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胡名家会萃 [复制链接]

查看: 6607|回复: 38
1#
闵    慧    芬

[upload=gif]Upload/20061027846511006.gif[/upload]

 现代二胡演奏皇后闵惠芬,江苏宜兴人,她自幼酷爱音乐。8岁开始跟其父闵季骞学习二胡,11岁进入南京市鼓楼区少年之家红领巾义术团,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于二胡教育家王乙和陆修棠。17岁在第四届“上海之春”举行的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她对艺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基本功全面扎实。她更注重对乐曲内涵的深入开掘,并加以细致入微地表现,琴声富有艺术魅力,演奏充满激情。为发展二胡艺术,她还亲自动手创作,谱写了《洪湖人民的心愿》、《阳关三叠》、《出征》、《樱花》、《卧龙吊孝》等多首二胡曲。曾随中国艺术团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声誉。

                                                             资料来源于《胡琴名家》
分享 转发
TOP
2#

王   国   潼

[upload=gif]Upload/200610278472615144.gif[/upload]

 王国潼生于山东。曾就师于蒋风之等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他敬师好学,勤奋刻苦,博采众长,勇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运手刚健有力,豪迈而有气势,音色圆润,苍劲深沉。他创作改编的作品有《怀乡曲》、《翻身歌》、《奔驰在千里草原》等曲,编著有《二胡曲九首及其演奏艺术要求》一书及《二胡练习曲》等基础教材。曾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二胡,中央音乐学院名誉副教授,现为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系主任。
TOP
3#

许   讲   德

    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为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
协会会员、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音协器乐演奏(业余)考级二胡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她以娴熟的演奏技巧及热情奔放、激情纯朴、流畅如歌的表演赋于乐曲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了丰富二胡曲目,开拓二胡艺术新视野,用与她对京剧唱腔音乐二胡演奏上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从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演奏技法积累了丰富而可贵的演奏经验。
TOP
4#

马      晓        晖

[upload=jpg]Upload/200610278521598379.jpg[/upload]


上海民族乐团二胡首席,独奏家。获首届“上海十佳优秀青年演员”提名奖,香港青年音乐协会艺术指导。
 这位自小在大学里长大的女孩,受充满艺术情趣和文化氛围的大学教授家庭的熏陶,六岁学琴,受父亲启蒙,更得益于四川音乐学院名师舒昭教授的栽培,十三岁时就以突出的音乐天赋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八七年以优异成绩荣获学士学位,考入上海民族乐团,从此开始了她的独奏家的艺术生涯 。她在海内外举办了近二十场的独奏会和艺术讲座。从校园到剧场,从国内到海外,她的足迹遍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均受到极热烈的欢迎。 她的演奏音色纯美,韵味浓郁,技巧娴熟,在左手揉弦、滑音以及右手弓法,音色变化细腻和幅度上均有其独到之处。然而最可贵的是她演奏时的激情投入,音乐表现的淋漓酣畅,对于不同风格乐曲的驾驭能力与在舞台上落落大方的典雅气质和大师风范,水乳交融在一起,使她的演奏极富光彩,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
TOP
5#

姜       建      华
[upload=jpg]Upload/20061027853252687.jpg[/upload]

姜建华出生于上海,幼年开始跟随叔父学习二胡。1979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器乐系本科,师从安如坜,兰玉松。1983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她精湛的演奏技巧,将二胡所独具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倾倒了无数听众。1978年著名音乐家小泽征尔访问中国时,被姜建华的二胡演奏感动得泪水满面,他为再一次听其演奏专程赴中央音乐学院,并带来了NHK电视台摄制组。其纪录片在日本等国放送时,小泽征尔再次被姜建华演奏的“二泉映月”感动得热泪盈眶,那情景已在千万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1979年,受小泽征尔的邀请,她赴美国参加 Tanglewood 音乐节,由小泽征尔指挥,与波士顿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共同演出。1980年,世界指挥大师,卡拉扬在访中期间,被姜建华的演奏所感动,两只颤动的手紧紧的抱住姜的额头,称其演奏是世界上最感动人的音乐。1986年,她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国家一级演员荣誉称号。同年10月,为了把中国的民族艺术推广到世界上更多的地方,姜建华远赴日本举办在海外的首场个人演奏会。1989年她与柏林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由小泽征尔担任指挥,该场演出引起轰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此后姜建华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生涯也从此开始。姜建华已移居日本,先后与NHK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东京都交响乐团,京都交响乐团,大阪交响乐团等共演。并多次赴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波,马来西亚等地公演。
TOP
6#

姜    克    美
[upload=gif]Upload/200610278544420591.gif[/upload]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
      198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李恒教授并广泛求教南北胡琴名家,系统掌握板胡、京胡、高胡、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博采众长,形成其华丽细腻的演奏风格。出版有《中国板胡》、《胡琴轻音乐》等专集,为20多家海内外电视台录制节目及其《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电影、电视剧音乐。姜克美活跃于中外音乐舞台,其足迹遍及国内及亚、欧、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三年随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向欧洲观众展示中国拉弦乐器的艺术魅力并荣幸地应邀在日内瓦联合国大会堂,日本NHK演播大厅演奏。业内人士称其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和 “当代杰出的及最受欢迎的胡琴全才”。
TOP
7#

朱          昌           耀
[upload=jpg]Upload/200610278552472007.jpg[/upload]

  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劳动模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1956年生于江苏南京。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主持全院工作。
  朱昌耀7岁学习二胡演奏,少年时代就是“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主要演员,1973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得到了名师安华、甘涛、马友德和陈耀星等人的精心培育。他既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又刻意求新,逐渐形成了他柔美舒展、清新流畅的演奏风格。他力求揭示每首音乐的内涵,将音乐的“灵魂”献给听众。
  朱昌耀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优良的音乐素质,他以其优异的演奏,曾于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优秀表演奖(二胡第一名),1991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奖”,同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
TOP
8#

鲁     日     融

1933年6月1日出生于中国湖北均县。1945年参加文艺工作,1950年任汉中文艺工作团乐队小提琴、二胡演奏员。后来年考入西北艺术学院,学习二胡,兼修作曲、指挥。1954年毕业留校任教,担任二胡教学,民乐队指挥。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院长等职。现任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交响乐团艺术顾问等职。                                                                                                                                     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教育生涯里,鲁日融集教学、演奏、创作、指挥于一身。编创二胡练习曲150余首、独奏曲20余首、重奏曲、弹拨乐曲和民族管弦乐曲20余部、论著十余篇,为“秦派二胡”、“长安乐派”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鲁日融教学:倡导教学、演奏、创作和理论研究为一体。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其特点是严谨规范、因材施教、博采众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德艺兼教。数十年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材与教学体系,培养了一批在民族音乐理论、二胡教学、演奏、民乐作曲、乐队指挥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他的演奏:音色淳厚、潇洒明快、粗犷中见细腻、质朴中现神韵。其功力扎根于传统和秦地民间音乐文化之中,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二胡风格技艺。1960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二胡、琵琶教材会上,鲁日融演奏了自己创作的具有西北秦风韵的《迷胡调》、《信天游》后,被老一辈二胡艺术家和与会同仁称之为是“对二胡演奏风格、技法的新的开拓。”
   他的创作:根植于本土民间音乐的沃土中,具有一股黄土高原的泥土气息。高昂豪放的“秦腔”,委婉细腻的“碗碗腔”,明朗质朴的“迷胡”,热烈激越的“社火”以及苍茫、宏壮、清峻、沉郁的“信天游”都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无不融入对秦地民风民俗和秦人生活思想的感受,从而形成了一派清新、浓郁的西秦风韵。主要作品有:二胡曲《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采花》、《摇篮曲》、《曲江吟》等。
   他的指挥:热情奔放、清晰流畅,对作品处理深刻准确。由他执棒多年培育起来的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队向全国推出的《欢度新春》《秦腔主题随想曲》、《音诗·骊山吟》、《长安社火》等一批优秀民族管弦乐作品,受到海内外同行的好评。他还为《黄土地》等十余部影视片配乐:1991年他率“长安古乐团”访问欧洲时,在法国指导录制的《长安古乐》CD专辑荣获巴黎查理考斯学术金奖。
   发表主要论著有:《陕西风格二胡作品的特色与演奏技法》、《长安古乐首次走向世界》《刘天华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历史成就及现实意义》《华彦钧的二胡艺术成就对中国现代专业二胡教育的启示》、《国乐教育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本文获1998年度香港国际教育中心、亚太华文教育成果金奖)《鲁日融二胡艺术》、《重视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推广》。
   八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应邀出访日本、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讲学活动。宣扬华夏民族音乐文化,讲授“秦派二胡”,介绍“长安乐派”受到了各地音乐界的欢迎。1992年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TOP
9#

王    永    德

[upload=jpg]Upload/200610278574272318.jpg[/upload]

1945年12月生,上海市人,二胡教育家、演奏家、副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东方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留校从事二胡教学。1973年,任拉弦组教研组组长。1979年,任附中民乐科副主任,后任主任。1984年,任上海儿童艺术团音乐指导出访美国。1986年,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后任主任。1987年,参加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奏比赛获一等奖。1990年,在上海商城剧院成功地举办了“王永德师生琴韵”二胡教学音乐会。1991年,任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组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并任评委。1992年,任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奏比赛秘书长。1995年1月,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艺术总监,率团赴香港访问演出。同年3月,应邀担任马来西亚第四届全国华乐节艺术评判。同年4月,应邀担任新加坡第十届全国资源大赛评判。同年8月,赴香港出席上海音乐学院香港地区考级仪式并任考官。同年10月,赴江阴参加“纪念刘天华诞辰一百周年”全国青年二胡大奖赛,任评委。在二胡教学中,主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中西结合,兼学并蓄,注重汲取外来演奏技术以及丰富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艺;主张吸取民族民间音乐养料以提高民族乐器的表现力。90年代以来,众多学生获奖。1986年,学生高韶青赴北京参加全国二胡邀请赛,获总分第一名、自选曲目及指定曲目最佳演奏奖等三项大奖;1995年5月,马来西亚留学生林顺丽获北京中国乐器国际大赛境外组第一名。同年10月,学生孙艳艳获“天华杯”全国少年二胡大奖赛一等奖。积极参加舞台艺术实践,曾为上海多所高等院校讲学并演出,是全国十五所学校及艺术团体顾问。创作出版的有《欢腾的水乡》、《喜摘丰收棉》等二胡独奏曲。发表有《关于二胡的音准》、《二胡教学心得体会》、《二胡艺术的魅力》、《刘天华世界观、艺术观的形成》等论文。编撰有《青少年学二胡》、《二胡的琶音练习》、《中国二胡考级教材·演奏提示版》等教材,均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同时,由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二胡演奏法》教学录像片(五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