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专业广告摄影和教学10多年,也发了10多年音响烧,充分领悟了小平同志的“2手都要硬的”指示,哈哈,2线作战,真的很累,虽然事业小有成就,但对发烧还是“一窍不通”,说来惭愧。
发烧友里有很多人都喜欢摄影,似乎这2件东西天生就有某种内在联系。闲来无事,偶有心得,愿和大家一起探讨。
对一张优秀的广告摄影作品而言,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光效”,而决定该“光效”的其实是该作品的“布光图”,包括每个灯的灯位的和该灯位的工作点参数,附件的选择和个性特性,以及各工作点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反映在实际光效上的直观感受。所以仅凭一张广告摄影作品要自己研究出“布光图”,难度之大,是不可想象的,需要对各种技术手段有详实的了解和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作为我们专业广告摄影师钻研的重点。
联想到音响器材,其实我们听到的“声效”或者说声音的个性特点,就好比摄影里的“光效”。而决定一台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声底和声音特性的是“电路结构”或者说:电路图。电路结构确定了,基本声底就是确定了,而更换偶合啊,电解啊,电阻啊,不过是起到修饰的作用,不可能从更本上扭转声音的缺陷,也是一个调声的手段之一。这些原器件要得到良好的发挥必须建立在优秀的电路结构上。优秀的电路结构也牵涉到各个原器件的工作点和工作参数,也是重点难点,关键所在,每个音频设计工程师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是各家的“独门秘籍”,是各人长期的经验和心血的积累,调整起来异常麻烦和烦复。否则单纯的把好零件堆在一起是不可能出什么好声音的。摄影也是这样,“布光图”和灯的工作点参数也是每个摄影师的“秘籍”,一个数据的微小变化,一个灯位的微小移动,就将导致整个光效的变化。至于你用什么灯,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其实区别并不是很大。(现在国产专业闪光灯无论是性能还是光效都已经达到了国外中挡产品的水准)当然在特性上有一定的差距,看你怎么巧妙的运用扬长避短。同理,仅有高级的灯具,而不懂得巧妙的“布光”和调整各灯的参数,也得不到优秀的照片,电路设计讲究巧妙和合理,而布光设计也是这样,灯用的越少越好,能一盏解决的尽量一盏解决,而电路结构也是这样。音频放大器能实现越少的放大级数最好,放大级数越多,就意味着多一次失真。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本人在10多年前得到了我的老师日本商业摄影家熊谷晃先生的30多年积累的布光图,实乃三生有幸。弥足珍贵,加之自己近年来的积累,也算有笔无法用金钱估量的财富。发烧路漫漫,值得研究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所以才有了发烧市场,积极有益的讨论可以让大家互相提高,最终为了完美的再现音乐。