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捷杰耶夫音乐会听感 [复制链接]

1#
3月1日,捷杰耶夫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在大剧院演出,感谢一位朋友的慷慨馈赠,我有幸聆听了这场演出,也许这场演出不是我听过最出色的,却是让我感受最多的。
曲目的安排比较新颖,首先演奏英国作曲家布里顿歌剧《彼得·格里姆斯》中的《大海间奏曲》,这大概是布里顿演出概率最大的曲目了,象《天方夜谭》里的大海场景,以及德彪西的《大海》这类写景的作品,是属于19世纪的;在20世纪,音乐更多地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变幻的节奏就像大海的波涛汹涌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激烈斗争,同时又或多或少的带有现代化工业社会那种不可避免的空洞节奏。
随后小提琴美女莎拉·张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莎拉·张还是那样有激情,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而不停的摆动,但是不像朗朗那么让人生厌,朗朗的表情总是像到了高潮要射的样子。这首作品我是第一次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乐章的后半段,小提琴的主奏和乐队的伴奏,好像水乳交融,实则各说各话,应该说是貌合神离最合适,也许作曲家本意如此吧,在社会主义的前苏联,各色人等表面和谐,实际关系冷漠紧张。
下半场是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这是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熟了的,本来没报太大希望的,捷杰耶夫却告诉了我很多东西,也许是这几年我的很多观念改变了!乐曲的开始,就是无尽的绝望,第二乐章的圆舞曲模式,仿佛在回忆生活中曾经出现的美好时光,在乐章的末段,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绪再一次的流露;第三乐章,有点机械化的快节奏,仿佛是人生忙忙碌碌,伴随着有点夸张、虚伪和无奈的情绪,发展地愈发空虚,就像舒伯特在《冬之旅》中采用的手法,用阴暗的小调描写灰色的现实,为了加强对比,用明亮的大调描写梦境或者回忆过去时的高兴心情。老柴在第六交响曲中的写作手法,同样是绝望与欢快、现实与回忆的对比,但即使在欢快、回忆中,那种绝望与恐怖、无奈与灭亡仍然挥之不去。第四乐章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捷杰耶夫的指挥戏剧效果如此之强,以致当最后一声乐音消失,全场都屏住呼吸,半分钟后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以前听柴六,总认为深度不够,是一流作品但算不上杰出,现在我得改变这个结论了,柴六是完完全全的杰作,感谢捷杰耶夫诠释的如此完美。
完美的悲剧作品,完美的演绎,让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不过捷杰耶夫自有办法调节听众的情绪,加演的曲目是《星球大战》,轰轰烈烈好热闹,绝对吸引眼球,一曲奏毕,听众席爆发出比刚才柴六后多若干倍的热情掌声,演出完美结束。
这场音乐会之前,我订了捷杰耶夫和伦敦交响乐团这对组合的马勒九部交响曲的SACD,算是留念吧。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3/27 12:02:0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http://t.qq.com/bach_and_mahler
TOP
2#

同意LS的观点,伟大的作品之后,其实不需要再来点调味小菜的,不过中国的听众就喜欢这个,我注意到,对星球大战的欢迎程度,要高出柴六几倍还不止,在贴里我已经写了。
http://t.qq.com/bach_and_mahler
TOP
3#

原帖由 莱纳 于 2012-3-5 22:45:00 发表
捷杰耶夫的柴交正是拿手好戏啊,怎么开始会不报希望呢!
话说他的马交倒可以不报太大希望。。。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我主要是喜欢马勒,对老柴感觉稍差些
http://t.qq.com/bach_and_mahler
TOP
4#

原帖由 舒存 于 2012-3-9 15:42:00 发表
伦敦交响乐团这些年到访,已经几番大战星球了。有个乐迷朋友说,已经跟伦敦大战星球5次了。


英国佬欺人忒狠!


星球大战只是加演曲目啊,本次主打的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在国内上演并不多,应该说选择这样的曲目是不错的
http://t.qq.com/bach_and_mahler
TOP
5#

北京黄牛把价格炒得很高
http://t.qq.com/bach_and_mahler
TOP
6#

ABBADO和卢塞恩就不用说了,LSO不在一个档次上
http://t.qq.com/bach_and_mahler
TOP
7#

楼上的博文拜读了,写得真好
http://t.qq.com/bach_and_mahler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