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把这么老的帖子又顶上来,我仔细阅读了一下我几年前的文字,基本和现在的观点一致。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有些小的修正。
原帖由 allen1225 于 2009-6-10 1:57:00 发表 sc兄说得有理,符合数码载体的特性。所以只要封面和编号都一样,有新的我就绝不买老的。 |
对于同公司、同封面、同价位的老版、再版CD,原先我认为基本没区别,经过一些实际的对比,发现还是多少能听出一点点差别的,一般说来,高价位、高解析的系统更加容易区分,老版CD的信息量稍大些,声音更流畅。在我自己的系统上,区别非常微小,需要非常用心来辨别。
原帖由 斯达伐克斯 于 2009-6-10 2:03:00 发表 现在已经完全无法听那些年代久远的录音了。60-70年代的还好,较为温暖,但乐器分离度很差。80年代的普遍冷,干,尖。90年代比80年代略好,但还是干。这几年新出的录音最优秀,非常接近现场,平衡度和信息量比以前大大提高。当然,这只是个人的听感,跟器材也有关。而且针对的是CD,LP不知道。 |
归纳得非常到位。当然六七十年代的一些优秀录音,甚至五十年代的,比如著名的I Musici那枚号称Philips早期最好的立体声录音的四季,在极其高级的CD系统里也能体现出比较好的乐器分离度。但那种分离度多少有点DVD用几万几十万级别的倍线器“做”出来的效果,分离是分离了,但有点虚。完全无法和现在最新录音里那分毫必现犹如蓝光般锐利的分离度。而质感密度上面的落差就更大了,把波力尼早年的贝多芬奏鸣曲拿来和他最新的Op.2录音对比一下,现代录音技术的进步不言而喻。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6-10 10:06:00 发表 坚决拥护仁厚同学的宏论。我也对历史录音没兴趣,那种像是从灰堆中扒出的声音,——不过,喜欢的人自有其喜欢的道理,有次一不留神买了一套EMI的梅纽因录音,什么玩艺啊?——这破东西也拿出来糊弄钱,比温州人弹棉花的旧圈子还要差——我真不知道喜欢的人在听什么。 |
我赞成新录音,但也很喜欢老的历史录音,错过大师们的宝库实在是承受不起的损失。很多CD党人对历史录音望而生畏,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恐怖。听过LP甚至SP的朋友都知道,历史录音的音质完全可以做到非常感人,比如我在朋友家听过的一枚仅仅是乌拉尼亚英雄比较好的复刻LP,音效方面完全能令人热泪盈眶。大公司早年搞得一些历史录音CD,比如DG的Dokumente系列,SONY的Masterworks Heritage系列等等,特别是后两者,音效都非常好。知名的EMI reference系列,早期的一些转制还是有佳作的,但是普遍而言,降噪做得太多,丧失了很多录音细节。而大公司的新版再版历史录音,大多属于恶意倾销,声音转制一塌糊涂,吓跑了很多人。要听好的历史录音转录CD,需要找一些精心转制的小公司,比如Pearl, Biddulph等。shenming兄不妨试试Pearl的Schnabel贝钢奏,可能会有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