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的看法
以上虽然是一个日本人作的聆听和测试结果,但是感觉是比较客观的。除了一成不变地把WE的原版300B捧为绝对帝王来作比较基准外,也选了它的后续品和CETRON的管子作辅助基准。其实,几十年前的300B根本不是为发烧来开发的。而且那时候无论录音技术和扬声器技术都不如六七十年代,更甭说21世纪了。所以,上述评价中,无论什么国家,采用什么先进材料或技术,评分都比原版低。如果没有主观因素,就不可理解了。
我在中学时代玩过胆机,不仅做放大器,而且连全波段收音机都是电子管做的。但是,那时候负反馈技术刚开始流行,喇叭的指标拿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是垃圾。自从晶体管上台,无论技术指标、输出功率、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胜过电子管一筹,所以电子管从此一蹶不振。
但是,自从数字音频载体,如CD面世,音色温暖的电子管又开始受到一些人的青睐。有了一定的市场。但是,市场终究有限。日本是对电子管比较吹捧的地方,各种无线电杂志几十年来一直没停止过对自制胆机的介绍,尤其推崇无负反馈的三极管放大器。因此,他们对以300B为代表的电子管进行如此认真的测试和聆听,这种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仔细的读者会发现,上述电子管产品中唯独没有日本的。在我的中学时代,除了前苏联和东欧管子,就是日本的松下、东芝。而且那时就觉得日本电子管的工艺质量明显比傻、大、黑、粗的苏联管强。可是,由于生产电子管对环境保护很不利,有大量污染要处理。因此,生产成本很高。那些对环境保护不加注意的发展中国家就成了生产电子管的天堂。
从上面的比较来看,中国管子的质量远远不如东欧小国捷克(尽管我怀疑有某种偏向,但是上面说过,这个国家的确有生产优质电子管的经验)。而且,中国产品有个特点,这个特点已经是整个中国音响行业的写照了,那就是“重外观、轻内涵”,还美其名曰“文化产品”。也别说民用的音响器材,就连专业的录音棚也有这个倾向。难怪世界调音台鼻祖Neve先生在参观完中国几个著名录音棚之后,语重心长地说:“录音棚不是用来看的!”。
现在300B在世界上仿制品比比皆是,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百花争艳的局面也隐藏了令人不安的因素。会不会又一次出现产品过剩,而纷纷下岗?尽管现在仍然只有300B才是直热式三极管之王,今后是否会有各种各样的新产品上市,夺取它的王位呢?
我现在是不玩胆机了,可是由于电子管是由金属与玻璃构成的,本身就是一种美。在昏暗的音响房里,点着的暗红色灯丝,使得胆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神秘感。也许很多人说不清楚电子管究竟声音好在哪里,但是使用胆机的氛围却是引起人们兴趣的原因之一。
有些厂家在管子的玻璃管壁上印了很多图案,使人不容易看见管子内部结构,反而失去玻璃透明的魅力。我相信发烧友不会因为管子外表越花哨就认为它的声音越好听。我当然不是说能看见内部结构的管子就一定评价高,那也是形而上学的。老实说,在玻璃壳上印刷,无论从工艺或成本方面都要有所考虑。一方面,温度高达摄氏200度的玻璃壳,印上去的油墨必须是耐高温、不变色的,成本必然很高。如果在管座上印刷可能不需要那么昂贵的油墨吧(我相信工厂不会那么做,因为不如玻壳上面抢眼)。因为任何成本的增加都会转嫁到发烧友的头上。
这里,我希望我国的电子管工业能有质的飞跃,不要满足现状,吃那几年的老本,对电子管中影响声音的因素逐个分析透彻,使得设计生产变被动为主动。坐吃要山空的!老路不能再走了。同时,我也希望中国那么多热衷胆机的发烧友,是否可以根据国情,也对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各种电子管作出比较公正和客观的测试和评价?无论结论如何,终归对我国电子管事业,也对我国音响工业有积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