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t5177
- 论坛博士后
- 2287
- 2645
- 2009-02-16
|
1#
t
T
发表于 2010-01-26 23:55
|显示全部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uGD1gDtc3w/
黄波:陈萨是这样练成的
| 2004年05月08日 15:07 深圳晚报 | 黄波:陈萨是这样练成的 她是世界著名钢琴家陈萨的母亲,一个掩藏在明星背后的普通名字——— ■本报记者邓燕婷 说到母爱,琴童的母亲是最典型的。因为五六岁的孩子没有自律性,通常妈妈要跟孩子花同样的时间陪听,陪练。尤其是成名成家的孩子。 在深圳艺术学校的图书馆,我见到了陈萨的妈妈黄波,她给我的印象不但真的像传闻中那么漂亮,还出奇地坚强。 众所周知,陈萨、李云迪与朗朗,是目前我国公认的“中国钢琴时代”的领军人物,前两者出自咱们深圳,而被认知最早的陈萨更是惟一的女孩子。她先后获得利兹与肖邦两项比赛的奖项,音乐评论家们已从这位为中国人争光的青年钢琴家身上,看到了未来钢琴大师的影子。于是,黄波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最优秀女钢琴家的妈妈。谈及作为“星妈”的付出,素来低调的黄波淡淡地对记者说:“一切才刚刚开始,更艰难的还在后头……” 多年以后,只要听到音乐里有火车声,她都会本能反应,都会回忆起那些脏乱的情景,都会难受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云南姑娘黄波早年在昆明学过体操和芭蕾舞,18岁进入部队当文艺兵,专为野战军表演。26岁那年,她嫁给了吹圆号的战友,也就是陈萨的爸爸陈绍骅。转业后,黄波随丈夫到了重庆,在文化部门工作。1979年,黄波生下陈萨。“陈萨有今天,一切都是因为爸爸,是爸爸主张她学音乐,并为她花了很多心思……” 黄波一直称已故的丈夫为“爸爸”,每每提及,眼泪潸然而下,可见她对丈夫的眷恋是多么执着。陈萨5岁时,在重庆歌舞团工作的爸爸看到女儿乐感好,有灵气,便让她学拉小提琴,因为陈萨不喜欢,两年后转为钢琴,历经周折,黄波带着陈萨到成都找到但昭义老师。但老师看了陈萨弹琴后,问黄波:“你能不能半个月带女儿来上一次课?”黄波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一咬牙说:“能!”那时没有高速公路,火车也很慢,从重庆到成都要坐一个晚上。周六的黄昏,黄波一下班就赶到陈萨学校接她,母女俩背着书包,提着两个盒饭赶6点50的火车,坐11个小时到成都后,是凌晨6点左右,因为8点才上课,两母女只能在火车站里等着。“在候车室,冬天很阴冷,夏天很闷热,又不敢躺下,我只能坐在长椅上,让陈萨靠着我多睡一会儿。”上完一节课后,因为回去的火车要到傍晚才有,余下的时间她就陪着陈萨在音乐学院的石桌子上做作业。5点钟开始,就往回赶,从成都回重庆她总是买不到卧铺票,有时连座位也没有,她便随身带一张大塑料布和小毛巾被,让陈萨在两列车厢中间的交接处或者别人的椅子旁睡,自己坐在地上守护着。“我不能不让她睡,因为她太累了,第二天还要上课,我的心总是很疼。”一下火车,就是星期一了,两母女从火车站分头往学校和单位赶,就这样跑了一年多。“后来有一班过路车,可以中午就从成都回来,但条件是我得带着陈萨在10分钟之内挤上去。”从门口挤上去是不可能的,她必须先把陈萨抱到车窗边,求人把她接上去,然后她把一条腿朝天蹬,让陈萨把她也拉上去。“好在我练过体操,跳过芭蕾,早年的功夫后来就用上了。” 黄波说,多年以后,只要听到音乐里有火车声,她都会本能反应,都会回忆起那些脏乱的情景,都会难受。后来但昭义老师看不过去了,对陈萨说:“你别跑了,你看**都跑老了,让我来跑吧。”这才结束了她的火车游荡,但代价就是但老师辛苦了,“他付出太多了,每次上火车之前都要吃一颗安定片,不吃他在火车上就睡不着。”黄波一说到但昭义老师对她们的照顾,眼圈红了起来。 失去丈夫,她不敢流露出任何哀痛,她怕陈萨会崩溃,所有的苦难,她就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着 我问黄波:“当时你没想到陈萨能成名成家吧,那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你让你自己和女儿这么跑着?” 黄波说那是因为陈萨太喜欢钢琴了,“我要尊重她对钢琴的爱。”黄波清楚记者那时一台钢琴要1973元,“我们没有这笔钱,只能每天经过商店那个放着钢琴的角落,走过去摸一摸。”她发誓无论自己穿什么吃什么都要在短期内为萨萨买一台。终于等到商店开始有分期付款的政策,“我太高兴了,我把录音机卖了,凑够了首期,买了萨萨的第一台钢琴。” 1989年,陈萨在全国珠江杯少儿钢琴比赛中夺得了一等奖。受到激励的她正全副精力赶考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时,一场家庭灾难向她的家庭逼近。1990年,爸爸因为多年的积累成疾,患了胃癌,为了不让她分心,黄波把她交付给外婆照看,自己全力照顾重病的丈夫。在最后的半年,心力交瘁的黄波无论多么痛苦,只要但老师从成都过来给陈萨上课,她都强忍着哀愁从医院跑过去旁听,从中了解萨萨的专业程度。“爸爸也希望我这样做,女儿对音乐的爱,完全是受爸爸的影响,我只是个贯彻执行者,女儿成功,爸爸一定是最自豪的!” 1990年11月,陈萨的父亲病逝了,终年42岁,中年丧夫,对黄波的打击是致命性的,之前丈夫所承受的一些生命中无法道出的苦痛,只有她最清楚。因为正值陈萨面临冲刺的阶段,那5个月,黄波在女儿面前,不敢流露出任何哀痛,她怕陈萨会崩溃,所有的苦难,她就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着。陈萨非常懂事,也非常克制,她如期考上音乐附中后,妈妈把她托付给成都一家有爱心的朋友家,在那儿呆了几个月,有一天,但老师找到黄波,说她不过来不行,陈萨无论生活和情绪都需要得到妈妈的照顾,于是,黄波咬了咬牙,向单位请了长假,从重庆来到成都,在学校租了一间房子,全职照顾女儿的生活和学习。 我一听到她的录音,就止不住失声痛哭;但我不敢告诉萨萨,妈妈没有她在身边的日子多么难受 1994年10月12日,江泽民主席到四川视察时,亲自接见了陈萨和但教授,并聆听了陈萨的演奏,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1995年10月,陈萨随但老师转到深圳艺术学校学习。从北到南的迁移,令陈萨和妈妈的命运都出现了转折性的改变,为此,她对深圳这个城市充满了感恩。“深圳创造了非常好的专业条件和生活条件迎接我们的到来,在艺术学校,陈萨得到很好的发展,学校把我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并给我们安排了住房,我清楚记得,当我和陈萨,李云迪和他妈妈,还有其他几个钢琴尖子,跟但昭义老师一起飞到深圳,艺术学校的李祖德校长开着一个大客车把我们接回来,连床都帮我们买好了。” 在深圳,16岁的陈萨参加了世界上难度最高之一的英国利兹钢琴比赛,颇为意外地获得了第四名,使她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此项奖的中国人。21岁时,陈萨又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她因此成为惟一在肖邦和利兹两项世界最重大钢琴赛事上获奖的中国人。在这两项比赛中获奖,使得陈萨得以进入了世界优秀钢琴家的行列。 1997年,在艺术学校毕业后的陈萨离开了陪伴了她那么多年的妈妈,远赴英国伦敦GUILDHALL音乐学院深造。4年后又考到德国汉诺维音乐学院,跟随著名大师阿里瓦迪教授攻读博士。 形影相随的女儿离开后的那段日子,一个人在深圳工作与生活的黄波患上了“空巢症”,她觉得原本不大的房子变得那样空落,“我一听到她的录音,就止不住失声地哭,后来不敢再听了,但我不敢告诉萨萨,妈妈没有她在身边的日子多么难受,她现在长大了,不需要我来陪了,倒是我很想希望有她来陪着……”黄波从不把这些心情告诉女儿,怕分了女儿的心;她一次也没有到国外去看过陈萨,“我担心增加她的负担……”好在她喜欢深圳,喜欢现在这份工作,周围有关心她的领导、同事和朋友,她慢慢习惯一个人的生活。陈萨常常鼓励妈妈交男朋友,但黄波总是淡然一笑:“一切随缘吧。” 母亲黄波(左)与女儿陈萨
| 作者:本报记者邓燕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