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30# 胡敏强 的帖子
个人愚见:指标是做音箱的基础,如果离开基础去空谈音乐味和旋律感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讲一个我亲历的小故事吧:
那是八年前,汕头一好友PEN自创音响品牌,委托我做50对双6.5"落地音箱。调试完成后,PEN带来某电台知名音响评论大师验收。大师拿出全洋文的几张CD,有小提琴、钢琴、交响,可单单没有人声,也许大师觉得用人声鉴别音箱有失身份和水准。
大师将每张碟挑一轨播30秒就出结论了:钢琴不丰满、提琴不纤细、交响没有层次……。PEN发话:谭工你负责好单元和箱体就可以了,我带一只箱自己去调试,分频器设计不麻烦你了。
三天后PEN与大师驾到,接上带上“调试好的音箱”再次播上次带来的碟,教导我如何欣赏音乐的精华,告诉我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正确的。
我问PEN:“需要测试一下指标吗?”答:“指标是看的,音箱是要拿来听的,免了吧”。我明知道这简直是胡闹当然不能对朋友不负责任,如是坚持一定要测试,理由是:如果指标达不到“国标”我们厂家是无论如何不能够生产的。PEN一边摇头一边跟我走进测试室。测试结果:频响曲线从700Hz—4000Hz出现一个巨大的深谷,落差近30db,且高频段比中低频段高进10db。
我直言不讳的摆出自己的观点:按照国标要求,如果在有效频宽范围内达不到+4/-8db的要求,我们不可以出厂。
后来……。
作为专业从业人员,我的理解是:有了好的指标声音一定不会难听,好听的一定指标优秀。好指标是骨头,将对声音的理解融合到设计中那是补充血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