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随想)))))) [复制链接]

1#
经常有网友发帖讨论国产音箱产品,赞少贬多,拜读之后感慨万千。国产音箱产品的问题出在那里?出路在那里?夜深了,思绪翻滚不能平静,信手写下自己的感想,可能严谨不够条理不清,望网友们补充和完善。

扬声器单体(喇叭)
扬声器的研究与生产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哥级的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不在少数,北有“南京”和“七九七”,南有“国光”,东有“飞乐”,广东省过千人的大型扬声器生产厂也有不少,小作坊更是多如牛毛,如果加上那些材料供应厂和销售公司,我国音箱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怕与丹麦的总人口有得一比。台湾省的扬声器材料生产量原来占全球总量的2/3,现在大约有2/3的台商已经来大陆投资设厂。可以说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扬声器生产基地,也可以说中国的扬声器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基础,当然也要说中国目前还不是扬声器大国。
从扬声器单元的结构形式上来看,几十年的变化并不大,仍旧是以“动圈式”为主流,新型结构的扬声器单元至今还多是镜中花水中月,即使是那些已经投入使用的“静电式”、“带式”扬声器单体都还存在着许多的先天不足,有待完善,至于什么“离子式”、“数字式”更还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中国人素以勤奋聪明著称,“高仿”岂是难事?在中国的南边可以找到任何非原厂生产的“世界知名品牌喇叭单元”,当然形似神不似,此材料非彼材料。扬声器及其系统看似简单,实则是高科技、多学科的综合产物。我国扬声器产业较国外先进地区而言起步较晚,在高科技手段运用和材料科学的研究方面确实目前还处在落后状态。
在扬声器产品的材料来源上中国“地大物薄(博)”,好的纸浆(做喇叭纸盆)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为那些木材都生长在北美的高寒地带;应用于扬声器的金属材料合金(做高音)中国在工艺方面一直没有突破,压延工艺、氧化工艺都还没有过关。去年有一个台商给我推荐一款44芯的钛合金高音膜片,说是什么阳极氧化新工艺,纳米材料,结果……;高分子材料在扬声器的运用中国也落后于人,蜂巢三文治结构是德国人的强项,天然蚕丝处理是日本人的强项,丁基橡胶和PU合成材料是罗威人的强项……。我经常与一些“喇叭佬(广东人对扬声器技术人员的戏称)”聚会聊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叹:“不是我们不会做好喇叭,而是我们没有做好喇叭的材料”。
是不是自己没有好材料就做不了好喇叭?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做好材料?拿来主义不行吗?!
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们闭门造车霸王硬上弓,喇叭材料一定要自己生产,以致我们一直落在“强人”的身后。打肿脸充胖子和忌讳他人赚了自己的钱以及妄自尊大是影响国产扬声器单体进步的三大祸根。
今天国门大开,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地球村”,如果我们直接运用国外最好的喇叭材料,同国外那些先进的单元厂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的扬声器单体在短时间定会有飞速的进步,可喜的是这样的思想正在被广东的一些企业慢慢接受,同时也出了一些好的产品。借鉴→借用→制造→创造,走好四部棋,我对国产扬声器单体充满信心。
扬声器系统(音箱)
昨天观看江西电视台的《红歌会》20进12突围赛,一个完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而又69岁“高龄”的选手宝全大叔成功晋级,一些训练有素的选手却被无情淘汰,看到这里无意中令我联想到国产音箱的状况,是否这就是答案?训练有素的选手各有亮点,有高音好的、有低音好的,而宝全大叔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只剩下流畅、自然、平衡、真切。评委万山红老师点评淘汰选手时一语道破:“为技术所累、为技术所困、被技术捆绑”。李双江老师如是说:歌唱不是单拼技术实力而是看谁能感染人。李双江知青出身,最终成长为东方歌舞团团长和歌唱家,应该是悟到了“感染人”的真谛,决非简单的歌唱技术。我想红歌会的状况恰恰映射了国产音箱的现状。
扬声器系统最终的“指标”其实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感染力”,那些几十上百个参数和指标,都是为这一个指标服务的。国产音箱的问题到底出在那里?以下是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目的与目标
今天的技术手段我们已经可以轻易的控制扬声器单体的居多指标,为什么国产的喇叭出口量居世界之最?因为我们完全有能力达到外商要求的一切常规指标,而且价格万分低廉。指标有用吗?当然!指标可以说明一切吗?不然!
国内现时的情况是:喇叭工程师只谈指标,音箱设计师只能够对喇叭工程师提出指标要求,至于那些目前技术手段还无法测试的指标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无法沟通,最终做出的音箱当然是指标优秀,声音……。我也从事喇叭开发,扔掉的指标优秀但声音不满意的喇叭不计其数,因为这些喇叭虽然可以通过我的仪器,但过不了我的耳朵关。很多人说听感是不准确的,而我可以负责的说听感好的喇叭指标差不到那里去,起码它的幅频特性、失真大小、瞬态反应是稍有“耳朵”的人就可以感知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听感之中去捕捉我们想要的声音。比如有二只不同喇叭的测试参数基本相近,但它们的“泛音的包络”(现阶段还无法准确测试)可能相去甚远,我们选那只呢?肯定选“肉耳”听感好的,此时常规仪器已经无能为力了。影响喇叭听感的主要是用来推动空气的“软件”,即纸盆或膜片,而这又与它们的材质、形状、制造工艺等息息相关。“软件”好了其它参数的调整就易如反掌。既然这么简单,为什么做好喇叭这么难?一考技术人员有不有“慧耳识软件”的能力(这一点最难),二考技术人员的耐心(反复试听改进真的很烦人啊),纯技术的要求难度其实是不高的。
对指标的要求不可以无止境,扬声器是个怪物,好了这里就坏了那里,如果不合理的进行取舍和妥协定会误入歧途。我们有些技术人员喜好钻牛角尖,指标不离口,但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这个指标。
开发一款音箱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目的(产品的定位),然后才是目标,目标可以细分到具体的参数。如何将各种分解后的小目标都向既定的目的靠拢,如何合理取舍就考设计师的水平了。音箱设计师最难突破的是心里的“美好愿望”,总想做出指标最优秀的产品,还不自觉地拿自己产品的指标与世界名牌比对,常常自我陶醉,自以为打败了人家。指标可能会欺骗人的眼睛,声音却不容易欺骗耳朵。
我一直认为音箱是特殊的乐器,是艺术品,好音箱是创造出来的,我对它充满敬畏;也有人说音箱是工业产品,可以用指标来度量,HI-FI、HI-END……。










分享 转发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2#

原帖由 吹水公 于 2009-12-8 19:32:00 发表
别说过程 给个结果出来 别说理论 来个实践!

刚刚同YCC谈及水公,改天到你府上拜访!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3#

回复 11# 091M3Q6005 的帖子

谢谢你的支持与鼓励。
要将一款产品真正做好的确需要“千锤百炼”,我也一直在将有限的品种作不断地完善,只是每改进一次就加深一次对我原来那些老客户的愧疚。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4#

回复 19# 凡人哥 的帖子

不好意思,笔误。应该是蒋大为。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5#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12-10 23:07:00 发表
其实要说到喇叭,材料已经不是关键问题了,尤其是家庭用的喇叭,可以不用考虑专业喇叭需要注重的很多特殊要求。

磁路是绝对不成问题。

弹波和音圈也只需考虑“成本”问题。

盆架么,铁皮的就能很好声了。

剩下的就是“鼓纸”。

把鼓纸搞好了,世界一流的喇叭就出来了。

有时候,“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还是挺有用滴。

呵呵,问题是,要做出好鼓纸有点难,而且很难,呵

老浦东兄,你的这些观点不敢苟同。
1、磁路设计相当关键,喇叭的动力F=BLA的首项就是磁啊。看看那些世界名牌音箱吧,既有磁钢硕大无朋的(ATC),也有体型十分单薄的,各有各的设计理由。喇叭单元的声音特点和主要参数都与磁路结构和材质息息相关,即使有好的鼓纸,没有与鼓纸相匹配合理的电阻尼(关键在磁路)也是出不了好声的。不少喇叭单元厂家的设计师至今还没有搞清楚磁回路方程,只是依葫芦画瓢设计磁路,却又不知深浅地认为磁路是最简单的。
2、弹波与音圈就更重要了,绝非单单是考虑成本这么简单。弹波形状与材质对线性的影响极大,不可随意而为。弹波的Fo与鼓纸悬边Fo如何匹配?音圈卷幅高度在设定条件下什么尺寸最佳?音圈骨架材质对低频段的影响如何?音圈线材材质的差异在声音表现上有什么改变?特定设计条件下园线好还是扁线好?扁线的宽厚比怎么才最合理?……。
3、太多了,一言难尽。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6#

对待洋货赞赏老浦东兄“战略上藐视它”,不然会没有勇气的。
但又不得不与老浦东兄共勉:“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它”。我们还处在落后的境地,现阶段我们还是多学习、消化、借鉴为好,洋为中用。
我可能悲观一些:我们这辈子不奢望超越,只追求接近,缩短差距。将超越二子留给子孙后代吧,既实际也轻松很多,为何跟自己过不去?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7#

回复 35# 老浦东 的帖子

非常期待试听你的全套器材,相信能够给我惊喜。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