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一次认真的品味双线分音 [复制链接]

查看: 13309|回复: 55
1#
系统购入已一年有余,忙里偷闲,声音的调整一直在不断探索进行中,随着器材的渐渐褒开与调整的逐步到位,可以说声音是越来越满意,也觉得是时候应该总结一下以作纪念了。其实一套西装器材本身就是最省心的选择了,要调整的不过是避震、线材、摆位,很显然这三个环节的难度是逐个增大的。
从相对最容易的避震做起,受混混的诱惑不惜血本购入德国FE Pagode Sig器材架和Cerapuc避震钉,由于33平米的听音室地板采用的是柚木实木地板,虽然对龙骨也作了加密以及填充吸音棉的处理,但995 MK2直接座在地板上还是谐振过大且低音有些发散,于是机遇良缘又入了混混团购Sound Anchor的伙,请SA专门定做了TYPE 2 Bases,再配上SA的独门钉垫,组成一套SA西装,不得不佩服SA制作架子的功力,提升是健康、中性而且全面的,几乎完美的解决了995 MK2的底盘问题,且一定程度上使得本已纯净如水的中高频更加锦上添花。
线材的调整就颇费周折了,柏林这种本身完成度较高、分析力较强使得对器材变化较为敏感的特性导致配线很难两全其美,实践使我体会到柏林器材选线一定不能选择那些个性太明显、染色太重以及HI-FI性太强的线,由于精力及所处环境限制,没有在线材上进行海选式的选择,也试过一些他厂与原厂的线,还是更喜欢原厂的,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不是我等普通烧友主观臆断出的搭配所能达到的,所以信号线与电源线还是选择了原厂的,惟独喇叭线对原厂那根10MM李兹铜线不能苟同,应该说原厂校声就是用的这根线,整体的融合度与宽松感是很不错的,可能是我用的只是柏林入门的CD机与功放的缘故,与同样为李兹铜线的AQ博朗峰相比,在声音的纯度与中低频的质感上差距明显,于是喇叭线选用了博朗峰,后来又入了同结构的AQ铜老大火山岩。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第一次认真的品味双线分音

系统购入已一年有余,忙里偷闲,声音的调整一直在不断探索进行中,随着器材的渐渐褒开与调整的逐步到位,可以说声音是越来越满意,也觉得是时候应该总结一下以作纪念了。其实一套西装器材本身就是最省心的选择了,要调整的不过是避震、线材、摆位,很显然这三个环节的难度是逐个增大的。
从相对最容易的避震做起,受混混的诱惑不惜血本购入德国FE Pagode Sig器材架和Cerapuc避震钉,由于33平米的听音室地板采用的是柚木实木地板,虽然对龙骨也作了加密以及填充吸音棉的处理,但995 MK2直接座在地板上还是谐振过大且低音有些发散,于是机遇良缘又入了混混团购Sound Anchor的伙,请SA专门定做了TYPE 2 型BASES,再配上SA的独门钉垫,组成一套SA西装,不得不佩服SA制作架子的功力,提升是健康、中性而且全面的,几乎完美的解决了995 MK2的底盘问题,且一定程度上使得本已纯净如水的中高频更加锦上添花。
线材的调整就颇费周折了,柏林这种本身完成度较高、分析力较强使得对器材变化较为敏感的特性导致配线很难两全其美,实践使我体会到柏林器材选线一定不能选择那些个性太明显、染色太重以及HI-FI性太强的线,由于精力及所处环境限制,没有在线材上进行海选式的选择,也试过一些他厂与原厂的线,还是更喜欢原厂的,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不是我等普通烧友主观臆断出的搭配所能达到的,所以信号线与电源线还是选择了原厂的,惟独喇叭线对原厂那根10MM李兹铜线不能苟同,应该说原厂校声就是用的这根线,整体的融合度与宽松感是很不错的,可能是我用的只是柏林入门的CD机与功放的缘故,与同样为李兹铜线的AQ博朗峰相比,在声音的纯度与中低频的质感上差距明显,于是喇叭线选用了博朗峰,后来又入了同结构的AQ铜老大火山岩。
TOP
3#

回复:第一次认真的品味双线分音

应该说995 MK2是那种怎么摆都好声的箱子,但经过一年的摸索,至今我才逐渐掌握好这对箱子摆位的要决。柏林原厂说明书上建议的摆法是长边靠墙摆,这种摆法固然是最适合居家的,但起初我对其效果很是怀疑,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有道理的,其实所有柏林的箱子设计愿意就是摆位容易、性格随和、适合居家。也许是由于丝带高音极佳的延伸与扩散特性,以及柏林器材超强的密度感,我发现这箱子对空间深度的要求远没有对宽度的要求高(这宽度既指箱子之间的宽度同时也指箱子与侧墙的宽度),且对内拗角度也相当敏感,在我这个4.5*7.5米的听音室,现在的摆位是箱子与听音者基本位于长边1/3处,两箱中心线相距2.5米,与侧墙相距1米,箱子长边内拗距离2CM。这个摆位也是昨天作双线分音后调整得出的。
    昨天第一次认真尝试用博朗峰推中高、火山岩推低做双线分音,并再次仔细调整箱子摆位,结果效果好的惊人,双线后的声音并没有出现普遍的双线后中频凹陷的情况,提升几乎是全面的,就象一个毛头小伙一下子变得成熟稳重,整个系统表现出一种收放自如、饱满舒展、细腻纯净、宛若现场的声音,声场似乎向后退了一点,但声场框架更为完整稳定,声场深度、宽度、层次得到自然的提升,无论是器乐独奏、小编制弦乐、交响乐、人声、JAZZ甚至ROCK,可以用历历在目来形容,有一种能使人一下子融入其中倾心聆听的魅力,特别是播放录音良好的巴洛克音乐,那种质朴澄澈感几乎触手可及,且在我这个较大的听音空间仍旧保持着一流的平衡度,甚至中低频的量感也毫无缺失,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系统第一次让我如此满意,可以说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声音,这种美妙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
TOP
4#

回复: 第一次认真的品味双线分音

这是用火山岩作单线时的照片,现在的摆位略有不同。
IMGP0895_调整大小.JPG (, 下载次数:146)

jpg(2007/10/25 14:49:39 上传)

IMGP0895_调整大小.JPG

TOP
5#

回复: 第一次认真的品味双线分音

其实博朗峰与火山岩在结构与用料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其中李兹线的数量与线径粗细不同而已,博朗峰单根使用1*21/2*20/1*19/1*17共5根PSC+导线,火山岩单根使用1*21/2*20/2*19/3*17共8根PSC+导线(这里的截面积采用AWG单位),声音在质上走向完全一致,在量上有所区别,所以我才敢把他们作双线,应该说这两款AQ喇叭线的个性是相对比较中性的,相比柏林原厂的10MM铜喇叭线声音走向很相似,是比较正统的李兹铜线的声音,只是在声音的纯度、中低频质感量感、音场构建上有所改善,基本没有改变柏林原来的声音走向。
IMGP0901_调整大小.JPG (, 下载次数:108)

jpg(2007/10/25 15:04:20 上传)

IMGP0901_调整大小.JPG

TOP
6#

回复:第一次认真的品味双线分音

TO 陆仁:底座是请美国SUOND ANCHOR厂定制的。

“由于33平米的听音室地板采用的是柚木实木地板,虽然对龙骨也作了加密以及填充吸音棉的处理,但995 MK2直接座在地板上还是谐振过大且低音有些发散,于是机遇良缘又入了混混团购Sound Anchor的伙,请SA专门定做了TYPE 2 型BASES,再配上SA的独门钉垫,组成一套SA西装,不得不佩服SA制作架子的功力,提升是健康、中性而且全面的,几乎完美的解决了995 MK2的底盘问题,且一定程度上使得本已纯净如水的中高频更加锦上添花”
TOP
7#

回复:第一次认真的品味双线分音

995底下本身有一种特殊的毛毡避震材料,通过长螺丝紧固与底座结合良好。

那两个角是储物柜,同时作声学扩散之用。
TOP
8#

回复:第一次认真的品味双线分音

还是更欢迎老烧们在技术上给出意见和建议,我这套器材的确象玩具,简单至极,没有前后级,什么都搞西装,作为我的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音响,投入已超过一部高尔夫,经过我一年多的调整努力,现在自己其实已很满足了,声音全面而平衡,放什么音乐基本都可以达到我的要求。当然缺点肯定是有的,所谓差距是比出来,可惜现在并没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更高级的系统作比较,暂时可以自得其乐罢了。

当初之所以选择柏林,除了欣赏他家器材的声音和设计的美学取向,更多的是信任,信任那种务实而严谨的姿态和高质高价的德式思维下生产出的产品水准。我觉得作为发烧友,自己对音响、音乐的认识和把握远不如柏林这样历史悠久的专业厂家,无论是经过实践或是主观臆测作出的各种自认为满意的器材搭配可能更多的是自欺欺人,随着阅历的增长,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会发觉自己当初的想法、认识是多么幼稚、肤浅,在深知目前自己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我更有理由相信柏林这样的厂家的西装产品展现出的声音是相对正确的,在同一条路上,他们走的比我们远的多。

柏林音响就象保时捷汽车,都是德国工业品中的精品,无论是入门的BOXSTER还是顶级的911 TURBO,制造品质一以贯之,经久耐用,历久弥新,这是标准的德式思维,而日本工业品就完全不同,从低档到高档可以明显看出制造品质的变化,花更多的钱用在产品看得到的地方,年年出新款,到期就更换,这是一种根本性的资源浪费。也看过一些柏林厂家的访谈,问及是通过何种手段使得这些入门级产品的价格可以做到相对低廉?是不是通过降低产品品质以及原材料成本来达到的?厂家的回答是否定的,所有他们产品的原材料以及品质都是一样的,价格的差距更多的是体现在适应环境的大小以及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上,之所以入门产品价格相对较低,除了降低这些产品本身的利润外,还有就是通过大批量的生产以及使用功能上的简化达到的,这些回答看起来还是令人信服的,特别是使用功能上的简化我体会深切,现在我想上黑胶和整合家庭影院系统,我的991就不能满足要求。
TOP
9#

回复:第一次认真的品味双线分音

我觉得玩音响,特别是这种二声道纯音乐音响,不光是你一个人的事,更要照顾到家人的感受以及居家的环境,家人对你满腹牢骚,自己听音乐也不安心的。所以我从选音响到摆音响,特别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和音响整体的美感,同时也得考虑到声学的吸收与扩散,扩散板、吸音柱最后全都放弃,转而由各种装饰物代替,甚至宁可牺牲一点声音表现也绝不牺牲环境,其实我觉得音响不光是听觉的艺术,也是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多种感官综合的艺术,我相信环境的优雅、音响造型的优美有助于听音者领略更多的音乐之美。

柏林成名于他家的808前级、909后级,以及969、970、001等音源系统,我觉得相对这些产品的光辉,柏林音箱的优秀是被掩盖了,就我现在用的995 MK2而言,是一种特殊的三音路三单元低音反射式中型落地箱,我认为是整个系统最出彩的部分,同样是严谨、认真、扎实之作,声音走向与他家其他器材别无二致,清纯通透、延伸充足、精致细腻、极佳的音场定位表现、超乎音箱体积的平衡稳定的动态表现,受限于箱子体积以及单元尺寸除了整体宽松度稍有不足外其他方面我觉得是完全可以打高分的,而且因其精良的四阶分音分音器设计,使得音箱阻抗相当平坦,接近4欧姆,对放大器的要求也就相对平易近人。火山岩与博朗峰作双线分音应该是至今我的系统表现最好的搭配了,我相信这一定不是最好的喇叭线选择,现在最看好的是MIT的ORACLE V3.2 BI-WIRE,但在如今一落千丈、穷途末路的HI-FI市场,不知道价格又会是怎样一种疯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