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定位 [复制链接]

查看: 27923|回复: 164
1#
现在很多发烧器材评论都谈到音响表现出来的位置感,什么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定音鼓等等的位置,都能体现出来。其实去过现场听过乐团演奏的人都知道,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之间跟几个鼓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整个乐团乐器的摆位是微不足道的,仅仅靠半空中几个麦克风是根本很难分辨。
大凡发烧者也象这论坛一样分为音乐与音响两类,音乐发烧者注重演奏与指挥的风格,这是值得提倡的,而音响发烧者有多少去研究当时录音各乐器与录音器材的摆位,有谁去了解每次录音各乐团的编制?没有这基本的资料你的定位感从何谈起?(早期雨果易有伍的CD是有各器材的摆位资料的)
我觉得各位乐评人应多从音乐的整体表现去评论器材的表现,多查找作曲者与演奏者的资料,而不要十年如一日的用“温暖、湿润、嘴巴的位置”等词语去赚稿费,误人不浅
分享 转发
TOP
2#

哈哈,这个贴子竟然被固顶
其实我是针对现在大多的器材评论文章,器材的作用是重播音乐,音乐的精髓在于旋律与演奏,有多少器材的评论是从这方面着手?就如你看影碟不去品尝她的情节、演技、摄影手法,而去关注黑的如何黑、白的如何白、甚至MM身上的毛孔多清晰一样
李德伦说过:你觉得感动就是听懂了音乐
现在是你听到了更多的定位就是大师
TOP
3#

没错,立体声能更好的再现音乐,但反过来如果你的器材能数人头,或者能分清每一声部里的乐器位置,那么已经有碍于音乐的演绎了,因为无论作者和指挥、演奏者都是追求每一声部里的表现是和谐统一的
TOP
4#

啊?你也来说两句,看来我麻烦了
其实对定位最有发言权是指挥,但我没听说过有哪几个可以闭着眼睛指挥的
TOP
5#

肯定跟录音技术有关,但是几十年前的录音现场的位置不去了解,什么乐器的位置都是主观的,起码不可能精确,说到去星海,俄罗斯交响乐团与广交的编制与各乐器位置的区别你知道吗?
TOP
6#

去音乐厅听鲍罗丁,除了少数几个位置外,谁能听到定位,但即使在最角落里也会无悔那昂贵的门票,因为都被音乐感动了,同样,在评论器材时也应该多从演译作品本身的内涵出发,而不是拿着几张发烧碟,听几个片断就去扮专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