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属性与音响产品 [复制链接]

查看: 3355|回复: 17
1#
文化属性与音响产品
先讲讲美国:看过正在上映的大片《变形金刚2》吗?有什么感想?没文化?可人家正天天刷新票房记录,不必大惊小怪,因为那是不折不扣的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我用一句话概括:大机器文化。张扬个性、炫耀肌肉、表达直白、缺少内涵。如果用人生的不同阶段作比较,美国文化充其量只能算小学刚毕业,年轻人易于接受,得到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制造的产品一定要打下他的文化烙印,美国的音响产品不是吗?真实、直白、热烈的美国声!在这样的声音里,音乐的味道、文化的味道还剩多少呢?当然,美国的音响产品也有他的优势,特别是功率放大器,绝对称霸天下,看看“麦景图” 放大器,那张扬的外表,大块的肌肉不就是美国文化的代表吗?好好看看吧!说不定下一个“变形金刚”就是他了!
再谈谈欧洲:
分享 转发
TOP
2#

只谈主流文化
TOP
3#

再谈谈欧洲:与美国文化不同,欧洲文化更看重的是内涵,也用一句话概括:精品文化。追求精致、品位、文化这样一些元素,与人生的不同阶段作比较,欧洲文化已进入了成熟阶段,相当于人生的40岁吧!。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制造的产品,其特性一定与他的文化属性一脉相承,想想看,所谓的欧洲声是不是这样?最具代表的就是音箱喇叭和各种音源,当然也包括各种音乐制品,可不可以称为文化遗产?但最起码是为懂音乐的人准备的。
最后看看亚洲:
最后编辑DUZHE 最后编辑于 2009-07-01 15:34:33
TOP
4#

再看看亚洲:先说中国。中华文化不用说也都知道,传乘了两千多年,其博大精深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无法相比的,中华文化相对其他文化更看重的是其中的神韵,追求一种含蓄的、形似的、“病态”的美,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达到了知天命的阶段,是各种文化的归宿,只是目前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技术上还不能支持真正具有民族文化属性的产品立足,这里暂不作评论。日本的文化不能代表亚洲,但音响产品还是有一定代表性,追求技术和性能的外延,这点与美国有些相似,都喜欢炫耀,喜欢征服,品品所谓的日本声,好象离音乐文化还远点。
最后编辑DUZHE 最后编辑于 2009-07-01 16:52:24
TOP
5#

原帖由 吹水溪 于 2009-7-1 20:07:00 发表
这贴有趣,楼主最好能够进一步展开来谈。

人类的精神遗产就是文化,文化是多元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更是多元的,我只是从音响的角度,用很窄的视野审视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文化,没有一概而全的意思。其实音响玩多了,音乐听多了,大家都会有感触的,拔高到文化层次也算是一种认识吧。
常喝茶的人都知道什么叫品茶,一个“品”字道出了茶文化的奥妙。听音乐也一样,能经常拿出来品的,经得起品的一定是经典,一定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当然,这个“品”是大彻大悟后的品,是心平气和的品,不谈禅。所谓“茶喝五夷,壶用孟臣”,音乐听什么,器材用什么,美国也好,欧洲也好,自己品吧。不多写了,写多了没人看,还是点到为止吧,已经一地砖头了。
最后编辑DUZHE 最后编辑于 2009-07-03 09:02:07
TOP
6#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9-7-2 17:44:00 发表
很多器材的特征其实就是由那么一两个设计师决定的. 上升到文化属性, 我觉得很奇怪.

如果硬是要说器材的特性跟国家文化有关, 那我也可以说器材的特性跟厂家成立的时间有关.

由于工作关系几乎天天与进口的电气产品和设备打交道,时间长了不用看品牌或产地,仅从外观设计、性能指标、材料和工艺上就能大致判断出产自那个国家。虽说技术无国界,一个产品可能也就是一、二个人设计的,但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同,生产出的产品必然带有那个民族的烙印。理念是如何形成的?是他长期所受的教育和他所处的大环境形成的,怎能说一、二个人就没有文化代表性?一万个人才有代表性?听什么音乐,用什么器材纯属个人行为,但文化的问题谁也躲避不了,别忘了,输出产品的同时就是在输出文化,我们在吸取营养的时候也应该有个清醒的头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