假如我是真的》、《别离》、《轻风》、《爱的开始》……。此外还有多张独立专辑如《甜蜜蜜》、《在水一方》、《水上人》、《爱像一首歌》、《一封情书》、《淡淡幽情》、《偿还》、《我只在乎你》,这些专辑中的百分之95以上的歌曲均可归于此类。如在《一封情书》专辑中有《一封情书》、《夜色》、《你是我的知音》、《心里梦里》、《云河》、《爱我像爱花一样》等多首最具邓氏独特魅力的歌曲;在〈爱像一首歌〉专辑中有〈遥远的路〉、〈风儿雨儿〉、〈想把情人留〉、〈雨中的点点滴滴〉、〈海风〉、〈恩爱夫妻〉等绝色之作;在〈水上人〉专辑中有〈情人一笑〉、〈枫叶飘飘〉、〈难忘的眼睛〉、〈不管你是谁〉、〈女人的勇气〉等或甜美亲切的珠玉小品或刚柔相济的大气歌曲。这些歌,迄今为止,仍然是无人可成功地代替其原唱地位的!虽然王菲翻唱过其中的〈雪中莲〉配合电视剧而使许多人为之着迷,但是也正是王的翻唱使得许多人去找邓的原唱,甚至有歌迷非常感谢王的翻唱,认为她独具选歌眼光,借翻唱“提醒”人们去注意这些淹没于邓氏大量经典中的珠玉之作。在挖掘邓氏经典好歌这方面,可以说王菲功不可没。但是因为时空相隔,又被一些音乐之外的因素困扰,大陆歌迷对邓丽君的了解实在太少。一件令我感受颇深的事是在去年,一位喜欢邓丽君超过20年的老歌迷问我”什么是岛国之情歌”?资深君迷尚且如此,年轻的朋友中又有多少人有全面的了解?
第三、 上下:乐风时期的大部分专辑主打歌、宝记时期属于上述两类之外的歌曲可归于此类。如〈香港假期〉、〈走遍天下无忧愁〉、〈为君愁〉、〈向日葵〉(国语版)、〈我要对你说〉、〈情人的阳光〉、〈一见钟情〉、〈鬼马俏医生〉、〈月下送君〉、〈几时再回头〉、〈落叶思情〉、〈那天晚上遇见你〉、〈为什么你会有烦恼〉……因为数量实在太多,恕不一一列举。
粗略估计,属于“上中”、“上下”中的曲目也有300多首,虽然知名度稍逊一些,相对来说,既可以打出邓的名字,又可以因听众不太熟悉而“出奇制胜”,特别是对于根本没听过邓氏原唱的人来说,选取这样的歌可谓“聪明”之举。

3、有趣的翻唱版本
显然,面对这么丰富的翻唱资源,翻唱者必须花费心机寻找适合自己演唱的作品,要唱出点个人特色,还要让大家容易接受才行。那么聪明的选择当然是从“上中”和“上下”中选择,尤其是选择一些知名度梢逊、原唱版又有一定难度的作品,最好冠以〈纪念〉、〈致敬〉等有些意义的名称。
奇怪的是,许多翻唱者急于求成,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大量的翻唱者将目标集中于邓的〈上上〉类歌曲,但是因为个人功力欠佳或改变太大而不为人们接受。

而个别从“上中”和“上下”中选取歌曲的歌星出版翻唱专集却因为具有“个人特色”而一唱成名,还有论者说其翻唱赋予了新的内容。比如《但愿人长久》在邓的后期作品中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并不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1995年后,因为其歌词意境具有感叹人生无常的因素而切合了人们怀念邓丽君的痛惜心情,使其在95年邓遽逝后播放率很高的曲目。事实上,邓生前也很喜欢这首歌,在15周年世界巡回演唱会上演唱了该歌并特别介绍曲作者梁弘志给听众,说他很有才华。理所当然,在邓去世后,这首歌成为怀念歌曲的首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着人们对这位不幸早逝的歌者的深切惋惜和祝福。

总体上看,华语歌坛翻唱邓丽君的歌手层出不穷,但是演唱水平却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距离邓丽君的原唱带给人的感受相差太远。究其原因,与其说是时代变了,不如说邓丽君的歌声中包含有自身的素养、历练、气质和性格是无法代替的,因此也就唱不出邓丽君的韵味。正如一位君迷所说:“邓的演唱是根据原词曲的意境,唱什么像什么,这使她歌路宽广,听众范围广泛,可称为歌星中的‘演技派’;而某些歌星唱的是自己,让歌曲来适应自己,这样的歌星个性突出,但也因此决定了其听众范围比较有限,即便有狂热的追捧者,也只限于某一部分人。”

四、结语

套用曾经很流行的一句话说:唱红一首歌难;唱红许多首歌更难;唱好一种语言的歌难,唱好多种语言的歌曲更难!原唱难,在别人成功的原唱基础上再上一层楼更难!邓丽君以独特的个人风格赋予歌曲全新的生命,一再取原唱地位而代之,表现出令人心服的“王者之气”,堪称神奇!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邓丽君的歌是一千多年前中华文化双璧——唐诗宋词之婉约派风格在20世纪的声音再现和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值得欣慰的是:籍现代科技的发展,保存声音至永远已成为可能,邓丽君将不会再有古代名伶的遗憾,许多许多年之后,她的声音仍会清晰如新,供后人欣赏、聆听、研究、品味和模仿……

2003.07.02——2004.10.20

作者:云子
分享 转发
TOP
2#

唱好君的歌,小诀窍(转贴)  
  1,唱好君的歌必须要声音柔美.(只现于女声)
2,唱歌的时候声音中要带有哭腔  (请仔细听丽君的歌,你会发现每句或开头或结尾我会有一个很短暂的声调小转弯)要适度的利用哭腔来唱声音的转弯,这样就能表现出你对所唱歌曲所投入的感情.(注意:不可太过有情,表示应有限度.)也不可演唱毫无情意,这样听起来会显得很死板和生硬.君的歌主要体现在柔一个字上,当然也有在歌曲中唱出强硬的声音,这主要取决于歌本身的形式.正所为遇强则强,遇柔则柔.有时又刚柔并用.
3,唱词应注意丽君在唱歌时,许多时候"的"字是用"地"来唱的.而又有时呢."的"字就唱作"的".这也是有诀窍的,在每一支歌中(这点要凭自己的感觉,这点能体现你是否有音乐细胞)只要能找到那种感觉就可以在"的"和"地"之间清楚的分划出来.(如要模仿君的话)就无须去背哪句唱"的"哪句唱"地"了.如:GOOD BYE MY LOVE 我的爱人再见 的这个"的"就唱"地",然后我的爱我相信```````里面的"的"就唱"的"(您可以仔细的听一听)
       4,唱高音时注意哪些:唱高音时,必须把声音放出来(把声带拉长,把喉口张大,把里面的声音放出)若你的声音是低沉一类的则,把音调降一格(如真是无法唱上去,不要勉强,因为如果硬去唱,会有损声带的,大家多多注意.(当然,以上大多数是针对女君迷,男君迷,也可以参照里面的一部分来试试)
带着哭腔的柔意`````这比较能唱出君的味道.呵呵,以上是我对唱丽君的歌十几年的见解,大家多多关照啊`````````      
  
  
  
  作者: 爱君人
最后编辑clk
TOP
3#


鄧 麗 君: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66993&ftdate=20050112&ntypeid=11
TOP
4#


左宏元談鄧麗君錄音:
TOP
5#

董建华这些资料也收获不少啊
TOP
6#

TOP
7#

姐姐发声技巧分析(转)  
  从专业上来讲,一个歌手要把歌唱好,就是要让听众听到你的高音时觉得你的
高音还有很多潜力,那样才不会觉得吃力!邓丽君的中低音无论在那个阶段都
是十分迷人的,所以会给人一种在耳边呢喃、倾诉的感觉,但是她的高音部分到的确是有几个发展阶段的!  

早期的邓丽君在发声方面没有经过训练,所以位置靠前,因此其音域自然不会
很广!而她唱的小调式歌曲一般都难度不大,讲究的是琅琅上口,所以感觉不
明显,但是她在丽风时期《我要对你说》中唱道:远方有人在呼唤。。的时候很
明显是唱到了其高音的极限。  

而在去日本接受了歌唱强化训练后,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邓丽君的歌声更加动人更有
感情了呢?其实也是因为发生技巧改变的缘故,那个时候她的发声位置已经靠后,也
就是专业上说的声音应该是从前额头发出的,而不是从喉咙里发出的,这样越是唱到有
感情的时候,反倒越是收敛,效果也就越好!这样的唱法再配以邓丽君独特的鼻腔共鸣效果,
所以听邓丽君的歌,很少会听到其强烈的呼吸换气声,即便是现场演唱也是如此,给人的感觉就
是很轻松!这个时期的前期,她有一首《爱的理想》,后面的曲调相当之高,可以明显感觉到她
的发声运用了美声的一些方法。给人感觉底气十足!而同样那首《我要对你说》在中期时伊馆演
唱会上唱时,已是游刃有余啊!  

后期,据介绍邓丽君去西方进一步学习了发声技巧,并指出其应该改变唱法,
否则嗓子的寿命便会缩短,同时歌曲的风格也有些改变,作品大都比较大气。
加上可能肺部有些疾病,所以明显可以感觉从我只在乎你后开始,邓丽君的发声位
置放到前面了,比较随性和放松,不会集聚丹田之力去演唱,可能本身底气业已不足
,所以给人的感觉,声音比较尖,唱到高音的时候的确会比较吃力。  

不过,无论如何,邓丽君对自己的嗓音还是相当了解的,她知道在身体的不同阶段、
针对不同的歌曲,对唱腔风格进行了大胆的变化,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专型,并且始终得到
歌迷的认可!这已是难能可贵!
TOP
8#

董建华 在 2005-12-27 15:07:55 发表的内容
要说邓丽君的几首难度大的歌,我有一点小小体会。
“问彩霞”“爱的理想”“泪的小雨”“空港”“谁来爱我”“但愿人长久”
邓丽君到日本学习咽音的技巧后,她唱高音更自然更有爆发力更感人,但这个咽音其实是很伤声带的,所以后期她到法国学气声唱法,唱得不再那么高,这样更自然一些。
同时也听到她用假音唱歌。像“不了情”中那句“寂寞的长巷”中的“寂寞”两字就是用特意假音唱的。


看来你是比较深入了解的。呵呵
TOP
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