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rrau的唱片艺术——聊聊阿劳唱片版本 [复制链接]

1#
在本区潜水也有些时日了,收益非浅,无以为报,斗胆发个关于arrau的收集贴,以补一些空白,抛砖引玉吧,希望手里有收藏的也能上图,一起开眼。

arrau的cd从限量盒装,到正价盒装,到正价单张,到中价套装,到纪念套装,到中价银线,到平价普及版,到小双张,到平价纸壳盒装(所谓环保纸壳版),一应俱全,若再算上emi的参考,naxos的历史录音,以及其他唱片公司出的现场录音,那选择真是太过丰富了。那这些cd哪些值得收藏,哪些值得购买聆听,哪些值得入门尝鲜呢?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PS:全帖基于arrau在飞利浦的录音及出品的cd。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4/2 22:39:3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final session当年的首版纸壳限量我觉得是排在收藏第一位的,一来是发行数量本来就少,头批2000,加发到1w多而已。二来演奏作品都很有味道和嚼头,属于需要arrau这种老道理解的东西。三来录音质量实在是钢琴录音的巅峰。

这批cd不好找了,后来出过两次再版,最近的法国版再版非常超值。

最后编辑yangmetal 最后编辑于 2009-03-04 06:19:54
TOP
3#

收藏指数第二位的,是这些老版的套装cd。正价金线,且有纸壳包装。色彩搭配也非常漂亮。这些cd出版年代都在arrau过世以前,是当时唱片公司全力推的,制作包装各方面都非常用心。非限量里面最好的了。

TOP
4#

再接下去是当年出的头版高价。无论从曲目演绎还是录音包装,都非常有保障。这个系列多数也是在arrau生前出版,其中多数是数码版录音,模拟转制的也是上品。



插一句,我的贝多芬钢协套装和单张有同录音同曲目的。压片单张为pdo,套装为pmdc。就我的系统听来,两张没有差别。不知道有没有用更高班系统比较过的~~~
TOP
5#

接下来要说到两个中价版的纪念套装。一个是arrau edition,以单册出版。一个是claudio arrau collection,25cd套装。都为金线,pm编号。



arrauedition有很多模拟转制的录音,其中包括很多曲目的首次数码化,是arrau粉丝的最佳数码版全集。一共44cd,以作曲家为单位的套装。后来很多的廉价环保套装是以此为基础制作的。从唱片封套可以看出,飞记的制作已经趋于马虎了,好在其钢琴录音实在是很强,转制效果也非常的好,瑕不掩瑜。这套是收全集的首选,当然难度也更大些,好在是分册的。



c. arrau collection似乎更为少见,应该是与arrau edition同样是91年出版的,arrau过世后的纪念装。在上面44cd的基础上精选出的25cd。估计当年售价更便宜,唱片印刷设计更简陋。
最后编辑yangmetal 最后编辑于 2009-03-04 06:39:13
TOP
6#

最后要说到的是老板的银线以及一些系列中价或廉价唱片。



一般来说银线都是金线全集里的精选,和正价同时出,盘塞的更满,曲目更大众化。制作精良程度和金线其实不相上下的。我觉得是最实惠的入碟选择。尤其对于对演奏好奇的试水购买。拥有金线,拿一张银线,在人多的时候当背景音乐也是非常不错的,哈哈

再次便是普通入门的平价版cd,比如concrt classic,camera等,曲目通俗,单说cd老板的制作已经非常好了,有时和金线放一起,也不逞多让,性价比非常之高。
最后编辑yangmetal 最后编辑于 2009-03-04 06:40:00
TOP
7#

而飞记的DUO小双张因为都不在身边,没办法上图了。这个系列里arrau的唱片其实出的很多都是通俗的精华曲目,当时我第一次收的就是这个系列。当然和老版,和银圈,和正价,在音质上是没有办法比的,但作为低成本试水是非常合适的。如果对arrau的风格感兴趣,大可从小双张开始

上面提到过的再版套装,全集等,我都没有听过,不知道和老版本的差别是否很大,但网上的评论都说非常超值。那作为找不到老版的替代物,应该是物有所值的。关键是便宜啊

ok,关于唱片版本我知道的就这些了,希望能有更多朋友贴图,分享所得。更欢迎交流arrau听感,艺术风格分析的,呵呵。

最后附上arrau几乎所有cd出版物目录的链接(法文的如有不懂,贴上来,我会翻译)

http://patachonf.free.fr/musique/arrau/discographie.php?p=tout
TOP
8#

原帖由 xxpv 于 2009-3-4 6:19:00 发表
谈阿劳好,占个坐。


呵呵,就知道兄弟会来……

还请不吝赐教,指正错漏,贡献美图。

btw:图都是外联,能看到吧?这里单张图片的限制是多少啊?还有那个120秒的回复限制……太汗了……
最后编辑yangmetal 最后编辑于 2009-03-04 06:43:39
TOP
9#

原帖由 fsyfsyfsyfsy 于 2009-3-4 8:57:00 发表
楼主的想法挺特别的。
阿劳的唱片现场录音的最佳。几乎所有PHILIPS录音棚的都很一般。
基本上体现不出阿劳的丰富音色,由于是录音,演奏也变得比较刻板。
阿劳也挺无奈的,唱片公司的合同实在太多了。
所以阿劳真正值得收藏的东西不是特别多。尤其是各种全集,当成资料收集就行了。


呵呵,兄台有推荐的现场录音,cd等,能否上图或者列些资料?万分感激,真想体验下比录音棚作品更为丰富的音色会是什么样。

小弟道行尚浅,在此堆些资料,也算是另外一种角度看待唱片。若要以弹奏质量,表现好坏论,恐怕就完全不是这些内容了~~~
TOP
10#

thx for all your replies guys, and sorry for using english for i got no chinese keyboard at office, pls go on and i'll reply when i'm back.
TOP
11#

呵呵,总算有点时间回帖了,这里先说下关于录音的吧。120秒真恶心,所以集合在一起吧

原帖由 亮亮2 于 2009-3-4 11:29:00 发表
请问DUO小双张和正价音质上差距真的很大吗?我从没机会好好比较,愿闻其详。
我有张小双张的超技练习曲,是觉得不如从前向人借来的正价版,但当时听的机子不同,很难真正比较。
我那张小双张听来有点奇怪,常听到好像是喘气声,但又不确定,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duo我主要比的肖邦夜曲。在细节,密度,两端,润泽度,乐感,诸多方面,可以说老版金线都是超出的。而且我的感觉是超出很大。老版本转制时间早,唱片制作用心,压片精良,价格也是DUO的好几倍,超过很多是正常的。
录音里面的气息,触键,踏板,细节非常丰富,呵呵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9-3-4 12:11:00 发表
总是有很多人说飞利浦的钢琴和室内乐录音是强项,而交响乐和歌剧录音相对较弱,DG则正好倒过来。但撇开演绎的因素只谈录音的话,我个人的听感和喜好恰好相反。我很喜欢飞利浦的交响乐和歌剧录音,感觉不像DG的模拟录音那么粘厚,层次感更好,更细腻。但飞利浦的钢琴录音,包括阿劳的,确实如fsyfsyfsyfsy兄所言,没有表现出丰富的音色变化,钢琴的颗粒虽然非常圆润,但缺乏DG数码录音的那种活跃的光泽感。阿劳的音色其实是最丰富多变的,但飞利浦的录音室录音相对来说就显得有点“浊”,最典型的就是阿劳80年代和戴维斯合作的贝多芬钢协,老金线版成了大热门,其实这个录音并不好,低频浑浊,高频的清晰度和透明度也都有欠缺。反而阿劳最后的录音中巴赫和贝多芬几个套装较好。


我的感觉DG的东西确实平衡味道淡,结果就是器材不够班,播不好,会有干硬冷。而飞记等其他有更有韵味的录音更适合一般器材播放。而且这里还有个口味问题,从兄弟的发言中我揣测你比较喜欢清爽快速,透明度高的风格,对于丰厚的低频,有时感觉有些脏的声底是不喜欢的。不过话说回来,arrau这些唱片里,最佳录音还真是finanl session呢

原帖由 fsyfsyfsyfsy 于 2009-3-4 15:22:00 发表
弹的好。录音持保留意见                                


很好奇,想问下兄弟心目中好的钢琴录音有哪些?万望赐教。
TOP
12#

ok,回第二贴,关于风格上面的

原帖由 maninov 于 2009-3-4 12:28:00 发表
PH基本都是阿劳晚年的录音,但是他早一些的录音,譬如二次大战前后的时间,会显得更加活泼而轻快,技巧也好,是另外一种味道。


确实,arrau早期的录音都是这样的,技巧夺目,都不敢相信是一个人。但怎么说呢,老年的理解,心水,味道我觉得更丰富些。我偏好更复杂的东西,当然年轻时的那种感觉我也喜欢,只是偏好而已。

原帖由 fsyfsyfsyfsy 于 2009-3-4 12:50:00 发表
虽然听了不少阿劳的碟,但买的不多。
感觉毒性大的还是这张肖邦练习曲。现在也没有什么版本可以说完全胜过他的。
楼主要是能接受单声道录音(这张录音很好)的话,又是阿劳迷,这张必买无疑。


单声道没有问题,多谢推荐。
我觉得兄弟可能更喜欢外露些的演奏,arrau的技术没的说,年轻时候的唱片会让人瞠目。但现在我更为后期的那些色彩,思考,细腻处所吸引,可能性格使然,更内向吧,呵呵。

原帖由 LouisLee 于 2009-3-4 12:59:00 发表
肖邦还是以 Alfred Cortot 为之最高演绎。


呵呵,音乐,艺术这些个东西,真能有个最高就好了,一统江湖,人家统统回家。
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理解,配合相应的技术,各人的性格,给了音乐无数的可能,多样才是乐趣的来源么。谁谁谁最高最强最大最猛,是一刀切的简单粗暴,是对其他音乐家的大不敬。
从文化传统上我们就是崇尚罢黜百家,独尊权威的。现在视野广了,何不开阔胸怀,多感受下其他的风格,可能呢?

以上对cortot没有任何冒犯之意,只是想到的一些观念上的问题。

原帖由 亮亮2 于 2009-3-4 15:15:00 发表
完全同意。那几款Philips的李斯特比同家录音的Brahms和贝多芬都要好。不可错杀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arrau的李斯特啊~~~作为李斯特本人的再传弟子,我觉得他的演绎是有很大优势的。也确实是精品。

原帖由 关山月_ 于 2009-3-4 21:11:00 发表
谦和与高贵,阿劳是智利的国宝.


呵呵,谦和,高贵,恰如其分的形容词。这本书我没看过,在这儿找原版中。

原帖由 cappucino1 于 2009-3-5 6:01:00 发表
阿劳的Debussy个人非常喜欢,除了final sessions那张,两张preludes, images也很精彩,


恩,我第一次惊觉debussy被我忽视了很久,就是arrau的final session。arrau演奏非常讲究忠实作者,台下做的文献阅读,功课都是非常扎实的。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才能更好的表现。不然弹什么都是一个味道,演奏家自己的味道,大大的我,超过了作曲家的精神。

原帖由 akennadun 于 2009-3-4 16:42:00 发表
献丑了,贴些阿劳在EMI的录音


这些是美版LP?EMI版权,有Columbia出品的?
如果还有,请继续上,谢谢。

这些美版的话,欧洲买起来不方便……很难找到。
TOP
13#

原帖由 江月 于 2009-3-5 11:26:00 发表
此白盒是我心目中的极品!正价金线单张以前也曾经买过几张,但全集套装似乎没有见过高价版的,所以这套片我极为珍惜,而音质也非常好,毕竟本来就是数码录音,以前听正价也不过如是耳
[/attachimg......


原帖由 mzt 于 2009-3-5 18:43:00 发表
好帖子要支持,还差巴赫和舒伯特。这套东东音效好的不得了。


原帖由 舟子 于 2009-3-5 20:32:00 发表
白盒子的The Final Sessions 和原来的金线声音相差大吗?


原帖由 maninov 于 2009-3-5 20:54:00 发表
白盒子的把他在PH的录音收全了吗?现在一张多少钱?


呵呵,确实DDD版本应该新老版差异小很多,全集套装之前只有中价的arrau edition以及那个c arrau collection。但这个arrau heritage系列好像是法国版本的,在英国都找不到。至于和老版金线差距到底有多大,有谁两套都有的帮忙做比吧~~~

价格方面,我给个网站,输入 arrau heritage 点 recherche可以看下欧洲的售价:http://www.gibertjoseph.com/

原帖由 PFM 于 2009-3-5 22:30:00 发表
补几张图
四张贝钢协
Liszt Edition 比白皮少李斯特钢协
银线版grieg, schumann钢协


银线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了,量又足,跟(几乎)金线没差别。不排除在更高班系统下能听出好坏来。
TOP
14#

原帖由 CJ御姐控 于 2009-3-5 12:31:00 发表
阿劳晚年的德彪西,听不下去额


呵呵,可能还是不讨好,debussy的东西女的弹很好,云里雾里,哈哈

原帖由 maninov 于 2009-3-5 20:44:00 发表
我完全不赞同“自由速度的运用是属于技巧层面”这样一个说法,这和说“能不能把八度弹好是技巧层面的”完全是两回事。这应该首先取决于演奏家对所要取得的效果的一个心理的取向,是想不想这样去做从而取得某一种效果这样一个问题。所以不能把它割裂成单独的技巧上的东西来看。如果按您所说,这个是次要的,那么我想把这样一个重要的特征抛弃,科尔托的演奏最起码已经丧失了一般科尔托的味道。就好比如果说一辆汽车,说它的发动机是最重要的,而轮子的影响就很小,那我是问,如果把轮子都换成方的而不再是圆的呢?不能够光讲求所谓的境界气质还有韵味,而忽略掉其他支撑起“境界、韵味”的那些很实际、看起来并不玄妙的因素。


运用的话,永远不是技术层面的,是理解上的,是更深层的原因。但是光光谈自由速度,谈速度,这东西倒是很技术,大师不用不一定是用不好,不会用,而是选择是否运用。
arrau我觉得可贵的一点恰恰是这一选择。年轻时的录音已经告诉我们,他不是没有那个能力弹成那样,有技术而不炫技,一切为音乐服务,humble的做作曲家的代言人,这样的境界值得尊敬~~~
TOP
15#

原帖由 维克 于 2009-3-6 21:41:00 发表
杨兄来这里了啊,好啊,在国外收唱片就是方便,羡慕!
阿劳以及他的唱片的确太值得一说了,我就不说了,还是多听听,呵呵!
如果喜欢阿劳,他的唱片当然不嫌多,除了唱片还有样我觉得必不可少,就是那本《阿劳谈艺录》。


哈哈,其实一直在这儿潜水,看看帖子受益匪浅~~~拓宽了不少视野,也算是回报下巴。

值得说那就说一些吧,很是期待兄弟的感悟,只言片语也是交流么~~~先谢过

提到这本书,手边只有法语版,凑个数吧,有机会拿英文原版回来

TOP
16#

再添一张图,银线版舒曼

TOP
17#

多谢提供资料,上面4张是当年头版出的高价,我仅有最后一张5,后来出的贝钢协合集套装也是高价。现在还有50周年的Emperer在售~~~
TOP
18#

补大图,final sessions中schubert卷

TOP
19#

原帖由 PFM 于 2009-3-10 22:01:00 发表
上面那个贝钢协的LaserLine版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laser line系列我在这里从来没有见过~~~美国版?日本版?澳洲版?盘面上都没有写产地,真稀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