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烧开始就对换器材、买发烧唱片充满遐想,发烧之路也越走越远,不知什么时候有了第一个困惑: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效果?什么样的声音最好?茫然!直到有一天走进音乐厅欣赏了高水平交响乐演出才豁然开朗,从此也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有高水平的演出必到。
随着阅历的增加,第二个困惑来了:器材指标越做越高,唱片越录越烧,为什么音乐的味道视乎越来越少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捡起了老掉牙的黑胶,感慨啊!久违了老朋友,原来我们把最需要的东西丢掉了,发烧之路绕了个大圈又回到了她的出生地。
从初烧到“老烧”,从迷恋器材到迷上古典音乐,乐趣和感动无处不在,话虽如此第三个困惑还是挥之不去:器材高级了,唱片也多了,但被音乐感动的时候越来越少了?重读欧阳修的《书琴阮记后》:“余为夷陵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做舍人,又得琴一张,乃张越琴也。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於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原来先辈也有同样的困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