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几个版本,都分别由上世纪成名大提琴演奏家担纲,都应有相当水准。加上我自己的音乐知识贫乏,实在无能力评价那个版本最佳,只能说我自己喜欢那个版本多一些与及提出一些非常肤浅又或可能非常错误的看法交流、交流而矣。
1.罗斯特洛波维奇版,由超级大师罗斯特洛波维奇与卡拉杨合作,乐队是鼎鼎大名的柏林爱乐乐团,如此超重量级阵容,表现出超卓水准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事实上此版本早已获得广泛好评与认可,不仅DG列入大师系列,而且<<企鹅>>将其评介三星,可见此版本的江湖地位。就我个人感觉而言,由卡大爷指挥所营造的音乐结构与感染力是极其巨大的,各声部、各种乐器的表达、平衡度与及所形成的交响性效果与表现力都是绝对一流的,在卡大爷指挥棒下表现出来的这首协奏曲就象一座完美无缺的超级艺术建筑物,令人赞叹不已。确实在音乐的整体表现亦包括录音(例如清晰度、音色、音场、定位…等)都是其他版本所不及的。但是未能令我满足的是如果这是一部交响曲那是无可非议的,但这是一首大提琴协奏曲,应充分体现出主奏大提琴的表现力、乐队以最佳的方式发挥协奏作用而达到一种高度的和谐与音乐表现力。但可能卡大爷太强大了,我听到的感觉是连同样是大师级的罗斯特洛波维奇在一定程度上竟也充当一首"交响曲"中的一个声部的角色,以致在他的大提琴演奏甚至华彩部分也常常轻盈地拉奏,以达到与乐队的整体平衡效果。面对大师的演出,我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表达正确与否,但我更宁可选择象当富尼埃、皮娅蒂戈尔斯基等其他版本在大提琴方面的表达方式。同时卡大爷的这种安排,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令罗斯特洛波维奇有所失色。
2.史塔克与杜普蕾都是我喜欢的大提琴家,他们其他不少演出都是我的大提琴至爱之一,但在这首充满感情流露的德伏夏克大提琴协奏曲中,他(她)的演奏无论在柔情与激情方面都未能达到富尼埃与皮娅蒂戈尔斯基那种感情的充分表达和令我感动。
3.尽管总体表现"罗版"有难于取代的优秀,但最能令我感动的还是富尼埃版,其次是皮姬蒂戈尔斯基版。这两位大师都以他们出色的大提琴演奏充分表达了当时旅美的德状夏克对波希米亚故土的无限热爱的激情与柔情万分的眷恋之情,这种眷恋也包含着对他曾经暗恋的妻妹故去的叹息与无奈。这样复杂的情感的表达,恰恰又是大提琴的强项,尤其在这样的超级大师弓下可以令人无限感动。富尼埃版被<<企鹅>>评介三星,皮娅蒂戈尔斯基版被<<企鹅>>评三星保留一星。除却音响评论杂志的评价,就我个人而言,富尼埃与皮娅蒂戈尔斯基的差别在于前者更倾向浪漫一些,后者更为沉实、凝重一些。两个版本我都喜欢,如果只准选一个,我可能更倾向富尼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