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可以举一反三吗?(自由讨论帖,不设主观立场) [复制链接]

1#
RT,音响是一个可以举一反三的东西吗?
很多的科学,甚至包括一些生活经验都可以举一反三,但是我越来越发现,在音响上面做到真正的举一反三真的很难,很多貌似可靠的定式、经验在特定的实践面前存在很大的变数。然而,跟其他的主流电子产品相比,音响产品的门类、分支、品牌可以说是多如牛毛,更有几十年前的产品,普通烧友根本不可能全部认识、接触和掌握,很多时候也只能够靠推导、想象,可是一些推导、想象的却与实际大相径庭。
这也是音响为什么那么难玩,产生那么多分歧的原因之一吧!
固有此一问!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4/7/8 12:51:4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2#

回复 2# SPETR 的帖子

有一些同意,但是像做爱诗特浓音箱的国家实力应该也谈不上强吧,还有很多的小作坊甚至是DIY号称产品打败正规的厂机又作何解释呢?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

原帖由 ycz 于 2014-7-6 22:13:00 发表
为什么要举一反三呢?

这是下一个问题了,本帖不讨论,哈哈!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4#

电脑、电视、空调、冰箱等等这一类的电子产品,划分很清晰,不但同品牌的,就算不同品牌之间,按照价格购买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悬殊,基本上是一分钱一分货,而且这些划分都基本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而在音响上面就要复杂的多,抛开一些假货、虚高不谈,就算在两个都是响当当的品牌上面,认可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两个不同的品牌,一个是20万,一个是10万,抛开发烧友的个体差异,极有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业内广泛性的认为20万的产品不如10万的产品,如果这种现象是摆在手机、电脑这些行业,那么这个产品甚至是这个品牌很快就会倒掉,但是在音响行业,却照样活的很滋润。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5#

想玩音响,不能总是蹭听吧,所以第一关就是买音响,这个“买”字对于烧友来说就充满了变数,完全没有像其他电子产品那样简洁明了。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6#

回复 9# 南海十三郎 的帖子

非常欢迎南海兄参加讨论,兄的系统是我在这个论坛里面最感兴趣的几套系统之一,非常希望有机会亲耳聆听到!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7#

回复 11# SPETR 的帖子

感谢兄的回复!
首先说我在帖子的题目已经说“不设主观立场”,所以我对兄或者其他人的观点提出的质疑仅仅是讨论,并不代表我就是持相反的观点!
兄这样一说,与艺术品和奢侈品挂钩,好像是有些道理了,也能够解释的通。但是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既然兄说“艺术品本身就没有固定的标准”,那么没有标准的东西就很难谈得上“举一反三”了。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8#

原帖由 SPETR 于 2014-7-7 0:21:00 发表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4-7-6 23:56:00 发表
既然兄说“艺术品本身就没有固定的标准”,那么没有标准的东西就很难谈得上“举一反三”了。

当然,我说的“没有固定标准”想表达的本意是-----有更高的要求,但同时又有多样性。
[font=楷体_GB231

总结兄的几段发言,我的感受是,音响虽然已经是电子产品中分出的一个门类,但是还不够,还需要细分,最起码要分为高级音响和一般音响,一般音响的属性接近于家电产品,而高级音响的属性接近于艺术品和奢侈品,并且两个之间不具有可比性,最起码不能通过一般的音响来对高级音响进行举一反三,反之,也是一个道理!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9#

原帖由 mgw636 于 2014-7-7 9:06:00 发表
音响很难做好吗?很难玩好吗?那是你们发烧友的问题!一群吹毛求疵,想入非非,自以为是的变态狂。

有什么高见,可以谈谈,不需要这么激动,打击面这么广!
刚刚搜到这个帖子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22343-1.aspx
有这个认识就不奇怪了!
最后编辑白了头一夜间 最后编辑于 2014-07-07 10:11:11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0#

原帖由 laoyaocult 于 2014-7-7 9:10:00 发表
说句不中听的话。。这个论坛。lz和那位叫残剑的没有树立正确的听音观。。

非常乐意听听兄阐述一下正确的音响观!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1#

回复 23# jadis12 的帖子

谢谢您善意的提醒,不过生活本来就是矛盾的,正是这些矛盾才会显得多姿多彩,兄仔细看看您的发言不也是充满矛盾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2#

回复 26# jadis12 的帖子

这一点我倒是不同意兄的观点,事物都是变化的,人也不过是个过客,追求的是一个动态的平衡,驻足小憩是一个相对静止,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把驻足当成一种目标或者处世的手段,那么肯定是会和更多正确和美好的事物失之交臂的。
动与静都是生活的一面,两者本无对错,所以有时候非要用其中的“一个对”去否定“另一个对”,那反而会是一种新的错,就像用“一种错”来结束“另一种错”肯定不会是一种“新的对”一样,不知道我这样说,兄能够明白我的意思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3#

原帖由 jadis12 于 2014-7-7 16:12:00 发表
楼主,一直都有看你的贴,也知道你是个爰乐之人,你的经历有些象我以前,也是在玩音响过程中迷茫过,建议多些与身边烧友交流,多接触不同器材,包括环境空间对音响的影响,包括摆位,就会明白怎样正确用音响去欣赏音乐,这个贴子毫无讨论价值的,別费劲了。


jadis12 兄提到的“价值”二字,我觉得很值得思考,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有价值的?找到了结果,过程就失去了价值吗?没有这些难看、匍匐的过程,怎么会得到那些有价值的结论呢?
所以我觉得jadis12 兄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特别是代表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烧,总觉得那些还在盲目折腾的新烧(可能也包括我在内)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但是不要忘记所谓的老烧不也是从这一关走过来的吗。
没有必要的过程,就算你把自己认为的“发烧的所有真谛”毫无保留的交给他,新烧也不可能完全相信,更不可能完全的领会接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4#

回复 29# jadis12 的帖子

兄想多了,正常交流,哪来的那么多不快啊,呵呵!
君子和而不同,只要交流的本意是正的,观点的不同可以进一步探讨,再不行还可以求同存异,只要不是以达到”驳倒对方为目的”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口角!
希望兄展开谈谈“用音响来举一反三,得不到什么结果,用音乐来举一反三,或者更有意义”,我想对我,对其他烧友来说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5#

h
原帖由 mgw636 于 2014-7-7 9:06:00 发表
音响很难做好吗?很难玩好吗?那是你们发烧友的问题!一群吹毛求疵,想入非非,自以为是的变态狂。

原帖由 mgw636 于 2014-7-7 19:56:00 发表
不懂装懂所以扯谈玄学,似懂非懂所以折腾音响。

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22343-1.aspx

本来是不必管一些莫名其妙的人,但是音响论坛不讨论音响讨论什么啊?如果再进一步的骚扰、挑衅,我只有投诉到论坛!
最后编辑白了头一夜间 最后编辑于 2014-07-07 20:23:23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6#

原帖由 chenly 于 2014-7-7 20:31:00 发表
丹麦不算是工业强国,但是音响产业是数一数二的,韩国工业实力很强,音响行业就很差
美国、德国、日本算是既是工业大国又是音响大国的
英国、法国、瑞士、加拿大都具有相当的工业实力,音响行业也很发达。
中国是工业大国,

老兄概括的不错,但是对于“中国是工业大国”,我觉得也只能够算制造业大国,至少在音响领域来说,我不太清楚中国有什么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好像都是抄袭或者引进的,顶多进行了一些革新变化。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7#

感谢以上一些朋友的回复,都很精彩,深受启发!
虽然各位从多角度来解读“举一反三的”问题,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其中有一点我觉得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就是音响不能脱离了音乐来讨论,而正是因为与音乐的关联,音响在某些程度上面也属于艺术的范畴!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8#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4-7-6 22:22:00 发表
原帖由 ycz 于 2014-7-6 22:13:00 发表
为什么要举一反三呢?

这是下一个问题了,本帖不讨论,哈哈!


YCZ兄在前面提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举一反三呢”,其实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但是我做了一个逃避的回答,呵呵!
在这么多朋友参加讨论后,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逃避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提出的“音响可以举一反三吗”这个命题,是因为遇到一些特定的情况,进而感觉举一反三很难,但是我不想仅仅探讨特定的情况,希望拓展一下,让这个命题只要跟音乐、音响沾边,都可以带进去探讨。
这个命题完整的应该是三个部分,“音响可以举一反三吗”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其他两个部分一个就是ycz兄提出的“为什么要举一反三呢?”,最后一个就是“怎么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其中“音响可以举一反三吗”是中心命题,因为如果音响不可以举一反三,那么就不存在‘为什么要举一反三呢”,更谈不上“怎么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感觉听的有点玄哦,其实跟实际联系起来还是比较实在的问题!
举例说明,南海兄说的现象,我就曾经遇到过,某种材料特定的属性在广大烧友的既定思维里面已经根深蒂固,但是某一天,一个特例突然就打破了这个既定思维,好像说大多数的银线,给人的印象是具备一些缺点的,亮、薄。所以我个人不喜欢用银线,可是前段时间听过VCAP的单晶银线后,就推翻了原来听万隆单晶银的印象。那么我们怎么去界定呢?难道非要一个一个品牌的实际听下来吗?万一又冒出一个特例怎么办?一套系统有可能有好几台机器,而一台机器里面少则几十个元器件,多则几百个,我们都要每一个去界定试验吗?再加上各种保险丝、插头、插尾、甚至是不同的焊锡都会对声音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一些烧友听来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一些烧友是在乎这些变化的,各种变化交叉起来,真的不是一个小的数字。难道每一个变化我们都要去实际试试?显然是不可能的!
以上讲的还仅仅是一个元器件搭配带来的问题,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很多的时候烧友的听感推荐,好比某个烧友推荐说,某某线比较宽松,某某喇叭比较宽松,但是你买回去之后一听,tmd,完全不是这一回事,于是就大骂这个烧友是商家的托,实际上,还真是冤枉了这位,宽松也没有一个刻度的标准,他的口味清淡一些,所以就认为是宽松了,而真正要达到你要求的宽松,可能在他听来就是臃肿了,接受不了。再加上更重要的文化差异,性格差异,听感这个东西真的很不靠谱,所以靠别人听感和推荐来购买器材,在我来看就是赌博,但是话说回来,每一样器材都去听,每一种组合都搭配过,也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9#

现在脑筋真的大不如前了,下午不在电脑旁边,打的很多腹稿,等到真正坐到电脑边的时候,已经忘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了。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