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梁
- 论坛博士后
- 1954-10-15
- 2058
- 21978
- 2009-01-18
|
避震梁论坛博士后
1#
t
T
发表于 2009-01-20 00:28
|显示全部
若随便以低耐压设计的音箱线(SPEAKERCABLE)用作高耐压的电源线,同样要三思,危险勿用! 这里还想谈一下空气线,空气是电容值极低的物体,以空气作为介体可隔绝外来振动的干扰,坦如此一来,线材内部的振动也无法有效的导出外面。因而空气线可在其线料的原有特性上提供更通透的高频特性,但在低频的下潜力方面则会有所不取,亦非智者所为。 在插头上装置小型磁石的作用是减少尖利的高频和加中低频的量感,但会使弱音细、空气感和高频伸延度明显下降,亦是得一失一的做法,本人并不赞同。类似的故法是在喇叭插座上并联一个某数值的电容,可以将电感值提升而强化高频弱音细节,但却会使低频变得松散模糊,如果你一定要用的话,在有双线分音设备的扬声器的高频插座上使用可减少其在低频方面的反面作用,但假如你觉得用后高频的额外伸延感会显得牵强的话就不用为妙。 无论是插头还是插座,有接驳或焊接点的地方,假如接驳不良的话都会导致不必要地增加阻抗而导致失真。除改良焊接、插头和插座的接驳质素之外,适当使用一些诱磁波物体包表在插头外面,可以适量地改善屏蔽作用,扺消过多的电感值和强化感应电动势(InducedElectromagnetic Force)而达致背景较静,深度较佳,音场较阔,低频下潜力较佳,聚焦力较强而且轻度强化整体音压的效果。 反观SHOTGUN式焊接法,当初在研究用微积分和微波传输屏蔽技术计算和改良新一代MAGICLINK产品之时,方始发现SHOTGUN焊接法原来并无新意,在某一本微波书籍上的一幅线路图上(并非新书)清楚表明一条讯号传输线外以另一条扁带状的接线以螺旋形绞接作为屏蔽线(或地线)使用可以取得最佳的屏蔽效果。而SHOTGUN焊接法则是基于这原理就地取材,简化为以另一条同样的线芯作为内屏蔽接线以取得近似效果而已。由于所有电学皆可化成数学计算出来,发烧友们多研究数学也会有更新的发现。由于微波传输技术属高、尖、精的领域,将其研究成果用于音响导线设计有很大帮助。上述的微波传导线路图的设计于1989年经改良后用于MAGICLINK线材时曾广受争议,但数年后其基础设计被用于SILTECH的"真金白银"讯号在线时则无人质疑并受褒扬,其讯号传输部分以10股0.5mm的导线绞成,其中8股是5N银线,两股是24K金线以加强低频作用,讯号回输方面由两股扁平的5N银线构成(作用是改善屏蔽及阻抗匹配),外加一层铜网作屏蔽,其结构与前述微波线路基本符合。 而同轴线的特性相对双线传导而言,「特性阻抗」值较低,其「结构特性」有利高频、极高频的传输,但是低频伸延和量感及控制力不足,亦是其设计的典型特点。假如,高频通透而低频松散无力、控制力不足而超低频绝无仅有,极可能是采用同轴线的结果所致,但这却是数码线的上佳设计。此类结构极之适合改为SHOTGUN接法,但线料则要用双倍;若然改为MAGICLINK接法,就要不计成本,用料会再增一倍。但突破性的改善和原有设计相比,颇有云泥之别。顶级MAGICLINK同样使用5N银线,但其结构极尽复杂之能事,一般外国厂线之简单结构又如何不望其项背,难怪其1989年之基本设计于数年后出现于某“外国”字母名厂在线。 设计和制造一条理想的神经线,非千言万语所能形容于万一,单以屏蔽地线接零与接地的分别及其理论,简述亦须花上数小时,上文对于一般发烧友而言,由于内容在发烧刊物出现可能是前所未有而觉得高深莫测,但其实已尽简略明言之能事。对于自制神经线作为自用甚至出售的发烧友而言,其启发性不言而喻。欢迎前往 避震梁 的BLOG: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