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可悲的“发烧” [复制链接]

查看: 26614|回复: 43
1#
数天前,路过海印广场,忍不住故地重游。在一家颇有名气的音响店里,两名衣着光鲜、貌似腰缠万贯的顾客正对着一对体型庞大的Tannoy Westminster(西敏寺)评头品足。言语间无不表现出他们的独特品味和超强的购买力。
忽然,其中的一位仁兄对在旁边的店员吆喝一声:播首肖邦的歌来听听!另一位大款随即问道:肖邦的年纪应该比我们大吧?
一直在旁静候欣赏“靓声”的我犹如挨了当头的一棒,赶紧三步并着两步“逃离”现场。因为,我实在承受不了这种“刺激”!

Edited by - George on 2001-10-27  01:12:28
本主题由 版主 Willson 于 2013/3/22 10:55:12 执行 关闭主题/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有钱的不发烧,发烧的没有钱”这一现象的确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我说这个例子出来并非要验证这个“真理”。
我想表达的是:任何的(音响)硬件都是用来为(音响)软件服务的。就象汽车中的天之骄子林保坚尼一样,如果由一个不懂(或不精)驾驶技术的人去驾驭,如何体现其不同凡响之处呢?
如何“发烧”、或者说如何正确地“发烧”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发烧”当然离不开钱,但如果将“发烧”和金钱绝对地等同起来,那么就很值得商讨了。十万、百万元的器材当然令人羡慕不已,但如果没有对音乐的理解作为支持,何用有之?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硬件是”死”的,软件是“活”的。好的音乐即使用“鸡机”来播放亦能使人产生共鸣;相反,差的音乐即使在HI-END器材中播放也难免令人索然无味。
在芸芸发烧友当中,能够使用“西敏寺”的可说是凤毛麟角。(广州人所讲的“一宽三大”在这就是最好的体现:既然用了好喇叭,功放绝对不能差;信源也要顶呱呱;还有,电源线、信号线、喇叭线;还有:专用的听音室;还有、无尽的“还有”..........)但这并不代表其余的人不够发烧呀。就象在马路上,举目望去,驰骋着的汽车还是以“X利”、“XX纳”、“X康”居多。
“工欲善其事,先需利其器”,“玩”机是一种乐趣,而“听”机则是一种享受。无论你是先接触音响还是先接触音乐;即使你踏破铁鞋、历尽艰辛地寻觅世间的音响精品;即使你换机的频率犹如闪电般飞快,希望、也相信终有一天,你会安下心来,静静的享受你的肖邦、海顿.......,聆听那来自天籁的声音和发自心灵的颤音。

Edited by - George 重新编辑於 2001-10-29  23:17:52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