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我发觉大多数老烧大烧玩到一定程度大体上都会转到玩胆机上... [复制链接]

查看: 48865|回复: 238
1#
当然还有LP,古董箱古董大箱,大障板,有的是上了年纪的老烧5.6十岁左右的人的都转向玩这些上面了,特别是胆,少不了的。给我感觉是,胆,LP,更能体现着(音响文化)。通电后,温暖的星火含情脉脉,蕴藏着情感在里头。而那些现代设计的落地箱,CD机,晶体管功放总觉有那么一点冰冷,表达着现代激情。呵呵!是不是我错觉?还是我心态老了?
最后编辑80HIFI摄影 最后编辑于 2013-12-28 20:56:3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3/12/28 21:57:0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记得大概是2000年的时候,我在肇庆读书。当时在肇庆市皇朝大酒举办了一界国产音响器材展,因为是免费进场的好像在三楼吧。我拖了一个同学也过去了,入到里面才知道,哗!这么多人,几乎是父辈级人物极少同龄人,同学退缩了,不行,我硬推着他挤进人群。哗,天啊!原来声音还可以这么好,真的舒服啊!我仔细搜索地上摆着一台胆机推何氏的落地箱放着蔡琴的歌。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胆机,印象非常深刻。也因那次展会我认识了很多国产牌子,何氏,斯巴克,八达,原创等等。
TOP
3#

原帖由 clk 于 2013-12-28 21:18:00 发表情结而已
或许是一种情结吧!很多时候听歌都会回忆起第一次听那首歌时的一些情景。
TOP
4#

多谢大家回复!我是80后。爱好音响只是我比较早引入的兴趣之一,我并不发烧。原因是我还很小的时候80年代中,我6.7岁的时候家里已经拥有双卡座收录机(8岁上的学前班)。是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做龙有了点钱不知从哪购买的,要知道那个年代在农村很多家庭一个月连猪肉都没吃上两次,整个村黑白电视都没一两台,而我家用上了电器,记得还是入熟电的。到我快小学毕业的时候堂哥开着夏利送来CD机,功放,音箱,少量碟片大概是十几只,还有胶片相机,当然是我佛山工作的堂哥送给我爸的(我爸那个卡带机给他读书时解剖研究了),说音箱是仿丹麦皇冠2单元的书架箱。那个年代同学们对一个巴掌大的收音机都是很渴望的,卡带机更是少有,当他们听港台流行四大天皇,许美静的时候,我已爱上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黄河钢琴曲一类的CD。那时候镇上还未有cd碟卖,都是往后几年才有。正因为听惯了这个声音才有与展会的对比,印象啊。
TOP
5#

原帖由 小星星 于 2013-12-28 22:22:00 发表楼主!不能说玩胆机、古董箱就老人家。我才奔四,胆机、障板、古董箱。黑胶就十多年前开始收集了。我认为也不用介意什么失真问题,音响选择到或DIY调整到自己觉得舒服。在一天辛苦工作后回家来一杯好茶、一张自己喜欢的音乐、播放出一把好声音。将一天急速的生活可以通过音乐放松一下,那为何不选择胆机、古董箱。每天要求那些所谓HIFI感、强劲低频够爆,其实真的好辛苦的。以上是个人感觉。欢迎拍砖!
非常同意,我堂哥就是那个样,几乎每天等他儿子看完动画片,然后他开机饮茶到一两点才睡觉!(我不确定是不是我伯父过世后他退烧了还是什么的?他很少碟,特爱听蔡琴的痴痴的等)不过这样我觉得他状态很好。不是说玩胆自己就是老人家,只是给我的一种现象,可能是错觉吧。应该很多年轻人都玩的。
TOP
6#

原帖由 kkhuang 于 2013-12-28 21:46:00 发表你是肇庆的?那年的事意达音响搞的,我去了,记得和湛江那个华韵的老板聊过,杨老板比较健谈,一口粤西口音,高高的个子,老实说那时的大房间比较一般,反而不如小房间的好听。意达现在已经搬到黄岗去了,不在大花坛。做音响的都难做。
哦!我是肇庆的,当时我是听收音机才知道有这个会。要不然错过了。应该是肇庆电台有个叫黄芹主持的音响发烧节目。还有个小故事,展会后我对那声音念念不忘,回到宿舍拿巴掌大的收音机企图想找那个声音,真不巧,给我找到了。佛山电台千色频道应该是叫优静主持的情感交谈节目,我还记得广告语优静今夜情为静,哇,说话的声音都这么好听,浑厚好有磁性,像蔡琴声音,几乎爱上她了。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从每月紧有的200元伙食费挤了点钱买了个3寸的喇叭仔跟学校士多要来502小纸盒糊了个小音箱,接上收音机,真的给我听出何氏箱的声音,高兴啊!谁不想过了几天喇叭被同学弄烂了我差点跟他打起来。
TOP
7#

对了,想告诉大家那台CD机是广州产的乐华牌带卡座的,早已不能读碟估计是进灰了,功放是TMK佳能应该是佛山出产,好像是aV功放,那些是后来先知的。
TOP
8#

讲些有趣的回忆吧!我上初一的时候,大概是96年间,同村非常要好的同学见我有音响,也非常渴望拥有自己的放音机。于是,我们一合拍向他老爸表达了愿望要来钱购进淘金工具然后到水边淘金了(那个年代我们镇上的大人们热衷于淘金这一事业)。大约积攒了两个月左右,我们认为差不多够了,又在他爸的帮助下借来鼓风机,购进木碳,炼金瓷杯,硼砂(像泡打粉炼金吸杂质用的)开始炼金了,很过隐啊!一系列过程后花生米大小的黄金卖了270多块钱,开心啊!之后用这钱花了200多点换回一部飞利浦双卡座收录机,带均衡器的哦,这下同学乐开花了!我记得那个时期飞利浦的产品名气应该是鼎盛时期,特别是飞的卡带,同学对它热爱赞道。有一次,觉得机上喇叭声音不够好比不上我家里音箱,低音出不来,于是想到一个计仔,拿他老妈淹酸菜的坛子来扩音,瓶口刚好同喇叭大小,哈哈成功了!但是听着听着总觉得不满意缺少什么是的,研究一番,哦原来少了透气孔。得了,找来锥子在底部一敲,傻眼,整个坛子碎了。为此被她老妈啰嗦了好多天!
TOP
9#

一些人对于新的技术应用技术产品代替旧有的技术,而企图去否定或推翻一些一段历史或过往,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当然了一些技术或产品退出历史舞台,有它多种多样的原因,这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我们做的应是记住历史。如果没有旧历史,从何带来新的技术革命?这是感恩最基本的原则。
最后编辑80HIFI摄影 最后编辑于 2013-12-29 09:06:2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