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乐无感 [复制链接]

1#
昨天晚上冒着雾靎,没带口罩到大剧院听了科隆爱乐的音乐会,来的人不少,可以说座无虚席也不为过,上座率总在95%以上。先说下半场是理查-斯特劳斯的“阿尔卑诗山”交响曲——这曲子前几年在保利剧院听拉特棒下的柏林爱乐演过,也没什么大印象。这次听了几次想离席——这在我听音乐会时很少见的。单说理查这位“大师”---在后古典后浪漫的时代里能有什么作为?这曲子听起来就是一大堆音响的集合体,我们不知道他要告诉我们什么?而且,有什么想说的要这样长篇大论、没完没了的呢?我几次以为那曲子该结束了,可它就是还没完——又呜呜嘎嘎地继续下去——听着真是不知道怎么呆着好。音量倒是足够大,多亏没买太靠前的票。

理查这样作曲家的年代,他作的曲子只能在大的音乐厅里演奏,其要取得的音响效果必须足够“刺激”——那效果在当时可能听着足够HIGH,可是拿到后现代的当下听起来可能就没多大意思了。他的音乐可能有一种纯声音的效果,但如果我们把一百头叫驴聚在一起鸣叫说不定效果会更好。这位大师的音乐在我听来殊无意义——所以我也就一点也HIGH不起来。他成为不了经典作家,那些常听常新的经典作家,要不赋予音乐以某种意义,要不赋予它某种形式——如果两者都没有,只是一堆声音的话,不会有什么太长久的生命力——这就是一切现代音乐的宿命。我还听过这位大师的两场歌剧,都是在德国:一场是《阿拉贝拉》,另一场是《莎乐美》,前一场整场演出笑声不断,我想那是只有德国人才能听出来的幽默,我们外人听来真感觉不到那可笑之外在哪——那是一部非常德国化的歌剧;后一场纯以题材取胜,在我也全听不出它的精彩之处。据说,卡拉酱大师在指挥这部"名曲”前,曾开着他那直升机在阿尔卑斯山头来来回回地穿行了好几回,不知酱大师的指挥比昨天这个是否更加有“料”,更不知昨天的指挥开飞机了没有?又或者坐别人的飞机穿行着看过几回对指挥是否有帮助?又或者酱大师只是为自己开飞机找个借口?

上半场是啥呀?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萨宾娜-梅耶独奏——我觉得节奏上快了点。昨天观众很HIGH,乐队加指挥也很HIGH,加演了三曲。我算是一个旁观者。

剧院的广播说今年是理查大师的寿诞150周年,今儿这是纪念他演出的第一回,以后还要有数十场云云。我可是听够了,以后没有雾靎也不会去了——我真听够了——送的票也不去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4-02-24 17:36:17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4/2/28 16:03:3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查大师可真够罗嗦的,这曲子直演了50多分钟,好像不演这么长时间就对不起听众的票钱似的。关于“山”的曲子,倒是俄罗斯人实在,比如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也就10分钟的事。理大师这曲子要是10分钟完事的话,估计也会很精彩——难道作曲的稿费是按小节计算的么?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

回复 14# jshakszx 的帖子

看来还是同感,——这50多分钟下来坐卧不宁啊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

这科隆爱乐水平一般,也就是个三流乐队,指挥演莫扎特翻谱,演理查翻谱,加演也翻谱——跟郑明勋一个档次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

回复 17# bbc4 的帖子

我总觉得背谱是指挥的基本功,就我看过的名指挥——阿巴多、拉特、小泽、祖宾、马泽尔,都不翻(不排除个别不熟悉的翻谱),谱都记不住还有精力指挥乐队?反观中国的指挥,背谱的就少了——这可不是习惯问题,这是水平问题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4-02-26 23:19:04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