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312,4429,4344m……(第15页跳线和双线分音) [复制链接]

查看: 73257|回复: 152
1#
最近4429有点火,小弟与JBL相处也有快十年了,按耐不住,譢下拙笔,与大家共交流!
    可以说,JBL的老烧们都认可一个观点:JBL不是可以独立去评判的,离开了音源、功放、线材、环境去谈JBL是不公正的,很容易错怪这个在音响界赫赫有名的大品牌。我当然要从前段往后,一点一点地给大家介绍我的JBL辛酸史,烧友们有点耐心,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1:音源







    这是小弟现在用的CD,也曾经考虑过黑胶,但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最终放下:一是收藏的碟片已经很多不忍放弃;再者黑胶太麻烦精力不够。经过几年的折腾,我彻底地相信:音源实乃重中之重,这个环节不做好,JBL是玩不好的。在此之前我用过达芬奇、钟神、哈曼、MF、naim等等,总体的感觉是不同的碟机在JBL箱子上所表现出来的高音顺滑度,中音丰满度和透明度,低音的凝聚度是截然不同的,我见到好多烧友发帖说JBL监听箱扎耳朵,直白,浑等等,一看到他们的前端实在让我惋惜--那么好的箱子就配那样的前端。我用过了NAIM后就感觉到JBL如同脱胎换骨地变化,这次升级至1MC-UP后更是惊艳:空气感和整体的均衡度带来浓浓的音乐味,很多以前不喜欢的碟子现在听来感动了许多,相对于NAIM CD2,1UP稍显清淡,但乐曲的表达更加传神,乃至可以听到歌唱者的表情,这一点我绝对没有夸张--我曾经在几个不同的场合用同样的碟子试听过这台机器,只要箱子够素质就会一定会有这种听感!NAIM则让聆听者忽略声音的HIFI性,那是一种浓稠一些的声音,甜味非常明显,音乐整体温暖耐听,久而不累;EC虽然清淡些,但高音更加透彻细腻,稍带一点点淡淡的清甜,比NAIM多了好多细节和堂音,低音凝聚而扎实,起伏动态对比非常非常强烈,小音量下也可以听到基本完整的低音表现(我觉的特别适合高解析力的号角);一开声就可以被演绎者抓住心灵,虽然你不一定听懂了,但一定在某一点上与他们有了共鸣。用我老爸的话说就是“追人”。我也听过有的箱子比如天朗,世霸等等,一般的前端只要控制好了就很好听,但那种搭配是另一种“好听”,没有把演绎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带给聆听者,具体地说我认为那是在听箱子而不是听音乐;音乐味和甜味在我的心目中不是一回事,一个是表达力,一个是染色,我没有在任何一个现场听过和“甜味”有关的感觉。我相信这些高档的箱子搭配合适的前端一定是又一层云天。当然,我不是有意贬低高档箱子搭配低档前端的做法,我也是这样慢慢玩过来的,更何况我现在的搭配也算不得多好。有的时候我们受到来自经济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不得而已,但如果经过努力工作甚至斗智斗勇,能够欣赏到更高档次的声音不正是广大烧友的乐趣所在吗!    
       这是我表哥的碟机:





    怀念S7,搭配JBL4429,如果让任何人盲听,都不会相信这是JBL!
    今天先到这里,后面会详叙。
最后编辑sarahyanzi 最后编辑于 2014-05-10 10:11:50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4/4/21 9:56: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昨晚有同学从远方来,一帮老友多年未见,分外眼红,酒喝了不少,以至现在还晕晕的。
TOP
3#

怀念S7到了大概两个礼拜,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去他家里退烧。如果我发个这样的帖子"4429到家了,请问怀念的CD和杰夫的D类功放搭吗",肯定会引来一片质疑:怀念的碟机火气太大配上号角还能听?D类功放那么冷,号角本来就冷!实际上我们放上一盘海菲兹早期录音、paganini for two(这都是大家公认的偏亮型录音),一开声我立刻领悟:录音师录出一张此等价位的碟子是有自己的道理的。弦乐丝丝入扣,高低把位换弦时那种粘滞的美感妙不可言,整个声音画面处处透露着古典乐的气质及美感。钢琴,交响,爵士,人声,莫不如此。就是这样的垃圾摆位,也让我有了这样的深刻感受!有人说jbl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请好好重视一下音源吧,韵味、声场、低频控制力等等那里都有!在同样后段的前提下,此碟机比1UP全方位提升,毕竟是高出了一倍还要多的价格!听感毫无尖锐,质感强烈但又圆润耐听,比之1up刻画出的声场,所有的乐器间距拉得更开!音乐味方面如果说1UP入木三分,那么S7就是销魂蚀骨!
TOP
4#

给大家发一张我的系统,长边摆放,以扩散为主。明后天继续,今天太晕了!图片是手机拍的,效果很一般,不小心发了两张,请大家见谅!
WP_001900.jpg (, 下载次数:6)

jpg(2014/3/29 10:36:38 上传)

WP_001900.jpg

WP_001900.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4/3/29 10:36:38 上传)

WP_001900.jpg

最后编辑sarahyanzi 最后编辑于 2014-03-29 10:41:34
TOP
5#

说到功放,其实很难讲得清楚,如果把最终声音的好坏都归咎于功放也有些偏颇,但它又是整个系统中的中间环节,链接前后的一座桥梁。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到底是进口的好还是国产的好呢?也经常看到有的文章上说某国产功放可以PK贵上多少倍的进口货。我也拿进口的功放和国产的对比过,中等价位带上国产的性价比是不错的,特别是电子管功放(君不见常有某老大撰文“这是我听过最靓声的XX胆机、这是一部超抵值,可以听过世的胆机等等),但说到HIEND级,一部500瓦的D类功放可以比国产300B更细腻--这就是老外的本事了,人家玩音响大几十年可不是盖的哟!我没有把国产功放一杆子扫的意思,几家比较知名的国产品牌我几乎都听过他们家的甲类功放,就售价来说真得超值,那样的声音的确要多花好多钱才能在进口品牌身上听到。可是拿国产顶级功放和进口顶级相比还是人家的更厉害---这些机器在拼命挖掘音乐中的灵魂。国外音响公司老板大部分都是音乐爱好者,甚至有的自己还出过专辑。这些家伙自己就是摆弄乐器的高手!而他们对于古典,爵士这些西方音乐,不要太懂!远的不说,日本的年轻人百分之五十以上都会演奏样把西洋乐器,我天朝不要说演奏了,就是现场听过的怕是也不多吧!这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之所以拿西方音乐说事,是因为大部分烧友家里都是以古典爵士为主,我也不例外。而之所以说文化差异,是因为我发现家里的几部国产单端重播国乐,不管HIFI性如何,意境就是比贵它几倍的进口功放到位。可惜好的国乐碟子太少了!所以我一直以来的思路是: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国产的甲类机器搭配JBL十之八九会成功,如果银两充足,那就随自己喜欢吧!AUDIO RESEARCH,杰夫,FM,惊雷等和JBL号角的搭配我有幸听过,引用铁饭兄的话说:听得我魂飞魄散!JBL对于功放来说我觉得搭得好莫若搭得巧。我曾经有次经历一个PK现场,搭配的是JBL早期的一款箱子,用上了2万的功放也没啥感觉,但用上MF的铁板烧居然一下子鲜活动听起来,那还是首版的A1,二手货才几个钱!所以我后来一直倾向于甲类机器,而且这一招对于4312特管用!
       这段时间小弟在折腾细功率胆机,也给家汇报一下吧!受到烧友们的毒帖熏陶,在4344M到家后我基本上是以胆机为主,几年来中间走了好多弯路。最先是胆前级加上甲类后级,当时的声音已经很不错了,可就是想尝尝单端加号角的味道,所以没多久就将石机出了,接着进了300B单声道后级,没想到以惨败而告终,控制力好差!当时一帮烧友也跟着打击:那么大的低音盆想凭一部小胆机搞定?最起码200瓦以上吧!jbl就别想用胆机玩好云云。可发烧友有几个能按耐住内心的骚动,那么多烧友用单端玩得不亦乐乎独独我不行?失败,换,再失败,再换。说句实话,那段时间可瞒着家里花了不少冤枉钱,现在想想都心疼!!!但后来我也开始长心眼了,我开始留心胆机厂家调音用的是什么箱子,只要他们可以推好JBL或者其他难推的监听箱,我就敢试一试!呵呵,没想到还还真灵!
       哎,头昏昏的,明晚接着聊吧,今天感冒了。大家晚安!
最后编辑sarahyanzi 最后编辑于 2014-03-30 21:39:26
TOP
6#

脚架是按高丘的尺寸用铸铁做的,内部灌了细沙。垫子是用樱桃木车的,我感觉不比挪威钉差,昨天把钉朝上换了一下,效果居然更好了。呵呵,这些小东西玩玩还是有点意思的。
TOP
7#

楼上兄弟们说得很对,其实JBL大喇叭号角并不是只有大电流,大功率才能搞定的;我用的的确是拉菲尔的单端,但不是300B,拉菲尔的单端我用过三台,按照购入的顺序分别是2A3,45,VT-25(10),功率分别为3W,1.8W,1.5W。这些参数给烧友们看见可能要大跌眼镜了,但事实就是这样--这三台细功率小单端把4344M(基于4344改进的缩小型号,低音12寸)推得丰满,控制得基本算得上服服帖帖。当时之所以选他们家的是因为他们家是以做变压器起家的,机器内部用料不错,2A3上过日本的杂志,重点是:他们用yamaha ns1000调音的。所以我才有胆陆续买了他们家的机器。
TOP
8#

这三台单端外形基本差不多,前级全部是EF86,整流也都是5Z3P,但声音做得各有千秋,上图是现役的VT25。因为个人偏爵士,结合前期用过的单端300B汇报下这些单端在4344M上表现几种形式的爵士乐听感。我听的几款都是万元左右的机器,不一定代表他们真实的风格和水平,如果有用高端机型的烧友(比如西电,kondo等)请多批评指正,也好让大家开开眼界!
300B:我用过两台不同厂家的单端合并式300B,都是以6N8P为前级,5Z3P整流。两台的风格差不多,都是底盘较轻,但中高频实在漂亮,其透明有如一头扎入清凉的泉水,整体声音觉得有灵气,时不时让我有静谧的感觉。表现人声和高音萨克斯,口琴,小提琴(爵士乐也有小提琴玩得好的大家)等着实非常迷人,但三重奏的确是不到位。当然,管子要用好的300b,几百块一对的那种还是洗洗睡吧。
2A3:相对300b,整体均衡度好多了,低频下得去又扎实,整体声音是真实自然,没有300B那么迷人,但耐听,重播大多数音乐多了一层低频的烘托,氛围明显不一样了,声场好像也比300B稍稍大出一些。但小提琴等中高域的乐器表现好像就没有300B拿人了,就我的感觉是没有300B那种华美的感觉,人声嗓音也少了一些磁性。三重奏,BIG BAND等是强项,听流行,电子也很好。
TOP
9#

楼上兄弟说得对,2A3听纳京高,哈德曼等爵士男声是要比300B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