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一晚,我见到了她——观杨丽萍《云南映象》有感。 [复制链接]

查看: 8332|回复: 46
1#
杨丽萍,云南大理白族人。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被人奉为“巫女”、“舞神”。98年多才多艺的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最近她出演了内地版《射雕英雄传》的“梅超风”,成为该剧最大买点。

唯她能用那种美得令人窒息的肢体语言表达天籁与人籁,从而启发了我们对艺术无限可能性的理解和宽容。她的舞蹈因为纯粹而永不过时,因为独创而弥足珍贵,借助电视转播而曲高和不寡。她蔑视艺术教条与既定法则的勇气与其天分有关,但对艺术的颠覆和原创精神使她成为后继者的精神盟友和艺术标杆。


上面的介绍,是在网络上找来的,我想大家也一定认识她吧?前几天,我在东莞玉兰大剧院观看了杨小姐著名的大型舞蹈《云南映象》,很可惜的,因为临时脚伤,她没有全场出演,不过,她和她弟子们那惊艳的舞姿还是让人一再回味!此刻,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upload=jpg]Upload/20061171574482475.jpg[/upload]
最后编辑天神
分享 转发
TOP
2#

小衡 在 2006-1-17 15:18:02 发表的内容
杨丽萍的那个"替身"的表现同样也引人注目,据说连专业人事也分不清两人的表现了!《云南映象》在国外也是好评如潮咯!
呵呵,是颜荷小姐吧?
TOP
3#

自我的评论暂时不想多言,我们还是用我们的双眸,来感受一下这位舞蹈家的实力吧——

[upload=jpg]Upload/2006117151476091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715142434753.jpg[/upload]
TOP
4#

乐林8 在 2006-1-17 15:53:37 发表的内容
艺术真伟大!用身体语言表达艺术的魅力,那更让人动情。。。
[upload=jpg]Upload/20061171655164314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716552451006.jpg[/upload]
TOP
5#

小衡 在 2006-1-17 15:11:23 发表的内容
我也曾经去观看过!的确那种用肢体而表达出来的美,表达出来的种种感情等给我也很大的震撼!!!
[upload=jpg]Upload/20061171519513713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7152044514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715201736847.jpg[/upload]
TOP
6#

[upload=jpg]Upload/20061171522594593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7152372040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715231961848.jpg[/upload]
TOP
7#

小衡 在 2006-1-17 15:26:34 发表的内容
名字我没有记住!应该是的!
天神兄这次去看杨丽萍跳了多久了??她的伤应该还没有完全的好咯!
她只跳了这个:
[upload=jpg]Upload/200611715283310999.jpg[/upload]
TOP
8#

[upload=jpg]Upload/200611715302434291.jpg[/upload]
以下是转自新浪网: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新浪嘉宾聊天室来了两位贵客,一位是非常美丽的孔雀,大家非常熟悉的舞蹈家杨丽萍,另外一位是《云南映象》的总策划人荆林先生。

   杨丽萍:大家好!

   荆林:非常高兴来到新浪网与网友聊天。

   主持人:请来的两位贵宾谈的是舞蹈的话题,杨丽萍是大家非常熟悉也是非常喜爱的,新浪网的网友也给您留下了留言。

   网友:我看过《云南映象》,我看过两场都令我震撼,谢谢杨丽萍。北京的朋友一定要看一看,绝对比花钱看演唱会值。

   主持人:海菜乡指什么?

   杨丽萍:应该是彝族的一种歌曲,是根据湖里的水草随着波浪的摆动,这种形象的联想,产生了这样歌曲的唱法。

   主持人:是在舞蹈当中的一部分吗?

   杨丽萍:是花腰彝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彝族的支系就有上百种,花腰彝的音乐很丰富,服饰也很特点。所以我们在《云南映象》里面有几分钟的展示。

   主持人:可能看更直观一些,网友们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看《云南映象》。

   杨丽萍:刚才那位网友说不亚于流行歌曲,确实是,这是很长时间积累的对自然的感悟很形象的一种表现,这是一个创造,所以这种是充满人性本身的光辉的歌,它有共通的审美。所以这位网友喜欢海菜乡是很自然的,有很多人喜欢。

   主持人:这位网友是比较幸运的,很多关心的网友还没有看过。请两位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原生态歌舞集让我们熟悉一下它的整个概念。

   荆林:从名称上定位我们把它定位成大型原生态歌舞集,这个歌舞就是有歌有舞,包括我们在云南比较原汁原味、这种原生的音乐元素,包括歌舞的元素,我们把它叫做原创的歌舞精髓,再加上我们这种原创的歌舞经典,因为这都源自云南这块土壤。手法上体现在灯光、印象、舞美,实际上是两种概念和两种理念的整合后的一种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

   为什么叫原生态歌舞集,有人说为什么叫集?因为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5个独有的云南少数民族,不可能在短短的90分钟、100分钟把这些东西表现完毕,所以给它留有余地,所以叫集,可能它有第一集、第二集,这样的概念。从2003年公演到现在是129场,在北京要完成第136场演出。现在在网上有很多《云南映象》的消息,上网一点击就可以出来一千多条。

   杨丽萍:现在有一个1点《云南映象》就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消息。

   荆林:有一些消息是来自平面媒体上的报道,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我们肯定是把比较真实的消息告诉大家,新浪网也是我们北京演出的媒体单位,希望新浪网给予我们这样的支持。

   主持人:新浪网也非常高兴邀请到两位,今天说杨老师要来,大家都说啊呀,那只漂亮的孔雀到我们这儿来了,很多人都很喜欢杨丽萍,另外您给别人很深的影响就是通过孔雀舞。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是不是被打上这个标签就很难被洗掉了?

   杨丽萍:我从来没有想。为什么叫原生态歌舞,我们这些族人对自然、对生命、对精神的表达、认知产生了这种的舞蹈,孔雀舞其实是云南傣族人的信仰,因为他们觉得孔雀是最美的,它象征着自然美好的。像孔雀这样的一个生命繁衍的象征,因为孔雀开屏的时候是为了吸引异性。这种舞蹈是他们的一种仪式,民间里面广为流传,我只是通过舞台把我们在民间对舞蹈的感觉展现出来。有些人可能不了解,为什么我会用孔雀这个题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舞风,这其实都是少数民族对孔雀的一种独特理解,一种舞蹈形式。只是我在舞台上、在北京展现出了这种风格,他们觉得很独特。其实就是在童年的时候,受到自然的影响产生了这种舞蹈。我在北京跳舞跟在家乡跳舞感觉不同,也是审美的定位产生这样的舞蹈。至于说是不是被打上这样的标签或者是符号,我没有想过,因为舞蹈对我们来说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云南映象》是来自生活,网友们很关心。

   网友:我们将在保利剧院看到的舞蹈,真的是你们在生活中跳的舞蹈吗?我对这点不是百分之百的相信。

   杨丽萍:孔雀舞是民间的舞蹈,我也是民间的舞蹈者,只是我不过后来偶然到北京的专业团体来工作,我跳舞的态度还是原来的信仰,是一种仪式,它本来就是我们民间的,只是我擅长用舞蹈表达自己,而且对民间舞蹈有所创造。其实民间舞蹈是人在不同时间产生和创造出来的,我是一个创造者。孔雀舞,像民间的毛象这样的民间舞蹈,是带着孔雀的一个架子,而我是通过自己对孔雀的理解,对自然的理解,我又创造了这样的舞蹈。到民间以后,又成为这样的舞蹈,民间现在大部分都是按我这样的跳法去跳。民间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创造,在生活里又成为了一种舞蹈的形式,又回到民间去。我有才能去创造民间的舞蹈,也有这个权利去创造,因为我是他们其中的一员。现在我们这一大群人共同把民间舞蹈、这种原生态的舞蹈,我一直很明确,我在北京工作这么多年,一直尊重和痴迷原创的歌舞,我只是个人在北京主张这种精神、这种舞风。《云南映象》的歌舞基本上是原创的,像蓝涧的打歌,花腰彝拍手的歌舞,包括有彝族的烟盒舞,像烟盒舞都是他们自己创造的,都是根据民间的原创。花腰彝有几百首歌,你在一个小时里面怎么让他表现出来?只是你在这台《云南映象》歌舞集里面几分钟的精华展现出来,这时候要有摘取。

   像蓝间打歌,有跳菜、打歌,有很多舞蹈的精华,打歌打到太阳升,打歌打到太阳落,整个跳一天,你只能摘取五六分钟的舞段,在这方面我们做了整合,因为舞台表演要有一个结构,有起承转合,有非常热烈的舞蹈,也有非常粗矿的舞蹈,像抒情的傣族舞蹈,像烟盒舞是表现性爱的,也有像藏族舞表现精神的那种,它是一个搭配。《云南映象》歌舞集里面是一个多小时,不能容纳太多,因为云南歌舞太丰富了,我们只能选择性地把它整合在这个里面。

主持人:我可能不能完全看懂,但是同样也会被打动,我很想去看看。

   杨丽萍:包括道具,服装都是按照原创,我们的审美就是这样的角度,我们非常喜欢这种大俗即雅的东西。而且还有一份感情,绝对尊重这种原创的精神和艺术的精神。

   网友:非常喜欢你,在视频当中看到你,觉得你还是那么美,希望你到山东来。

   网友:不知道你什么到哈尔滨演出我非常期待。

   网友:你是我个人的目标,希望有一天能够取得你那样的成绩。

   主持人:来自祖国各地的网友都希望能够在当地看到你的演出。

   杨丽萍:全国巡演由荆林老师来讲一下。

   荆林:这一次在北京演七场,北京演出结束以后会到重庆、成都、西安、广州这些城市,今年的演出任务,国内的演出大体上是在今年的十月五号左右结束。

   主持人:时间、票价、购票方式怎么样呢。

   荆林:我们在北京原来演七场,我们觉得像这样的舞蹈节目是新兴的艺术门类,我们觉得演七场差不多,所以在票价上我们定了六个档次,由100-680的票价,现在最贵的票没有了,最便宜的票也没了,现在我们不知道怎么补救。现在第三场、第五场的票已经订完了,现在余的票是第四场、第六场、第七场,现在还有一些中等价位的票,余的也不是很多,可能是因为保利剧院的排期太紧,我们想多演几场但是没有排期,我们只能在这个时间段内把这七场做好。

   网友:会不会出光盘?是不是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不一定到现场,通过其他的方式就可以看到?

   荆林:我要看比较的情况,《云南映象》本身就是按照品牌、按照产业发展的格局走,在一定的时候,就是说我们的节目经过一定的场次的检验,按照市场的规律完毕之后,我们没有按照其他的包装推法,东西还没有出来,就把其他的东西准备好了,我们并没有采用这种办法。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尽量真实,尽可能的完美,比如光盘、一些舞蹈的集锦,包括《云南映象》的碟,还有VCD、CD、画册、音像制品这些都有,这次到北京我们就带来了一个《云南映象》个性化邮票的珍藏版,我们带了1000版,我们把它放在北京市场来满足北京市场的需求。音像制品我们将会陆陆续续地推出。

   网友:我觉得杨丽萍的气质很空灵,很神秘、衣服也穿得很漂亮耐人寻味。

   网友:杨老师,我觉得你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我看了三场《云南映象》,我每次看得都想流眼泪,你还回继续从事民间舞蹈的收集与创作吗?你有没有突破,希望你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杨丽萍:我刚才说舞蹈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一个有计划的,或者给自己设定什么。包括做《云南映象》,就是一种自自然然的,有这个痴迷、有这个热情就去做,没有想什么计划。我就是从艺术的角度比较主张这种纯粹的,我希望歌舞还原它本来的特制,歌舞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情,对生命意识的抒发,我不希望它是一个记忆、一个工作。所以我在做《云南映象》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态度,可能在聊天的时候会讲一些,但真的很模糊,继续做什么、不去做什么,不是太清晰。

   网友:杨老师热衷于舞蹈事业的动力是什么?

   杨丽萍:不是热衷于,我觉得它是自然的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做什么,即使是你在家里种地,歌舞还是在生命中延续,由感而发的。如果在北京工作,可能特性是工作,但对我来说舞蹈还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有的人可能会说为舞蹈而生,为舞蹈而死,我觉得都太极端了,我只是觉得它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网友:我是一个正在学习舞蹈的学生,杨老师好象并不是通过什么学校学出来的,我有点疑惑,我分不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给我一点建议吗?

   杨丽萍:我没有太多的从学术、理论上判断、清晰划分这些,对我来说舞蹈就是自然而然的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概念,一种所谓的形式。我的印象里舞蹈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一种意识,我们对事物的感觉而创造出来的。它不是一种空泛的记忆,真的是一种很有特质的东西。我们跳舞不是在学校里学的,可能是在自然里面学的,或者是在父辈中自然而然地带领下,或者在自己的观察力下产生了这样的舞蹈风格,舞蹈的形式,没有什么学校的概念。也许有人说,她到了北京之后为什么还有这样的舞蹈风格和舞蹈概念?可能会很奇怪。但我觉得可能就是我们在生活里对自然产生的感觉,从学术的理论上我没有办法对这位网友讲清楚。

   所不同的是,就像我的那个孔雀舞一样,其实它非常简单,舞技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可能只是通过半个小时就可以学会了,但我觉得它会缺少对舞蹈原来的特性和对舞蹈的感悟,本质上是差这点,但这点是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教会别人的。

   网友:请问雀之灵的音乐背景叫什么?

   杨丽萍:86年的版本到现在的变本我换了几个,最初用的是剪辑版,比如说收集了一些鸟叫的声音、河流的声音,那个时候不可能有专门的人为我们作曲,所以是靠自己的收集做一个音乐的剪辑版。后来又用了神秘园的,因为我觉得那个音乐很淡雅,具有舞性的特征。现在《云南映象》是三宝作曲,他用了很多云南傣族的乐器,包括一些音乐元素,他用了很多。孔雀舞是我自己在通过民间舞蹈创造了很多语汇,孔雀舞存在很多的意境的东西,这种意境的东西不是你通过唱一首民歌就可以表现出来的,要有一个艺术性很强的音乐把它表现出来,所以这次请三宝给我重新配了乐。

  而且我都跳了几十年的孔雀舞,感觉终于有了一个真的有属于它自己的音乐。原来的都不完整,都是一个代替。
(待续)
最后编辑天神
TOP
9#

       网友:杨老师,看了您的孔雀舞感觉手部的动作很多。你对迈克尔杰克逊的肢体语言怎么看?

   杨丽萍:我觉得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舞蹈天才。

   主持人:你通过很多手指的动作来表现孔雀,在原生态歌舞集是不是也是继承了原来的歌舞形象?

   杨丽萍:《云南映象》里面大概有十几个民族,有很多、很丰富的、不同的舞蹈。像我刚才所说到的花腰彝,就完全是靠手来击掌,而且嘴里要唱着歌,打歌是腰部、腿部来打奏的,佤族人的火祭就表现他们对火敬拜。你看了就会对云南的歌舞有大体的了解了。

   网友:我是浙江一个演出公司的,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和你们联系?什么时候还会来浙江表演,浙江是不是有你们的代理公司?

   荆林:宁波去了两次,温州、绍兴都去过,杭州是去年做的,今年我们又去了宁波、温州、绍兴,在浙江演出还是蛮受观众的欢迎,但是一个地区每年都去,每个地区都有一个观众的饱和度。我们在海外有一个推广公司,除了太和传媒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代理公司。如果我们有排期的话,还是希望到国内的城市、国外去演出,你可以和项目组联系,昆明有办事处电话是08715645163,08715645165。

   网友:我是云南大学的,名人在我们心目中有一种渴望不可及的印象,我们都想请杨丽萍请到云南大学,但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杨丽萍:我会考虑一下。

   网友:看到了很多介绍,知道《云南映象》是一个原生态歌舞,在采集的过程当中是怎样的?经历了多长时间?征集到那么多可以表现的东西?

   杨丽萍:其实三十多年一直都是在采集,前段时间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具体走了走、看了看,我觉得什么东西都不能走形式,现在是采风,其实早就知道了这些原生态的歌舞,都非常痴迷,只是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具体走走,没有什么特别的。

   网友:你的舞蹈在云南当地的少数民族看了吗?他们看完之后什么感觉?

   杨丽萍:我们在昆明演出了,如果他里到昆明的话就可以看到,我们有一群演员是从哈尼寨来的,他们中个别的父母来这里看过自己的孩子,还有乡长、村长,比如说像南涧的演员就有亲属来看过。他们看了之后非常喜欢,他们觉得《云南映象》能够把原生态的歌舞收集进去,他们觉得是光荣、自豪。

   主持人:可能那个地方舞蹈的发源地给人看到了是一种非常喜爱的印象。

   网友:在源头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舞蹈吗?

   杨丽萍:有些地方还保存的不错,特别是偏远的地方,哈尼族是比较原始的,他会比较延续这样的方式,但有的地方受到了很多的干扰。比如说现在有一些地方,他们都不穿这样的衣服了,我们是尊崇原创的,有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有的衣服就比较困难,是东一条裤子、西一件衣服、东一个帽子这样收集过来的,有的是根据图片的记载,把它还原。

   主持人:有些东西可能现在还有痕迹,但是再过一段时间就看不到了。

   杨丽萍:包括他们的歌舞也是这样。

   主持人:我看过新闻周刊以前对于你的采访,说你对文化保护的行为很赞赏。

   杨丽萍:可能真的是在某种角度上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这种行为可能就会让人觉得这是一种保护的行为。

   主持人:你理解原生态的歌舞集是推广、保护、传承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

   杨丽萍:没有那么多的想法,这是从我个人来讲。荆林先生他们可能会想得比较全面一些,因为他们是负责推广《云南映象》。

   荆林:我觉得虽然经济一体化大潮的到来,包括一些观念肯定会受到一些冲击,我们在云南那么多年,云南的山山水水,为什么云南会成为大家都比较喜欢去的旅游地。就是因为它自然,就是因为在那些地方人文的东西留得很多,在那个地方还保留着人性的美的地方很多,包括人性的大美、天地的大美的东西。再加上那么多的民族在那里。这些东西凡是旅游渗进去的,凡是外来文化接触到的,它的消亡就会加速。这是一个发展规律,谁也没有办法把这个拉住,但是这种消亡和这种冲击是必然存在的。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觉得挺可惜的,《云南映象》以后就没有了。这些东西是不是真实的,这个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真实的,起码元素是真实的。作为杨老师来说,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学舞蹈,包括我们的专家、学者,我们不算是做这个舞蹈。但是做《云南映象》这个事件本身就承载着传承、保护和发展,要不然得话,怎么会激起那么多的东西呢。可能这个元素就基于这个民族村寨,在那个地方他可能就不会觉得那么宝贵,但《云南映象》展出之后,会觉得这个东西是一种珍贵和宝贵。

   这两天我们做了一个小活动,也是《云南映象》项目组比较有计划的走,在杨老师的舞蹈当中不会刻意做什么,但我们是有计划的。我们在北京街头做宣传的时候还跟了一句话,叫民族服饰走向街头,我们的服装都很美,比如神鼓的服饰、花腰彝的服饰,每套服饰都不一样,有的衣服差不多要绣五年。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呢?就是一个姑娘在出嫁的时候穿。我们这次《云南映象》的服饰走上街头,在王府井、在西单、在秀水街,包括在天安门,我们的姑娘都成了一道景观,她们全部被围住了,包括在秀水街的时候,很多外国人觉得这些衣服真美。还有对我们的演员比较感兴趣,觉得她们这么健康,从举手投足都很美,这点我们是刻意的,觉得这些东西就是一种大美。牛仔裤也好、时髦的T恤也好,它也是一种时尚。但作为我们来说,希望能够有机会的时候或者有这种舞台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舞台再做大一些。毕竟在云南做这么长时间的民俗文化,我们还是希望有机会能够把这种文化传承、发展、介绍出去。我们的服饰并不夸张,到国外1000美金一套,我觉得绝对值,每套都不一样,并不一定我们要求每个人都穿这样的服装,但是它要记住一些东西,留下一些映象,《云南映象》本身就能够承载这种使命,至于刻意不刻意是看有没有机会,再去看刻意不刻意。
主持人:包括后续的相关活动和产品的推出。

   荆林:我们这次有机会,能够在北京的街头走一走,我们的姑娘又健康、又活泼,走到哪里高兴了就唱上一曲,很多人都和她们合影留念。当然在生活中她也会穿领域的衣服,有一批人有这样的想法,感觉也是展示另外一种美,因为在北京看不到云南的山山寨寨,到云南的漓江、大理哪儿都是人看人,如果我去的话肯定不走这条线路。有的是追崇时尚,我觉得要追求自然、追求快乐,追求贴近人性的东西。

   网友:真实最美。

   网友:你们的姑娘什么时候还上街做服装秀啊。

   荆林:明天下午2点多钟在王府井可以看到。明天这个时间段会给她们放松一下,还有的人提出想去故宫,看看以前皇帝住过的东西。我们还有好多演员没有坐过飞机,这次也坐到了。

   网友:非常喜欢杨老师你演的梅超风的角色,特别有神秘感,演得非常好。

   杨丽萍:我觉得我现在塑造的这个梅超风比较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各种角度的审美可能引起了共鸣。这个梅超风,可能就是大家心里面想象的梅超风。

   主持人:很多人印象很深刻你是通过你的舞蹈来表象梅超风的白骨爪。

   杨丽萍:导演可能就出于这样的考虑,我的手有独特的表现力,能够把梅超风的形象展现出来。大家也知道我比较善于用肢体、用手传递一些信息,我觉得这也需要一些创造,并不是说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在别的地方就没有。

   网友:以后会不会还有继续参与演出呢?

   杨丽萍:其实我很早以前,大概在1971年的时候就参与演出了,那时候有很多电影都在西双版纳来摄影,我们都会经常参与一些群众角色。我最早的时候就跟配演周恩来的人有一个配角戏,后来就多了,包括我自己也去导演电影,这是另外一种艺术形式,我还是喜欢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舞蹈上。

   主持人:听说你没有进过专业的舞蹈学校,你怎么用自己的身体展现出那么多难度的舞蹈动作呢?

   杨丽萍:可能就是在生活中学习的,比如蝴蝶的飞翔,翅膀怎么煽动,你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比如火苗的摆动,这些东西不难,只是你需要创造,通过你的大脑传递到你的四肢上。这种能力我是具备的,我可以通过头脑里想象的东西用肢体表现出来,这是通透的。

   网友:你有没有徒弟?如果没有的话,就是中国舞蹈界的悲哀了。

   杨丽萍:我这次回到云南做《云南映象》,我和这些家乡的族人在一起,不能界定什么是老师、什么是徒弟,不能用这种形式来确定。跟这么多的族人在一起,也许他们就是我的老师,我还要从他们的身上找到灵感,他们或许也在我这里学习到一些东西,这是互相的,不是哪个形式来界定的,在我的脑子里没有这种形式来界定。

   网友:希望杨丽萍可以作为领路人。

   杨丽萍:我觉得不是一个领路人,应该是一个倡导者。你不能界定自己非得有什么能力领导什么,就是倡导和提议,这样比较准确一些。

   主持人:我自己也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表现力,通过自己的肢体把自己的想象通过舞蹈表现出来。

   杨丽萍:我觉得这是一个能力问题,是冥冥之中不能传递的,就像闪电一样,它能够划破天空,就像太阳一样,它有它的光辉和热度,这都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我没有办法把这种能力传递给别人。

   主持人:各位网友非常感谢您的在线支持,时间过得很快,在访谈的最后的请两位嘉宾跟网友们说几句话。

   荆林:我和杨老师也合作了很长时间了,我很熟悉她的一言一行,关于舞蹈,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舞蹈有各种门派,像杨老师倡导的这些东西,我觉得跳舞并不难。像杨老师的雀之灵,但很多人都跳的是雀,而杨老师跳的是灵。想成为舞蹈家,包括一些舞迷、舞者,只要你用心做就会成功。当然还有一些身材的问题适合不适合搞舞蹈。在这短短的一小时时间,想说的话很多,总想跟广大的网友们多聊一会儿,因为我们想传递的东西太多了,我觉得在网上很真实的,我们的人是真实的,谈的问题也是真实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真实的东西给网友们,如果网友们还没有满足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满足网友们的要求,谢谢新浪网的网友们。

   杨丽萍:谢谢新浪网的网友。

   主持人:非常希望有机会看《云南映象》,谢谢各位网友,这次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最后编辑天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