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刻录CD时接触到一些关于kbit/s的一些问题,单位kbit/s即每秒千比特:声音信号流量的单位,似乎是数值越大越保真,具体不太好理解,特汇总如下,望知晓者指点,以提高自己刻录CD的保真度。
1.
用FB2000软件播放任何CD音乐盘片,显示的流量均为1411kbit/s,与盘片内容的音质无关。好像1411 kbit/s仅仅表征的是CD音乐盘片这一媒体的额定流量!?
2.
用FB2000软件播放MP3盘片, 显示的流量多为32~320kbit/s之间的不同等级,不同的单曲可能会有不同的kbit/s,直接同音质关联,显然与MP3的数码录音选择的压缩率有关。
3.
用FB2000软件播放某张WMA数据盘片, 显示的流量仅为62kbit/s,音质不会好。
4.
从某发烧音乐网站播放的唱片音乐,被告知采用的流量全部是128kbit/s。但将此音乐通过电脑内录所得到的WAV音波文件,却全部变成了1411 kbit/s!当然这后者的参数也是用FB2000软件播放时读出来的。那么这两个不同的kbit/s分别是什么意思?
5.
倘若以上述4.的WAV音波文件刻成CD音乐盘片并且用电脑光驱播放的话,仍然应当在FB2000软件上读出1411 kbit/s的流量值,这就印证了上述之1.的结论。
6.
从VeryCD.com网站上下载的.ape音乐无损文件(以及与它相关的.cue引子文件),在FB2000软件上播放时所显示的kbit/s值大多在128~1411之间,一般同一张唱片上的各个单曲具有同一个值。若将不同流量的.ape文件刻成CD音乐盘片之后又在FB2000软件上全部变成了统一的1411 kbit/s!
7.
有时候kbit/s会写成kbp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