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刀郎现象看乐坛的丑恶嘴脸(转自TOM) [复制链接]

查看: 11564|回复: 78
1#
一个老百姓致音乐工作者们的一封信

——从刀郎现象看乐坛的丑恶嘴脸

亲爱的通俗流行艺术家们、音乐工作者们、“大腕”艺人们:

你们好,首先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接下来说一下我对音乐和刀郎的看法,我从来不追星,本文也不带有色眼镜,我对待音乐和歌手的态度是分离的,听喜欢听的歌,喜欢我认为能感动我的歌手。第一次听到刀郎的歌(冲动的惩罚)是6月份,朋友机器上,当时不知道这人是谁,感觉还行,没什么特别的,无非说些男人酒后真言而已。一个星期后在哈尔滨出差逛街的时候,听到音像店在放一首歌,我立刻被打动了,走进一问,是刀郎的《情人》,当即买了CD和磁带各一盘,回京的路上即看到某些媒体对刀郎的批评和挖苦,甚至捎上了我这个听众。我不介意你们说我不专业、审美水平低,这么多年了,你们也不是第一次说,谁让你们是所谓的艺术家呢?大家分工不同,在这行您水平高,我承认。

但是瞧瞧自从出现了一个刀郎之后我们的所谓艺术家的表现,不否认有些批评是客观的,比如批评刀郎的专辑制作粗糙、配器和作曲不专业,这种直接针对技术的批评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来头,没人包装的非专业歌手的样板带,我个人觉得可以原谅,何况人家创作的时候并没想到某日会一举成名,一个普通人的心情和生活体验在遭遇灵感的时候,摩擦出了虽然通俗却真实感人的音乐火花。我只能说,我只喜欢该专辑中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和《情人》,那感觉不同于城市爱情歌曲里的无病呻吟,唧唧歪歪,正如那直白而又火热的歌词,让我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激情和狂放。有没有什么hipop、R&B、 PANK,有那么重要么,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豪华时髦的洋化的音乐形式,音乐更是一种放松、一种心情,就像我们不仅仅需要华丽精细的西餐和粤菜,如果音乐也有形式主义的话,求你们别再为此刻意的描眉花眼了,蒙谁呢。

我最反感的几类批评:某些媒体记者也不知道是没拿到红包还是收了谁的红包,对刀郎个人进行挖苦和排挤,肆意放大其缺点,一幅幸灾乐祸的样子,有失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客观和操守。

某些所谓艺人称刀郎有什么了不起,全靠传销卖磁带,还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说这是中国音乐界的悲哀,我只想说您谦虚点,有点自知之明吧,别跟国足似的,球踢得不怎么样,脾气还不小,赵忠祥怎么样,不也就是那个德性么?您怎么红起来的,都干了些什么,恐怕说出来够十五个人瞧半个月的吧?你不过是生产线上的一个取悦大众的产品而已,人家没人包装、没卖钱卖身,靠自己奋斗做到这样你有什么受不了的么?有本事你也搞传销去,看谁买,做人要厚道。我本来无所谓做什么刀郎的歌迷,听歌而已,看见这样的所谓艺术工作者让我气愤,遂写之。

某些高深的乐评人士夸夸其谈,对他们的明星生产线和现代营销手段做了商业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大众审美水平过低,低得让人吃惊,居然退回到八十年代。对不起,让您受惊了,您何不把您的阳春白雪拿到国外销售呢,那里档次和消费水平都高,在这里委屈您了。

2004年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广东某飞乐音像公司竟然又注册了一个什么所谓“西域刀郎”,其品德低下和短期牟利行为可见一斑,该公司老板还侃侃而言什么刀郎是个地名..云云,如果一个歌手和公司真的从长远发展考虑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还振振有词,敢问钟雄兵老板,您穷到这份上了,搭便车卖了40万张碟,乐吧?美吧?敢问潘晓峰刀郎,既有真本事,何必自毁前程,或许——还是老话说得好,管它呢,先出名再说吧?

我没什么可说的,为你们的行为感到反胃,丑闻、吸毒、恶毒攻击、卖弄风骚、拾人牙慧,弄点故弄玄虚的东西四处作秀,如此还自得其乐,自己为是…..整个乐坛虚华和崇尚虚华之风盛行,跟足坛一样让人恶心。不说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money 投票。好歌谁唱都能红,人却不是谁都能做好,就当前某些歌星的做人水准,不过都是歌坛的一颗流星而已,甭光踅摸别人。

刀郎的歌和人都是普通的,但是一个人一生能留下一件让世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艺术创作不比老母鸡下蛋,哪怕是民间的,在你们看来是土的,纵然就此在歌坛消失,恐怕某些人也比不了吧?
分享 转发
TOP
2#

(转自TOM汽车论坛)
开奇瑞车、听刀郎歌——一个普通人的2004情结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伴随这中国经济的连年高速增长,走到了2004年的路口。
一个W标志的大众过去了,一个H标志的本田过去了,一个快要歪倒的H的现代标志车过去了,一个牛头的丰田过去了,又一个W标志的大众过去了,四个环的奥迪过去了,雪铁龙过去了,紧接着是赛纳,紧接着又是一辆福特过去了,马自达也来了,是我喜欢的那款M6的,普力马的也来凑热闹。。。。。远处,一辆四方四正,外型很丑的红旗过来了,后面有一辆冒着浓烟的解放自卸。。。我的耳边,又飘荡起了港台风格的流行音乐。
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了。在迟钝和麻木中,我也会开上自己的大众宝来,或更具小资情调的NYG;欣赏的音乐,也会是布莱曼,R&B等等。
然而,生活永远有太多的意外,耳边还是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汽车界的声音,来自奇瑞;音乐界的声音,来自刀郎。
起头,是奇瑞揭穿了中国汽车界的神话。在中国轿车市场国产车面临全面沦陷的2004,奇瑞打破了中国不能自主开发轿车的神话,揭穿了国产轿车必须合资的神话。凭借着靠自己研发掌握的知识产权,奇瑞实现了轿车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以自己的品牌和技术在国外合资设厂。
接着,是刀郎给了中国唱片业一记耳光。在中国音乐沉沦低迷的2004,刀郎以其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感悟和乐器的使用,加上深情独到的歌喉,打动了千万华人,给整个唱片界和娱乐界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
做为一个普通人,把这奇瑞和刀郎联系在一起想一想,二者之间实在有太多一致的东西。
首先,奇瑞和刀郎都起源于中国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地区。一个是非国家定点生产轿车的安徽淮南,一个是偏远一方的西域新疆。
其次,奇瑞和刀郎的崛起,都缘自于自身的梦想。一个是轿车的国产梦,一个是民族音乐的原创梦。
再次,为实现梦想,奇瑞和刀郎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奇瑞耐住寂寞十个寒冬;刀郎闭门造音乐八个酷暑。为了各自的梦想,面对难以想象的无数困难,他们没有选择放弃!
最后,奇瑞和刀郎都面临着市场的严重竞争和不同声音。奇瑞面临的是汽车市场上的残酷竞争,进口、国内合资车商的打压是最无情的;刀郎面临的是音乐圈的接纳问题,既有旧势力的重重阻碍,又有跟风公司的假冒仿造。有说奇瑞的车,质量低劣、毛病众多;有说刀郎的歌,配器简单,制作粗糙。
做为一个普通人,我的想法是:汽车,本来就是一个代步工具。世上本来就没有不出毛病的汽车,从来也没有听说奇瑞的汽车百分之百天天在修理。歌曲,本来就是娱人耳目的,流畅动听就是好,百分之九十九的听众也听不出刀郎的歌曲在哪里配器简单,在哪里音质粗糙了。
我不需要去赞许奇瑞和刀郎坚持自身品牌,拒绝跨国公司收购和唱片巨头签约,走自己道路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待产品研发、改进的认真态度,这不是一个普通人该干的事。
开奇瑞车、听刀郎歌——这就是我,一个普通人的2004情结。刀郎的歌,本来也是驾车人的最好伴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