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玫瑰园里的音乐传奇━━刘以达 [复制链接]

1#
           玫瑰园里的音乐传奇━━刘以达
                                             达明
    作香港音乐人刘以达的评论,是长久以来埋藏在心里的一个愿望。早在7年前刘以达于非池中旗下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麻木》时就有了下笔的冲动,不过酝酿已久也始终未能成文,提起笔来脑海中萦绕的还是1980年代他在达明时期的点点滴滴,总觉得所作的评论实在是脱不开与达明一派那千丝万缕的联系,心想等阿达推出下一张唱片时再说吧。谁知这样一等,就一直等了5年。2001年8月,已沉寂了5年的刘以达终于发行了他的第三张个人专辑《水底乐园》,正好前段时间机缘巧合也买到了那张曾遍寻而不得的首张专辑《刘以达与梦——末世极乐》,应该说现在有了比以前更深、更全面的观感会,也许此时来动笔,已是一个较好的时机,。
    每次听刘以达的个人作品,包括他在前达明时期创作的音乐,一方面不得不让人感叹刘以达真是一位无可争议的音乐天才,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来体会到刘以达为香港本土的独立音乐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功绩。如果说1970年代的夏韶声与泰迪罗宾是香港独立音乐的创始人的话,那么刘以达以他1980年代后的过人表现,不折不扣地抗起了独立音乐的大旗,可能谁也无法忘怀他在达明时期的那些浪漫凄离、充满着唯美气质的音乐作品,而他以英伦电子为主体,掺入中国传统民歌小调、粤剧大戏、拉丁音乐及日本乐风等元素而作的种种电子音乐实验,更是为1990年代后香港主非流电子音乐的崛起树立了完美的样本。只要听过眼下Multiplex、Minimal和普普乐团等香港电子中坚的作品,相信你就会强烈地体会到达明的音乐传下了多少后世留芳者。
    老实说,由于电子合成器的功能愈加强大,现在大部份歌曲混音后的电子声效已是1980年代刘以达操作达明一派时期不可比拟的了,不过细细品来,总觉得目前的创作比起十多年前刘以达的作曲、配器似乎少了一些细腻动人、让人回味无穷的地方。其实当年同刘以达一样受英伦新浪漫与Syn Pop影响而走上电子创作之路的香港音乐人也有不少,如Raidas的黄耀光、浮世绘的刘志远以及周启生等等,但后来除刘以达外,其余均未能成功,当然客观上有受制于香港的商业环境的原因,但此外音乐人自身是否能对民族或是域外多种风格的音乐元素合理地吸收、借鉴、创新也有一定关系。刘以达能在一众电子高手中脱颖而出并最终集香港流行乐之大成,已充分证明他天才的音乐敏感与独特的编织旋律的感觉,配器时令人眼花缭乱而又不得不大为叹服的旋律铺陈,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的异域音乐元素的嵌入,深厚的传统民歌小调修为,综合成就了刘以达在香港乐坛的一代大师地位。
   1991年达明拆伙,黄耀明生死相随英伦电子,以《信•望•爱》、《愈夜愈美丽》和《光天化日》等作品表现了一个音乐斗士应有的素质。长期低调的刘以达却抱有更大的野心,当黄耀明将达明根深蒂固的浪漫气质全盘带走后,他干脆挥慧剑、斩情丝,潜心于民乐、摇滚与佛教音乐,欲以包容大度的胸怀兼收一切既定的音乐元素,并用《末世极乐》、《麻木》与《水底乐园》等几张专辑印证了他的追求方向。其中从1996年的《麻木》起始,刘以达编曲的手法愈加鬼斧神工,碟中恍若意识流的布局拓宽了以往电子背景下的郜桎,也开阔了香港新另类音乐的全新视野。而最新的《水底乐园》则以谐谑、游戏的黑色手法作了一次对主流乐坛强烈的肢体反应,相信有过达明音乐经历的人都会清楚刘以达音乐编排与歌曲词作中的用心良苦之处。
    按刘出碟的顺序,我想先谈谈《末世极乐》。1992年刘以达找来了18岁的女歌手梦(Mon)成立刘以达与梦的组合,演绎构思已久的这张概念唱片《末世极乐》。既明言为概念唱片,那么碟中自然有一个理念贯穿其中,不错,这张专辑里整个就围绕了当时港人复杂的“97情结”作了全方位的诠释。如果说我们已经见识了以徐克以代表的“乱世情怀”的“电影版”演绎,那么刘以达则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音乐版”。早在达明时代,刘以达就曾创作出“别等”、“你情我愿”、“今天应该很高兴”等反映港人1980年代关于回归心态的歌曲,这次独立操作《末世极乐》自然做足了功课。音乐方面刘以达还是保持了非常电子化的风格,不过抛弃了达明后期那种诡异气质,整体显现出慢调、抒情的民谣乐风,而穿插其中、色彩斑澜的Midi声效又给人跳跃与不稳定感。在音乐元素的采用上刘以达还是照旧了兼容并蓄的手法,象“Old Fashion”中强烈的英伦电子舞曲节奏,“明珠的婚姻”中的小调式风格与苏格兰风笛(Bagpipe)的巧妙运用,“同林鸟”中以结它为主的城市民谣味道等等,首尾呼应的“乱非乱时”与“玫瑰园”刻意用合成器模拟了音乐剧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词作方面除刘以达亲自操刀序言与“乱非乱时”外,原达明班底潘源良、周耀辉、陈少琪仍旧包办了几乎所有的文字,此外黄霑和林夕也以“是我自愿”与“作不了主的爱人”施以援手。这张从概念、效果编排、作曲甚至主唱也由刘以达亲自参与的唱片,处处可寻一份真实的香港情怀,幕后众词人也一致地为港岛的种种问题:政治,欲望,感情上来一种彻底本土化的的诠释,刘以达的音乐也流露出比过往的作品一份更自由的意向,更放胆地发挥其创作欲念,当然也作出了一张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唱片。
    记得韩少功在其译著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里说,小说其实是不能加入太多的理念的,即使是那些当时觉得最精采最具超越性和涵盖面的论述,经过岁月的淘洗后终归要变得索然无味和黯然失色,无法与血肉浑然的丰富生活具象相比。我觉得音乐中概念唱片的创作其实也面临了相同的问题,过多的理念论述与难免过于直露的主题表达方式使它很难避开这个死穴,但是《末世极乐》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点,其中应该说幕后词人功不可没。潘源良、周耀辉等在填词方面大量地引入了隐喻、双关、联想等隐晦多变手法,有意避开直露的评论而把目光投向了具体的芸芸众生之中,以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角反映人们的爱与痛、生与死、悲与哀,因而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感染力与情感共鸣。
在创作《末世极乐》的同时,刘以达进入了电影配乐的领域,1990年代中他为很多电影作过配乐,其中也不乏象《诱僧》与《秋月》等佳作,这段经历使刘的音乐风格更加成熟、丰满,对民乐元素的运用也更为得心应手。
   1996年,厚积薄发的刘以达终于推出了《麻木》这张单飞后的巅峰之作,它可以说是刘以达单飞后这5年音乐生涯的一次总结。在这张专辑里,他将多年来浸淫于中国民乐、摇滚、电子乐等心得悉数发挥到尽,其中大量民族乐器的创新使用与颇具新意的电子编排带给听者的将是无限音乐想象力的冲击-----------
   -----------因为刘以达的另类音乐路线的原因,我原想他不是那么大众化,一般人是不会对他多加留意。谁知一说起刘以达,眼下新新人类对他也甚为熟捻,待仔细一打听才明白,原来他们喜欢刘以达,是因为他在周星弛等搞笑片里扮演的那些神神叨叨的角色,真让人啼笑皆非,唉,喜欢刘以达还是多留意他的音乐吧。若一定要说他的银幕角色,我倒情愿大家忘不了的是他在《新不了情》中客串的那位地下音乐人,苍白的面色,皙长纤细的手指,全身心地投入音乐的世界,这才象他真实的写照,从指尖下黑白键中流淌而出的乐曲,应该是快板的“玫瑰园”,耳边此时似乎也传来了梦高亢的歌声——你种你的花,我种我的花,哪个更好收成吗?你种你的花,我种我的花,其实你的花和我的花,都叫作花┅┅
分享 转发
TOP
2#

《麻木》,唉,可以听过世的专辑。
现在我对梦在《末世极乐》中的演绎慢慢滋生出一种潜在的认同感,难道说,以前看错了她?
这张碟里的音乐,以明哥来就一定更好好吗?很难想像他怎么来处理“明珠的婚姻”与“同林鸟”。
或许,他可以提供更多的大时代感,但梦嗓音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冷静的无奈,是否更能贴进?
黄耀光作的VOCAL监制,相信这里面有他一功。
TOP
3#

如想找我代购,恕我无能为力.
TOP
4#

“舞吧舞吧舞吧”收在1992年黄耀明首张个人《信望爱》里,后来在《爱到死》精选集里也有。
达明全集应该还买得到的。
TOP
5#

问题在于,第一这篇贴出来的东西并不全,中间我抽掉了一大截.为什么不全呢,因为第二这是发表在平面媒题上的文章,版权我都没有了,不可能正式表态同意.
TOP
6#

这个就不太清楚,相信有过机会,王勇的《往生》的录音监制即有“人山人海”中的李端娴,另他也在香港演出过,我在1993年现场见过他的演出,当时的震撼还是挺深的。
TOP
7#

呵呵,“上路”的曲风不激烈吧,原曲古典味道是非常浓的,词作由香港散文大师迈克完成,阿明出手的第一首曲子就非同凡响,唱法上更刻意进行尾音延迟处理,让人耳目一新。
至于刘以达和“梦”的这份缘,其实也应该很简单,我想阿达因为上次的经验,也许就需要一个不太有想法,不会起到主导乐队发展的人物吧,梦这才会有机会与他合作。
TOP
8#

我也是如此,大约在88年吧,很奇怪,第一次喜欢他们歌曲居然是“上路”而不是中文作品的里程碑“石头记”,呵呵,不过达明作品中古典味浓的歌曲一般都很受欢迎,象上面两首,还有“情探”,“半生缘”等等。
TOP
9#

刘以达的音乐风格,从80年代初起算,最早受英伦电子的影响很深,他自身又对传统小调的兴趣很浓,后来致力于民乐的研究,佛教音乐也有所涉猎,加上曾短时间的在爵士及摇滚风格中泡过一下。总体而言,与我喜欢的另一位国内的电子音乐人王勇非常相似,只不过王抛开了英伦电子的影响在美式摇滚中浸淫过很长时间,另外王是搞民乐出身,颇合刘的口味。因此刘本人也说,国内的话他很欣赏王勇的音乐,与他有一种似乎同源相近的味道。
TOP
10#

记得当年对梦在<末世极乐>中的演绎有香港乐评人给出了“太随便地唱过了太有意义的歌词”的评价,其实现在听来还是不错的,虽然又阿明来唱当然最好。LUC说的也没错,苦情了些,可能她当时的理解太表面化了,不过让18岁的她交出这一份满意答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张唱片其实就是去掉了黄耀明的达明一派,幕后的人基本一样,解散掉了RAIDAS的黄耀光也担任了部分歌曲的监制,词作也有达明班底支撑,但因为可能无论是词作还是音乐内里的元素都太多了,要慢慢消化的。当年也是叫好不叫座。黄耀明的《信望爱》也是差不多的遭遇。不要望记这时的乐坛背景,四大天王快要一统天下了。
TOP
11#

短讯已复,多谢。刘以达与梦的成立马上会说一下。稍候。
TOP
12#

刘以达其实是好钟意唱歌的——不是我说,是刘本人说的。但好在刘也认识到自己的歌喉实在对不起歌迷,自嘲唱什么都有粤剧大戏味,他能够让人听得下去还不错就只有“晚节不保”了。1992年MON经朋友介绍在刘以达的小型录音室内与刘见面试音,基本敲定了合作一事。与黄耀明拆伙倒并非因黄唱完所有歌曲风头太尽的原因,其实在以前的合作中两人见面时间也不多的,基本由刘写黄唱的形式出现,黄初时不作曲,只与陈少琪合作填写了一些词,从“上路”开始涉足曲作,也把自己的好友“进念剧团”带入达明的班底,在创作的理念上进念朋友与黄的想法应该说慢慢多了起来,虽说进念大大地使达明的音乐内涵与词作方面更为深入经典,但另一方面也使二人有了理念上的不合,1991年终于在匆匆出掉《不一样的记忆》后拆伙,这张专辑原本是出全新的,但无耐只做成了新曲加精选,以碟中“我爱你”“恐怖分子”等曲的水准来看,他们本来完全可以再给我们留下一张经典的,唉。
TOP
13#

黄耀明肯定也是要谈一下的,《信·望·爱》、《愈夜愈美丽》和《光天化日》也非随手拈来,去年中综合阿明单飞后的历程也曾写过一篇评论,主要就是针对这三张入手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