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胆机配书架箱的“味道”,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应该还是有的。细想一下,原因如下:
1、我所比较的是天龙3803推B&W603,此功放音色中性,整体素质还好,比之安桥、马兰士显得刚性一些,而B&W603恰恰是低音丰厚的箱子,搭配在一起,倒是味道不算太次,播放音色略为偏暖。
2、斯巴克A-88T恰是很中性的胆机,很多人说斯巴克的胆机音色如石机,不无道理。而S3书架箱又是低音略欠,两者搭配后,中音、高音便显示出既不同于石机的“亮”,又不是很典型的胆机的“粘”,仔细听来,确是音色顺滑、细腻,但不“粘”。
3、这些天网上看了很多,发烧总是一个过程,一阵一阵的。所谓资深,该是经历的积累。而越到后来,越追求的是那种真实、清淡,纯粹的音乐感。当然,也与听者的习惯有关。
譬如,欧州的爱乐者多对古典有相当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他们的器材显然有着古典朴素的优雅,他们对音乐欣赏的本身看得更重。
美国的器材,显然更注重音响,当然风格也很突出,爵士、摇滚,就连古典音乐的制作,很明显的注重音响效果,如早期RCA的一些录音特点,后期TELARC的唱片风格,都是很典型的代表。
国内很多发烧友是从追求音响性开始的,什么枪炮声、摔玻璃声,到听蔡琴的人声,那种醇厚的中音的确很好听。
再后来开始分流,有人欣赏水平提高了,逐步转向古典,在器材有一定水准后,注意力偏重音乐的欣赏,另一部分人追求器材指标的提高,不断的更换器材,并在大把花费银子的过程中,享受器材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快乐。
我在器材上没有少折腾,从自制功放、土跑音箱开始。但出于经济原因,都是小打小闹,但是现在偏向欣赏音乐为主,随着欣赏古典音乐的推进,越来越意识到要有能胜任器材为基础,才可以好好欣赏,所以两者相辅相成,只要不是一味的发烧器材,把乐趣更多的投入到欣赏音乐的本身,我想都算是理智的,而且也会获得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