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时下视为高雅的艺术,都曾经是流行的通俗的甚至最下里巴人的东西。古典音乐和戏剧不用说了,从贫民窟和酒吧里发展出来的爵士乐也证明了这点。现在你要是说自己特别喜欢爵士乐,不是白领就是灰领,打工仔们眼里这玩意肯定高不可攀。
中国的京剧也是如此。徽班进师之前,也就是田间街头的艺术,比耍猴的好不了多少,能让大户人家弄去唱堂会就算很有面子了。100年前的徽班进京,使它最终演变成了国剧。到了今天,年长者对年青人不看京剧的感慨就是:欣赏不了啊!欣赏不了啊……
而我们亲自经历过的变化,大约就是话剧与电影了。我还记得70年代后期人人争着看话剧的情景,随便一部什么话剧都火。到了现在,剧场越来越小,所谓小剧场话剧主要也就是给圈内人看的。
电影曾经是我们那个时代唯一的娱乐,一座小小的城市就有十多二十个电影院。单位大院里也放露天电影,什么人都爱看。现在据说看电影开始成了有修养有身分的一种体现了。比之整天呆在家里看碟唱卡拉OK,每周上一两次电影院的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股文化味儿。
不知再过几十年,现在流行的街舞会不会也弄到大剧院里去演出?票价2000元一张,进剧场的都要着西装领带或者晚礼服,文艺批评家们则在报纸上呼吁:赶快拯救街舞艺术,不要让它像迪斯科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