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灣玩黑膠LP & CD 的故事! (一)
在這個軟體討論區的欄上,雖然很多網友貼出他尋到及買到珍貴及稀少見的LP & CD,或是秀出外國網站的拍賣的唱片,其價格都相當高價,我想這些都是許多樂友在展示他的廣泛收藏或是他的口袋雄厚,這真是是何等的幸福,與個人在40年前剛玩黑膠的情形真是天差地別!
我想首先要說一下進口原版的LP黑膠在台灣的發展與生長情形:
一. 因為有些樂友在玩音響時一開始就沒玩黑膠LP,近幾年又開始流行了,才開始收集,而我們都知道,全世界從1940年代起到80年代的黑膠是何等的多。(1900年到1940年則全部是78轉的SP),而台灣的進口LP黑膠也差不多在1973年左右才開始,因為那時候也同時才開始進口音響器材,所以那時進來的黑膠只有一些少數的廠牌,種類不是很多,古典及流行演奏都有,但都是立體聲的,還有當時美軍顧問團的PX福利站流出來一些London的黑膠唱片,尚有少數的玩家自己由國外帶回來。
二. 在1978年左右,台灣就多了很多家作進口黑膠的LP了,種類也多起來了,價格約每張是350元左右,(記得當時一包長壽菸是10-15元吧),而也開始了大大流行黑膠LP的時代,因為跟著進口的音響器材的聲音也愈好起來了,也才開始知道古典音樂中柏林愛樂卡拉揚和貝姆,維也納愛樂.等…古典音樂中的大牌了!
三. 但其實那個時代全世界聽音響的音樂都是以黑膠為主,真是百花齊放的時代,很遺憾的是台灣的進口商們仍不敢開放進口更多樣性的音樂,還只是進那些五大廠牌中的三.四個廠牌而已,所以還有相當多的黑膠廠牌都沒有進到台灣來販售.
四. 好景不長久,在1985年左右CD的出現使得很多收集黑膠之士,全部都拋售出來,改聽CD了,但仍然有一些樂友是沒有拋售的(包括個人)仍然堅持著還聽黑膠與CD,只是那時候全世界的黑膠也都沒新版發行了,而我們一些依然堅持聽黑膠的就剛好買一些那些拋售出來的唱片了,(我想現在台灣有一些大玩家們都有收到一些的,包括我自己)。
五. 全世界的數位出現確實打擊到傳統的類比黑膠LP的發售,一般喜愛靜悄悄無炒豆聲雜音的愛樂友競相的使用,使用更是簡便,而我們音響及音樂發燒友使用黑膠時必須的唱頭及唱臂的調整,MC唱放的搭配,黑膠片的保養…..等都較繁雜,也要相當的下功夫,,而CD則簡單更加相當有率效,幾年間差不多將以前黑膠的錄音都改為CD發售,當然新的錄音全都改為數位了,而電台,錄音室的全部改變更是起了帶頭作用。
六. 大約從1989年到1999年的十年中我以前收藏的幾千張黑膠都是站衛兵的較多,還好有收存了約十顆的MC唱頭,怕沒有使用而老壞掉,所以一個月都至少唱二.三次LP,唱頭輪流使用.那時如有遇到要拋棄LP的道友,我都說賣給我吧!我來替你保管,以後你要聽就到我這裡也來聽就好了! (那時網路也不發達,也沒人在拍賣的)
七. 最近幾年來LP黑膠起死回生,可能是發燒友們開始厭倦CD數位的聲音了,有一些唱片公司再將以前的母帶拿出來重新再刻片發行,而硬體公司也再發賣新的LP轉盤,二者一拍即合,相輔相成的再風行於全球了!
八. 不得不提一下,近幾年來我要非常的感謝台灣進口二手LP黑膠的廠商們,他們大量的從國外買進來非常豐富的黑膠片,而且是沒有中斷的進口,各色各樣的廠牌黑膠唱片,真讓我挑得手軟,但愈買愈想買呢!
九.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些進口的二手LP,又補足了台灣從1940年代到1970年代間沒有進口過的音樂黑膠種類,尤其是一些60年代中的Mono音樂片,他們那時可以錄音的演奏家或歌唱家及指揮家,都是當時世界首屆一指的大師無疑。
十. 最近這幾年來,外國的網站拍賣都將一些稀少見的頭版黑膠或是一些大師級的稀少唱片提高價格來讓我們選購,……但說起來在三十多年前的台灣,市上可以買到的原版唱片的種類都已經不多了,你還想挑版本….指揮是誰….,演奏的是誰…,,真是奢想了,所以那時只有先求音樂曲目的喜好及不相同的曲目來收集了!
十一. 演變到今天來, 大部份的黑膠燒友們大概分成二路,一路是國外評價為名盤的才收,是首版的才收,是TAS上榜的才收的,這一派是求精.求最佳.求有定評的黑膠才收買,但因為這些片台灣早期大概多沒有進口,如有的話也沒有人要放出來,所以都要在國外買才買得到,那花的錢可能就要花很多才可以買得到的。
十二. 另一派就像我一樣,我是看曲目的,我沒有的曲目我第一優先收,但遇到喜愛的曲目也再收,有時都收了七.八個同曲目的版本回來聽聽比較用,所以
收多了,唱片都要排隊來等聽呢!
十三.台灣也有一票全部收存台灣自己發行的本土國台語歌星的黑膠唱片的發燒友,尤其是已經逝世的男女名歌星,現在賣的價格,跟以前一張五.六十元的價格,真是會如同我們欄上有一個標題”嚇死人的二手價格”一樣,我想是物以稀為貴吧!.或是想再轉手營利吧!
十四.回想那時候我也買了一些金韻民歌的黑膠片,其他還有國樂的,國台語流行歌曲,等等的黑膠LP,現在也都存在櫃中站衛兵呢!.....為何呢?.......有時拿出來想重溫舊夢,一放針下去,開聲後,其錄音的品質比由原版進口的國外音樂是差太多了,馬上比出來當時台灣的本土錄音.配樂及製作真是差國外好遠好遠的,只有歌詞是聽得懂的,其他的…..就讓她們還是站衛兵吧! (當然也有夠水準的,只是有如鳳毛麟角了)
十五.還有要說一下80年代的台灣本土的福茂.上揚.四海.齊飛.等的國外授權在台灣壓片的黑膠唱片,我算算也是收蠻多的,也有幾百張吧!差不多每一張都有收存,福茂的以Decca的為主,上揚有一些TeleDecca的,四海的以EMI為主,齊飛後來也有寶麗金的台版黑膠…等.他們都有不錯的品質,但是很仔細與國外原版相比,還是有差一絲絲的,封面與封底的印刷及黑膠的塑膠質都有差的。但價格比進口原版的可親多了!
十六.說到更早期的當時,我與學生族們及聽流行搖滾族青年們買B版翻版黑膠說一下話,話說在民國55年的時代台灣是沒有人賣原版唱片的,在中華商場的第五棟靠近西門圓環那一"信”棟的一樓大約有三.四家賣黑膠唱片的店,記得好像有亞洲,哥倫比亞,......等,而我則是常客,從買亞洲唱片及松竹唱片的十吋古典音樂黑膠再到12吋有顏色的神鷹等流行的軟膠LP,還有一些流行的西洋歌曲排行榜拍譜黑膠音樂(後期),對於沒有進口原版唱片的台灣市場,到那裏買黑膠就是我們最好的娛樂與享受了! (記得他們使用山水擴大機.先鋒的喇叭或是山水的喇叭,聲音已經是好得不得了)
十七.最感動是記得當時買到松竹唱片的大衛奧依斯特拉夫的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及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雖然是12吋翻版的,但聽得都渾身發抖得興奮異常!雖然有雜音及炒豆聲,但…..好像都沒有感覺有雜音呢! (可能那時我是使用陶磁的唱頭)
十八.說一下B版的翻版唱片為什麼雜音那麼多的原因?............因為翻版唱片他們不是使用母帶(他們沒有)去刻蠟盤再去做母盤軋唱片的,他們是去買一張原版唱片,直接用原版唱片下去鍍母盤音軌,因為省錢只買一張,先鍍A面,而B面用東西吸住會弄髒的,A面鍍好了,再鍍弄髒的B面,所以B版壓出來的唱片,大都有一面的雜音較多的。如果買二張同樣原版來作的話.雜音就會更少了。
十九.現今玩LP黑膠真是奢華的,為了應付一些發燒友追求音響聲音的發燒,將黑膠以,45轉的唱片都出籠了,(以前就有了)當然其聲效是一定好很多的,如果你是發燒友,而且45轉的聽了以後,那可能以後都要聽45轉的不可了,記得以前我也買了一些45轉的黑膠,但都是為了炫耀音響器材的好聲來播放給親朋好友來聽的時候才播放的。
二十.說到45轉的黑膠唱片,我首次看到及聽到是在民國55.56年,越戰時候有很多美軍到台灣渡假,在台北中山北路有很多的酒吧內都有Juke-Box的點唱機上,唱片的中心孔開大洞,七吋的單曲片,投入美金二毛半可點歌二.三首,點唱機約有半人高,外表看起來像一台大玻璃櫃子,燈光閃爍漂亮,上面可看到單曲片一.二百張在旋轉架上待機,底下裏面的喇叭有12吋或15吋,而且是管機單聲道,低音雄厚聲音宏亮,播放音樂好聽得很,放的單曲都是流行音樂或舞曲音樂。後來我到日本的二手市場也收到一些這種二手的45轉小唱片,總共約有百多張,大都是西洋流行歌曲和日本歌曲為多.。
二十一.現今在台灣販售成品LP黑膠是已經有多家了,但因為台灣沒有刻蠟盤的工作公司,也沒有電鍍母膜盤廠,當然也沒有軋片廠了,所以台灣所有的LP黑膠都是由國外進口來的,而現在LP的壓片量也不會很多,所以黑膠的價格就是會提高的。還有賣黑膠片的國外公司也很少出黑膠的新片,大都是將以前的銘盤再複刻的為多。而我們有一些喜愛類比聲音的黑膠燒友們,對老的母帶經過數位處理過後的再壓片的黑膠也是不買的,也有一些末期的DMM處理的LP也不買,寧願去買那些舊的純類比的。(我是沒那麼堅持.反正最後出來的聲音是以唱針唱出來就好了.)
二十二.說到黑膠的保存,我要說LP是不容易損壞的,據我的使用及儲存經驗,除了自己不小心刮傷或打破折壞以外,差不多黑膠本身是可以永保安康的,有的人(包括我也有過)存放到被白蟻吃掉紙封套後,洗一洗後片子還是OK的,我40年前買的第一張黑膠原版片到現在還可以唱得很好呢! 所以LP黑膠存放的方式是需要站衛兵式的直的存放,歪斜放久了就會變形的! 請大家切記!
二十三.你買二手的唱片有買到過封面截角的嗎?或是唱片的中心標籤有鑽一個小洞的唱片嗎?.......而這些唱片有的都還原封完整沒開過的呢!........這些唱片就是1985年後公司將庫存的存貨亷價出售的識別記號,我喜歡買這些未開過的片子,因為她還是全新的呢。
二十四.我們愛玩LP黑膠又喜愛音響的一定要知道Telac特麗的黑膠唱片,該公司出了沒有多少張後就轉為CD了,但是每一張LP的音效都是頂尖的,到現在為止他的1812序曲這張還是我們玩黑膠對唱頭的考驗,因為動態太大了,唱針循軌不夠好的都穩定跳針的,還好這些LP以前都進口不少,相信很多人都有的,不用到國外去買高價的。
二十五. 我們當時LP收多了,也聽久了,對各家所製作的古典黑膠片所放音後的聲音,都會有個人的喜愛,因為那時買得到的廠牌大都是Decca, EMI, DG, RCA, CBS, Philips,等幾個大廠牌,個人的感覺是Decca的聲音我比較喜愛,所以就以他為標準的聲音(確實也是相當多的愛樂友最愛的聲底)因他有厚潤度,頻寬也好,又使用多麥克風錄音,聲音細節也有,順柔的高音,豐厚的低音,錄音真是張張精彩,反而DG的聲底雖較清晰,但較薄及硬些,而菲利浦的聲音較暗些,較沒有光彩,但Decca以外的片子,有的演奏家或指揮家及樂團,又太喜歡了,所以也是都要買的。
二十六. 以前說過1940到60年代間的Mono單聲黑膠唱片,那時台灣都沒有進口過,,反而是以數位翻製成CD發行後,全部都進來了,那些大牌名歌星及名演奏家的CD都進來了,所以我沒有LP當然要買CD來聽的,但聽後感覺聲音並不是好聽,也以為那時的錄音就是那麼差,……那知道聽到以原版的Mono黑膠唱片二手片進口後,…一聽!...哇!!!.....這才是大牌的真正的聲音了!......太好了!...要收!,舉個例:卡拉絲的聲音.傅尼葉的大提琴聲,還有…等等,都在黑膠唱片上活過來了!換成我買來的CD片要站衛兵了!
二十七. 近三.四年來我對SP的78轉黑膠也是有興趣的開始收存,78轉的片子全球由1900年開始生產,到1940年終止,灌錄的片子也是相當的多,當初只有十吋的78轉,一面大概可以五分鐘左右唱完,大都是單曲流行歌曲,到後期才有12吋的古典音樂,我收到一套貝多芬的九號合唱交響曲,唱完要八張16面,真是工程浩大。而當時在台灣的78轉黑膠可以說全都是由日本來的為多,因為那個時代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台灣也沒有製造78轉曲盤的工業,所以連手搖的播放機的價格都是很高的,當時要很有錢的家庭才有辦法買得起的。(容後再另談78轉黑膠的專題)
二十八. 總而言之,我從黑膠唱片聽到CD,又從CD再回聽到黑膠與CD並行,看到這個20世紀傳播音樂的載體在台灣的變化,實在是可說歷經滄桑的歷史,但不變的是那些永不會遺忘的音樂,還是繼續流傳下來的! (下回開始談CD)
二十九. 我想網上的所有網友都是有聽CD的,而約在1985年後,政府開放可以自由進口音樂出版品,一開始台灣的CD也全部都是進口的,尤其是日本有地利之便,很快的日本的廠牌很快就進來了,接著國際的五大公司更是積極,它們都設立了分公司常駐於台北,剛開始也是全都是原版進口, 約在1990年接著世界上的各個獨立唱片廠牌也都蜂擁進口而來,那才是真正的百花齊放於台灣的音樂市場,而五大唱片公司的雄厚財力的廣告,使得台灣的愛樂迷們,變成只知道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及一些五大他們的指揮與演奏家而已。
三十. 當然台灣的本土唱片公司也將黑膠的音樂翻製成CD在台灣發售了,但因為先天的錄音與品質就差國外來的進口音樂,只有少數真的有好音樂的以外,其他都以歌星的名氣與製造偶像來博取青少年們的追星熱來販售它們的CD唱片了,(除了鄧麗君與蔡琴.及少數幾位除外),接著國際的五大公司也有低價位的CD授權在台生產發賣,再來就是他們也参與並吸收台灣的本土流行歌星讓她們來發行,更將一些本土的唱片公司,擠到二線去了, 但只有滾石是一柱擎天的撐住了本土的唱片公司了。(沒有被吃掉)
三十一. 隨著全世界電腦科技的進步與數位技術的提升,CD的錄音格式也有為改變,CD格式進步到有HDCD.XRCD.K2,SACD...等,最近還有LPCD.藍光CD,加上更近期的改變了由傳統塑膠盤的材質改成新的材質,SHM-CD.玻璃CD.等…都是為提升盤中的音響效果的努力而作。
三十二. 隨著世界經濟不景氣音樂軟體的慢慢滯銷及五大唱片公司的互相擠壓,產生了併購及合併的遊戲,DG被環球公司併入,接著Decca,Philps,等也被併入,但相對的五大公司的新片也萎縮而減少發行,尤其是EMI將一些老的母帶再從新剪接發行,當然包括一些獨立唱片公司收起來的也很多,新片也是較少多了,根據統計數字,CD的發售量現在已經是全盛時期的五分之一了。反而有一些跑到電腦雲端給人使用來輸入了,但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你要真正較好些的音源的話。
三十三. 在我這一代的可算是老人了,對於付了錢買東西而沒有實物拿到手上,感覺很不實在的,在電腦上刷卡付出了比實體CD更高的價格(因為軟體格式比普通CD更高)或是一般CD的價格,買到後只能放在你電腦裡,聽得到,拿不到,…….怪怪的!.......這我無法接受的!
三十四. 到今天,全世界的CD的種類與數量已經多到打不死了,就跟LP一樣,也是打不死的,我們窮極一生都來聽這二樣的載體,聽都聽不完了,而在電腦上的也是由CD與LP轉載上去的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