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近听的三张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2954|回复: 71
1#
[upload=jpg]Upload/2005111513362416039.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曾经有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巴赫的作品?我说,我只是喜欢听而已,我不能解释巴赫的作品为什么那么那么地贴近我心。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弹一段巴赫的平均律。因为追星,我现在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听一听巴赫的作品,边吃早餐,边听巴赫的大无或平均率.....巴赫的音乐已经不知不觉间融入了我的生活,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已经有了十个不同版本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这张:92年RCA斯塔克巴赫大无(美版)。我以前有一个日版的92年斯塔克巴赫大无,感觉极好,可惜不是全集,于是追求全集就成为了一种梦想。后来见到星文的引进版全集,就买了一套。一听还不错,物美价廉的好唱片。但正宗美版还是我的一个心病。今天如愿以偿,也就是说,光是这个92年史塔克,我就有三个版本了。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无伴奏乐曲最早扬名于世的伟大先驱,在思想深度、艺术魅力和音乐架构都是后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典范......

每一位有“野心”的大提琴家都竞相演录这一纪念碑式的名作。卡萨尔斯的古朴苍劲,斯塔克的大气强健,比尔斯玛的沉稳内敛,富尼埃的高贵华美……都深深地打动我心。虔诚的斯塔克先后五次演录这一伟大作品,而92年RCA版更是斯塔克的巅峰之作,体现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对另一伟人巴赫的无限敬意。对艺术的美的无限追求和不懈努力和超越,使得他的演绎一次次地接近真理……

这个第五次伟大录音,丰富的细节,清晰的层次感,精确无误的弓法,都是史塔克这位年事已高的艺术家对巴赫作品的一生总结和心灵告白。美妙绝伦的琴声中,充满了两位老人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刚毅.....
TOP
3#

哈哈,就想找老版啊。也是一种乐趣吧。
最后编辑浊水河上的桥
TOP
4#

[upload=jpg]Upload/2005111513394942451.jpg[/upload]
TOP
5#

写这几篇文章的目的是和大家一起探讨。有人喜欢巴赫,有人最爱歌剧,也有人最爱福特文革勒或者古乐等等。但是我觉得爱乐者要坚持一点:我们这样做要有自己的思想,做一个思想者,而不是人云亦云。
TOP
6#

在这个帖子里,我计划写三篇文章,前面两篇是写巴赫的,第三篇是讲几个小故事的.最后我会总结一下,与大家一起探讨.


几位朋友曾经一起讨论过,玩音响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一位老兄说:在经过无数次器材升级后,最后用一部调子昏黄的小胆机搭配一对破箱子听巴赫的作品,就是玩音响的至高境界.思考再三,有道理啊.每一次聆听高档器材后,我都心痒痒地想升级,但一想起那位老兄的至理名言,我就打消了升级念头,我得感谢他…….


有朋友问我:你最喜欢谁的键盘作品,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巴赫和李斯特.音乐之父和钢琴之王的美称绝不是乱吹的.认识李斯特很久了,十年前,最早听的古典音乐就是那著名的白头佬.那时觉得这位钢琴之王是如此的狂野和不羁,后来听了他的一些作品,哦,原来他还有极富人情味的一面.

一次,在一位资深发烧友家里,我听了那部著名的<<旅游岁月>>,惊为天人,就想买一套.然而造化弄人,一直没能如愿.可以说是鬼使神差,在我渐渐淡忘这件事的时候,网友潜版告诉我一个天大喜讯:他在一位卖音响的资深人士那里见到了这套作品.二话不说,我马上赶到这位高人的精品店.这套唱片已经很旧了,封面昏黄,碟片也花了.看来他的主人已经听了无数遍了.说明来意后,他说他自己也很喜欢这部作品,不卖的,要留着自己听的.谈了很久,没办法.我拿出两百元硬塞给他,拿起唱片就走.他最后说:唱片这东西,懂它的人把它当宝贝,不懂它的人觉得它是垃圾.我说:谢谢你,我不敢说我懂,只是喜欢而已.我不想谈这套唱片了,也吊吊大家的胃口,有心人也去找一套吧!


这些往事和生活小插曲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器材是工具,最终目的是享受音乐.不必埋怨自己的器材多差,也不要埋怨自己的唱片是引进版,这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前面两篇文章我想告诉大家:我以听了十几年古典音乐的经验告诉大家:巴赫是最好的!而这篇文章我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学会在玩音响和听音乐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对音乐这一艺术的热爱来自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而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音乐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我们丢失的东西,那就是人的高贵品质---追求自由,追求正直和善良……..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5111513381823411.jpg[/upload]
TOP
8#

我的奶奶离开我很久了,我对她永远怀念.她的音容笑貌和慈祥和蔼永远地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今天,我又找到一位好奶奶,她是我心灵的导师.她姓尼,她叫尼古拉耶娃.

伟大的尼古拉耶娃生于1924年.在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学习是时,一直跟随戈登威泽导师.1947年从钢琴系毕业后又在戈鲁别夫班上学习作曲.1950年参加莱比锡国际比赛,获巴赫作品最佳演奏奖,1955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9年起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965年升为教授.....

尼奶奶给我上的第一课是她演绎的肖斯塔克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她是这部作品的最佳代言人.但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巴赫作品的绝佳演绎.尼奶奶是一位情感强烈的艺术家,她对巴赫作品的情感和结构的处理达到很高水平的平衡.她录制了大量的巴赫作品,以情感丰富细腻而著称于世.我有很多版本的巴赫<<赋格的艺术>>,尼奶奶的版本是我的至爱之一(以后我想专门为此写一篇文章).

舒曼曾说:将巴赫的平均率钢琴曲集作为每日必备的作业,你必能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我不想成为音乐家,我只想活得内心更平静一些,远离浮躁一些.平均率能帮助我,我亲身验证过.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与这套不朽曲集有着某种神奇的缘分.乐圣和天才莫扎特都曾抄录其中的一些赋格曲,钢琴诗人肖邦也曾认真研究过.这是音乐史上的旧约圣经,她出自心灵并回归于心灵,这是键盘作品中的永远神话和不朽传奇........

昨天买下尼奶奶这套平均率还有一段小插曲.因为我的平均率很少,只有古尔德和席夫的,因此决定多买几个.RCA李赫特成为我的目标之一,对这一名演也早有耳闻.昨天当我在唱片店试听李赫特的版本时,总是不能集中精神.后来无意中发现:旁边还有一套尼奶奶的,于是就换唱片试听.不到十分钟我就做出了决定:买尼奶奶的.这再一次证明了版本比较的重要性......

朋友肯定会问:这套尼奶奶的巴赫平均率究竟如何呢?简单说两句吧.她的风格很恬淡温馨,轻描淡写和舒缓悠扬.速度较慢,动态范围不是太大,是一个充满情感幅度的演奏.琴声晶莹剔透,犹如珍珠般的美丽音符敲动着我的心坎,很舒服.巴赫世界里的沧海桑田在她的指下化作了一股柔情........这是对巴赫平均率最真挚的解读和诠析.初步印象觉得她可能比古尔德和席夫还好.应该这样说吧:它可能更适合我的内心世界吧.

随手写来,文章条理性不是很好,词不达意,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