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九段
- 论坛发烧友
- 4
- 4
- 2012-10-18
|
1#
t
T
发表于 2015-10-03 00:03
|显示全部
原文地址:http://www.mefashao.com/blog/?recordId=34LP唱片在近來似乎有復興的趨勢, 許多朋友認為這是大家回頭發現LP還是比較好聽的原因. 我個人是不太以為然, 並非認為LP不好聽, 而是不管是好聽或是不好聽, 會講究到發燒友在談的音質部分的圈子或是族群, 其實都還是少數. 而且我個人最近認為(有可能是我的LP系統還不夠好), 其實CD(我的CD系統其實也一點都不highend)並不會比LP難聽; LP或是CD其實只是代表著兩種表現方式有些不同的罐頭音樂的媒體. 各有它們的優點和缺點. 但以聽音樂的角度來說, 優秀的CD系統一樣可以讓人腦因為聽到美妙音樂而產生的"恩多分"大量放送. 以發燒友的角度來看, LP的確有CD所無法企及之處. 但就如同黑膠的"黑"字, LP唱片也的確有這一些不太為人所皆知的"黑暗面". 或許要正視這些"黑暗面", 才可以比較客觀的來討論黑膠的真正優點.
(一) 黑膠其實不一定是黑的! 中文翻譯使用的"黑膠"的時間點可能要考據一下, 到底是誰開始使用的. 但我記得早期, 印象中都是使用"LP", 或是"唱片"來稱呼. 用"黑"這個字可能會讓人誤解, 以為所有的vinyl records都是黑色的! 除了少數的例外, 的確"古典"LP大部份都是黑色的, 而"非古典"的領域裡, 被染成各種顏色的vinyl其實是很常見的.
(二) LP的版本學. 這個部分, LP的確比CD麻煩許多, 因為不光是不同廠牌之間的音色差異; 甚至同一個錄音, 在同一個公司不同時期出版的差異; 還有同一個錄音在不同公司出版的差異; 同一錄音在同一公司可是不同國家出版的差異 ...等等. 這些保證讓新進入LP領域的朋友抓不到頭腦. 也是因為這些等等的條件不同, 造就了LP唱片複雜的版本學, 以及在二手唱片市場上天差地遠的價格差異. 不過現在在網路上已經很容易找到LP版本詳細的參考資料. 不像我剛開始在台灣買原版唱片, 哪裡知道這些! 找得到想要的錄音就已經縮衣節食買下來, 哪管它是英國版, 德國版, 還是荷蘭版. 到了我研究所畢業開始賣唱片時, 那時的台灣市場就是一面倒的追求英國版, RCA/Mercury, 被美國人牽著鼻子走. 雖然經過了許久, 這樣的"風向"好像還是普遍存在的. 先不論好壞, 其實這領域還是挺好玩有趣的, 甚至當作投資來看, 像如果你十年前就開始投資收藏所謂的"珍版"唱片(像是Decca ED1), 到現在的增值效應其實還是蠻可觀的.
但就音質的好壞論, 其實這裡頭有許多的學問, 也包含了各個國家對聲音美學的角度的不同, 甚至當時立體聲初期, 各個國家技術百花齊放的結果. 認為Decca/EMI一定非英國版的論調, 其實我一點都想不通, 德國和法國的技術有什麼理由不如英國人? 甚至是美國人?\r\n\r\n討論版本音質差異, 有很多原因. 是否真的是新不如舊? 有個事實是LP燒友不可不查的. 以技術面來看, Neumann於1968年推出經典的刻片頭SX-68, 它的規格不過是40~16kHz. 各位可以想見之前在195x~1968年所發行的LP唱片的頻寬會是如何的規格? 一直要到1974年的SX-74才將規格拉到20kHz! 所以後來再版的早期錄音其實已經是不同刻片頭以及系統下的產物. 甚至後來才有機會利用數位處理來修正早期立體聲錄音的問題. 還有就是TELDEC DMM的技術使得刻片的失真得到進一步的降低. 而這Decca/Neumann刻片系統其實只是當時LP時代的其中一支. 所以玩LP一個比CD還要麻煩的是, LP唱片的差異性太大了, 想要通吃各家新舊唱片是一個黑膠燒友有苦說不出的難處! 要能悠游於各大廠牌, 古典與非古典, 類比與數位, 原版與再版的LP之間, 還要張張都要能大呼過癮的系統幾稀矣!\r\n\r\n我再來聊聊黑膠到底還有多黑!
(三) 黑膠清洗. 所有的音樂媒體裡, 大概就只有LP唱片需要, 也可以重複清洗. 黑膠唱片要洗什麼? 對我來說, 清洗LP唱片的發霉, 雖然是身在台灣的黑膠友一定會常常面對的宿命, 但其實"深層"的黑膠清洗絕不是光洗掉霉點哪麼單純. 因為正確的清洗後的唱片, 才會恢復和展現她真正的面貌. 這也是要進入LP唱片世界的朋友不可輕忽的一個部分. 不管您的唱片收藏有多少, 洗唱片機都是您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投資. 否則您的黑膠人生會是"黑白"的, 因為過不了多久, 您欣賞黑膠的快樂人生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我會建議想進入黑膠世界的朋友, 在一開始一定要清楚知道, 黑膠清洗是您一定要考慮的議題; 不管您是自備洗唱片機, 還是交由其他專業店家清洗. 而且適當清洗過的LP唱片, 更能讓您體會類比黑膠之美!
(四) 黑膠唱片的等化曲線(請參考我以前寫過的"立體聲的黎明"以及"EMTJPA66"). 為了能將音樂訊號的低頻與高頻"刻入"唱片溝槽, 來自母帶的訊號一定需要經過某種的等化(壓縮), 方能送入刻片機. 而經過唱頭拾取的訊號也因此必須經過"等化還原"的部分, 才能恢復原本的母帶訊號. 這就是與CD/Tuner等訊源最大的不同. 再來是因為唱頭拾取出來的電流非常小,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獨立的phono放大線路來處理這個部分. 而一個完整的phono stage就必須包括兩個部分: (1) RIAA等化線路, 以及(2) 訊號放大線路.
從上圖的等化(record)以及還原(playback)曲線來看, 就不難理解LP要正確播放低頻的難度. 因為唱頭所拾取到的低音, 必須經過大幅的放大, 而此時所有來自"非訊號"的干擾也一併"混入"而被放大. 因此LP唱片要播放出控制良好, 清晰不受汙染, 的確對phono stage和LP唱片拾取系統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甚至LP唱片本身的刻片時的變形, 以及唱片成型或是後來自然的變形, 都再再會影響到低頻的重播. 所以也就不意外, CD較之於LP在低頻重播上的優勢! 而LP的高頻拾取也一樣會考驗唱頭發電系統的靈敏度以及RIAA的精準度. 所以LP唱片的播放的確難度高於其他訊源甚多, 這是準備進入黑膠領域的朋友不可不查的. 因此, 一個夠水準的phono stage是基本, 而且是黑膠播放的心臟所在.
不幸的是, 早期黑膠唱片工業對於所謂的等化曲線並沒有一致的標準. 雖然在1958年統一以RCA RIAA為宗. 但其實在歐陸, 還是沿用自家的等化曲線的情況還是一直延續到197X年. 而且這還牽涉到等化曲線的校準是否在那個時期能夠做到非常一致. 而我們現在能買到的phono stage, 通常都只有一組標準的RIAA還原線路. 所以面對早期各家唱片的重播時, 難免會有各家唱片音色"百花齊放"的感覺. 像是某些Melodyia的重播, 以及Supraphon比較偏暗偏硬的音色也非常有可能是因為等化曲線匹配的問題. 但市面上可以連續調整等化曲線的phono stage屈指可數, 除了幾台超高級的phono stage外, 就必須往專業幾種裡去尋找了.
另一個與黑膠重播優劣息息相關的就是唱盤的避震處理, 因為任何來自於外界的震動, 或是系統的共振, 在處理不慎下, 或多或少都會串入唱頭的拾取訊號之中, 而被phono stage裡的等化還原電路放大, 尤其以低音的部分影響最大. 而高質感的高音重播也與唱盤的避震息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