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莫扎特:神童的诞生和毁灭(第9页 莫扎特大师班笔记) [复制链接]

查看: 15651|回复: 93
1#
莫扎特是一个个子不高,样子也不算很帅的青年男人。他喜欢打扮,有些音乐史家并以此推断莫扎特想借衣饰来弥补自己外表上的不足。事实上这和莫扎特早年生活有密切关系。莫扎特童年时代出游的回报,是贵族们赠送的许多衣服饰物,饭可能经常吃不饱,但是有很多漂亮衣服可以穿,莫扎特可能因此养成一个非常爱打扮的习惯。
天才和神童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弹钢琴,4岁时已经准确无误地弹奏一些小作品,5岁开始谱曲,而且他谱的作品惊动了同样是一位优秀音乐家的父亲。列奥波德-莫扎特认定他的孩子沃尔夫冈是个罕见的天才,立即教给他很多,包括作曲,也包括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算术,还带着他漫游整个欧洲,希望由此获得一个相应的回报,摆脱生活的困顿。
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足迹遍及欧洲主要大小城市, 7岁时开始第二次,这次出游历时3年半,获得极好的声誉,但是命运并没有因此而改变。高强度的写作,和次数繁多、时间长久的巡回演出,使得莫扎特不但没有幸福,也没有童年,从很小开始,他便如同成人作曲家一样不停顿地创作,因此有音乐史家指出,莫扎特早逝的原因应该从他这种反常的青少年时代生活状态中去寻找。
关于莫扎特,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误解,以为莫扎特的作品“得来全不费功夫”,这种误解,在莫扎特在世时候就有,而莫扎特本人的解释肯定是最有说服力的了:“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总之,神童诞生了,天才殒没了。但愿对莫扎特的纪念,能使我们接近更多的精英文化。
比起长寿而在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影响最大;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等流传最广;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其实,我觉得尤其值得关注的还是他的夜曲、戏游曲。这些作品中,包含更自然、真实和生动的莫扎特。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分享 转发
TOP
2#

关于萨尔斯堡室内交响乐团9月26日深圳演出的一点笔记


深圳人的“莫扎特音乐周”顺利结束了,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斯堡室内交响乐团26日晚给深圳观众展示了他们对莫扎特的理解。
萨尔兹堡室内交响乐团作为深圳交响乐团主办的“莫扎特音乐周”的演出嘉宾乐团,从莫扎特的故乡带过来的莫扎特的信息,自然值得仔细聆听。这些乐团的团员们在音乐之都萨尔斯堡常年生活,应该深得莫扎特音乐的精髓。
来到深圳的这支乐团,大约四十人左右,在室内乐团来讲算是比较大规模了。或许他们热身做得很好,一开场的《魔笛》序曲就有很好的表现,状态到位,声音干净、透明、整齐。定音鼓声音很清晰而且很有弹跳感,没有和其他低音声部混在一起。结尾部分单簧管和大管声音按照乐谱需要声音且到好处地突出来,所以演奏完这首曲子,指挥示意他们站起来接受掌声表示赞许。
由于原来准备担任第20号钢琴协奏曲的钢琴独奏的卡尔-艾辛格身体不适,乐队不得不临时改变了演奏的曲目。其实我觉得这个改变更好:首先,增加的K.136和K.138号嬉游曲是莫扎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嬉游曲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有重要的地位。嬉游曲比小夜曲要更加精致小巧一些,更能体现莫扎特的天才灵感。在莫扎特创作的诸多的嬉游曲中,正好是以编号为K.136、K.137、K.138的三首最为著名,莫扎特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年仅16岁。再者,钢琴协奏曲上演的机会很多,但是嬉游曲的演出机会相对要少很多。
三乐章的K.138号(K.138号是指莫扎特作品编号,而不能理解成第138号嬉游曲)嬉游曲是上半场最长的作品,萨尔斯堡人不论是一个乐句,还是整体,结构都非常清晰,乐句之间衔接关系非常好,气息延绵不断。一些极弱音也清晰,作品整体性非常好,展示出一个错落有致、精巧而美妙的莫扎特音乐大厦。我听过其他一些乐队演奏的莫扎特作品现场演绎,可能过于关注作品的抒情性,或者乐队对莫扎特作品缺乏足够的理解,可以演绎得很轻松,可以很抒情,结构感觉不甚明晰,作品气息很难保持延绵不断。萨尔斯堡人做得很好。我觉得,这些小型作品,因为现场气势不够,因此结构一旦含糊或者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那么这个演奏往往导致作品的基本含义受到很大影响。
下半场的K.136号嬉游曲也同样精彩。整场音乐会都是声音干净、明朗,透亮,条理清晰,很好地展示了室内乐的魅力。
音乐会后,回家听了科普曼在法国ERATO唱片公司录音,也听了PHILIPS公司的莫扎特全集里的马里纳版本,相比之下,感觉到萨尔斯堡的演奏也还是那么“品味正宗”,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可能使萨尔斯堡的现场抒情性要差一点,不够松弛、悠扬。
演唱了几个咏叹调的男高音技术很不错,嗓音洪亮但是比较朴实,可能不具备明星化特点,但是十分适合戏剧表演。女高音本来节目不少,但是当天晚上仅仅和男高音合作了一首男女声重唱。开始一亮嗓子,感觉其景象非凡,但是在后面合唱部分,男高的声音显然音量过大,女声被掩盖了。
要说一说的是,深圳大剧院音乐厅的音色还是很好的,不过感觉低音提琴的拨弦声音明显偏小,不知原因在哪。
26日当晚音乐会秩序也很好,这是近十年来我在深圳音乐会中见过秩序最好的。除了第一首作品演奏过后,还有少量继续进场之外,整个音乐会秩序都还不错。迟到的现象还有,但不那么普遍了,小孩子闹场的场面也没那么多了。应该说,大剧院的工作员人对处理音乐会现场的经验,还是比少年宫、大会堂的更有丰富老练一些。如果能在舞台边上设立电子字幕,在一首乐曲的乐章之间提示观众不要乱鼓掌就更好了。
TOP
3#

《唐•璜》
《唐•璜》是莫扎特重要的作品之一。唐•璜是西方中世纪一个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没落贵族,整日在乡间游荡,琢磨着怎么勾引女人。爬墙、跳窗、伪装、格斗无所不为,干了坏事嘴上还有理。他将贵族女子从修道院里引诱出来,又将其抛弃;想拆散一对恋人,却遇到暴风雨的袭击;被农民救出来后,他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去勾引这位农民的未婚妻,引得两位村姑为他争风吃醋。看到自己主人的种种荒唐举止,他的仆人一方面对主人百般劝阻,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有只好继续当唐•璜的帮凶。唐璜依然按照自己的处事原则我行我素、胡作非为,甚至杀死了自己追求的女人的父亲。最后,唐•璜在黑夜里追逐女人时误进这个死者的墓地,死者的石像向唐•璜发出死亡邀请,桀骜不驯的唐•璜居然也赴约,石像在怒斥唐•璜的行径之后把他推进地狱。
《唐•璜》展示了莫扎特音乐结构宏美、精密严谨的一面,优美而又典雅。[upload=jpg]Upload/2006101623144231041.jpg[/upload]
TOP
4#

《唐•璜》与英国伟大诗人拜伦的同名长诗歌《唐•璜》来自西方民间同一题材,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唐•璜早就是西方社会家喻户晓的人物。早就有文学评论家指出,唐•璜其实是个很可爱的人物。这里不一一说。

还要一提的是关于《魔笛》。《魔笛》是莫扎特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所有莫扎特歌剧中最优美的。它在维也纳上演时,莫扎特正躺在的病床上,即使它获得的巨大成功为弥留之际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
在歌剧院灯火辉煌,维也纳名流贵族济济一堂,惊叹音乐家的精彩创作时候,莫扎特孤寒死去。
TOP
5#

《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早期意大利风格歌剧的代表作。
故事讲的是,阿马维瓦伯爵家的男仆费加罗即将与美丽的女仆苏珊娜结婚。苏珊娜的美貌引起阿马维瓦伯爵的想入非非。好色的阿马维瓦万般诱惑苏珊娜,想对她恢复早就当众宣布放弃的早遭社会普遍唾弃的“初夜权”,千方百计阻止他们的婚事。伯爵夫人对丈夫的行为也极为不满,她和费加罗、苏珊娜一起给伯爵设下了圈套。苏珊娜按计给伯爵写了一封肉麻的情书,还约他夜晚在花园约会。伯爵非常兴奋,如期前往。花园里一片漆黑,伯爵香如约而来的“苏珊娜”大献殷勤动手动脚。突然花园里灯火齐明,伯爵一看怀中的女子竟是自己的夫人,羞愧难当。事情既已败露,伯爵只好当众下跪向罗西娜道歉,保证以后不再花心。费加罗顺利的与苏珊娜举行了婚礼。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序曲、费加罗咏叹调、苏珊娜咏叹调等都是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音乐轻松愉快,不乏幽默趣味,是很典型的喜剧风格作品。


[upload=jpg]Upload/2006101623123126374.jpg[/upload]
TOP
6#

关于深圳“莫扎特音乐周”情况的一点文字


9月22日,深圳交响乐团举办的“莫扎特音乐周”第一场音乐会在深圳大剧院与观众见面。这个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而举办音乐周9月22日开幕,9月26日闭幕。“音乐周”共上演三场莫扎特音乐会,第一场由深圳交响乐团演出,第二场由深圳艺术学校的优秀学生联合演出,最后一场由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斯堡室内乐团演奏。
纪念与交流同等重要
这是深圳交响乐团第一次举办由一个伟大音乐家命名的音乐周,第一次以音乐周的方式作为对一个音乐家诞辰的纪念。“音乐周”还邀请莫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室内乐团进行互访的交流演出。届时,深圳交响乐团还将赴萨尔斯堡作纪念性兼回访性的交流演出。
莫扎特出生在萨尔斯堡,并且在此生活了很长时间,直到最后不堪忍受当地大主教的屈辱,游走维也纳。死后,葬于一个无名墓地。如今,萨尔斯堡市已经成为世界音乐文化主要中心之一,很多世界一流音乐价包括指挥家卡拉扬就在此地安家,萨尔斯堡音乐节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节之一。萨尔斯堡还完好保存了幼年莫扎特生活过的粮食胡同。在维也纳,人们把他创作《费加罗婚礼》时的居所称为费加罗楼房,每年都有大量朝拜者瞻仰这位音乐家的生活旧迹。
深圳交响乐团这个音乐周活动,既是对全人类文化精英人物莫扎特的纪念,其实也是乐团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最好方式之一。
深圳交响乐团上演莫扎特音乐精品
深圳交响乐团在这次音乐周上演的作品都是莫扎特的主要作品。
这次音乐周上,深圳交响乐团即将演奏莫扎特作品包括《A大调第23号钢琴协奏曲》、《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和《第三十五交响曲》。第23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最富抒情色彩的作品,有莫扎特音乐中最有特色的那种优美、天真烂漫。而小提琴和中提琴交响协奏曲,有小提琴和中提琴仪器和乐队合作,既有小提琴和中提琴之间的巧妙对话,也有他们和乐队之间的天衣无缝的默契协奏,听起来玲珑剔透,飘逸风趣。
《第35号交响曲》也就是《哈夫纳交响五》,这部作品首演时即获得强烈反响。当时的奥地利皇帝也銮驾亲临现场聆听。这部交响曲优美而华丽,既有莫扎特特有的明媚爽朗的气质,也具有雄大壮丽的气象。
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斯堡室内乐团
计划中,萨尔斯堡室内乐团将给深圳观众带来的是《魔笛》序曲、《魔笛》选段、《唐•璜》选段、《女人心》选段、《费加罗的婚礼》选段、《第27交响曲》、《第20钢琴协奏曲》,这些同样是莫扎特的重要作品。
奥地利乐队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传统,弦乐部分优美,而管乐同样也精彩绝伦。这是深圳观众亲耳聆听来自音乐之都乐队美妙音色的好机会。随团来深演出的,还有奥地利著名钢琴家卡尔•艾辛格、男高音歌唱家贾咯斯拉魏•罗瓦策克、女高音歌唱家埃茨彼塔•亚努施联袂演出。随团指挥是威森瑙尔是该乐团艺术总监和常任指挥。活跃于德国、法国、丹麦、波兰、意大利、捷克等国音乐节舞台,是奥地利新生代实力派指挥之一。
TOP
7#

一夜九次郎 在 2006-10-16 23:15:54 发表的内容
好象一直听说莫的爹老莫也做的一些曲子还不错
但是从来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碟


[upload=jpg]Upload/200610162345799085.jpg[/upload]
TOP
8#

《魔笛》
歌剧《魔笛》故事的内容是讲:古埃及王子在山中遇巨蟒袭击,为夜皇后的三位女侍从所救。就在这三位侍从回去给主人报信时,王子苏醒。此时捕鸟人经过,王子误认为他是救命恩人。女侍从回来说明真相。女侍从拿出夜皇后的女儿——帕米娜公主的肖像,她美丽的容颜使王子一见倾心。夜皇后送给王子一支魔笛,送捕鸟人一个银铃,让他们到“光明之国”去救出公主帕米娜。“光明之国”首领萨拉斯特罗把帕米娜弄去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为了使她免受“黑暗之国”的迷惑。塔米诺来到光明之国,接受了种种考验,终于和帕米娜结成夫妻,帕帕盖诺也借银铃神奇的力量,找到心爱的人帕帕盖娜。而代表邪恶势力的夜女王和摩尔人则仓惶地被赶走了。
这部歌剧中,莫扎特通过神话故事,表达了他的乌托邦的理想。音乐会上即将上演的《魔笛》序曲以及多个选段,富有童话般的神奇情趣,清冽而美妙。


抱歉,一时找不到我的《魔笛》唱片。
TOP
9#

谢谢班主和花园的图。
因为好久不听歌剧了,一些唱片不知道塞哪里了。
阿巴多这张我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