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常发烧之旅:揭秘黑胶唱片生产过程-----拜访太平洋影音公司黑... [复制链接]

1#
发烧友对美好声音的追求就是唱片公司奋斗的目标,虽然数码音乐方便、便宜、声音也越来越好,但模拟黑胶唱片那饱满、温暖、鲜活的声音,也越来越获得发烧友的青睐。
所以,一度沉寂的黑胶市场正不断繁荣起来,这几年,国内的黑胶唱片生产线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分别有3条黑胶生产线了。
昨天,非常荣幸受邀拜访了位于广州从化的太平洋影音公司黑胶唱片生产线。



从左到右:李健大侠,广交录音师邓亦坚老师,程国平主任,太平洋影音公司范总,周道前辈。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18-04-24 20:32:30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8/4/20 9:56:05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2#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太平洋影音范总的解说,一起来了解黑胶唱片的生产过程。

一进门,范总就拿出两个宝贝给我们看。


压制黑胶的第一步,就是做出压黑胶的模具。
这个是DMM母盘,纯铜,德国**鱼制作的,铜盘直刻了可以正常“读取”的黑胶信号,俗称的金属直刻。
如果称正常使用的黑胶唱片是“母”盘(凹盘)的话,铜盘就是一样的“母”盘(凹盘)。
铜板不是黄铜色的吗,怎么这个是银色的?
对了,因为这个铜盘上面电镀了一层不锈钢膜,把这个不锈钢膜剥离出铜盘的话,就是压制黑胶唱片的“公”盘(凸盘)了。


上面的就是剥离出来的不锈钢“公”盘。

这里就可以看到DMM铜盘的黄铜色原貌了。
剥离这个不锈钢“公”盘是一个高难度技术活,要保持绝对的平整,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剥离工艺更完美。
太平洋目前是在荷兰做剥离。


这就是剥离出来的、可以压制黑胶唱片的“公”盘(凸盘)。
一个铜的DMM“母”盘(凹盘),一般可以电镀十次,剥离出十张这样的“公”盘(凸盘)。

一个“公”盘(凸盘)大概可以压制800到1500张黑胶唱片。
为了保证压制质量,目前太平洋一般是一个“公”盘压500张黑胶唱片。
这样可以保证压制的第1张和第500张声音保持一个水准。

目前做DMM铜“母”盘比较好的大概有3家,德国**鱼,以及德国、捷克另外两家。
以**鱼为例,**鱼收到唱片公司母带后,制作这个DMM直刻铜盘,然后直接发到荷兰做电镀和剥离,荷兰把剥离后的不锈钢“公”盘发回太平洋。
太平洋大概一次会做4到6个不锈钢"公”盘(凸盘),铜“母”盘(凹盘)会放在荷兰,如果以后需要加印唱片,就通知荷兰继续电镀、剥离。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18-07-30 23:31:23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3#

插播一个小花絮,我们经常在唱片颁奖典礼上看见颁发给获奖歌手的金唱片、白金唱片,其实就是用这个不锈钢“公”盘拿去电镀24K金、白金而来的,大家一起涨知识啦。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4#

这就是压制黑胶唱片的塑料原料了。
如果压制黑色黑胶唱片,就用黑色的塑料原料,如果压制透明的、粉红的黑胶唱片,就用透明的、粉红的塑料原料。
太平洋用的是意大利进口的塑料原料,色泽好,声音稳定。


仓库储存的一吨塑料原料。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18-04-20 09:37:45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5#


“公”盘是否不能听的?因为“公”盘是凸的,“母盘”是凹的。
sczzz 发表于 2018/4/20 9:57:15

非常聪明,加10分。
黑胶唱片、DMM铜盘都是“母”,不锈钢盘是“公”。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6#

现在开始进入生产车间了。
目前太平洋的黑胶生产线共有两台黑胶压碟机,都是德国全新进口,德国工程师现场调试安装,去年7月正式投产。


一个工人就可以操作两台压碟机,一个班的产量大概是1000多张黑胶。


车间非常干净,空气没有异味,也没有生产噪音。




德国西门子控制系统。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18-04-24 20:35:45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7#

如能配合视频更好了
clk 发表于 2018/4/20 10:14:08


我已经拍了视频,等我图文解说完,会放上来,现在放的话,大家都不知道所以然。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8#

车间的布局是3台机器,两侧分别是各一台压碟机,中间是塑料原料处理机。


中间的塑料原料处理机负责把之前看到的意大利塑料颗粒经过除尘、除湿后,加温,融化成这样一个塑料泥团。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9#

E版何时组织168黑胶烧友去参观一下啊?
KEN 发表于 2018/4/20 11:11:48


ken版主吩咐,一定照办。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0#

这家公司都出过什么作品?
李卓晖 发表于 2018/4/20 11:42:38


太平洋影音在开放改革的前沿阵地上,出版了好多好多经典的唱片,老一辈歌唱家的基本都有了。
这是我购买的部分太平洋黑胶,太平洋在07年开始重新出版发行黑胶唱片。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1#

这就是压唱片的机器了。上下A/B面各一张不锈钢“公”盘,同时成型。


唱片标签同时压制。


把标签放上不锈钢盘。


正在压的这款黑胶。


A面的公模在上,B面的在下。机器都标清楚了。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2#

e版,太平洋卡带有生产吗?
zjc8100 发表于 2018/4/20 14:34:31


已经不生产了,但一直有在卖库存,而且卖得不便宜。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3#

太平洋在80年代发行了不少黑胶作品,当时的母盘和公盘也是拿到国外制作吗,还是以前自己可以现在要送到国外弄了。
DEVIALET 发表于 2018/4/20 22:43:11

非常感谢您的好问题。
据太平洋影音范总介绍,在当时那个年代有些是在国内做直刻母盘,但只能做lacquer Master (胶盘),有两家可以做,今年国内也只恢复了一家可以做,而Direct Metal Master  (DMM直刻金属母盘)一直是需要在国外做。

我在这里也顺便和大家交流一下,目前母盘一共有两个制作方式,一个是胶盘,一个是金属盘。

胶盘和金属盘都要电镀、剥离出不锈钢(严格来说应该是镍,不锈钢里面也含有10%左右的镍,为了通俗点,以下还是称为不锈钢)公模。
金属盘的好处是可以直接电镀不锈钢,剥离出公模。
但胶盘不能直接电镀,要先被喷上一层纯银,再电镀不锈钢,剥离公模。
那么,胶盘就有了几个问题,一个是喷纯银是个技术活,一个是公模和金属盘之间多了银膜,多个香炉多个鬼。
而最关键的是,一个DMM母盘可直接电镀出十套公模并直接上机压碟;而一个胶盘只能电镀一个公模,所以这个公模就非常珍贵,不能用来直接上机压碟,需用“公模”再通过电镀复制出“母模”再到“子模”,只能用“子模”上机压碟片。
所以,最发烧的做法,就是DMM直刻金属母盘。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18-04-21 10:23:25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东西,要真正做起来,才知道里面的奥秘和难处。
光这个A/B面的标签,就花了范总很多时间和心思。
因为这个标签是在压唱片的同时,一起压进去的,所以要承受100多度的高温以及很大的高压,由于标签有油墨,在高温高压下,容易融化,就沾到了不锈钢公模上面,这样,唱片上的标签就破损模糊,公模也要清洗才能印下一张唱片。
即使在国外压碟,这个问题也一样出现过。


所以,德国压碟设备供应商就提议先把标签烘干8个小时,因为湿度、油墨、纸张的不同,在国外,这个方法可行;但在国内,特别是南方,这个方法不行。
范总就试烘干多到1天、2天、4天....、烘干温度再提高、甚至换专业的烘箱,还是不行。
最后,范总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换标签用纸;在尝试了多种不同纸张后,终于摸索到最适合的用纸。
搞掂。

目前,新标签还是要烘干4个小时才能上机压碟。


太平洋压碟车间有先进的除尘、除湿设备,保证车间的空气清洁和湿度稳定。
在刚开始运转的一段时间,范总发现刚生产出来的成品唱片上有灰尘,除尘不是说灰尘一产生就可以马上清理的,总是需要时间的。


最后,范总发现原来这个灰尘来自于标签。
因为标签原来不是圆的,是一大张纸切出来的,但切的时候就会产生纸屑,工人一用这个标签,纸屑就飞出来了。
于是,为了去除这个纸屑,标签在上机前,还需要像烤鸡翅一样,串起来,用风扇吹走纸屑。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18-04-21 14:20:45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5#

恍如现场,学习了。
尘事 发表于 2018/4/21 11:43:06

多谢各位欣赏,不一一回复了。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6#

抛开稍微枯燥的科普,来点实际的。
这个就是太平洋影音公司为庆祝自己黑胶生产线投产而出版的黑胶,当然就是太平洋自己压碟,双碟,人声、乐器各一张。
而内容就厉害了,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卖大包。
我买的费翔和李谷一黑胶,就是为了听《故乡的云》和《乡恋》,这套碟都选入了。
最最厉害的,就是人声的那张的第一首:彭丽媛的《我的祖国》,现在其他有这首歌的大公司黑胶已经被炒到3000元水平。
此外,朱逢博、蒋大为、胡松华、沈小岑、程琳、朱晓琳等等名家的首本名曲都有收入。
乐器那张就算是赠送的吧,也非常不错的,首曲是维也纳爱乐的胡桃夹子,声音很有《皇家芭蕾》的影子。
限量2000张,每张都有独立编号的收藏证书,太平洋官方淘宝699元。

淘宝链接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18-04-22 08:55:43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7#

放完标签,就把处理好的胶泥放在标签上面。


我们如果要做180G的黑胶,这块胶泥就是大约180G左右。


然后开始高温、高压的压碟。
工人要监察压碟机的温度、气压是否符合标准。


压碟时间大概是38秒左右。


压好唱片就出炉了。


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唱片还不是最后的成品,因为有溢出的胶边,这个稍候处理。


出炉的唱片就是连标签了。

小花絮:我听范总说之前标签老是在压碟时沾母盘,我问不什么不干脆等压完碟后,再贴不干胶的标签呢,范总说这不行,不干胶迟早会掉。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18-04-23 18:39:01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8#

唱片出炉后,第一时间是拿去切边。







这就是切出来的废料,可以回收,但不能再印黑胶。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9#

大家可以温故知新,这是姊妹篇:

非常发烧之旅:揭秘CD生产全过程-----拜访上海联合光盘有限公司。 - HiFi乐趣 - 发烧论坛 非常发烧网 - Powered by Discuz!NT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09285.aspx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