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阿特密斯弦乐四重奏 [复制链接]

1#
從阿特密斯四重奏談室內樂
載   自/聯合晚報
下周二(5/20)晚上,成軍二十五年,享譽全球的阿特密斯弦樂四重奏(Artemis String Quartet)將首次登台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室內樂(chamber music)堪稱歷史最悠久的表演形式,也是昔日音樂表演的主力。在沒有錄音的時代,演奏音樂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自娛,就像今日邀約三五好友一同玩牌打球一樣。時至今日,室內樂仍是國外最盛行的音樂表演之一,歐洲美國皆然。室內樂其實沒有嚴格的定義。一般而言,室內樂必須是合奏形式的小編制作品(能在私人住家房間內演出)。就音樂發展而言,既然最初是供業餘、私人合奏,且多是休閒性質,演奏技巧自然也較簡單,且注重演奏者之間的互動與對話。比方說海頓的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可能都用類似形式,但在弦樂四重奏中就會讓主題多呈現一次,讓旋律在四個樂器中流轉,大家都有主題可以演奏。當然,有對話也就可以有競爭。「聆聽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合奏的三重奏,或奏鳴曲對我而言簡直就是一種折磨!」柴可夫斯基既然如此設想,其唯一一首《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就是緬懷恩師之作,其內心掙扎與痛苦,果然藉由這三樂器劍拔弩張的相抗來表達。除了原創作品外,也有為數眾多的室內樂其實是交響樂的改編,讓一般人都有機會可以聽到這些創作。不過隨著錄音的誕生,這類作品也就愈來愈少。事實上從貝多芬中期作品以降,室內樂的難度就愈來愈高,現在的室內樂也幾乎皆為專業演奏者而寫,巴爾托克的弦樂四重奏就難到令人咋舌。可以簡單、可以困難,無論作品是何面貌,由於編制較小,室內樂常往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內心話,一是實驗場。相較於獨奏的孤單與管弦樂的眾多,室內樂畢竟有其親密性,讓作曲家透過如此形式表現內心私語。作曲家也可以小編制練筆,實驗自己的新語彙與新技法。荀貝格試探無調性寫作,就從弦樂四重奏著手,而史特拉汶斯基研究十二音列技法也從其《七重奏》開始。貝多芬在人生最後專注於弦樂四重奏,既體現室內樂的親密感,又開拓出超越時代的手筆,在這兩大面向都得到至高成就,也為歷史寫下新頁。既然是慶祝二十五周年世界巡迴,阿特密斯弦樂四重奏果然也端出堅實曲目,以貝多芬晚期大作Op.131、巴爾托克第三號弦樂四重奏和舒伯特《死與少女》震撼聽眾。這真是藝高人膽大的節目,展現弦樂四重奏的超技與內省。能聽到這樣的演出,絕對是最好的學習,希望大家能夠把握機會,見識這當今四重奏天團的絕頂實力。
分享 转发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