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巴多最新版本的马勒第二交响乐 [复制链接]

查看: 8392|回复: 46
1#
有劳下海捉鳖兄昨天从广州帮我把这张唱片带回来。
不知不觉,阿巴多的马勒我听不少了。
阿巴多在琉申音乐节上这一次演绎的马2,是他离开柏林之后最重要的一次露面吧。
昨晚听了这版本,有一种意外收获的感觉。说实话,马2版本我听的不多,这版本的价值是,它的抒情性太好了,马勒前期的心境或者说就是这样的,那是一种华丽中见坚实、稳重之间见轻灵、宏大中见细腻的抒情,听几个小节后,我就觉得一种新的体验要来临了,颇为欣喜和感动。它没有克伦佩勒那么肃穆,那么凝重,相比之下或者我以前所肯定的克伦培勒的深沉有点自作多情了。
这个琉申乐团好象是以阿巴多自己的马勒青年管弦乐团外加一些音乐家组成的,能有这么好的演绎也实在是让人高兴,该和阿巴多想要的完全一样吧?
阿巴多的新片还有和阿格里奇合作的贝多芬钢鞋。我实在不喜欢这件作品,所以也就割舍了这新的阿巴多。
好久没有在马勒身上获得新的东西了,阿巴多给我带来惊喜,没有让我失望,甚至比我期望的更高(巴多似乎比在柏林更从容些了?),但是,就怕因此引起一次“马新高潮”。
分享 转发
TOP
2#

大家都这么觉得,4之前的马勒其实有一种天国般的纯净境界,一种纯粹理想主义梦幻,阿巴多如此演绎2,正充分体现了这种特质。
TOP
3#

谢谢netwilliam兄的图。
TOP
4#

bbc4 在 2005-6-3 11:06:09 发表的内容
同意。从5开始马勒加入相当多神经质的东西到作品中来(以至于听起来有点儿象肖斯塔科维奇了),很多段落相当感人,但是多少有些自怜自怨的颓废。
我有阿巴多的3(双张,应该是属同一套,封面相当简洁),十分了得,砍柴兄的2是DG一张中价吗?


你的3应该是柏林告别版,和这2不同。和此3同系列的有7、9,柏林集锦、瓦格纳。
此2是两张中价。
肖斯塔科维奇的东西外向一点,有时候滥用了节奏感,还是觉得他的10好。马勒是个快乐而有阴沉的人,他的音乐有两面性。明朗的旋律中有最阴暗的思考。
TOP
5#

呵呵。
TOP
6#

对了,要附带说一下的是女高音吉瓦扎瓦。
来自原独联体(或者就是俄罗斯?记不清楚了)的吉瓦扎瓦漂亮得一塌糊涂,比巧治欧更漂亮。当然实力还是后者更强一点吧。跟何塞-库拉合拍过《茶花女》的电影版,表现一般。不过在这马2中表现却很好。
真靓。
TOP
7#

这或可套用一个此:所谓“笔墨当随时代”。
包括对贝多芬的演绎,也是如此。在伦敦时代的阿巴多或许注意到了轻灵、明朗、简洁。但是只有到了柏林之后,他的音乐才真正日渐坚实,似乎BPO也是后几年才真正知道阿巴多想要什么。
如果说后期柏林的阿巴多的含义更多来自净化旋律、减化音乐表情的话,那么在琉申的这次表现我发现一点心的东西,即他的旋律可以大胆柔化了。
听过他的WPO的马2,其自信和胸有成竹没有像现在那样如此昭然若揭,看来那张DG的高价也要找来听听才行。
顺便谈谈拉图尔,因为他跟阿巴多关系很特殊。
到柏林之后的拉图尔似乎声誉没有明显见涨,甚至有人很反感他的处子马5。他和阿巴多在音乐观念上应该说是很有相近的地方的,但是,一个时代的风格,阿巴多已经占了先机,给拉图尔出了很难的难题。甚至在那个5中,他出现一点点卡拉的影子。
其他作品就听的不多了,包括和WPO的贝全集,我觉得还是仓促了点,没有信心去听他。
怎么绕过阿巴多,对他来说,是个考验。
其实阿巴多面对卡拉扬时,人们的担心更大。但是阿巴多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此他不留恋那个地方。听他这马2,觉得他选择对了,既符合了他的人文品格,也对自己的音乐有利。
这个男人真聪明。
TOP
8#

小克 在 2005-6-4 1:55:36 发表的内容
我还是怀念柏林之前的阿巴多。


柏林之前的阿巴多我听的不多,感觉其音乐更开放一点,更率真一些(或者我以偏概全了)。个人的听音趋向不同,实在也正常。
这张马2让我对柏林之后的阿巴多产生兴趣,我不希望自己投入重大热情来听东西,但是,如果真的很想,也没所谓了。
TOP
9#

ju 在 2005-6-3 20:16:40 发表的内容
阿巴多近期又有与BPO合作的马六上市……


什么时候的录音?可能也是跟告别柏林一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