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教一下关于巴赫奏鸣曲和帕蒂塔的两种编排的用意 [复制链接]

1#
米尔斯坦、谢林、西盖蒂、帕尔曼、格鲁米欧的小无CD都是奏鸣曲与帕蒂塔交替编排。

而为什么海菲兹和克莱默的却是先奏鸣曲后帕蒂塔呢?

两种不同的编排有何区别呢?现场演奏全篇时又应该是怎样的顺序呢?请指教。

还有希拉里·哈恩的那张是帕蒂塔3、2,然后奏鸣曲3。这编排又有什么意义呢?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9-30 11:09:00 发表
巴赫的三首奏鸣曲结构基本是:
Ⅰ 慢板(类似前奏曲风格);
Ⅱ 快板(赋格曲风或赋格曲);
Ⅲ 慢板 (较短,起连接作用);
Ⅳ 快板;
注意第四乐章采用单音演奏, 不同于前三乐章出现双音、三音的多声部演奏,目的就是和随后的组曲连接,因为自由而多性格的舞曲基本是单音演奏,这样做便于统一结构和音乐本身的展开、发展、收尾。


兄台,正想问故事和缘由呢~
TOP
3#

继续求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