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24上點剛檢的LJ---- [复制链接]

查看: 8174|回复: 66
1#
這張以前沒買,最近才看到趕緊買下,,
看不到USA,所以只能選Made in E.U 但是德國sonopress壓片.

老柴的胡桃鉗選粹在這CD聽的,比他在1954年TV現場DVD裏優美多了,,差點都醉了,尤其是"花之圓舞曲"那段.

不過Previn EMI 版最超值,因為3大芭蕾合一了,錄音也不錯.

[upload=jpg]Upload/200652421574161763.jpg[/upload]
最后编辑reiner_fans
分享 转发
TOP
2#

白开水 在 2006-5-24 22:11:50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是不错的好唱片:)吉列尔斯的柴一肯定不会差,可能录音不是那么发烧而已。


柴一钢協是吉利爾斯在1955年初訪美國時在芝加哥錄的,
還沒細聽,但初步印象還算是"意氣風發"型的...
TOP
3#

][/quote]

吉利爾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月光,悲愴,,.....

看了CD編號嚇一跳,竟然是 400 036-2
美版,但不是什麼銀圈,,中間都是塑膠片..
聽了幾分鐘,,錄音不行,琴音瘦巴巴的偏亮,,缺乏木味..

[upload=jpg]Upload/200652422354967660.jpg[/upload]
最后编辑reiner_fans
TOP
4#

][/quote]

老克萊巴的貝三,,最近迷貝三 都快買10版了,,
但目前為止無人超越老福,,,,
這個錄音是Wilkinson的傑作.1950年錄音,音質算細緻,,但有點瘦,,
mono錄音我個人偏好較飽滿的音質.但一般不多見..

他的貝三目前只聽一次,銅管部有改編過,聽起來跟一般不同,
第2樂章的送喪那一段速度銜接還不錯...
但有些樂章聽來不是很習慣,(父子倆某方面還有點像,都是較快的速度)有待多聽幾次觀察比較.
[upload=jpg]Upload/200652423223892192.jpg[/upload]
TOP
5#

vincentlyl 在 2006-5-24 23:41:01 发表的内容
我有一张William Kapell 的 Beethoven, Rachmaninov, Chopin, Schubert 合集,PEARL。力度有印象。



他也是美國的明日之星,可惜正值壯年早S,,空難??'(有點忘了)
其他廠牌有發行一些他的同曲目..
但我是正廠優先吧,,,RCA情節重  呵呵!!
TOP
6#

...[/quote]

Horowitz play Liszt
B小調奏鳴曲,,送喪,,梅菲斯特圓舞曲..........等等
還沒聽.

[upload=jpg]Upload/200652422201080185.jpg[/upload]
TOP
7#

是唱片行,不是鴨綠江.....
TOP
8#

.[/quote]

顧爾德 郭德堡變奏曲 81年版,,已經有報紙55年版.
有機會在好好聽聽.

[upload=jpg]Upload/200652422281523718.jpg[/upload]
TOP
9#

scfan 在 2006-5-25 8:07:19 发表的内容
reiner_fans 在 2006-5-24 22:37:59 发表的内容

吉利爾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月光,悲愴,,.....

看了CD編號嚇一跳,竟然是 400 036-2
美版,但不是什麼銀圈,,中間都是塑膠片..
聽了幾分鐘,,錄音不行,琴音瘦巴巴的偏亮,,缺乏木味..


偏亮的感觉在大多数系统上都有,说明系统的声音不平衡,低频少了,上面就显得亮。曾经在好的系统上听过,录音其实非常好。



我在以前聽CD就是以音響性為出發點的,只是在近年比較不重視了,慢慢走向聽曲子的音樂性內涵.
基本上,我們的系統都是以管機為主,(但晶體名機在以前也聽了不少)基本上聲底走向不會是亮的,耳力自認也很不錯.

以在RCA那帖的老系統,更是跟現代派的聲音完全是不一樣.
低音都15吋了,還有中音,跟一個高音..效率有100DB吧.
10W功率就能推的天翻地覆了.搭上LP更是進一層樓.


不否認系統是一個原因,但DG的錄音本身就是有這種走向的,,
偏冷艷`冷靜`解析`精確...這跟德國幾百年來的民族性`個性...等等
是有關的.不光是音響問題.

總而言之,, 個人的聽感罷了,,就不多說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