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视听前线 》2013年3月刊——坚持品牌理念,为梦想奔跑(二)访... [复制链接]

1#


/ 本刊记者



    记者:能不能讲讲在这整套唱片中还遇到什么困难?
    刘达:分几部分。版权是最大的问题,这事得合法吧;第二是合理,光是预算就十分巨大,这不是常规的唱片公司所能承受的,不光是制作费,还有一些后期的费用;第三就是市场反应,我觉得最终市场是会认可的,我很欣慰的是目前市场反应很好,国内的唱片市场盗版猖獗,其实我们也可以省着干,把这些都拆分成试音碟,1020张一套,肯定卖得更好。但有舍就有得,你获得了一个短时间的经济利益,失去的是别人对你的尊重,因为你把一份这么好的材料给毁了。在制作这套唱片的时候,我看到这么多人很正义地来帮忙,说明这个社会还是邪不压正的。


    我们精选的10LP录音,选择的是当年飞利浦在荷兰的工厂,国外顶尖唱片公司只会把他们最顶级的制作放在这家工厂,人家不愁没有订单,所以如何让他们用最好的材料来做,而且又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记者:您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做唱片?
    刘达:我小时候就想当飞行员!我从小就开始听唱片了,我是听进口唱片长大的,我的启蒙老师也是DGEMI等等这些公司,我不想我们一直听国外的唱片,说哪个版本好。你们发现没有,现在的发烧友都是450岁以上的人了,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情,证明没有新鲜血液注入。要让更多年轻人去感受,我不想我的孩子以后只听进口唱片,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的梦想就是干每件事情都要与众不同,要在变革中求生存。


    记者:您最常见身份是录音师,这次得到的是制作人的奖项,在整个唱片制作的流程中,制作人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
    刘达:制作人说白了是电影的导演,什么样的剧本适合怎样的演员和配音,怎样的组合才适合?这些就是制作人该干的事儿,比如说电影中的剪辑、音效、美术,这些全都为导演服务的。曲目上的搭配怎样是最合适的,声音上的处理如莫扎特是怎样的声音,贝多芬是怎样的声音等等。制作人可以在唱片中完全地表现他自己的艺术定位。


    我们这套唱片还配有微电影进行宣传。这是很激动人心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设计的,古典音乐的东西都弄得很庞大,很激动人心,这些都是我们在干的事情。


    像《一点思念》就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制作,亚洲第一张5.1环绕高清蓝光CD,这张唱片在各地包括台湾反响都非常好。让大家第一次在高采样、高载体的格式听到中国的民乐,这就是制作人干的事情。




                                                                                                                                    ——————达人艺典,珍藏好声音
分享 转发
TOP
2#




    记者:录音过程中,这么多不同的场地,你是怎么进行调整的?各自的特色是什么?
       刘达:那就是一个经验的积累了,里面的场地大多是北京的四个音乐厅——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保利剧院、21世纪剧院。像北京音乐厅,混响很充分,但是高频有点脏,非常适合录制室内乐,大家都知道飞利浦的弦乐是最好听的,怎么找到这种声音的?我们就是拿它作对比,我们在录制之前就跟乐团说在北京音乐厅录制,声音会更奶油、更松软一点,乐团也很配合,人家就会去协调,包括用什么方法去录,不同作品有不同的处理。莫扎特的作品要录出宫廷感,你可以用胆咪;像马勒、老柴这些作品,要录出很爽很凌厉的声音,就要用到晶体管。每个东西都是不同的。我们必须有足够多的硬件去支撑我们做这些事情。

    记者:这些录音时间跨度长达34年,有些曲目也不是只演一场。那么您在挑选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标准?
    刘达:首先你的演绎要够好,现场本来就是一个残缺的艺术,不能说场场都没有问题,但这100CD的录音都基本上没有问题,演绎都很好。明显错误就是绝对不能要了,其次就是版权,你觉得录得好,演绎不错,但是人家得给你版权啊,这又是难度的事。所以就是三个方面:演奏质量、录音版权、后期制作。其实我们还有大量的录音,但是我们觉得放在一起搭配不合适,各位乐迷可以细心发现,这个套装的比例是怎么样的,中国作品占了多少,新作品占了多少,西方作品占了多少。我们都是有个比例划分的,我不能说出来,说出来没意思了,这里面确实有一个删减。我们一开始就有一个规则,这场好也放,那场好也放,最后不就变成大拼盘了么?我特别惋惜没有收录谭盾的作品,在版权上出了问题,最后只能放弃。


    所有的现场录音都是有瑕疵的,福特文格勒有,卡拉扬也有,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是一个不可预知、瞬间火花迸发的艺术,如果任何东西都是规定好的010101,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没有任何精彩。为什么我痴迷于现场?因为这些才是艺术的核心,就如同人手缝制的衣服跟机器制造的衣服还是不一样的。

    记者:那有没有一些录音是修补过的?
    刘达:有一些是的,有一些是用排练或者走台的录音进行剪辑的,但不是刻意去做,还是追求自然的效果。而且这些音乐家,都是世界顶级的,中国的乐团发展到现在,水准还是很高的了。


    记者:作为这套唱片的制作人,你会怎样引导乐迷们去欣赏这套唱片?
    刘达:听众如果对中国作品感兴趣的,这里有一些从来没有录制过的中国作品,或者说没有录制过这么有音响性的中国作品录音,音响爱好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像《罗马的松树》、陈其钢的《遗忘的时光》这类动态很大、声场很宽泛的录音,各个方面都是照顾得比较全面的。


    记者:有人说录音是一种技术,李小沛老师觉得录音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此您怎么看?

    刘达:我觉得说得对,但录音不单是再创造,它是一个桥梁,特别是对古典音乐来讲,它是一个时代的递交者,以前的莫扎特和现在演奏的莫扎特都不一样,那怎样做出这种气质以及音乐感?这就是录音师该干的,我们也像其他录音传奇人物一样对录音的现有技术进行着改良。


                                                            
                                                                                        文本摘自《视听前线 》20133月刊


                                                                                                                                                                    ——————达人艺典,珍藏好声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