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是命中注定 [复制链接]

1#
我一直觉得,烧音响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在漫长的发烧生涯中,也曾多次暗暗发誓金盆洗手不再升级,甚至是全部出清器材,但又总是故态重萌或烧得更高。固然,广州得天独厚的发烧环境使自己不断中毒,但追忆起来,从小时候、在遥远的北方,自己就已经被种下发烧的种子,成为一个容易发烧的男人。发烧,原是命中注定。

那大约是1974年,我六岁的时候,小县城的街头,我们十几个小孩一窝蜂地穿家过户捉迷藏、躲猫猫,有次钻到一个邻居的家里,发现这家的男主人正在聚精会神听着一个捂在耳朵上的墨水盒一样的东西,他告诉我这叫耳机,然后把它贴到我的耳朵上,我立即震惊了,原来里面传出清晰饱满的京剧唱腔。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实际上是老式电话机的耳机,接到当时的农村有线广播上就能收听,由于里面有线圈和振膜,效果比采用压电陶瓷的薄膜喇叭效果好得多。当时的有线广播一天放三次,都是吃饭时间,每次大约半小时。于是我就有事没事往邻居家钻,希望碰上能蹭着听一耳朵。
最后编辑发烧是命中注定 最后编辑于 2010-09-25 11:35:15
分享 转发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2#

就是那年过年,我姐给了我一个乳白色的人造革钱包,蛋圆型的,还装有少见的拉链。那时我们都没有零用钱,钱包也只是装点石子、皮筋等小玩意。但这个钱包本身已经是件少有的高级玩具了,每每把钱包的拉链哗地一扯,就能招来一片羡慕的眼光。也许我常和小朋友吹牛耳机多么好听,有一日,一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小朋友拿了一个圆形的陶瓷接线座,对我说这就是个耳机,如果我要可以用钱包换。我端详来端详去,觉得不太像,他忽悠我说这是新款的,上面的盖子掉了,但只要在螺丝上拧上广播线就能听了。还把这玩意儿贴到我的耳朵上,我果然感觉听到点嗡嗡的声音。我忘了自己是怎么把钱包交给他的,只记得一路往回走一路把“耳机”贴到耳朵上感受这嗡嗡的响声,幸福得发晕。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3#

到了晚上,我才敢告诉父母别人给了我一个耳机,要父亲接广播线来听。父亲一看,就说这只是个接线座,而且马上猜到我是用钱包跟别人换的。母亲很着急,扯着我去找那个小朋友家里理论,结果那小子一口咬定钱包玩一会就不小心丢了。母亲又急又气,回到家把我狠狠打了一顿。

我泪眼婆娑地看着这个接线座,仍然没有死心,偷偷求我姐帮我接广播线试一试,万一它真的能响呢?我姐拿个小茶杯贴到我的耳朵上,也听到同样的“嗡嗡”声,这才让我接受了上当的事实。

这,就是我人生第一次发烧的经历,也是我“购置第一套音响”的过程,以杯具收场。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4#

谢谢各位捧场,这么多回复让我觉得欠了文债,赶快续笔:

接下来的几年对我都是单调枯燥的小学时光,但校园外的世界却步入多事之秋。一个冬天的早上,异常寒冷,我在床上磨蹭得久了些,要迟到了。上学路上,听到街上的有线广播里放着一首缓慢低沉的乐曲,和之前听过的澎湃激昂的革命歌曲完全不一样,路上的行人也是匆匆而古怪的神色。我们那时上学,每天班上都有几个迟到的,惯例是把教室门开个缝溜进去,贴墙站着,然后被老师打趣着训几句,自己腆着脸笑笑 ,就可以回座位了。那天是个年轻的算术老师上第一节课,我贴墙站在门边,老师却严肃地盯着我看,完全不按常规出牌,我只好笑笑表示不好意思,老师突然喊起来:你还笑?今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你知道不?你还敢笑?!罚你站一堂课!

我不敢再笑,表情悲哀地站着听讲,耳边却不断回旋着那低沉的乐曲,真有绕梁三日的感觉。
最后编辑发烧是命中注定 最后编辑于 2010-09-26 12:18:08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5#

有了这一次的经历,到了那年的仲夏,当哀乐再一次响彻大街小巷,我已懂得收起欢快的脚步,表情肃穆地在校园里踟蹰。那天晚上,两个上初中的姐姐小声议论白天参加毛主席追悼会的情况,一个说有同学无端端笑起来了,结果被揪到校长办公室,让家长来做检讨领人;另一个说,有几个同学始终没哭出来,开完会被留堂做阶级教育忆苦思甜。我听了心里直打鼓,因为第二天就要轮到我们学校开追悼会,到时候千万别哭不出来啊。

第二天全校教师学生列队向县城的追悼会中心会场出发,到了会场,满眼的都是花圈和黑纱。我个子矮,站在第一排,离我不远,有一个黑箱子放在地上,上面开着个大圆孔,用网罩罩着,没错,这就是音箱。当哀乐响起,音箱出来的声音和从高音喇叭出来的完全不一样,低频是如此的丰富震撼,一曲未完,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已痛哭不已泪流满面。一直到开完追悼会列队回校,我们这队小学生的哭声都没停过。后来班主任表扬我,说我对毛主席的革命感情深,哭得最快,哭得最动情,不像某某同学,干嚎不流泪。

这算是我人生第一次听音响,假公济私,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6#

原帖由 丽.君在前哨 于 2010-9-26 9:46:00 发表
顶楼主,看了也让我想起在童年时老豆叫我晚上去当地林场买一台别人在用的收音机,当时只顾高兴买贵了回来给老豆骂了,童年的农村比现在城市真是太单调了,不过最大的好处是在放牛时可以尽情高歌学校学来的或者是收音机里听来的可能还不知道歌名的但自己非常钟意的歌曲,非常记得当时同村有很多同龄的伙伴都非常喜欢听歌听收音机的,我们为了比谁家的音响够大声不单把音量开到最大,有些甚至还把收音机的嗽叭高高挂到屋檐上,所以成


确实,那时候物质极其贫乏,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放电影、排样板戏。。。。。和现在刚好相反。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7#

原帖由 zhujiajia 于 2010-9-25 22:20:00 发表
一般小时候就初见端倪,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偷了家里的钱买了爱华随身听(磁带机),第一次戴上耳塞,宋祖英的声音萦绕耳旁,觉得非常奇妙,只是觉得要是能把底噪去掉该多好。
'
原来都有这样的经历。谢谢分享。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8#

原帖由 木头人1944 于 2010-9-26 17:42:00 发表
我至今难忙记第一台矿石耳筒机,装响是在1961年,跟风装9寸黑白电视机是在1977年无线电月刊11,12期介绍清华大校校院电子爱者发表文章:怎装间易黑白机,由再生高头,至中放全晶体管,帧,行由电子管组成,印刷图中周电感全手工绕包括火牛,铁皮底盘机箱由翻皂箱打造当时物质奇缺有关书刊难寻!难度十分之大为了争强好胜硬是把它咬下来!最头疼是上车床车高压包骨架绕好一受潮老是打火,跑乐善戏院,行路去六榕寺总之

名副其实的老烧,向前辈致敬!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9#

原帖由 无胆匪类 于 2010-9-26 16:35:00 发表
最早接触音响,要算孩提的时候了,那时还在上小学,表哥是个不折不扣的音响迷,不知从那里买来三极管和调谐器,用了几十米长的铁线拉了条天线,再从河底打了条地线(我的家就在河边),呵呵,居然用耳机可以收到几个......

从小有人带路,真幸福。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10#

原帖由 初烧友 于 2010-9-26 17:10:00 发表
借用样板戏的一句台词:仇恨入心要发芽!幼小的心灵最肥沃,所以顺便提醒各位,一定要重视早教!哈哈

呵呵,可是我儿子8岁了,没看出他对音乐有兴趣。我父母也对音乐一窍不通,看来这个是隔代遗传。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11#

原帖由 老龚 于 2010-9-26 8:49:00 发表
在广州,我记得用耳机的年代是在1984年左右时,广东电台第一次开通了FM广播时才有的吧!也许记错了。
只是印象听了FM立体声后,声音比较震慑而已。所以,当时我也买了一台带FM的收音机!如果要算的话,也是我的第一套HIFI了。

广州最早的fm广播好像是99.3,广东音乐台。86年我到了广州,已经有5个立体声广播了。102.7是87或88年开通的,记得当时的广告词是:“全天候立体声广播”,笑死人。后来也觉得词不达意,又改成了“全天立体声广播”。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12#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0-9-26 10:28:00 发表
楼主继续,看看一路的發燒历程,到现在修成了啥样的正果。

惭愧,离正果还远呢,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用的线材器材: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863.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