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8年张昊晨的一张音乐会 [复制链接]

1#
张昊晨获得克莱本大奖,天才少年终于被盖上一个国际认证标签。
张昊晨成长在深圳,去年还在深圳音乐厅举办过一场独奏音乐会,当时我在现场,并且写了一些文字留了下来,现全文引载如下。




5月30日晚,钢琴少年张昊晨赈灾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举行。这是深圳音乐厅几场赈灾义演中的一场。
  稚气未脱的张昊晨今年18岁。张昊晨四岁开始学习钢琴,6岁登台与陈燮阳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11岁起师从但昭义,并开始他在国内的多场演出。15岁时考进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成为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世界杰出音乐教育家格拉夫曼的学生,他的表现让格拉夫曼感到惊讶,以为是“最杰出的天才”。在去年的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中,张昊晨获第一名。
  开始的两首肖邦前奏曲,算是个热身,接下来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960号作品,才是上半场的主打。
  阳光少年张昊晨演奏舒伯特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演奏得彩霞纷飞,阳光明媚。这部舒伯特晚年(其实也就31岁)的作品,或许还不太适合这位都市少年的演奏,但是可喜的是,张昊晨基本上能用同一种处理方式,同一种基调完整地将这部作品演奏完。他的舒伯特听起来虽然并不感人,但是却很真诚,没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从技巧上来讲,张昊晨演奏这部作品不存在什么困难,但是如何把这首作品弹奏得动人心弦,张昊晨或许还需要更多一些人生阅历。
  下半场的两部作品,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加斯帕之夜》(也翻译成《幽灵之夜》)和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皮德鲁什卡》。《皮德鲁什卡》本来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一首管弦乐芭蕾舞音乐,由作曲家本人改编成同名钢琴独奏曲之后,成为一首演奏难度极大的作品。
  《加斯帕之夜》,张昊晨开始改变他上半场给我的印象。从第一段《水妖》的波光粼粼开始,就让人感觉这将是一次出色的演奏。果不其然,张昊晨很充分地展示了他的技巧,尤其是第三段《斯卡博》,他弹奏出一种波澜壮阔的丰富的色彩,完全到位地表现出拉威尔的作品应有的那种辉煌和复杂音色,这是拉威尔作品的真风采,少年张昊晨如此准确的演奏,让人满意。
  乐队版的《皮德鲁什卡》是一首热门曲目,但是钢琴版《皮德鲁什卡》不论是录音还是现场演奏都很少见。比较著名的录音,目前常见的只有波里尼在DG公司的一个录音。
  这首难度极高的作品,张昊晨从一开始的演奏就令人信服,比《加斯帕之夜》的开始更优越。这部钢琴作品很好地保留着乐队的很多表现特点,包括乐队不同声部的多种音色。乐队版的《皮德鲁什卡》中还写进一些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很浓的节奏、音型、音色。张昊晨在钢琴键盘上完美地表现出乐队不同声部上表现出来的丰富音色、节奏,音乐形象非常鲜明。同时,还将一个芭蕾木偶的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相比之下,波里尼的演奏端庄、严整、无懈可击,而张昊晨则表现出非常丰富的色彩,更生动的形象性,更有感染力。这样生动到位的音乐从一个18岁少年手中出来,让人出乎意料,对这位天才少年的才华有一个直接认识。
  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张昊晨在音乐会的最后加演了《巴蜀画廊》、《彩云追月》等三首中国作品,并将《巴蜀画廊》献给四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
分享 转发
TOP
2#

克莱本网站上的图片。希望不要再收到他们的邮件了。
生活中的张昊晨细长条一个孩子,稚气未脱,还不懂得经营自己的舞台形象。






TOP
3#

原帖由 kreisler 于 2009-6-10 18:32:00 发表
显然 砍柴兄的评论比 次位 张五常 经济学家 堆砌讴歌之词 来得更诚实 更发自内心 所以 还是宁愿读砍柴


谢谢。有人觉得我的文字缺乏激情。
没办法,我是没多少激情。
不过张昊晨的确让我眼前一亮。
TOP
4#

挠挠是个新id,好像不是个新人啊。
连文革的歌也知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