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版本,比较的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 6313|回复: 27
1#
唱片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想想也蛮可笑的,见了唱片就像馋孩子见了好吃的,甚至有些贪得无厌;全然不顾是否阮囊羞涩。一直觉得这是个很困惑的事,而这个困惑似乎非我独有。仔细想想,主观上源于人性,而客观上则源于唱片的版本。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版本对于音乐这门艺术的重要性可谓是独特的;毕竟,音乐是一种需要二度创作的艺术形式,欣赏音乐则将其创作再度延续。或许这正是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

谈到唱片的版本,用一言难尽来表述应是不虚的。一来角度甚多,譬如指挥、乐队、独奏家、年代、制作发行公司;二来讲究也甚多,录音师、制作人、版次、压片地点……,可谓不一而足。如此一来版本的收藏、比较便成了一项浩大的工程。虽然有人乐此不疲,也确实在聆乐上造成了许多的误区;这在版本比较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各音乐论坛上版本比较的内容占了很重的分量,由于意见不同进行的争论可谓此起彼伏,甚至充满了浓浓的火药的味道。每思及此我总是很困惑:版本,比较的是什么?以我个人观之,重音响者比较的是录音的好坏,追求的是高度还原、高度保真;重音乐者比较的演绎,指挥家对作品的理解、把握、处理及对乐队的掌控,独奏家对作品的理解、把握、处理及个人技巧,乐队对作品的理解、指挥意图的理解、与独奏家之家的配合、各声部乃至各成员之间的配合……,等等。而这些比较又会在时间的维度上进行拓展。虽然比较的角度、层面是如此繁复,但目的似乎很明确,那就是一较高下;这似乎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追求完美是大多数人共同的想法,一较高下也在情理之中,但高与下怎么去界定呢?聆乐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艺术体验,如果说录音的好坏、技巧的高低、配合得默契与否还能找到客观依据,那么对作品的理解、把握及处理就是仁者见仁了;仁者见仁,高下又何来啊?我个人对对唱片版本的敏感度应该说是较低的,即使如此,我在唱片收藏时也会考虑版本的因素,也会对自己喜欢的曲目的不同的版本进行比较。那么,我比较什么呢?

我不懂乐理,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非常匮乏;我无力从专业、乃至技术的角度对不同的版本进行分析、比较,这是我力不能及的。在我看来,每个演绎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这饱含了艺术家的汗水乃至心血;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好恶就去肯定或否定什么有失公允,也有失厚道,这是我心所不愿的。就是因为多姿多彩的演绎才使得我有机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感受、了解音乐作品,对不同的演绎我心存敬畏;让我在敬畏中去比较高下,这是我情所不堪的。于我而言,每个演绎都应该是优秀的,存在的只是差异而不应该是高下。所谓春兰秋菊、冬梅夏荷;各擅其芳,各吐其香。我不否认水平有高下之分,也知道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名团之所以为名团。我只是不想因为过于关注这些而蒙蔽了自己的心眼、错失很多聆乐的乐趣、失去聆乐的本真而已。我说过在聆乐上我是个感官至上的人,我有自己的好恶,甚至很在意自己的好恶;但我不会将自己的好恶加诸于外。于我而言,不同版本间的比较侧重的应该是其间的不同,而不应该是它们的高下。

一家之言,不足为道。企望于同好交流、共同进步为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