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B&W802FS说明书上建议最少离侧墙6呎、后墙12呎;而我呢?以8.5呎乘9呎(2.5m x 2.8m)的空间去玩,离墙1呎而已,两者中间放吸音柱。但也就是恶劣的聆听环境,磨练出的校声技巧,将现实的小室变成听觉上穿墙破壁的“大厅”,反使我得以名扬(但未有利就!)!大家分享历史过程。
对移子大法充满自信(续上文:见香港HiFi
音响杂志 • 1989
年6
月号何森主编大作)
最后,有一点不能不写的校声技法,令避震梁在围内发烧友中声名大燥。就是他懂得灵活使用棋子、算盘子的排列法,加上英制的蜂巢式避震板(
即:飞机板)
,去调校音场的远近高低。他共享了六块飞机板来分别垫前、后级、CD
机及影碟机。讲来也神奇,我也试用过这些飞机板,不知怎的,垫了飞机板后音色会纯美圆滑,音场通透,乐器与乐者都有更sharp
聚焦,只要器材及耳仔够斑就一定听得出有分别。
梁兄也即席向我示范他的「移子大法」。三两下手势便将ML-6A
下六只算盘子位置移好,我竟然听出音场有重大改变,音像可以移后三几呎,但有点扯得太高的感觉(
不习惯高的音场)
。姑勿论那一种方法最正宗,利用不同承点能微妙改变音场形态这一点就是铁一般的事实。据梁兄讲,「移子大法」的招式只有他才了如指掌,那一式的音色会如何,他完全心里有数,我等门外汉就算有齐最靓声的酸枝木算盘子及飞机板,亦无法「想果样有果样」,看来,他真的胸有成足,对自己校声的技巧充满无比信心。避震梁按:B&W 802FS音箱中高音单元的toe-out摆放(注意图片),引用:避震梁的校声基本法(十) - 扬声器的摆放(3)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kbr.html“我一向不喜欢把扬声器拗入(toe in)摆放(1988年我用B&W802的时候,为应付左边近距离实墙对左边音场阔度的限制,左音箱是拗出,toe-out 15度,才取得音场平衡、音像穿墙破壁、阔到出屋的效果)”
「超凡脱俗,自成一派」若要用八个字去形容梁府的音色,思前想后,我认为「超凡脱俗,自成一派」最为贴切。由于CD
机与Mark
仔前、后级低音质素极佳,加上MIT Shotgun cvt
的雄厚结实低频,梁府的低音质素绝对高级,深潜丰满,有劲力,瞬变快,质量俱佳。唯一无法战胜物理学的是,低音驻波(撞声)在150Hz
左右颇多,音量愈大愈明显,连续不断的低音音乐会令人吃不消,最强音时低音谐震最严重。虽然左墙角的11
吋tube trap
及右边802
后的9
吋tube trap
已将低音吃掉不少,但驻波仍然存在。私以为,听音音量不宜过大,否则低音会有压迫感,破坏了中高音的纯美个性。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梁府的中高音甜美润滑,烟靱好味,绝对是器材与接线的配搭,垫东垫西的校声,与及经补品电容补身等整体大集柜的成果,硬归功于某方面都不公平。人声回放几乎被梁仔玩出Magnepan大屏风的效果,令我有点不相信声音是来自cone
喇叭。分体式802FS
竟然可将歌者的口形投射到离地约五六呎,后墙再入三四呎的地方,虽然不算玲珑浮凸,但也算难能可贵。斗室剎那间化作大厅,空间像突然多了一倍(当然没有用数码音场产生器这类人工化空间感制造机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超高音较暗,欠缺火花,分析力不算最高级,而且有味精过量之嫌,听任何一张CD
都有类似的悦耳音色,未能正确分析出每种录音的不同特性,好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即使最强烈的阳光也不刺眼,但缺点是看什么东西都有染色,总看不清应有的艳丽色彩。
如果以欣赏音乐的角度看,梁府的音质已做到几乎最高分。不过,若然希望听清楚录音里的一点一滴,梁兄仍需进一步努力。(
完)
避震梁按:感谢何森兄当年的提点,并实时从善如流,针对解决上述意见的DIY办法如下:1.
接线:全部自改shotgun
焊接法,包括当时每条$1800(1.5m)
的Phase Link
电源线,全都拆改,并购入Leider 5N
单支纯银及vdH
电源线料自制shotgun / Magic Link
电源线。2.
加铝带超高音(
为醇化铝带高音,自摩DIY
油浸分频电容)
3.
改用度身剪裁的飞机板承放高中音 +
铝带超高音单元;4.
低音音箱左、右、后方外面各垂直加挂一块附加飞机板;共6
块(
好像99
式坦克车的附加装甲)
,5.
分音器脱离低音音箱,直接坐在钢珠沙避震木盒之上,即低音音箱和避震脚座之间的空隙。效果:又一次「脱胎换骨」,而且全部都DIY
。上列3、4、5詳見下图(
避震梁攝:原文為黑白圖片):
802音箱外面垂直加挂附加飞机板、ML6B、垂直的ML3
欢迎前往避震梁的BLOG: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