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扶桑株式会社新历史教科书(市贩本)关于中日战争部分的翻译 ZT [复制链接]

查看: 4429|回复: 13
1#
自262页起

第2节第2课时 世界大战的时代

外交斡旋的受挫和军部的抬头

受到排斥的日本商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美国,1929年10月,发生了股票价格大暴跌引发 的恐慌。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给外国进口的商品附加了极端高的关税,1年半之间美国 的贸易减半,从而引发了世界性恐慌。这个时候的美国,还缺乏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应该 稳定世界经济的责任感。

由于以上原因,非常依赖对美出口的日本经济受到极大打击,街头充斥着大量的失业者(昭和 恐慌)。农村地区面向美国的生丝出口额也开始锐减,并且,1931(昭和6)年的农业歉收袭击了 东北地区。如此,在学校里发生了学童连午饭都带不来、年幼的女儿为了还父母的欠债只身 跑到都市工作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不景气,政府没做出充分的对应。为此,国民对政党政治的信赖开始发生摇动。 另一方面,作为缓解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满洲开始被关注起来。

中国的反日运动
在清朝灭亡后的中国,在各地出现了把持私人军队的军阀(以军力做为背景的政治势力)群雄 割据。而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人蒋介石,以重新统一中国为目标开始了对各地军阀的作战。到 了1928年,蒋介石在北京建立了新的政府,其势力也基本上行使了对满洲的管辖(这最后一 句我实在不容易翻译出他的中文意境,大意如此)。
在中国国内统一过程中,靠着不平等条约掌握中国特权利益的外国势力,受到了强烈的抵抗 。中国也从而呈现出了国家民族主义(也可翻译成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国民主义,都是那 一个英语外来语),如此,逐渐变得带有过激的性质。对于正在扩大势力的日本更是如此, 抵制日货,袭击日本人的反日运动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外交斡旋的难行
大正末年到昭和初期,由在议会占了多数的政党组成内阁的制度已经稳定下来了。经过这个 时候,做过两期外务大臣的币原喜重郎,继续奉行同英米保持配合、遵守了华盛顿体制,也表 示理解中国的国家民族主义,并且进行了外交协调工作。
1927年,即使南京发生了袭击外国人的事件,政府对中国也保持了极大的宽大态度。可这一 事件在日本国内,却作为了他软弱外交的证明,开始了逐渐强烈的批判。
另一方面,192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包括日本在内各国的不平等条约无效方针,被称之为革命 外交。作为九国家条约保证人身份的美国,日本向其提诉国民党政权的决议不当。美国政府 对此也没有什么回应。由此缘故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的一些人,开始认为以国际外交手段解 决在中利益问题没有什么用处。

对军部极高的期望
1930年,在伦敦召开了以限制护卫舰作为议题的海军裁军会议(伦敦裁军会议)。日本期待的 舰艇数量比至少为日本对英美7:10:10的比率,而日本跟英米的协调的结果是6.975:10: 10。因为比率低于了预先要求,一部分的军人和赞同他们的在野党政治家,以这违犯了明治 宪法中天皇的统帅权为由激烈地攻击政府(统帅权干涉犯罪问题)。滨口雄幸首相也被歹徒袭 击负了重伤。

虽然军人介入政治行为违反明治宪法,军人也被予以告戒。可是,由于有经济不景气不安的 社会为背景,而且,对于在中国发生的反日运动和日本在满洲权益面临丧失的危险政府毫无 作为。从而引发了对政党政治的强烈不满。与政府相对,在军队中形成了独自制定政治政策 并加以执行的将校集团。并出现打算增强军部的政治的发言权的运动,国民也逐渐变得对军 部充满期许。在民间,否定三权分立的明治宪法体制,打算实现国家改造和军部独裁体制的 北一辉理论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对政党政治的不满提高了到普遍国民层次。

底下这一段是上文注解
(专用栏)南京发生的外国人被袭事件
蒋介石的国内统一战(北伐)的途中,1927年3月,占领了南京
的国民党军士兵,袭击了英、美、日各国的领事馆和教会,
出现了对侨民的暴行和掠夺。英美两国动用了武力反击,
日本由于币原外长的方针拒绝了英国的出兵请求,
坚持了不抵抗的原则。派遣至领事馆的荒木乌龟雄
海军大尉也作为命令坚持了这一方针,但在被释放之后,
由于感到有损军人的名誉而剖腹自杀。(由于要与1937年的同
名的事件加以区别此次事件被称为第一次南京事件)。

改变了日本命运的满洲事变

事变前的的满洲
由于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租借了满洲南部的关东州,而且接收了俄罗斯对南满洲铁路(满铁 )的营业权。
到了昭和初期(27年)已经有20万以上的日本人住在满洲。为了保护关东州及警备满铁,当地 驻扎了1万人的陆军部队(关东军)。关东军为了更强有力的掌握满洲,干出了炸死了满洲的军 阀·张作林之类的活动,也由此中国人的反日运动也变得更加激烈,对铁路的骚扰频繁发生 。更重要的是对日本来说,北有苏联的威胁,国民党的力量从也不可不顾。在这种情形下, 石原莞尔为首的关东军一部分将校,开始推敲军事占领全满洲的计划。

筹划柳条湖事件
1931(昭和6)年9月18日下午10点20分左右,在奉天(现在的沈阳)郊外的柳条湖,爆破了满铁 的一段线路。关东军以中国方面蓄意破坏为由,立刻占领了这个满铁沿线城市。可是实际是 关东军亲自爆破的(柳条湖事件)。这就是是满洲事变的开端。
满洲事变与日本政府的方针无关,作为日本陆军先头部队的关东军挑起了战争。政府和军部 中央采用了不扩大方针,关东军对此无视而继续扩大战线,占据了全满洲。这是破坏国家秩 序的行动。
然而,由于对政府的不满,国民热烈支持关东军的行动,集资220万日元寄给陆军。
1932(昭和7)年,关东军宣布满洲国建国,扶植了清朝最后的皇帝博仪作为满洲国皇帝。

世界怎么看满洲事变?
1932年,由于犬养毅首相对满洲国的地位给与承认持消极态度,结果被海军将校的一个集团 暗杀了(五·一五事件)。到这里持续了8年的政党内阁时代宣告结束,此后受世论支持的是由 军人、官员作为中心的内阁。

以美国为首的各国,谴责了挑起满洲事变的日本。国际联盟派遣了英国人李顿(VAGR Bulwer-Lytton)作为团长到满洲进行调查。李顿调查团的报告书,根据日本在满洲的非法行为确认了日本 破坏安全的行为,也承认了在满洲的日本权益。另一方面,报告书,不认为在满洲事变的日 本军的行动是自卫行为,劝告日军撤兵并对满洲进行国际管理。日本政府拒绝了这份报告并 宣布承认满洲国,1933(昭和8)年,宣布退出国联。
满洲事变加深了中日间的对立,此后,日中达成了停战协定,两国的关系稍稍有所缓和。在 满洲国以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做为宣传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进入达成了经济的发展 ,产生了中国人口的大量流入。可是实际上,满洲国的实权还是由关东军掌握着,抗日运动 也发展了起来。
在世界经济恐慌后,英国和法国,一方面降低本国和殖民地间的关税加强物资流通,另一方 面,给他国的商品上高额的关税,实行了排他性的集团经济。由此,日本的廉价的工业产品 ,在世界各地被排斥。从而使日本也考虑利用满州和中国一部分区域建立起类似的排他性的 集团经济。

二·二六事件和天皇的决心
此后,政治升天的军部的动作越发激烈了。1936(昭和11)年2月26日早晨,陆军的青年将校的 一派带领1400多人的士兵袭击了·首相官邸和警视厅等。他们杀害大臣,占据了东京的永田 町周边(二·二六事件)。事件的主谋者们要求天皇以军部为中心重组新的政府,打倒政府、 财阀、重臣,要求停止昭和维新的进程。可是,昭和天皇表现了坚决的决心「朕亲自带领近 卫师,这个不相当于镇压」。叛乱3天内被镇压了。二·二六事件是西南战争以后,最大的军 事叛乱事件。这个以后,政治家始终处于恐怖活动威胁生命的阴影下,陆军不支持的内阁连 成立都很困难。言论的自由,也逐渐被压制。

日中战争

在卢沟桥发生的日中冲突
关东军和当地的日本军,为了维持满洲国,建立集团经济圈,试图在华北地区建立一个不受 蒋介石政权支配的亲日政权,中国方面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同时,日本在北京周边配置着 4000人的驻屯军。这是义和团事件后,各列强与中国缔结的条约所规定的一部分。
在1937(昭和12)年7月7日夜晚,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不知何人向日军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早晨,日军跟中国的国民党军间演变成了战斗状态(卢沟桥事件)。虽然当时试图现地 解决,但不久日本方面还是命令大规模的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刻发出了动员令。日中战争 此后8年一直持续。
同年8月,在外国的权益集中的上海,发生二个日本官兵被射杀的事件,以此为由日中间的全 面战争开始了。当时日本认为如果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被攻占蒋介石将会投降,12月,占据 了南京(这个时候,发生了日本军造成的民众多数死伤的事件。南京事件)。可是,蒋介石把 首都转移至重庆,继续抗战。

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
由于战争的拖长,为了执行举国战争的体制,1938(昭和13)年,制定了国家总动员法。根据这 部法的规定,政府在没有议会同意的情况下就有能动员物资和劳动力的权限。生活必需品实 行配给制并且物价被统一制定。对言论的检查也被增强了。与国民党连手的中国共、产、党 ,为了能够实现夺取政权的目的,制定了同日本的战争长期化的方针。日本也丧失战争目的 ,比起和平让战争继续的路线占了优势,陷入了没有止境的战争。1940(昭和15)年,文官管 理政治党的齐藤隆夫议员在帝国议会提出了「这个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的提问,政府无法 给与任何完整的答复。
世界经济危机后,在日本国内,建立象德国和苏联那样的国家体制的基础上统管经济运作的 潮流也开始蔓延了。1940年10月,解散了政党成立了大政翼赞会(政协一类组织)。这被认 为是在模仿德国和苏联的一国一党制度。

日美关系的恶化
1938(昭和13)年,近卫文磨首相发表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并制定了在日本、 满洲、中国建立经济圈的意向。由此还发展出了以后包含东南亚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个口号( 原意如此)。
美国一直倡导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并不认同日本建立独自经济圈的事。保持中立的 美国对于日中战争、近卫声明强烈反对,开始公开支持中国的蒋介石。日美战争中的对立, 从这起就已经开始了。
1939年,美国通告日本不再延长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由于日本的许多物资依存于日美贸易, 这使得日本经济逐渐恶化。传统上相对北方俄罗斯的威胁,在日本的陆军中一直非常流行北 进论,而从这个时候开始,为了获得东南亚的资源,南进的讨论开始逐渐增强了。可是,如 果日本进入东南亚,将必定同那里原有殖民地的英国,美国,荷兰,法国发生冲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