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1#
本来是应该从最基础的水平开说的,考虑到是更高的视野,而且这个话题最近有了新的突破,所以就先聊他。
关于侧滑形成的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也曾在168这里作过一番激烈的探讨,但也未能统一认识。
直至把玩了一番直线(平衡)臂后,突然明白了其中的许多道理,感觉开窍了,也曾拿出来在极品论坛开帖探讨过,结果仍招致一片质疑。
我当时就觉得纳闷,这么简单的切点和切线,有这么难理解吗?
直到天藏大侠前几天贴出了一篇当年研究侧滑的权威资料后,得到了大家的一片呼声,并一致认定了专家所提出的
切线方向的摩擦力与唱臂支点的反作用力的合力形成了侧滑力。
正当我想顺着呼声再往下探讨如何设计最佳超距原理图时,却发现那里的人只是崇拜专家的言论,并不是真正弄懂了其中的原理,对我原帖作出的错误质疑百般狡辩,以致帖子无法继续下去。
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在这里开帖探讨,欢迎大家加入。
这是我去年的帖子以及描述侧滑形成的示意图。
说明一下,这图只是画出三种状态下的切线与支点连线的合力方向(用windows自带软件画的,并不严谨),并非是唱臂的移动轨迹。
为了顺应天藏兄的资料,附加标上了Fs,Fg,Ff。
012329ftwkk9ajikk9rs6m.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7/10/5 19:01:23 上传)

012329ftwkk9ajikk9rs6m.jpg

QQ图片20140326084416.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7/10/5 19:01:23 上传)

QQ图片20140326084416.jpg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7-10-05 19:01:23
本主题由 版主 leslie 于 2017/10/26 8:17:02 执行 屏蔽帖子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当时的帖子: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 ... 1676&extra=&page=13
有了上面的那个示意图,这个就好交代了。
这个帖子上所有的文字说明,仅限于这个支点以及这个圆,其他的圆按此注解类推。
针尖落在切点为零距,落在绿色部分为负距,落在蓝色部分为超距。
可以明显地看到负距时切线与支点的合力方向向外,超距时切线与支点的合力方向向心。
由于支点臂在循迹过程中,为了减少循迹角度的变化幅度,迫不得已地采用了超距移动方式,(稍后会探讨)
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支点臂在唱片正常的循迹过程中,所产生的向心侧滑力是由超距造成的。
重画此示意图的目的就是驳斥极品某位人兄的“超距不产生向心侧滑”的谬论!(在这里你改不了文字删不了帖了吧!)
重画.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17 18:03:56 上传)

重画.JPG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17 18:03:56
TOP
3#

欢迎mylp大侠加入。
帖子最理想的效果是让大家都能理解。
TOP
4#

这个示意图是自己领略的想法,当时专家的贴还没有出现,我知道这图有应该完善的地方。
所以现在的一切质疑,我都清清楚楚。
我原帖照搬,目的就是看看在天藏的帖子之后,到底还有没有人能够对这个图有重新的认识。
现在看来是Real和无难看得明白了。
此图的目的是让大家清楚地知道,切线的方向是整个侧滑力的重点,只有在超距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向心的侧滑力。
只有理解了这点,才方便我解释超距的设计原理图。
TOP
5#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4-4-16 20:28:00 发表
这图中超距的前、中、后都不在一个圆弧上啊!赶紧改吧!

这个我知道,但同一个圆上同时画出这三种状态的话,其切线就会堆在一起,很难表达出来。
如果同时分三个图来表达会清晰一点。
由于我电脑的画图软件不给力,也因为懒,更没有想到大家的理解能力,才造成了许多质疑。
有空我会重画的。
TOP
6#

原帖由 天藏 于 2014-4-16 22:30:00 发表
不管是几只臂,B点都不是零距。 我相信阿杰只是笔误,麻烦稍微整理一下。

我所说的零距其实就是切点,因为我是来自直线臂的灵感。
套用弧线的话,会引申出另外的话题。
TOP
7#

我再次重申,这三个只是独立的状态,当正常使用支点臂时,只有超距状态存在。
所以大家不要套入支点臂去思考。
TOP
8#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16 21:36:00 发表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4-4-16 20:28:00 发表
这图中超距的前、中、后都不在一个圆弧上啊!赶紧改吧!




牛仔兄如此明目,难得!

在极品丢了人还可以狡辩,擅改别人的帖子,甚至还可以直接删贴。
在这里可是没有人会帮你的,珍重呀。
TOP
9#

光面碟的摩擦点在针尖的底部。
而唱针在循迹时是两侧接触坑纹,是两种不同的摩擦方式。
所以用光面碟不靠谱。
TOP
10#

等我把图重新画出来,你这个一根筋就会汗颜了。
TOP
11#

回复 34# what? 的帖子

刚开始玩黑胶时我也有这个疑惑,后来的情形就完全像real所说的那样。
最为触动的是,不正确设置抗侧滑的话,根本无法重播出telarc1812那16声超大动态的炮响。
TOP
12#

回复 36# Real 的帖子

确立了成因之后,我会探讨如何使用仪器精确调整的。
黑胶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很难把某个参数单立出来。
特别是抗侧滑,他和针压以及天顶角有直接的关系。
TOP
13#

有了前面的那个示意图,这个就好交代了。
这个帖子上所有的文字说明,仅限于这个支点以及这个圆,其他的圆按此注解类推。
针尖落在切点为零距,落在绿色部分为负距,落在蓝色部分为超距。
可以明显地看到负距时切线与支点的合力方向向外,超距时切线与支点的合力方向向心。
由于支点臂在循迹过程中,为了减少循迹角度的变化幅度,迫不得已地采用了超距移动方式,(稍后会探讨)
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支点臂在唱片正常的循迹过程中,所产生的向心侧滑力是由超距造成的。
重画此示意图的目的就是驳斥极品某位人兄的“超距不产生向心侧滑”的谬论!(在这里你改不了文字删不了帖了吧!)
重画.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17 18:01:54 上传)

重画.JPG

TOP
14#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17 0:07:00 发表
阿杰讲:  只有在超距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向心的侧滑力。


这是1cm 负距时针尖的运动。


[media=mov,700,500,0]http://www.tudou.com/v/yEEomB49H30/&resourceId=117363342_04_02_99&


你做的实验被我坑了就认了吧,还发来这里献丑?
你只要报出轴距,我马上就可以精确地推算(画出)离轴心-1cm的唱针从什么位置向外侧滑,从什么位置向心侧滑,以及最终停在那个(切点)位置!
这个就是你们弄不懂的当唱针超距设置不正确时,从超距到负距的变化过程!!!
虽然你对我观点的质疑甚至找茬的水平很低,许多论点还是错误的,还不断地断章取义,但我还是很“感激”你的。
因为你的歪论成为了我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正确观点的动力,哈哈。
TOP
15#

这么清晰的的示意图、这么清晰的文字注解,如果还出现理解偏差的话,应该从理解水平上找原因吧?
TOP
16#

我只是表达我自己的理解。
要不然你给他定义一个注解。
TOP
17#

早就在帖子里强调过是基于直线臂得出的灵感,为什么不可以标零距?
大家不从内帖子的容上去理解,光咬文嚼字有什么意义?
TOP
18#

回复 59# Real 的帖子

早就说过支点臂在正常寻迹时这个零距根本不存在。
标出来只是让大家知道还存在这种状态,也为了更好地解释切线的方向。
TOP
19#

那行,大家觉得如何标注这个点?
反正问题的关键是切线的方向,并不在这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