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比较两种比才《阿莱城姑娘》组曲的Farandole [复制链接]

1#
前天买回一张阿巴多的柏林集锦,CD1的第一首曲目就是阿莱城姑娘组曲的最后一段。
听后感觉格外清新爽朗,典型的阿巴多风格。
突然想到手里的另外一张,SONY的奥曼第的全曲版,于是拿来比较一下。

阿巴多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其舞蹈性很强,声音干净、靓丽,耳目一新,格外好听,以至一下子打动了我,使我有重听此曲目的欲望。中间几个小环节他有意作些间断,使几个小旋律有一种对话关系,似乎是舞蹈者在对舞的感觉。
奥曼第则是突出曲子的整个流线感觉,有交响化的气势,整个气氛很凝重,甚至有点压抑感,虽然那些轻快的地方处理更活泼些,但在一种大的气氛中还是有一种紧张感觉。

相比之下,阿巴多对音乐的把握更准确些,可能奥曼第那个时代任何一个指挥都会象他这么处理,那是个“德奥风行”的年代。

录音时间:阿巴多版,1998,3’31
               奥曼第版,1963,3’16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分享 转发
TOP
2#

一个文学轶闻:
都德经常和莫伯桑、屠格涅夫等人一起聚会,谈论点文学、风月什么的。一次,都德不在场,一人就说,我们这些人当中,除了都德的悟性较差,我们几个还是不错的。
多年后都德知道此事,伤心不已。

(多年前读过的轶闻,细节可能有些出入,但大意是准确的)
TOP
3#

不叫崇拜,不过近两年听阿巴多是很有体会。
伦敦时代的阿我知道不多,可能由一些误会引起吧。
有时间细细谈谈阿巴多。
TOP
4#

迪图瓦应该是我听得最多的,当年听磁带时听的。
就抱着一个随身听,狂听,一面是卡门组曲,一面是阿莱城。
TOP
5#

WP兄如此看好比切姆,看来要找来听听。
阿巴多这样处理,我感觉相当舒服了。不知道听比版会有什么样的惊喜?
TOP
6#

wp 在 2004-9-29 12:33:54 发表的内容
事实上,录于99年的柏林爱乐版的法兰多拉与81年的伦敦交响乐团版一比,确实少了些生气和热力。砍柴兄可一试。


阿巴多在伦敦的《阿莱城姑娘》我没有听过,不过从他伦敦时代的其他作品来看,我还是觉得不如在柏林的好。如WP兄所说,“少了些生气和热力”,就是没那么奔放了,但是你听听象《波莱罗》这样的不需要奔放的作品,就会发现他平静时候的苍白,当然这可能也与乐队的表现力有关。不管怎么样,如果因为柏林时代不再那么热烈而怀疑阿巴多对音乐的新的理解的话,我觉得还是很可惜的。
TOP
7#

小克 在 2004-9-29 12:08:26 发表的内容
我却对阿巴多在伦敦时期的诠释推崇备至,而到了柏林 唉……


伦敦交响乐团可能还有点多拉第的遗风?
幸好阿巴多有幸,要不另一个多拉第又要产生。
开玩笑,阿巴多与多的区别太大了。
TOP
8#

孔泽尔的唱片我一张都没有。
在店里试听过,基本上都放弃了。
TOP
9#

WP兄见多识广,阿莱城我只听过4种,还有一种是迪图瓦的,一种是深圳交响乐团的现场版,呵呵。
多拉第的东西大多数有这特点。我尤其不能接受的是他对匈牙利舞曲的夸张程度。
TOP
10#

小克 在 2004-9-29 18:49:01 发表的内容
[并非单指伦敦,在阿巴多未任柏林首席时,他或常任或客座留下的众多录音,我觉得张张精彩,只是在伦敦和维也纳的录音较多而已。


我们看法不同,也许是趣味取向不同的原因。
前柏林的阿巴多肯定也是很优秀的,我听过一些,不多,不过包含的作曲家还比较广就是。
在另一个网站上我见过很好笑的一件事情,有一个“著名”的乐评人,公开贬低阿巴多新版的马勒,说“这一套马勒全集”都是现场录音,什么都差等等。后来有人指出,这次发行的只有马3-7-9,并非是全集。
克兄你说好不好笑,什么都不清楚,就开始扁了。要是那种喜欢卖弄自己的无知的人说话漏洞百出也罢,身位名乐评家还那么喜欢胡说八道,真的好奇怪。
TOP
11#

克兄此帖我看过。
“什么都不清楚,就开始扁了”我不觉得好笑,“无知者无畏”不理会也就算了。笔误或开个善意的玩笑也是常见的,不见得谁都把这当一回事。 ——也有道理,可能有时候我太认真吧,看到那些漏洞百出而有满不在乎的言语我还是忍不住。
网帖笔误很常见,有时候也懒得修改,但硬伤就不同了。
TOP
12#

松风 在 2004-9-30 10:17:05 发表的内容
楼主不如再谈谈其他指挥家的阿莱城?像PARAY、ANSERMET等等。


呵呵,这活我干不来。我就听过上述几个。
不知道WP兄或小克是否听过此二人的阿莱城?听过请费心谈谈如何?
TOP
13#

卡拉扬这张很常见.这回因柏林集锦才发现奥曼第那个不是我喜欢的东西,打算买一两个新的,如WP兄所言,比切姆是应该买的了,再者可能就是卡拉这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