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阳光
- 论坛学士
- 87
- 87
- 2009-05-12
|
2#
t
T
发表于 2013-03-09 17:20
|显示全部
记者:录音过程中,这么多不同的场地,你是怎么进行调整的?各自的特色是什么? 刘达:那就是一个经验的积累了,里面的场地大多是北京的四个音乐厅——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保利剧院、21世纪剧院。像北京音乐厅,混响很充分,但是高频有点脏,非常适合录制室内乐,大家都知道飞利浦的弦乐是最好听的,怎么找到这种声音的?我们就是拿它作对比,我们在录制之前就跟乐团说在北京音乐厅录制,声音会更奶油、更松软一点,乐团也很配合,人家就会去协调,包括用什么方法去录,不同作品有不同的处理。莫扎特的作品要录出宫廷感,你可以用胆咪;像马勒、老柴这些作品,要录出很爽很凌厉的声音,就要用到晶体管。每个东西都是不同的。我们必须有足够多的硬件去支撑我们做这些事情。 记者:这些录音时间跨度长达3、4年,有些曲目也不是只演一场。那么您在挑选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标准? 刘达:首先你的演绎要够好,现场本来就是一个残缺的艺术,不能说场场都没有问题,但这100张CD的录音都基本上没有问题,演绎都很好。明显错误就是绝对不能要了,其次就是版权,你觉得录得好,演绎不错,但是人家得给你版权啊,这又是难度的事。所以就是三个方面:演奏质量、录音版权、后期制作。其实我们还有大量的录音,但是我们觉得放在一起搭配不合适,各位乐迷可以细心发现,这个套装的比例是怎么样的,中国作品占了多少,新作品占了多少,西方作品占了多少。我们都是有个比例划分的,我不能说出来,说出来没意思了,这里面确实有一个删减。我们一开始就有一个规则,这场好也放,那场好也放,最后不就变成大拼盘了么?我特别惋惜没有收录谭盾的作品,在版权上出了问题,最后只能放弃。
所有的现场录音都是有瑕疵的,福特文格勒有,卡拉扬也有,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是一个不可预知、瞬间火花迸发的艺术,如果任何东西都是规定好的010101,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没有任何精彩。为什么我痴迷于现场?因为这些才是艺术的核心,就如同人手缝制的衣服跟机器制造的衣服还是不一样的。 记者:那有没有一些录音是修补过的? 刘达:有一些是的,有一些是用排练或者走台的录音进行剪辑的,但不是刻意去做,还是追求自然的效果。而且这些音乐家,都是世界顶级的,中国的乐团发展到现在,水准还是很高的了。
记者:作为这套唱片的制作人,你会怎样引导乐迷们去欣赏这套唱片? 刘达:听众如果对中国作品感兴趣的,这里有一些从来没有录制过的中国作品,或者说没有录制过这么有音响性的中国作品录音,音响爱好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像《罗马的松树》、陈其钢的《遗忘的时光》这类动态很大、声场很宽泛的录音,各个方面都是照顾得比较全面的。 记者:有人说录音是一种技术,李小沛老师觉得录音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此您怎么看? 刘达:我觉得说得对,但录音不单是再创造,它是一个桥梁,特别是对古典音乐来讲,它是一个时代的递交者,以前的莫扎特和现在演奏的莫扎特都不一样,那怎样做出这种气质以及音乐感?这就是录音师该干的,我们也像其他录音传奇人物一样对录音的现有技术进行着改良。 文本摘自《视听前线 》2013年3月刊 ——————达人艺典,珍藏好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