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弯弓下,乐思飞扬 [复制链接]

查看: 2983|回复: 6
1#
018_500.jpg (, 下载次数:24)

jpg(2007/6/9 13:43:53 上传)

018_500.jpg

最后编辑太阳老头儿 最后编辑于 2007-06-09 13:53:02
分享 转发
纳须弥于芥子。        欢迎指正:http://Sun6501.tianyablog.com/
TOP
2#

弯弓下,乐思飞扬


      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算得是同类作品(有吗?只是听说过)中的巅峰之作了,将丰富的和声及对位法运用于作品的创作之中、用旋律性的乐器表现贯穿作品始终的复调乐思恰是这部伟大作品的卓绝之处;天才的创作手法及卓越的技巧使得在使用小提琴演奏这部作品时呈现出弦乐合奏般富丽、壮阔的音响,飞扬的乐思中蕴涵了博大、深邃的人性之美。据说这部伟大、甚至是空前绝后的作品在巴赫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被逐渐遗忘并埋没了,直到十九世纪被著名的小提琴家大卫•费尔南德重新发掘、整理,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在音乐会上多次演奏、极力推广后才得以重返人们的“视野”,并逐渐获得应有的重视和如潮的好评。

      客观地讲,用现代的小提琴来演奏这部伟大的作品在技术上是有相当难度的,独奏小提琴要同时充当主奏乐器和低音通奏的双重任务;其结果必然使得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异常艰深,这也使得演奏这部伟大的作品成为很多小提琴大师甘愿面对的挑战。据说在作品创作的那个年代小提琴的形制和现代小提琴是有所不同的,当时小提琴的琴马较现代小提琴更为低矮且弧度较小;更大的差异则表现在琴弓上,琴弓是弯曲的,弓毛的张力也较小,而且可以根据演奏的需要对弓毛的张力进行人为的调节;这便使得在小提琴上同时演奏三和弦或四和弦成为可能,进而大大提高了小提琴对复调音乐的表现能力。上面的这套唱片就是用弯弓小提琴录制的,不妨视之为今人对这部伟大作品无限可能性之一的进一步探究;个人以为这种探究是完全必要且很有意义的,感受上也颇为新颖、独特。

      这套唱片的录音带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可称之为“惊艳”,而这种“惊艳”的感觉是我听曾经过的任何一个小提琴曲目的录音难以比拟的;当丰盈、润泽的声音漫溢耳际,我的心被美妙音色和奇异的感觉充满了。声音是如此的壮丽,如同海上喷薄而出的红日;突兀间令人是如此的目眩心惊,让人沉醉的猝不及防。我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耳朵了。弯弓下的小提琴竟能发出如醇厚的声音,甚至比大提琴的声音更为丰厚、饱满;又不失小提琴的娇美、明艳,闻之令人动容。弯弓下的小提琴竟是如斯的美妙、动人,是如此的气势磅礴、气韵生动;若非亲耳聆听是绝难想象的。不独有富丽、壮阔的声音特质,Rudolf Gähler以其高超的技巧和对作品卓越的理解、把握将这部伟大作品所蕴含的宏大的结构之美呈现的近乎完美。相对于现代小提琴而言,用弯弓演奏这部作品似乎不如直弓容易控制,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演奏用时相对会长一些;弯弓所展现出的对多声部出色的驾驭能力及营造出的丰盈、绵延的织体和润泽的音色则是现代小提琴采用的直弓难以企及的,这在作品的慢乐章(尤其是赋格)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就个人听感而言,Rudolf Gähler的诠释并不给人以松散、冗长的感觉,对作品的处理和把握十分出色;赋格曲或慢乐章中多条旋律线的刻画清晰、明了,而快速乐章中的主调旋律则处理的干脆、利落又不失作品中应有的高贵和优雅。这是一个气韵生动、色彩明丽、风格壮阔且极富内在张力的卓越的诠释,每每闻之都令人沉醉不已;弯弓挥洒之下,丰富的乐思在尽情飞扬,博大而深邃的人性之美则在飞扬的乐思中宣示的酣畅淋漓。

      尽管二十世纪是一个小提琴大师辈出的时代,诸多大师们为这部伟大的作品录制的唱片也可谓林立,Rudolf Gähler在上世纪末完成的这个录音却有着独具的意义。虽然难以断言以这种方式来诠释这部伟大的作品比用现代小琴更能接近作品的“原貌”,也很难将这种诠释的方式简单地归结为“传统演奏”或“本真演奏”,这种执著的探究依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更接近巴赫“内心”的途径。实际上,这样的探究和努力在过去和当下并不普遍,甚至堪称“异数”,这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局限了我们对这部伟大作品的感受、认知和理解;希望在未来的时日中有更多的艺术家能从更多的方面去探究、解读这部伟大的作品,这些努力或许能让我们离巴赫更近一些!
最后编辑太阳老头儿 最后编辑于 2007-06-09 13:49:08
纳须弥于芥子。        欢迎指正:http://Sun6501.tianyablog.com/
TOP
3#

回复: 弯弓下,乐思飞扬

一套无“弓”的无伴奏
019_500.jpg (, 下载次数:48)

jpg(2007/6/10 19:06:05 上传)

019_500.jpg

最后编辑太阳老头儿 最后编辑于 2007-06-10 19:06:05
纳须弥于芥子。        欢迎指正:http://Sun6501.tianyablog.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